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做好生豬現代畜牧業養殖場的規劃設計?

我在做畢設


現代化生豬養殖場,首先要符合國家環保部門劃分的養殖區,避免在禁養區建廠;針對採陽、水電供應的便利、交通的便利、生物安全的要求等選址;豬舍種類按照生產作業流程可分為,後備母豬舍、配種舍、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育肥舍、種豬舍;生產模式來看,分為單點式、兩點式和多點式;生產水平要求的現代設備,可以包括豬舍環控儀、自動料線、智能化飼餵系統等。

一. 豬圈舍宜建在地勢高、排水良好、座北朝南、背風向陽、乾燥、通風、僻靜的地方,做到冬暖夏涼,以減少飼料消耗。必須適度考慮交通便利,但若離公路太近建場,易造成疫病傳播和受噪音影響,與公路的距離至少應在100米以上。此外,豬場應遠離村莊和畜產品加工廠,並處在居民區的下風或偏風向。其土質要求堅實、滲水性強、未被病原微生物汙染,豬場附近有充足、乾淨的水源。為了將來生產規模的擴大,場地上還要留有餘地。

二.建築佈局:①公豬舍應建在豬場的上風區,並遠離母豬舍,避免公豬聞到母豬的氣味而騷動不安。②肥育豬舍應在場門附近,方便出場銷售。

③飼料加工室和儲料室應建在一塊,連接有運輸車輛能夠抵達的道路,並與母豬舍特別是懷孕母豬舍保持較遠的距離。

④生活管理區安排在上風頭豬場一角,最好獨成一院。

⑤運輸糞便、飼料和生豬的道路不要交叉,以免造成汙染。

豬舍間的距離保持在豬舍高度的2倍以上,中間可以種植落葉喬木,實現夏有樹蔭冬有陽光。場門設消毒池,消毒池與大門等寬,長度大於車輛輪胎周長。


三.不同豬舍之間的平衡:如果是自繁自養,需要建設的豬舍大體有斷奶仔豬舍、後備母豬舍、妊娠母豬舍及帶仔母豬舍和公豬舍、肥育豬舍、各類豬舍數量間應達到平衡。

就1個飼養母豬30頭、年出欄肉豬600頭左右的豬場來說,需肥育豬舍15間(每間10頭,每頭0.5~1平方米,飼養期3個月),斷奶仔豬舍5間(每間15頭,每頭0.2~0.3平方米,飼養期1.5個月),妊娠後期及帶仔母豬舍10間(每間1頭,每頭6平方米,飼養期2個月)、後備母豬和妊娠前期舍4~10間(每間2~6頭,每頭1~3平方米),公豬舍1~2間(每間1頭,每頭8平方米)。

四.豬舍設計 直接影響著豬場的經濟效益,豬舍設計應從豬隻生長、繁育方面發掘潛能,對公豬舍、母豬舍、母諸分娩舍、保育舍、肥豬舍的各個方面不斷進行規範。在進化過程中,豬已經對氣候環境建立了很強的適應能力,但在集約化養豬場,豬的適應能力會明顯下降,所以要為其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豬舍的規劃不但與豬場管理效率有關,而且與疾病控制,汙染防治等密切相關。

1. 公豬舍的設計與注意事項

公豬舍的設計,應考慮維護公豬的肢蹄和睪丸的健康,從而保證有正常的配種能力和良好的精液品質。

1.1 維持公豬正常繁殖性能 豬場飼養公豬的目的在於有良好的配種性能和種用體況,能正常配種繁殖。因此,要避免公豬欄內有傷害公豬繁殖性能的設施。例如:不應讓其養成輕易爬欄自淫等惡癖,從而出現無成熟精子現象;公豬欄過分狹窄則會導致睪丸磨擦而受到創傷,以致影響繁殖性能。

1.2 避免高溫環境對公豬的影響 高溫會嚴重影響公豬的繁殖性能。因此,公豬舍一定要考慮到降溫設施,例如屋頂安裝絕緣材料、灑水或舍內淋浴設施、通風設備,甚至空調等設備。

1.3 設計中防止豬欄損傷肢蹄 公豬配種時不論自然配種或人工採精,支撐體重最重要的部位就是後肢。為防止公豬肢蹄損傷應注意:第一,所有地面材料均應考慮清洗或排尿後地面仍能防滑。第二,地面不宜過於粗糙,以免磨傷肢蹄。第三,公豬欄應避免使用條狀地面,宜採用不過滑或過粗糙之水泥地面及高壓水泥磚地面。第四,公豬欄不宜過低,欄高以3250px為宜,以免爬跨。

1.4 公豬欄不應靠近待配母豬欄 母豬每天能看到公豬或聞到公豬氣味,有助於刺激母豬發情。但對公豬有一定損害。

1.5 公豬欄舍應易於管理 第一,公豬舍內應設置採精間、化驗室及精液品質檢測室。第二,公豬體壯力大,設備要堅固耐用不易破損。第三,舍內應排水良好,地面斜度應以1/30為準;亦即每750px之距離應有25px之落差。

