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为什么会选择进军四川?

有个地方叫作遥远


一是,当时四川省是与山东,江苏和浙江省一样富裕,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秦始皇,汉刘帮因之而得帝业,石达开也想到了。二是四川省,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一旦拿下四川,便可偏安一域,坐享其成,石达开估计利用四川易守难攻的地利,沃野千里之富,学张献忠,想在四川称帝也是有可能的。三,石达开自离开南京后(当时叫天京),连吃败仗,自己是广西人,手下有众多的广西兵,难道他没想到奔回广西吗?他想不到,手下的广西人也会给他提的,之所以,石达开不去广西,原因主要是广西是个穷地方,太平军的将领享受惯了,看不上广西是有可能的,今天,在石达开去四川的路上,曾经有路过广西贵州边界的柳州和河池,在一些石头上,还有当年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留下的诗句。如果石达开想回广西,是很容易的。所以,石达开选择四川,主要看上四川比较富裕,易守难攻,可以成帝业。所以,石达开就一心跑向四川了!


手机用户70192089180


回顾当时的形势,石达开出走后,选择四川为发展方向,是适当的。

南安决策,决意以四川为发展方向

石达开出走后,本不愿远离太平天国的地盘。

石达开先是在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各地转战,试图在太平天国天京主战场附近找到立足之地,就近发展。

这个想法是务实的。


尽管石达开已经与洪秀全闹翻,但是,他与洪秀全毕竟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一旦洪秀全被干掉了,他也是独木难支的。

因此,刚出走时的石达开,以通军主将的名义协调各军,就近发展,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但是,随着洪秀全重建五军主将制,事实上剥夺了石达开的通军主将之权,石达开的处境就很尴尬了。

继续待在天京附近,靠近太平军,由于彼此的指挥系统不同,利益不同,不要说有效配合,就是擦枪走火在是所难免的。

石达开该何去何从?


1858年,江西南安,石达开与众将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后,选择了四川作为下阶段的进军方向。

为什么是四川?

清末时期的四川是富庶之地

由于东南战乱,当时的四川,成了天下少有的富庶、太平之地。

胡林翼曾说:“西蜀之富,五倍于两淮,十倍于江西,二十倍于湖北”。

胡林翼的说法,其实并没有夸张。

战争时期,我们不要以今天GDP的概念来谈论富庶程度。当时,所谓富庶与否,主要取决于两项关键物资:盐、粮。


战争年代,盐是十分稀缺的。《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出生入死,就是为了盐。

当时,除了沿海地区,四川是著名的产盐基地。四川盆地的自贡、金沙江畔的盐场,源源不断地供应两湖、关中。

因此,有了盐,既可以补充军实民生,也意味着有钱!

粮就不必说了,天府之国,粮食产量很高。

薄弱环节

当然,如果只是富庶,不好打,那也白扯。

当时的四川,正是大清统治的薄弱区域。


四川本就是安逸之地,遇到承平日久的局势时,当地军队的战斗力不强。

云南李永和起义军的发展冲分揭露了当时四川防务的薄弱。

1859年10月中旬,云南的李永和起义军仅6、700人进入四川,1860年1月,兵力就发展到10万,到了当年11月,起义军已经发展到30万大军!


而到了清末,正是因为四川保路运动兴起,清军调走湖北力量入川,给武昌起义创造了良机!可见,四川的反清情绪一直十分高。

既然李永和都能在四川闹出这么大动静,堂堂翼王,自然更有可能在那里发展起来了!

有经济基础、群众基础,又是敌人统治的薄弱区域,四川,当然是发展根据地的理想之处!


早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在道州、武昌时,石达开就两次提出进军四川,看来,石达开对当时四川的形势有所了解。

树大招风,决策失误,难以成行

尽管南安到四川,路途遥远,但是,当时的石达开并非没有机会进入四川发展。

当时,除了与太平军作战的战场,其他各处,大清的力量都十分薄弱。


不要说早期的太平军从广西一路打到南京了,就是不久后的陈得才,也可以从庐州一直打到陕西。

可是,石达开毕竟名声在外,他的动向,一直就是大清密切关注的。

就在南安会议后不久,清军就获知了石达开的计划,开始加强四川防务。


咸丰曾多次下诏,强调石达开入川的后果,严令各处加紧堵防!

