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躬耕於南陽”究竟是在南陽還是襄陽?

四氪視頻


躬耕者諸葛亮自己的親書:躬耕於南陽。襄陽說看見了個郡字,一郡郡到270裡外。那後出師表中:困南陽。你咋不加郡字了?想郡幾百裡呢?襄陽人習鑿齒是在諸葛亮死130年以後才寫漢晉春秋的,按輩分講20年繁殖一代,習鑿齒與諸葛亮隔7代以上,只能稱為玄孫的玄孫了,不信諸葛亮本人表述卻迷信滴拉孫的話,這不是太可笑了嗎?

況且習只說諸葛亮13歲和弟投叔的暫住地在阿頭山,並沒說躬耕之事。投叔來襄陽進行躬耕為何不在山東老家躬耕呢?道理上講不通!諸葛亮是北方人吃麵食,你讓他下水田種稻谷這是諸葛亮的選擇還是襄陽說的謀劃?諸葛亮來南陽種麥子可靠的多!諸葛亮出師表自己表述是正確的:躬耕於南陽。這就是鐵證!

襄陽說自古以來沒有一個人看見諸葛亮躬耕,卻想推翻躬耕當事人的表述實在太可笑了!1800年前襄陽阿頭山是虎豹出沒之地(可看地方誌虎豹出沒記載),讓諸葛亮和虎豹一塊隱居虧你們襄陽說能想的出來,難道諸葛亮連常人的智慧都不如?!



隱居黃山


諸葛亮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裡面的南陽,既不是指現在的南陽市,也不是指現在的襄陽市,而是指南陽郡。

而南陽郡放到現在,就差不多是南陽市的大部,還有襄陽市的北部,可以是這樣說,現在的南陽市是南陽郡的一半左右,在南陽郡,不意味著在南陽市,也有可能在其他的市,比如現在的襄陽市。

最直接的證據,那就是裴松之注三國志所引的內容:

【漢晉春秋曰: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

我們來簡要的分析這句話,諸葛亮的家,也就是躬耕地,是在南陽郡的鄧縣,位置在襄陽城西的二十里,叫做隆中。

有的人認為諸葛亮的家與躬耕地,還有寓居地都不是一個地方,對於這種說法,都沒有反駁的必要的,諸葛亮隱居,他的躬耕地肯定不會遠,不可能一個在南陽臥龍崗,一個在襄陽隆中吧。

而雖然隆中在襄陽城西二十里,但是隆中確屬於南陽郡,並不屬於襄陽城所在南郡。

有的人認為,南郡與南陽郡不是以漢水為界嗎?北面為南陽郡,南面為南郡,但是那個劃分是幾百年前的劃分,在說,那個只是大概的劃分,事實證明,有五六個縣就在漢江的南岸,所以隆中因為在南岸,所以不可能屬於南陽郡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那我們再來說幾個,幾個比較支持襄陽郡的證據。

第一,臥龍崗這個詞是出現在元代,而在元代以前根本沒有,也沒有諸葛亮在宛城臥龍崗活動的記載。

第二,諸葛亮的親朋好友都在襄陽,比如諸葛亮的兩個姐姐都嫁給了襄陽的豪族,自己也娶了襄陽的黃氏,徐庶,龐統,司馬徽,龐德公也都在襄陽。

第三,南陽在建安年間,是屬於戰亂地區,而荊州的襄陽是比較安全的地方,另外諸葛亮的叔父也是投奔劉表來的,而劉表就在襄陽。

第四,南陽宛城此時在曹操手裡,劉備不可能跑到曹操的地盤去三顧茅廬。

另外還有多處記載指明諸葛亮的家是在漢水以南,這邊就不在引述了。

當然,如果有其他證據指現南陽臥龍崗說,也歡迎回復,一起討論。


歷史簡單說


這年頭,無論幹什麼,講究的是實力。河南省的南陽市經濟發展不如原來的襄樊,也就是現在的襄陽市。

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時的襄樊市領導遊說囯家社科院、中學語文編輯室在中學語文《出師表》一文“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的註釋中,硬是把南陽解釋為在襄陽的旁邊。這些所謂的專家,不知道是迷昏湯喝多了,還是和尚戴著道士帽,假裝迷瞪僧。

諸葛亮躬耕地到底是南陽還是襄陽?已經被南陽和襄陽的人爭論了一兩百年,至今仍然無果。不論是什麼機構,不論是什麼磚家,妄下斷語,都不能說服南陽和襄陽兩地百姓。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成立一文旅集團,將南陽市的臥龍崗與襄陽市的隆中捆綁一起,共同開發,共同經營,收益共享。

如果繼續各自為政,必將爭議仍是沒完沒了。歷史上的人物和事件,是通過文字記述和民間傳說來印證,假如沒有考古發現新的歷史證據,這種民間爭議仍將繼續下去。(2019/11/05)