1.6 應有充足的運動空間 公豬每天要有適度的運動方可增強體質,提高精液品質,維持其正常的繁殖性能。一般運動場宜採用沙土地面或水泥地面,大小與欄舍面積相當。

2. 母豬待配舍(懷孕母豬舍)的設計與注意事項

待配舍(懷孕母豬舍)主要用於飼養斷乳母豬和妊娠母豬。設計時應考慮便於管理,防止流產、損傷肢蹄等。

2.1 促使斷乳母豬早日發情 待配母豬可以採用並欄、公豬刺激、激素治療及母豬群養等多種方法,一般以每群飼養3~4頭效果最佳,也可將公豬欄安排於母豬欄附近或每天將公豬趕至母豬欄中以刺激母豬發情排卵。

2.2 控制母豬採食量 母豬的肥瘦程度可由採食量來控制,避免母豬因爭食而導致採食量過多或過少。母豬過肥,易造成卵巢脂肪浸潤,影響卵子成熟和正常發情;過瘦,則易引起內分泌失調,使卵泡不能正常發育而影響發情配種。母豬配種體況一般以八成膘為宜。

2.3 防止胚胎或胎兒死亡 據生產實踐,高溫環境會導致母豬食慾下降,引起配種後21天內未著床而使胚胎死亡及導致配種80天后至分娩間胎兒死亡。母豬欄舍高度應適當,避免母豬爬欄或混群爭鬥而引起流產。母豬欄舍最好裝置自動化同步飼餵系統,以利母豬安靜,防止流產。

2.4 防止母豬肢蹄損傷 母豬欄舍宜採用高壓水泥地面或部分條狀地面,以防損傷肢蹄。籠養母豬一般籠長6300px(含約1250px之飼槽空間),寬60~1625px,高2500px。

2.5 易於管理 母豬欄舍,第一,應易於週轉調動。第二,應排水良好,地面斜度以1/30為宜。第三,應將飲水溢流排水管道和排糞尿管道分開,以減少糞尿中含水量。第四,降低噪音影響。第五,易於清洗消毒。

2.6 避免高溫 降溫措施可採用通風設備或間歇性淋浴外加通風等。一般每隔40~50分淋浴3~5分,並於每次淋浴後自動開啟通風設施。淋浴設施不宜裝置太高,以免增加舍內溼度和淋溼飼槽內的飼料。

3. 分娩舍(產房)的設計與注意事項

分娩舍兼容母豬和哺乳仔豬,其對環境之要求各自不同,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各點。

3.1 防止母豬壓死仔豬 由於母豬體型大、行動遲緩、視覺範圍較小、個別母豬性情急躁,而初生仔豬體質較弱,易被母豬起臥時壓死。為防止母豬壓死仔豬,應採用防壓架或限喂欄(可用鍍鋅管做成高架產床,長2.1m,寬1m,地面採用鑄鐵板)。

3.2 仔豬保溫 仔豬出生後最適宜環境溫度為30~32℃。由於初生仔豬被毛稀疏,調節體溫能力差,在寒冷環境下往往消耗自身能量維持體溫,致使其抵抗力減弱。因此,初生仔豬應給予充分保溫。一般設保溫箱長1m,寬、高各1500px,懸掛150~250的紅外線燈或60~100瓦白熾燈,燈高離地40~1250px。

3.3 防止豬舍潮溼 潮溼環境下,機體抵抗力減弱,發病率增加,易引發多種傳染病。分娩舍應保持乾燥,採用條狀或網狀地面或將產床的床面提高至距地面1250px。

3.4 保持空氣新鮮 分娩舍應保持空氣新鮮,可用風扇等設施及時排除有害氣體,如硫化氫、氨氣等。分娩舍內氨氣的最高限量為26g/立方米,硫化氫為6.6g/立方米。

3.5 防止仔豬和母豬肢蹄損傷 分娩哺乳豬舍使用條狀、網狀或鑄鐵板地面時,要注意防止損傷肢蹄,易於糞尿落下地面即可。

3.6 注意清潔衛生 分娩舍應便於清掃和舍內環境消毒,防止溼度過高,以利減少仔豬腹瀉等疾病的發生。

4. 保育舍的設計與注意事項

保育豬隻處於快速生長髮育階段,但消化器官尚未發育健全。加上飼料條件的改變(母乳→固體乾粉料)、生活環境的變化(產房→保育舍),因此在飼養管理、防疫等方面應特別細心,儘量減少各種應激。

4.1 注意保溫 體重7~8kg的離乳仔豬進入保育舍後,環境溫度應維持在24.5℃,20~25kg時維持在23.0~24.5℃。

4.2 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第一,注意防潮:保育豬易受病原菌感染而發病,因此舍內應保持乾燥。第二,注意空氣清新,環境衛生。最好以木板或電熱板作為床墊,以防仔豬腹部受寒及損傷肢蹄。

