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甲板有多高,從上面落入水中會怎樣?能活命嗎?

獨立feel


航母甲板離水線的高度有一個專業名詞叫做舷高,在標準排水量的情況下,美軍尼米茲級航母舷高大約為19米,庫茲涅佐夫號和遼寧艦稍微低一點,也有大概15米,如果換算成樓層的話,那就是5層樓左右,想象一下一個人從五樓摔下去是什麼樣的後果?


(福特級航母,從龍骨到甲板高度41米)

當然了,從航母上掉下去,落點是相對溫柔的水面,如果姿勢優美,那麼很可能也就是一次高臺跳水經歷而已,但是你的生死主要取決於你能不能戰勝水面的張力!理科生應該都知道,在液體表面任意相鄰部分都存在相互之間的拉力,比方說我們可以把一枚硬幣放在禁止的水面而不至於下沉,這就是水面張力的存在,如果你落水後無法破開水面張力,那水面就是水泥地,你沒救了!


(水面張力的存在)

另一個物理學知識那就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和水面張力一結合,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當你從航母甲板上掉下去,身體在砸向水面的一瞬間,水也會向你的身體傳導一個反作用力,那這個力有多大呢?我們假設一個人體重為60公斤,而重力加速度為9.8米/秒,從15米高度掉下去大約耗時不到兩秒,落地速度接近20米/秒,60公斤的身體以這麼高的速度砸向水面,最後形成的衝擊力就相當於一個兩噸左右的物體壓在身上,如何以四兩撥千斤的技術化解這個力就成為決定你生死的關鍵!


一個人如果是四肢張開,沉大字型砸向水面,那麼後果很嚴重,因為無法破開水面張力,這個時候的水面和水泥地就沒什麼區別,你作用在水面兩噸的力量會原封不動的反彈給你,最後的結果很可能就是肋骨斷裂,內臟受壓變形,最後內傷致死!如果再倒黴點,很可能被當場砸暈,最後沉入海底,被活活淹死!

(如果以這種姿勢落水,基本GG)

那麼正確的落航母水姿勢是什麼樣呢?當你發現你從航母上掉下去後,馬上雙手捂住鼻子和眼睛,兩腳併攏,以尖銳的角度切入水面,這樣你就可以如跳水運動員一樣,呈流線型衝進海水之下,而海水對你的反作用力也會化作對你身體的摩擦力而緩衝掉大部分,這樣你整個身體結構所受到的衝擊大幅削減,也就能避免大的傷害。


(正確示範)

而捂住鼻子主要是因為落水一瞬間水流的衝擊力仍然巨大,如果讓水直接衝進你的鼻子裡,你很有可能會直接窒息。捂住眼睛則是為了防止水流將視網膜衝擊脫落,是防止你即使活下來,但是卻成為了瞎子!所以,如果有機會從航母上掉下去,你知道該怎麼做了嗎?


軍武吐槽君


船員救生訓練中有一個項目就是高臺跳水,要求穿好救生衣,在跳水之前雙手抓住救生衣上的繩子,然後必須採用“插蠟燭”的姿勢跳水,即人保持筆直的垂直下落,讓自己的雙腳先插入水中,這樣人落水後就不會出問題,訓練這樣要求當然是有科學道理的,水終究不是海綿,人在落水的一剎那接觸之際,那水面的反作用力雖然比鋼鐵、水泥地面要軟的多,但是它終究不具有高彈性,還是會對人體造成極大傷害——

我記得小時候我幾個兄弟在我家附近一條河裡游泳,孩子頑皮喜歡冒險,經常會站在橋欄杆上跳入河中,有時候有些孩子從河裡爬上來後,你會看到他的後背紅了一大片,上海人會說這孩子肯定跳水時“吃大餅”了,即他跳水沒有跳好,導致背部首先撞擊水面,而不是雙手或者雙腳先落水。背部面積大,一旦“吃大餅”就容易受到傷害。

從船上跳到海里,道理一樣,落水姿勢正確,比如人體保持筆直姿態、雙腳或者雙手先插入水中,再高也沒有問題,否則那怕只有幾米高,也可能對自己造成傷害,壞姿勢跳水,傷害程度和高度成正比。


