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31速遞
就跑步運動來說你完全符合,而且水平不低。跑者是跑步人對自己的稱呼,也是從跑步中找到快樂的一群人的統稱。
當你行走在路上,看到的全是亞瑟士、耐克、NB、李寧,當你能如數家珍滔滔不絕的講出各款跑鞋的特徵;當你雖然已經一把年紀,手機裡存的音樂確是激情澎湃的動次大次,聯想其這首音樂該對應什麼步頻、什麼配速;當你看見交通指示牌上的公里數,便開始計算自己的完賽時間,此刻是要穩定配速還是要加快腳步;當你遠離菸酒,遠離油膩;當你出行的第一選擇不是開車而是想能不能跑著去;當你和身邊的朋友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和我一起跑步吧。那麼你是一個跑者,而且正痴迷於此。
跑者不只是為了跑步而跑步,而是沉迷跑步帶來的感受。
受傷的靜默者
我認為把跑步鍛鍊身體當作習慣了,就是當然的跑者。我35歲前在部隊,跑步是家常便飯,後轉到地方工作,沒條件每天跑,但還是力爭有一定的運動量。退休後,有條件堅持跑了,只要不下大雨或有事,都每天慢跑五公里,用35分鐘左右,再用25分鐘走回來。總路程7.7公里(手機自動記錄)。這樣堅持了8年半了,明年2月滿69歲,打算跑到75歲再改為走路。支持我堅持跑步的力量是,退休前的高血脂、高血糖、偏胖的問題都不見了!望朋友們都跑一跑吧!願健康陪伴每個堅持鍛鍊的人!
逗樂68520155
我是跑步時光機,一位跑了5年步的業餘跑者!
隨著現在大家健身意識的提高,很多人都開始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而跑步是一項性價比超高的運動,成為了很多人運動健身的首選!
當跑步的人變多了,往往就會有攀比之風!比如,我今天跑得比你快,我跑得比你遠等等!於是乎,就出現了跑者等級這樣的東西出來!
我們先來看下今年體育總局發佈的新的田徑運動員等級認定標準:
男子標準:
女子標準:
男子要達到六級運動員,全馬要能夠在3:56:30完賽,半馬則是要在1:41:15完賽;女子要達到六級運動員,則全馬要在4:22:26完賽,半馬則要在1:59:50完賽!
按照你所發的圖片,因為我不知道你是男是女,如果是男的,那麼你還沒進入六級運動員,如果是女的話,那麼你達到了6級運動員的標準!
此外,馬拉松還有一個業餘跑者的標準,你也可以自己對號入座下:
29歲以下年齡組:
30—34歲年齡組:
35—39歲年齡組:
40—44歲年齡組:
45—49歲年齡組:
50—54歲年齡組:
55—59歲年齡組:
60—64歲年齡組:
65歲及以上年齡組:
因為你是高二學生,所以你的年齡是在29歲以下,你的半馬水平處在業餘中二級水準!
至於你題目中問道的,要跑到什麼水準才能算是跑者級別?
我想說的是,只要你開始了堅持跑步,那麼你就是一位跑者!