即使如此,清廷部署,需要时间,石达开如果坚决行动,入川还是很有可能的。

可是,石达开的入川之路却若干次耽搁。

围攻宝庆,迁延时日;回到广西后,又长时间无所作为。

就在这些耽搁中,清军在四川的力量得到加强,而太平军老部队大面积离队!

石达开入川的夙愿,终究难以实现了!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石达开脱离洪秀全之后,并没有直接选择以四川作为发展方向,而是试图在江浙一带以太平天国为依托,在天国的外围寻找立足之地,两方势力形成犄角之势,共同对付清军!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落实起来却是难度重重,他只能选择入川。

一、洪秀全重建五军主将制度

石达开其实是与洪秀全决裂了,但是他并不想背叛太平军,他还想为太平军做出一些贡献。所以石达开选择出走的时候,他还是用自己的通军主将的身份,对各支部队进行协调,在太平军控制区周边进行活动,其实就是等于在太平军的外围建立一道屏障,这是一个两赢的局面。

但是洪秀全是个气量狭小的人,而且他在天京事变中真心被这些血腥的屠戮搞得胆寒了。对于掌握军权,而且在民间拥有极好的口碑的石达开极为不放心,唯恐其重蹈韦昌辉以及杨秀清的覆辙。

他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决定重建五军主将制度,其实这在实际上就等于剥夺了石达开通军主将的权利,这五位主将可不是石达开能够随意调动的。这样一来,石达开就没有能力调动太平军,对其的军事行动进行支援,两方形成合力对抗清军。

反而由于各自的利益不同,各自的诉求不同,别说配合了,兄弟阋墙都有可能。所以石达开不得不重新选择出路。可以说,洪秀全的这一手,是逼走石达开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四川清军控制力薄弱,有群众基础

既然太平天国控制区的周边呆不下去,石达开只能自己找一块根据地!他们把目光集中在了四川。四川在清朝属于富庶之地,由于常年的不动刀兵,那里的军队战斗力不算太强,至少和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部队相比,完全不够看。

而且,四川由于有袍哥文化,起义军进入以后,有民间基础,可以迅速的壮大。1859年的云南李永和起义,在进入四川三个月后,这支只有几百人的起义军就发展到了十万人,可见当地的群众基础多好,清朝基层政府对于当地的控制力是多么的薄弱,但凡有一个强势的政府,绝不会有那么多人选择从贼。

而且还有一个先决条件,石达开对于四川的情况非常的了解,他在太平天国初期,就曾经两度提出向四川进军的建议,虽然没有最终成行,但是相信他肯定是做足了功课的,四川的各种情况可谓是门清。

三、最终败亡,盛名之累

石达开最终在四川败亡,并不是因为他的决策失误,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只可惜他是受盛名之累。他的名气实在太大,就像当年的李广一样,匈奴人判断汉军的主力就以李广部所在的位置作为依据。

同样石达开的部队,也享受到了这样的待遇。清军重兵围剿,原本力量薄弱的四川,随着各支劲旅的调入,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充实。再加上石达开在执行策略的时候,产生了几次犹豫,这才使得石达开在四川败亡。


历史评说


太平天国的前期重要支柱翼王石达开最后归宿在四川,有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石达开的历史观造成的。依据已故的单田芳老师依据历史事实创作的《百年风云》以及《天京血泪》记述,石达开比较喜欢三国历史,认为刘备不过是草包、曹操才是真正英雄,特别是赞同诸葛亮隆中对策夺取益州和荆州的战略,认为四川巴蜀物产比较丰富,山势比较险峻,易于防守创建根据地,如果与楚地同时配合,共同北伐,会推翻清朝统治的,建功立业的。

第二,当时的历史局势决定石达开只能走四川。其一,石达开因为天王洪秀全的排挤,采取了错误的逃避方法,率二十万主力与主国分裂,基本上师出无名,流动作战中毫无大的作为。尽管洪秀全、李秀成等多次派人劝说石达开回来,但石达开对洪秀全已经心冷,回天京的路已经堵死。其二,湖北、江西、安徽等地已经成为洪秀全体系下的太平军与曾国藩的湘军交战的地方,石达开无意进入棋局。其三,石达开主管上认为:只有四川之地才是他的根据地和发展新起点,模仿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可以占有以守待攻之地,与洪秀全形成掎角之势。