天淞子


船舶滿載時,船身中部吃水線到甲板最上緣的垂直距離,稱之為幹舷。所以航母甲板到水平面的高度,也就是幹舷高度。

作為海上鉅艦,航母搭載著大量飛機、燃油、人員和各種武器裝備,需要巨大的儲備浮力。幹舷越高,儲備浮力越高。

海上風浪大,巨浪湧上甲板。幹舷高,甲板上浪就少,適航性更好。所以航母幹舷都很高,越大的航母幹舷越高。

二戰時滿載排水量2.2萬噸的日本“雲龍”級快速航母,艦艏幹舷高9米。

二戰後,蘇聯“基輔”號航母幹舷高13米;6萬多噸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幹舷高16米。

美國第一代超級航母,8萬噸的“福萊斯特”級幹舷高18米;10萬噸的“尼米茲”級航母幹舷高19.1米;最新的“福特”級航母幹舷高20米左右,相當於七、八層樓房。

▲“尼米茲”級航母

從那麼高的地方落水,可不是鬧著玩兒的。水的密度很大,在表面張力影響下,入水瞬間來不及排開,對人體產生巨大的反作用力。若人體平躺著入水,巨大沖擊力能將內臟骨骼震碎,和摔在水泥地上沒什麼區別。所以高處跳水要以手或腳尖入水,以化解衝擊力。

美國水兵都有高處跳水訓練,垂直下落腳尖入水,以便在戰鬥中逃生。即便這樣,水面也會拍的人體生疼。所以沒人願意從航母甲板上掉下去。

航母編隊以20多節高速航行,一會就會跑出去很遠。有人落水,會派出直升機和救生艇救援。若未能及時發現,人很快就會死掉,不淹死也會被尾隨的魚群們幹掉。

航母有有很多安全措施,比如甲板邊緣的紅外報警裝置,若人體太靠近會報警提醒。甲板邊緣還有護欄,平時豎起來防護,戰鬥時放下。護欄下還有向上傾斜的防護網,防止人員落水。所以在三層防護下,一般人員落水的概率並不大。除非航母受攻擊,或碰撞傾斜導致落水。

▲護欄+防護網

但航母上總有人落水,事故頻率還不低。過去十幾年間,美海軍發生了120多起落水事件,有8人喪生。這就不單單是意外事故了,而是有人主動跳海或惡作劇。

航母水兵們非常辛苦,出航時間長,工作環境差,強度大,得不到良好休息,精神高度緊張。常常會感到孤單疲憊,有些人情緒崩潰,就會產出一些不可思議想法和舉動。

為提升安全,航母甲板四周安排崗哨,兩人一班(防止一人落水無人發現)。既觀察周邊海域,防止敵人偷襲,也觀察有無人員落水。

有些人情緒崩潰,會搞惡作劇發洩。趁夜間將大包垃圾丟下去,或將救生衣上爆閃燈扔下去,讓崗哨誤以為有人落水。

因為不知道是真有人落水,還是一場虛驚。所以懷疑人員落水,崗哨就大喊Man overboard!(有人落水)。每一個聽到警報的人都要大聲重複,使警報快速擴散。艦上的廣播也會迅速播報,一方面搜救人員快速準備,12分鐘內準備好直升機、救生艇,一方面全體人員集合點名。

任何一個人,不管在睡覺還是在洗澡,都要在5分鐘內向上級報到,以證明你在艦上。否則,上級會認為你落水,那就麻煩了。航母上5000人,要在15分鐘內完成點名確認。

一旦確認,搜救直升機就迅速起飛,展開營救。水兵身上都穿著救生背心,遇水自動充氣膨脹,還有哨子、發煙劑、染色劑、GPS定位器等設備。

但能否生還,還要看運氣。從那麼高掉下去,若入水角度不對,人有可能當場昏厥甚至死亡。若海況不好搜救不到,就只能列入失蹤名單了。

所以,航母上任何事情都要有完備預案。平時訓練中,每一個細節都要一絲不苟,才能確保戰時準確無誤。

美國航母歷年人員落水事故很多,大部分都能救回來,搜救成功率達93%。2015年,“羅斯福”號航母晚上9點多發出人員落水警報,點名後確認1人失蹤。於是展開搜救,23分鐘後營救成功。而規定時間為白天31分鐘,可以看出訓練水平很高。

綜上,航母甲板很高,人員落水很危險,能不能生還看運氣。只有平時嚴格訓練,才能在戰時有條不紊,立於不敗之地!