跑步時光機
其實跑步追求的本質是健康,所謂跑者級別無非是安慰一下自己的心靈,讓辛苦付出的雙腿有所慰藉,所以下面我個人就以2018年馬拉松級別分類進行一個簡單的回答:
根據中國馬拉松田徑協會,將全馬、半程和10公里三個項目分為四個等級,分別是精英級、一級、二級以及三級,按照下圖的成績以及年齡分段,題主在練練估計就是一級選手了,當然對於高中生來說題主很優秀,記得我高中那會能夠跑半馬的人不多,而我高中最多也只是10公里,而速度遠慢於題主。
29歲以下組:
題主在上高中,由於周圍環境導致跑步速度有所限制,題主還沒有認真發揮出自己水平,一般平常自己跑步半馬成績在2小時到2小時20分之間的人,有一定的強度練習在官方半馬中基本能夠跑在140-200之間,我曾經外出跑馬遇到一大姐,平常最好半馬成績216,那次跑完半馬142。
30-34歲組:
跑步這東西從20來歲就堅持,並且有合適的人帶動,作為業餘選手在這個年齡段基本能夠處在精英選手這個層級,有句名言叫十年磨一劍,一朝成名天下知,換用熟悉的一萬小時理論,經過刻意的練習,堅持一件事情做一萬小時也能成為該領域的專家。
在跑步領域堅持一萬個小時成為專家到不敢說,但是刻意為之而在有人正確的帶領下基本上能夠成為精英選手,就拿我周圍30出頭經常跑步的人而言,成績最好313,大部分都在320到350之間,好成績不是不想跑,而是看自己的狀態,反正於他們而言跑馬已經成為樂趣,成績倒是其次。
當然也許與我所在航業有關,周圍喜歡跑步的朋友每年對於體能都有一定的測試,不過關影響的就是兜裡的錢。
35-39歲組:
40-44歲組:
這兩個組別堅持運動的人效果與上一個組別類似,很少出現追求成績的這種情況,除非第一次跑馬。
45-49歲組:
50-54歲組:
55-59歲組:
這三個年齡組的在馬拉松賽道上屬於最厲害的老馬了,多數穿著一雙耐穿的多威,馬拉松開始的時候你壓根不會發現這群人很厲害,只覺得他們穩定,有耐心,但是越往後跑會覺得這老頭咋這麼厲害,大氣不喘一個的,主要速度還能越來越快。
60-64歲組:
65歲以上組:
這兩組我只想表達敬意以及膜拜,希望堅持跑步到這個年齡還能像他們一樣“兇殘”,馬拉松賽道上有的老人深藏不露,你以為只有60歲,聊起了天來你會發現丫的這大爺70多歲了喲,我得趕緊跟上人家老爺子的步伐,學學長生不老之術。
這是田協的參考,一般來說對於我們國人跑友,這個參考比較有意義,這個利用大數據基於我國跑友成績分析得來的分類還是有一定的道理,下面用個野路子來區分跑者,就如跑步軟件顯示那樣用跑量來表示,下面直接上圖,個人2016年有時候使用咕咚,有時候使用悅跑圈,後悔沒有一直使用一個軟件了,不然也可以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了:
前面是簡單跑量,後面有了跑量就開始看成績了,總體來說最後的成績分類差不多都是一個意思,對於我們業餘選手跑到頂階跑者與田協的精英跑者水平差不多,當然不管如何,跑步的本質是健康為好,什麼等級都是浮雲,畢竟我們不靠跑步吃飯,希望廣大跑友越跑越健康~
真叫靜靜
42歲開始戒菸跑步,五年多了,跑了二十場馬拉松!
京峰ZF
跑步到什麼程度才算達到跑者級別?
跑者是不分級別的,看速度,看跑量,這些全都是浮雲!
只要你養成跑步鍛鍊的習慣,你就屬於跑者,只要你能跑得健康,那你就屬於高水平的跑者!
其實現在很多人都對跑步水平化了等級,什麼20分鐘5km,25分鐘5km,18分鐘5km,等等等等!
我真的覺得沒有意義,且沒有必要!
就說我自己吧,剛開始跑5km花18分鐘,速度超快,自己感覺很厲害,但是幾個月以後,這種跑步方式差點毀了我!
沒跑幾個月,膝蓋疼,腳踝疼,韌帶輕微拉傷,每次跑完以後頭腦昏沉,精神萎靡,兩三天都恢復不過來!
當時我就在想,這種鍛鍊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後來我不斷降速,到現在我5km一般跑30到35分鐘,雖然速度慢了很多,但是身體真的健康了,各方面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對於廣大業餘跑者來說,我們更應該比健康,誰跑得健康,誰就牛,這才是我們應該達到的目標!
我最佩服的一個人,我家旁邊的王大爺,跑步36年,追求極致健康跑,跑量小,速度快,但是身體卻極好,68歲的人還能慢慢悠悠跑5km,身體沒有任何病!
所以我們也沒必要追求所謂的等級了,只要你覺得跑的舒服,跑得健康,隨心而為,隨身而動!
只要你達到了這種境界,你才能真正成為高境界的跑者!
如有疑問,歡迎評論,有評必回!
獲得更多的跑步知識,您可以點擊上面的頭像關注我!