吉祥如意


不管是從什麼途徑得到的信息,諸葛亮是從南陽開始起家的(不說祖籍),首先他老婆南陽人,他所居住的地方是他老丈人給他的土地(臥龍崗)第二劉備當時是住在新野,現在新野還有文獻,劉關張三請諸葛亮是從新野出發到南陽的。後來才有南下荊州過襄陽而居住於隆中(是路過居住而非長期居住和南陽的沒有比,歷史是無法改變的,各個時代的文獻和碑文都在南陽寫的非常清楚,他們一路南下還在荊州居住過,當時他們是帶領父老鄉親一起走的所以行動速度慢),襄樊隆中,我89年去過,當時還在建造中,各種文獻根本就沒發和南陽比(各種工程都是人工後做的,碑文,景觀……)98年我又去了一次(各種工程改在進行中),歷史是不能改變的,如果連歷史都可以亂寫亂改那這個國家就沒有希望了(歷史就像樹的根,樹的根可以隨便改來改去的嗎?)不要做歷史的罪人,也不要做歷史的笑料,看看韓國和日本對三國曆史的認可程度,我們作為歷史的發源地,卻拋棄歷史不重視歷史,真虧對祖先。


用戶5722935584


首先,現在有爭議,小青年作為南陽人,也只有接受這個現實!爭議雙方是南陽和襄陽,並且襄陽的宣傳力量比南陽大的多,這是客觀事實!那麼,諸葛亮“躬耕於南陽”究竟是躬耕於今天的南陽還是襄陽呢?小青年認為,諸葛亮躬耕地在南陽,而不是襄陽!下面小青年從幾方面分析一下!

第一:諸葛亮自述,出師表雲:“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襄陽人也認為,諸葛亮躬耕於南陽鄧縣之隆中,無論是鄧縣或者臥龍崗,現在依然屬於南陽!至於襄陽人所說的隆中屬於襄陽,那就另當別論。襄陽和南陽當時是平級別的,作為萬世景仰的智聖,諸葛亮不可能分不清自己躬耕於哪裡!

第二,襄陽人所說躬耕於襄陽臥龍崗,其實,襄陽臥龍崗實乃阿頭山,改為臥龍崗時間不長!而南陽臥龍崗,自諸葛亮死後,有其部下黃權所建草廬以示紀念,至今已有1800年曆史,歷朝歷代名人名士瞻仰諸葛亮遺蹟多如牛毛!李白:餘亦南陽子,時為梁甫吟!白居易: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民族英雄岳飛更是在南陽手書出師表!而襄陽則是乏善可陳!全是近代產物,包括臥龍崗!

第三,襄陽人一直認為教科書上所註釋:南陽,今襄陽。豈不知,為了這個註釋,襄陽人花費了多大的人力財力,特別是財力,不斷的遊說,才堂而皇之的將這個註釋搬上教科書。好歹,現在教科書已經正本清源!順便說一句,財力可是襄陽人自己說的!其最終目的是為了發展襄陽的經濟,目的可嘉,手段不提倡!

其他還有哪些補充的,小青年學識有限,只是拋磚引玉,希望更多有識之士發聲,以正歷史!謝謝!


宛楚小青年


國務院【國發(1982)26號文件、國發(1986)104號文件】官方二次都早一錘定音了(南陽武侯祠;襄陽隆中諸葛故居地,網易查到,符合權威正史史料《資治》載),中國還有哪個人膽敢不服這最高官方文件呢? 1985年由河南省政府組織編纂的地方誌《河南風物誌》說:“(諸葛亮)在襄陽西隆中結茅隱居,他躬耕壟畝,攻讀史籍……”“漢室後裔劉備三顧茅廬於隆中。”“孔明遂離開隆中,佐劉備攻伐中原”“人們知道,湖北襄陽古隆中為孔明隱居躬耕之所”。“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過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很明顯,這裡所說的南陽系南陽郡,並非今日之南陽市。後人出於仰幕,於今日南陽建祠以祀。” 1976年5月中共南陽市委宣傳部編寫的《諸葛亮小傳》一書指出:“隆中在襄陽城西北二十里,當時屬南陽郡鄧城管轄”,“諸葛亮在這裡度過了十個寒暑”。“小小的隆中實際上成了他的第二故鄉,所以他自稱‘躬耕於南陽’。” 70年代南陽市博物館在臥龍崗武侯祠門前出售的導遊性小冊子《武侯祠簡介》說:“諸葛亮隱居在南陽的隆中(今湖北襄陽附近)”,“劉備三顧茅廬見到了諸葛亮”,“從此他就離開隆中輔佐劉備”。還說:“(南陽)臥龍崗武侯祠後部的茅廬……等,是後人根據諸葛亮生活起居而興建的紀念性建築物”。河南省與南陽市官方都(關南陽武侯祠文件很多的)依從以上國務院文件制定(我僅少量列舉),偏偏一些小民30餘年來還一直胡鬧。