和風漫談


型號不同的航母,甲板高度也是不同的。以福特號為例,滿載排水量11.2萬噸的巨型航母福特號,從龍骨到桅杆的高度大概是79米,參考排水量相當的尼米茲號航母的艦島高度大約在42.85-43.74米之間,福特號航母在空倉時甲板到水面高度約35米-36米,在滿載時扣掉12.4米的吃水線長度後高度則為22.6米-23.6米之間。

如果航母上的士兵從航母甲板上掉下,能否活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根據將福特航母的高度分別代入,算出t=2.15秒-2.71秒之間

V=gt得出落水時的速度為75.8公里/小時-95.6公里/小時

根據機械能守恆定律,忽略空氣阻力的影響後,在落水的過程中,人體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重力勢能全部轉換為動能。

落水時人體受到水面的反作用力,也就是衝擊力F=mv/t,衝擊力越大,人體在落水時所生還的幾率越小。

根據控制變量法分析,當其他變量保持不變時,當人體的重量越大時,受到水面的衝擊力越大,這也是為什麼胖子以相同姿勢進入水面時激起的水花為什麼比瘦子大的原因;

而與水面接觸的時間越長,越能緩衝降低衝擊力的大小,這也是為什麼當人體橫著進入水面時,受到水的衝擊力越大的原因,當人體橫著入水時,人體與水面接觸面積很大,瞬間就完成了,與水面接觸的時間越少,衝擊力的倍數就會無限擴大,而且人體的五官和五臟六腑經受不住如此大的衝擊力而受內傷或者器官直接破裂而亡,因此還要雙手護住自己的胸腔和鼻腔。

因此可以看出,最佳的落水姿勢是雙腳緊繃伸直,不僅保護重要器官,而且使得落水的時間增加,在落水的過程中還能因水的浮力作用減緩落水的速度。雖然頭朝下的落水姿勢在理論上也能減緩衝擊力,但是由於人體的頭蓋骨不能承受如此大的衝擊力,會造成腦震盪或者頭蓋骨直接破裂致死。

由上可知,落水的姿勢決定了士兵從航母掉下能否生還。由上可知,從福特航母甲板落入水面的時間僅為2.15秒-2.71秒之間,而人體的反應時間在0.1秒到0.3秒之間,也就是說,在落水時留給航母士兵調整姿勢的時間也就只有1.85秒-2.61秒了,而如果是士兵不慎從很高的甲板掉入水面,在精神不集中的狀態下很可能因來不及調整落水姿勢而死亡。

從上面的公式可知,高度越高,受重力加速度的時間就越長,與水接觸時,瞬間的速度就越大,當人體落水時受到的衝擊力也就越大。因此可以看出,航母甲板的高度決定了人掉下後是否能生還。那麼,人體能承受多高的跳水高度呢。世界的高空跳水運動中,當人體在40米落下時就達到身體極限了,高度再高,即使落水姿勢再正確,皮膚和內臟也承受不了了。每年參加世界高空跳水的人也就十幾個人,而全世界可以跳25米和30米高度的人不超過40個人。當然也有人挑戰人類極限,世界最高跳水記錄的高度為61米,但是那名跳水者也因此摔斷了脊樑骨。由此可得知,即使是在目前排水量最大的航母36米高的甲板上也沒超過40米的身體極限,以自由落體掉入水面,只要姿勢正確還是有生還幾率。