跑者的天堂
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人,對於運動健康的關注和今天的中國何其相似!1977年《紐約時報》在報道中稱,當時的美國正處於”體育鍛煉爆發期“。而近幾年中國跑步人數、健身房和健身會員數、各種馬拉松賽事的快速增長和蓬勃發展,也反映了當代中國人對於健康和運動的極大關注與積極實踐,於上個世紀70年代的美國人有過之而無不及。
跑步作為最便捷、最有效、最普及的一項體育運動,御行君曾根據國家體總髮布的全民健身調查報告推算,目前約有1600萬國人經常(每週至少2次)參加跑步運動。於是問題來了,每當你或你的朋友將自認”比較出色“的跑步成績曬到朋友圈時,這個成績到底如何呢?或者是在一個怎樣的跑步等級上呢?
網上也有人根據自己的經驗和主觀判斷,將大眾跑者(業餘跑者)的跑步水平按用時進行了各種劃分,有分5級的、10級的、16級的甚至更多等級的,或可作為參考,但卻缺乏權威性和科學性。比如,有些文章將5公里跑按用時分為了散步、入門、跑者、精英等自定義的數個級別,其中將用時30至35分鐘的人列入”跑者“這一級別,但一個20歲的小夥子和一個65歲的女士都用30分鐘完成5公里跑,這兩個年齡、性別都不同的人可以這樣簡單地列入同一個級別嗎?答案不言自明。
今天我們從三個視角出發,為普通的長跑愛好者提供三種專業參考,以便每位跑者今後都能客觀評價自己或他人的跑步水平或體力情況。或者說,你可以比較明確地知道自己是什麼跑步水平了。
第一種視角:通過12分鐘跑測試知道自己的體力級別
12分鐘跑測試法的創造者是美國人庫珀博士(Kenneth H. Cooper),他是一位運動學家、運動醫學家,也是軍醫,並被譽為”有氧運動之父“。根據他和他的團隊研究制訂的12分鐘跑測試成績評分表,你就可以立即知道自己當前的體力級別了。他還另外研究發表了2400米跑測試法,作用相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
為什麼要知道自己的”體力級別“呢?因為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健康狀況的人的訓練方案肯定是有差別的,應因人而異。在測試得知自己的體力級別後,就可以採用適合自己這個級別的運動健身方案,避免盲目運動。運動和健康水平提升後,再進行新的12分鐘跑測試,就可以看到自己的體力級別上升了。
在這個視角上,用”12分鐘跑“來進行測試,不僅能看到自己的長跑水平如何,不同性別和年齡的人,也都能客觀地知道自己的體力情況,並據此展開個性化的運動健身訓練。
12分鐘跑測試的基本要求是:測試過程中跑者應儘自己的最大能力,儘可能地跑出最大距離。
12分鐘跑測試的必須規定:參加測試前應先去醫院進行身體健康檢查;30歲以上的人應先進行6周的預備性鍛鍊,方可參加測試;跑步測試過程中有眩暈、惡習、嘔吐、氣短、極度疲勞等不良反應,應立即中止測試。
所以你的體力情況如何,進行一次12分鐘跑測試就知道了。參照下表,對號入座:
第二種視解:中國田徑協會為大眾選手製訂的長跑標準
據統計,2018年全國共舉辦路跑賽事和越野賽事共計超過1300場,總參賽人數接近600萬。而僅在4年前的2014年,全年這類賽事總計才51場,這也印證了本文開頭所說中國正處於”體育鍛煉爆發期“的描述。讓越來越多長跑愛好者知道自己跑得有多快、水平如何,很重要!
跑得快還是慢,水平如何,必須要有一個參照標準。中國田徑協會為大眾選手製訂的標準,當然是最權威和最專業的選擇之一。在2016年6月中國田協公佈的《馬拉松及相關運動大眾選手等級評定實施辦法》中,對全馬、半馬和10公里跑分別按不同性別、年齡組的成績進行了詳細的等級劃分。共有四個等級,分別是精英級、一級、二級、三級。
例如,根據等級評定表,若某個68歲的老先生以3小時49分完成了全馬,另有一位28歲的小夥子以3小時23分也完成了全馬,則兩人均為全馬男子組精英級大眾選手。而若某位66歲的女士以4小時29分完成全馬,則成為全馬女子組精英級大眾選手。顯然,這就避免了日常生活中不論男女、老少、快慢,一律以總用時或配速論長跑水平的不科學、不合理的做法。
你的長跑水平如何,跑完對照下表看看,一目瞭然:
中國田徑協會《大眾選手等級評定成績標準》(請橫屏)
第1頁(全程是指全程馬拉松、半程是指半程馬拉松)(接上頁)第2頁
第三種視角:專業運動的標準,大眾跑者看個熱鬧吧!