4.3 注意欄舍建築 第一,每欄飼養密度不宜過高。一般每欄飼養以不超過25頭為宜,以免引起應激。第二,保育舍最好採用網狀地面,以免外寄生蟲繁殖危害。第三,欄舍高度要適中,防止仔豬跳欄,欄內最好設置鐵環玩具,避免咬鬥、惡食癖等現象的發生。

5 肉豬舍的設計與注意事項

飼養肉豬的最大目的是生長快、飼料報酬高、屠體品質好、飼養週期短及死亡率低。欄舍建設應考慮提供適宜環境,減少飼料浪費等。

5.1 適宜的溫、溼度 飼養肉豬,體重60kg前,最適溫度為16~20℃;60~90kg為14~20℃,最好不低於12℃;90kg以上為12~16℃。相對溼度為40%~70%。

5.2 適宜的欄舍面積 肉豬一般以群養為宜,每群以不超過25頭為佳。每頭豬所需欄舍面積為1.0平方米左右,條狀地面為0.9平方米左右。

5.3 豬舍清洗方便 肉豬管理以清洗豬舍最為耗時,因此設計時應考慮如何減少衝洗時間。實地欄舍應有適當的斜度,使排水順暢;條狀地面應使糞便易於掉落溝內,同時還應避免損傷肢蹄。

5.4 減少飼料浪費 飼料槽的設計與置放正確與否,均會影響肉豬採食量及飼料的浪費量。肉豬採食的能量=維持需要+增膘長肉。一般隨體重的增加,維持消耗相對增加。因此,肉豬肥育期不宜無端延長,以免浪費飼料。90~100kg左右出欄。

5.5 控制舍內有害氣體 及時清除糞尿,通風換氣,以利空氣新鮮,溫、溼度適宜,乾燥舒適的環境條件才能使肉豬保持旺盛食慾,獲得較高的增重速度和飼料轉換率,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


養豬人V溫氏尹老師


我國具有悠久的養豬歷史,有發展養豬業的豐富資源,包括豬的品種資源、飼料資源和農村養豬的傳統,但是在養豬技術方面比較落後,存在著勞動生產率低、商品率低等問題。近年,隨著農村專業戶數量逐年增加,養豬業科學技術日益普及,專業養豬業也逐步鞏固和繁榮。

  

  結合所學專業及其參觀養豬場的感受,就以年出欄1000頭肥豬為例,擬定設計一個現代化養豬場建設方案。根據機械化養豬飼養工藝,就豬場的功能和生產建築、輔助建築和豬場機械化等規劃設計作初步探討。

  

  規劃設計依據

  

  一個年產1000頭肥豬的養豬場,需要飼養存欄公豬2頭,生產母豬83頭,哺乳期仔豬100頭,保育豬1000頭,生產育成豬370頭。機械化養豬的規劃設計主要依據飼養工藝,目前普遍採用以周為節拍的全進全出的飼養工藝,該設計採用早期斷奶(10~20日齡)隔離飼養。

  

  工藝特點:早期斷奶(10~20日齡),隔離飼養是養豬新工藝。早期隔離斷奶即根據豬群本身需清除的疾病,在10~20日齡內進行斷奶,然後將仔豬送到距離分娩舍250m以外的清淨區保育舍隔離飼養,這就是早期斷奶(10~20日齡)二點式隔離飼養。新發展的SEW飼養工藝具有增加母豬產仔胎數,切斷仔豬被母豬或其他大豬傳染疾病的途徑,提高仔豬健康水平。

  

  規劃設計

  

  1、場址選擇場址的選擇對豬場生產的影響至關重要,主要應考慮以下幾方面:

  

  ①長遠規劃。當今社會發展迅速,城鄉建設日新月異,養豬業是個長期的產業,所以豬場建設應順應城市的發展,如果能成為城市菜籃子工程的一部分,將該豬場建於城市規劃的畜牧生產基地,則可以避免拆遷的尷尬。為了隔離灰塵、氣味、噪音,該豬場應設在居民區下風向,距離在300~500m以上,距交通主幹線不少於100~200m,而且選擇地點有足夠的拓展空間。

  

  ②豬舍的方位。豬舍應坐北朝南,根據地勢、緯度不同也可以有一定的偏斜,以利冬季向陽採暖、夏季迎風涼爽。現代機械化養豬採取人工控制氣候,對方位要求不嚴格,更多地著眼於便利集中管理和實現機械化生產。

  

  ③水、電、交通等因素。一個1000頭機械化養豬場,日用水量達16t,潔淨而穩定的水源是必須首先考慮的。豬場的裝機容量較大,一般為30kW,且不能停電,一旦停電,豬渴了喝不到水,熱了不能通風降溫,仔豬冷了不能加熱保溫,將嚴重影響生產。因此,最好將豬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