而如果航母在航行過程中掉入海里,那麼在踏空的瞬間,人體由於受到慣性,會隨著航母的航行速度和航行方向,受到一個向左或者向右的水平移動方向。人體在水平移動方向的速度和豎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雙重影響下,速度就會合成為一個向左或向右的傾斜向下的速度。而福特號是核動力航母,航行速度達到30節以上,也就是55.5公里/小時以上。由上的數據可知向下的自由落體速度在75.6公里/小時-95.6公里/小時之間,平移和向下的速度合成後,根據勾股定理計算為向左或向右傾斜的速度93.78公里/小時-110.5公里/小時。這個速度遠高於自由落體的瞬間速度,造成的衝擊力就更大。而且在這個速度之下想在1.85秒-2.61秒之間調整姿勢更加困難了,想依靠調整落水姿勢減低傷害是不可能了。

而如果是航母上的士兵不慎入水,即使掉入水面時還有生命跡象,但是也不一定能生還。2012年,一名叫詹姆斯的航母士兵在甲板上執行任務不慎掉入海面,如果是在狂風暴雨的惡劣天氣,航母指揮官是不會派遣艦載的直升機救援的,因為當風力達到10級時就有起降的風險了,而12級則必須停飛,此時再進行海上救援不僅救不了落海士兵,還可能造成更大的危險。好在這名士兵沒遇上惡劣天氣,並且他當時穿了能反光的救生服,奮力吹隨身攜帶的口哨,讓航母上的人們察覺其落水。最後航母的指揮官用直升機將其救上了航母,也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很多海軍士兵由於在枯燥無味的海上生涯中患上了抑鬱症而輕生跳海,最終因為無人察覺將其救起而葬身海底。一旦無人察覺有人落海,很可能被跟隨在航母附近的軍艦碾壓,或者被尾隨的鯊魚吞噬。

我們在功夫電影中看到的從高樓上跳入游泳池的驚險,如果是沒有防護措施,真的是在用生命在拍戲。在航母上工作雖然看起來很風光,其危險性不亞於在陸地行軍打仗,向每一個航母人脫帽致敬。


梓蕤


兔哥回答;航母是海上移動的機場,航母的甲板雖然長度達到300多米,寬度也有六七十米以上,但作為一個機場還是小了點,因此航母的甲板上是非常忙碌的,甲板作業人員落水,或是被噴氣式艦載機的尾焰氣流吹落大海里的情況並非沒有。美國是航母大國,擁有11艘超級航母,也是航母強國。從美國對航母的使用情況來看,美國所經歷的事情也多,有一萬多架的艦載機和近萬名人員喪生於甲板事故,而落水事故也是其中的一項,其中的1942年3月美國航母特混編隊(TF39)司令威爾考克斯少將就莫名其妙的落水而亡。


航母的體積龐大,我們以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為例,長度332.8米,寬度76.4米,吃水11.3米,從甲板到水面的垂直距離約19米多。這個高度相當於現在的7層樓房的高度。我們只到目前跳水運動員跳水的最大高度就屬於10米跳臺了,10跳臺運動員是做各種動作落水的,而且採用雙手合疊,頭部向下入水。10米高度是安全高度,這也是10跳臺設立的原因,而雙臂伸直雙手疊壓握緊便於使水面阻力減少,同時也減輕了水面對身體的衝擊力。雖然航母的甲板離水面的高度比10米跳臺多了一倍的高度,但道理是一樣的,也就是從20米的高度落入水中能否生還和入水時的姿態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能向跳水運動員一樣翻著花樣,最後用雙手撕開水面入水,就能活命,這是因為水的阻力是空氣的800倍,也就意味著人和水結觸的瞬間需要承受的阻力,或者說是撞擊力比空氣中大800倍。20米的高度約2秒,人體和水面的撞擊力有幾百公斤,所以如果肚皮著水,會使內臟瞬間湧向胸腔,輕則肋骨損傷,重則內臟破損,這樣很難存活。如果是屁股著水應該問題不大,但航母高速行駛時,兩舷會有數米高的水浪,同時產生湍流,這種亂流會對落水者帶來危險,也會使落水者的身體和艦體產生碰撞。