在2010年3月1日起實施的《田徑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中,列出了5000米和10000米兩個項目的標準,如下:
這些成績標準顯然是業餘跑者們難以企及的。將上表與田協大眾選手10公里跑標準對照,29歲以下男子以37分鐘完成10公里跑,屬於精英級跑手了,但也只是剛達到三級運動員的標準。
需要說明的是,儘管10公里的長度就是10000米,在數學上是完全相等的,但它們卻是不同的兩個長跑項目。10000米跑是在標準場地內進行,每圈400米,場地環境封閉及標準化。但10公里路是在開放環境下的路跑,也沒有標準化的賽道和比賽條件,包括有上下坡、彎道、風力和氣溫等天氣因素的影響,跑者實際完成的距離並非恰好是10公里,而是存在一定誤差的。如果是馬拉松那樣的長距離賽事,最終實際多跑數百米,乃至1公里多都是有可能的。因此,並不能簡單地將10000米場地賽和10公里跑劃等號。
如果有可能,業餘跑者可以完成一次10公里路跑,再完成一次標準運動場地內的10000米跑,看看兩個成績、兩種場地環境有何差異,便能切身體會兩者對跑步水平的不同影響。
實際上,還有一種等級標準,那就是達觀、健康的心境。既然我們不可能成為專業運動員,也不可能代表國家參加奧運會,那麼為了健康而跑不正是我們真正想追求的目標嗎?若此,速度的快慢,都是浮雲!
順手關注@御行健身,專注運動減脂。
有問題私信我,或回覆關鍵詞“菜單”就行了。
御行健身
我沒有想過跑到什麼級別,只是單純的跑,純粹的業餘跑者,最近一年開始堅持一週六天每次10+公里,從開始的大喘氣到現在可以輕鬆完成長距離,昨天直接來了個70公里以致敬新中國70華誕🇨🇳,最後十公里完全是靠大笑大吼加上意志力完成的,因為沒有參加過馬拉松也沒用系統的學習跑步技巧,之前最長的跑步距離也就30公里,我感覺跑步越到最後就越是靠人的意志力!
南山一青松Toler
本人今年33.跑步就算了,從一個200的胖子一步步跑到了150斤,說真的,跑步的初衷是鍛鍊身體,讓身體更健康,速度是次要的,不要盲目的追求配速而導致身體受傷
跑者流年
跑得健康開心最重要,有些人說跑步不要去關注速度,其實從個人觀點來說,跑步會比較枯燥無味。我一般一個人跑步,不聽歌不戴耳機,手機放到腰包裡面,如果不關注點什麼,有時候會覺得無聊。比如為了減肥,比如想挑戰下自己的極限,比如想挑戰下半馬或者全馬,這些我覺得都說得過去,人有點攀比心很正常,關鍵是兩點,一是跟誰比,不要總盯著別人,別人跑得快也許人家天賦好或者基礎比你好,剛開始跑步的人和一個常年跑步的人比,速度很難趕超人家,階段不同沒什麼可比性,要比就跟自己比一比,重要的是超越自己,開始跑步前的自己是不是比沒有跑步時候的自己狀態更好了,現在的自己是不是比之前的自己能跑得更遠能跑得更快了。二是重過程,追求速度,追求跑量,跟自己比,挑戰自我,這些是無可厚非的,但凡有點血氣的人都會有點追求,但是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能違背客觀規律,你不能剛跑兩天就去挑戰馬拉松,你也不能今天配速7分多,剛跑兩天就要強行把速度提到5分多,跑步,要想質變,也就是達到更高一個等級,我覺得要有積累,要用量變去推動質變。最後,學業為重,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