當然骨灰級南陽說者在黔驢技窮、日漸勢微中仍然可不服定論、胡說、汙衊對手改史、造假類的話(這些話的可信依據呢?眾多史學專業人士尤其是制定官方文件者豈不知嗎?),你也還可自己沉浸、陶醉於三國時代的話“躬耕於南陽”中……,這些南陽說者的不自量力胡鬧、不服且狡辯又可改變不了什麼呢? 國務院、河南省、南陽市三級官方早定了,你繼續胡鬧、狡辯吧!襄陽說者不用理會都行。

我本是廣東人公道宣傳(持襄陽說)鐵事實,只願大家都認識到對諸葛躬耕地“還爭辯個毛線”!因30多年以來國務院文件尖頂官方二次官方就定了,各自去幹本職工作去。


精侃妙評


世人都知道諸葛亮外號臥龍先生,諸葛亮躬耕地本無爭議,史料和文學記載認同河南南陽臥龍崗。因此是南陽。

百度百科也是默認的諸葛亮躬耕地是南陽,並列出了諸葛亮躬耕地在南陽的30條歷史鐵證!這裡就不一一介紹,大家可以自己去查

當代也有學者出面調和,認為南陽臥龍崗是諸葛亮的躬耕地,襄陽隆中則是諸葛亮長期遊學的寓居處,兩地都是諸葛亮的重要紀念地。所以我的觀點是南陽確為諸葛亮的躬耕地,只是三顧茅廬的故事應當發生在南陽的新野附近,而襄陽隆中則是諸葛亮曾經寓居的地方。



潔少2103


關於這個問題,南陽和襄陽一直爭論不休這麼多年。這個東西還是利益在作祟。關於題主說的依據我想發表一下我目前瞭解的幾點

1.就是諸葛亮的老婆黃月英,他的孃家在襄陽黃家灣,這個離隆重比較近。

2就是諸葛亮的師傅水鏡先生司馬徽,他的隱居地在襄陽南漳縣。

所以我目前只寫兩點,我認為在襄陽要靠譜一點,因為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諸葛亮既然是隱居就會選擇可進可退的地方。襄陽這個位置最適合,因為襄陽有華夏第一城池之稱。在那個冷兵器時代位置還是很重要的,進可圖中原江南富庶之地。退可進巴蜀大山,修生養息,又有漢江天險作為屏障。

在這樣一種環境,諸葛亮不可能去南陽隱居,渡江去襄陽南漳學習吧(兩地距離還是很遠的),在說老婆還有很多親友都是襄陽的。一種說法南陽也沒有錯因為南陽郡,包涵了他隱居的地方。這個我覺得是最靠譜的說法,現在經濟社會,旅遊發展空前絕後。消費古人,名人這是當下很多地方在做的。

所以掙這個東西無非就是利益之爭,如果要從學術上去論證研究那就要專家他們去實地論證查閱古今中外的證據了。


荊山楚源2


諸葛亮,河東,舜都,蒲州府,寶鼎縣,天行村人。

80後出生的假文化人,為了風光耀祖,顛倒黑白,串改歷史,胡編亂造。

金宋元明清諸葛亮都有記載,日本,英國,東南亞國家都有明確記載,諸葛亮是河東天行村人。

山西通史,平陽府都有明確的記載。

山西不關心山西的名人,全讓外省人搶走了。

司馬遷是絳州龍門人,西省人為了風光耀祖,望祖祠面朝河東,私改望祖祠為司馬遷祠。膽子夠大了,就敢公開宣揚司馬遷是西省人。

500年前中國明代第一部縣誌準確,諸葛亮的祖墳祖廟都在古中國河東寶鼎縣天興村,祖墳500畝,祖廟毀於日本戰火,山西簡稱晉只能風陵渡到靈石(不包括靈石),介休至烏蘭巴托都是民族文化,開放以後縣誌就不準確,百家講壇的文化人也胡說話,山西包括戲劇文化名人全丟了,都被外省人串改了,好多文化人以地方勢力沒有任何根據敢胡言亂語歪曲歷史事實,只要大雁從哪裡飛過就喊他們的故里就編故事,戲劇,名人,文化都胡亂串改。


串改歷史是目前社會的一種邪惡,是對人類文明的踐踏!



正視歷史666aaa


有一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諸葛亮躬耕之地在南陽,後來發跡之地在襄陽隆中。

諸葛亮在自己的上疏《出師表》裡明確記載“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可見,他的躬耕地就是河南南陽地區。

襄陽古隆中位於襄樊市襄陽以西13公里處,是諸葛亮的隱居和發祥地,《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撰寫的《隆中對》一段,指的是就是湖北襄陽古隆中地區。劉備“三顧茅廬”就是到的這裡。

這兩點是非常明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