可惜,叱咤风云的石达开犯了低级的错:低估了四川清军实力,为孩子庆祝生日丧失了战机,没有和当地彝族人搞好关系而孤立无援,最终兵败安顺场。


李俊河北


据说早在太平军要出广西讨论进军路线时,石达开就主张往四川去。后来太平军攻下武昌,讨论往河南去还是往下游南京进军时,石达开再次提议往四川,两次都被东王杨秀清给否决了。

石达开的设想是四川偏居一隅,清军防守薄弱,进攻容易得手。大概是向三国时的诸葛亮学吧,先占有四川这个根据地,再通过北伐谋取全国。

石达开离京出走单干初期就有进军四川的打算,1859年10月,四川境内爆发李永和(又名李短鞑)、蓝大顺起义,石达开打算去和这支义军会合。但不知道为何他先后在安徽、江西停留良久,后转战浙江、福建、江西,再退回广西老家去了,在广西又无法立足才想到继续进军四川。

石达开为了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先后转战川黔滇三省,四进四川才得以较为顺利地摆脱清军的一路追击。可惜等到他真的下决心进入四川后,四川境内的义军已经被清政府剿灭了。最后还是只能自己单干,又运气差到在大渡河边遭遇突发洪水,无法渡江而兵败。


机房日子



石达开入川作战是想要在四川境内建立根据地

1858年7月14日,石达开撤衢州围南下福建,在浙、闽、赣三省边境与清军周旋。1859年1月3日,攻陷了江西南安府,设指挥部于池江镇,与诸将开会商讨下一步战略。据记载:“当踞南安时,景德贼要之取道赣吉,会赴皖、鄂。石逆以为皖、鄂无足图,用伪二旗军略萧发胜等计划,由楚而鄂,进图西蜀,占上游之势,入完善之区。”

此时,石达开才决定远征四川,开辟新的根据地,然后北伐中原,以图天下。

“西蜀之富,五倍于两淮,十倍于江西,二十倍于湖北,……失蜀则祸大。保蜀则福大。”

“蜀之盐斤百货厘税,亦军饷所关也。”

“湖广两省,自淮盐阻绝,率食川盐。”

“西北故寒瘠,东南兵兴……蜀犹完富。”

“若四川不支,则楚与秦均不安矣。”“滇黔粤西无可盼之饷,荆湖无可抽之厘,陕豫且有防不胜防虑。”

1861年9月,石达开才自广西北上,于1862年初经湖南、湖北进入四川,然而,从战略上看,石达开的进军目标是四川,进入湖南纯属过境性质,理应师行间道,兼程疾进,不攻坚,不恋战,争取早日入川。如果能于此时进入四川的话,将可能与正在兴起的李永和、蓝朝鼎起义军进行战略上的配合,形势会有利很多。然而石达开进入湘南之后,先后贪攻永州、宝庆,从而贻误了进军四川的时机,且石达开转战川、黔、滇三省,花费了大量时间,于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后已是师老兵疲,英雄末路,最终于1863年5月在大渡河被俘,并于1863年6月27日遇害于成都科甲巷。


罗盘高人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内部可谓是支离破碎。翼王石达开算得上当时即杨秀清之后对洪秀全威胁最大的人,生性多疑并且心胸狭隘的洪秀全一面认命石达开管理军政,另一面又让洪仁發、洪仁达来牵制他。郁郁寡欢的石达开在部将张遂的建议下毅然率10多万精兵,踏上了西区四川的道路。


部将张遂对翼王石达开说:“大王深得军心,何必寄人篱下,而郁郁不得志呢?既然中原不易攻取,大王不如效仿刘备,夺取四川,建立霸业。”

众所周知,在三国乱世时期,刘备按照军师诸葛亮的战略方针:占荆州、联孙吴、退曹兵、入四川。 公元221年于成都称帝建立蜀汉王朝。“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古话也说明了四川地势之险要,同时也可以说其战略地位极具优势。古有刘备建蜀汉王朝,近代有选址作为战略储备地。中苏关系恶化期间,我国把许多的军工企业和重工业都搬迁到了四川,预防苏联百万大军进攻我国做战略储备。所以部将张遂的建议对当时的石达开来说也算得上是上上之策。


石达开进军四川除了考虑到其地形险要之外,他还有其政治环境的考虑。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国的政治环境并不是只局限于清政府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多得是帝国主义列强与华夏的矛盾。要知道历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西方列强在军事上和制度上已经远远超越清政府一大截,所以石达开固然不会冒险东进与帝国列强势力抗衡。那为什么石达开也没有北上直接推翻清政府呢?其实这谈何容易呀!要知道天京事变已经严重打压了太平军的势气,谁会在军队的低谷期贸然与敌人抗衡呢?另一方面,四川离太平天国的是非之地(南京)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翼王石达开进军四川也是明智的选择。


爱生活,爱历史。欢迎您关注:小鲲论史。同时也欢迎您探讨与指正。


小鲲论坛




历史迷不请自来。进军四川这个决策是石达开致命性的错误战略抉择,听我说完。

天京事变后,1857年5月,石达开率所部10余万将士脱离洪秀全的指挥,由江西进入湖南,准备去四川建立基地,自行发展。石达开小农阶级的局限性所在,他想在四川山川险峻偏安一隅,可是现实吗?根本就没考虑到客观因素。

当时正值梅雨季节,太平军露营于荒郊,许多官兵因此患病,导致疾病流行。加之当地麦子、早稻尚未成熟,处于青黄不接之际,粮食就地筹措十分困难。太平军又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此项工作,因而部队普遍发生粮荒。不得已,官兵们只好到地里收割尚未成熟的麦、稻充饥。而这时湘军却带着充裕的粮草从四面八方增援而来。数月后,饥饿疲惫的太平军抵挡不住清军的进攻,一败再败,伤亡惨重,被迫退入广西境内。石达开进入湖南本属过境性质,理应不攻坚,不恋战,迅速行动,以求早日入川。然而,由于贪攻永州、宝庆,又没有解决后勤问题的办法,因而,激战4月有余,劳师费力,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他最不该的就是入川,没有天时地利人和和军粮,和湘军打仗愚蠢至极,即便是你入的了川,你以为就可以偏安一隅吗?得知石达开部即将入川的消息,骆秉章四川总督,又令两湖巡扶调兵入川,从三面对石达开进行围剿。所以,当石达开率军入川时,清军早已布下天罗地网,来了也是死路一条。

作为一代枭雄,石达开遗恨千古,他的阶级性决定了他必然的失败,让人惋惜。


纳兰谈史


石达开进军四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四川是天府之国、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是帝王之资。春秋战国,秦国按照司马错的计策取巴蜀之后,国力大增,最后并吞六国、一扫六合。两汉之际,公孙述称帝于蜀地,也能与光武帝刘秀打得难分难解。汉末,诸葛亮为刘备谋划三分天下,占据巴蜀,仍能与曹操、孙权等人三足鼎立。


明末清初,张献忠进了四川,大明完全拿他没办法。连剿匪主官杨昌嗣都被张献忠熬死在追击的路上。

所以,熟读经史子集、文韬武略俱佳的石达开必定是相中了西蜀,觉得此地必定是大干一场的广阔天地。

虽然除了大秦帝国以巴蜀为根据地统一天下,其余人等无不落得个折戟沉沙的惨淡下场,但是石达开却抱定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


有人说是因为太平天国内部的内讧,导致石达开的西去。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却不是全部。

石达开出走的时候,杨秀清、韦昌辉、秦日纲等人已经是互相攻伐,全部死于非命。此事难免让石达开心生兔死狐悲。但是洪秀全已经向石达开做了明确的安全保证。所以明面上石达开的危险不来自天京。

然而石达开与曾国藩等人交手,深知虽然起义军占领了南京,但是却已经陷入了清朝越来越密集的围攻之中。如果不能再打开其他地方的局面,太平天国早晚要覆灭。

所以他将目光瞄准了四川,意欲像当年魏蜀吴一般,先占据四川、和南京的洪秀全互为犄角,再图谋扫灭北方的清帝国。最不济也能让清朝顾此失彼,从而分担天京的压力。

所以石达开取四川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只是天不遂人愿,石达开在大渡河遭遇天险而且是百年难遇的洪水,贻误了转移的时间,被清兵合围,导致走投无路。

为保全三军,石达开投降。

然而骆秉章没有遵守承诺,将石达开杀害在成都。可惜了一条好汉!~


桂圈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