因此能否生還除了入水的姿勢還和落水的位置有關係,通常情況下落水時會和航母的艦體有近20米的距離,避開湍流。如果落水後頭腦清醒生還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如果出現昏迷就掛了,如果從尾部落水就會被螺旋槳所傷,這種傷害並非是來自於螺旋槳本身,而是螺旋槳所產生的水流壓力,航母通常都有2~4個螺旋槳,為了抵消反扭力,通常都是反向旋轉,這樣就會產生渦流,會對落水人員產生絞力,所以能否生還還要看落水的位置。

其實,航母上很難落水,除非是自己活的不耐煩了,或是航母上呆夠了,想去海底看看。航母的甲板及容易落水的部位都有護欄和防落水網雙層保護。而且24小時都有值更人員,現在的航母甲板作業人員的馬甲都帶有報警裝置,除了落水後能自動打開充氣裝置,還會發出報警,只要不受傷,自然會有人來救援,現在的航母落水者的救助效率是很高的。

以上是兔哥個人的觀點歡迎大家各抒己見!參與探討評論。歡迎關注兔哥。


兔哥42928


不同級別的航母吃水深度不同,甲板到海面的高度也不同。一般來說甲板到水面的高度會大於10米,相當於4層樓以上的高度,從這個高度落水人會相當脆弱,不亞於從等同高度的樓房跳下。

如果入水時身體與水面接觸面積小,如跳水運動員的入水姿勢,這樣不會有太大損傷。

如果人是已臥姿或仰姿入水,那麼會有嚴重損傷,輕者內臟出血,骨骼脫臼,重則內臟破裂,骨折,甚至死亡。


十分小明


這可不是美軍航母上的艦員休閒時候跳海游泳🏊,這是在進行航母被毀後跳海求生演練!



不論男女每四個人一組,從近20米的高處往下跳需要勇氣和正確的跳姿才能不受傷,如果驚慌失措,跳姿變形身體橫著砸在海面上有可能內臟受傷導致死亡!
跳海訓練還要調整呼吸節奏,儘量入水前要閉氣,甚至要捏著鼻子,不做好這些在入水的一剎那有可能“嗆水”!或者鼻腔
受刺激造成呼吸困難...。

從上面美軍進行的“跳海求生”訓練就可以知道從航母上掉到海里是非常危險的事情!由於從吃水線到飛行甲板的高度有六七層樓那麼高,在“重力加速度”的條件下,跳姿不正確死亡率是很高的,何況不經意間掉下去的?所以,在航母上服役期間,艦員要經過嚴格的安全培訓工作和安全條例考核,同時航母上還有很多危險標識,提醒艦員注意安全。


從停泊的航母上往下跳(無意間掉下去)已經很危險了,如果是在航母較高速航行的時候掉到海里,那麼死亡率極大!基本上沒有生還希望。

航母在20~30節航速時≈37~55公里/小時,而人體下墜是2~3米/秒,這就形成向前運動慣性+下墜慣性的兩個速度,再與海面接觸時人體所受的力量非常大!會造成骨骼、內臟、血管受損進而導致死亡,即便是當時沒有死亡在沉入水下的過程中也會嗆水,幾分鐘內也會死亡!
從航母上往下跳可以類比為:在較高速行駛的汽車上往下跳,身體肯定會受傷


,嚴重的也會導致死亡...但是,在停止的汽車上往下跳大多數情況下大都是安然無恙的,因為汽車是停止的,地面也是靜止的,往下跳只有一個下墜力,人體關節和肌肉可以起到緩衝作用,受傷的幾率不大...但是,在行駛的汽車上往下跳是有向前慣性和下墜的兩個力,受此影響:人的下肢是下墜力而上半身還是運動的慣性力,這兩個力同時作用干擾了人體關節、肌肉的緩衝再與堅硬的地面接觸受傷的可能性會大增!

而航母的高度顯然要比汽車高出許多,下墜慣性力也大了許多,所以艦員死亡的概率會更大。


在航母上服役是一個“苦差”!不但工作非常緊張還經常遇到大風大浪,航母雖大但是在大洋裡面比一片樹葉還要渺小!艦員要面對生死的考驗!只有時刻保持清醒和警惕才能確保自身的安全。


皇家橡樹1972


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高度距水面高度大概為19米左右。


實際上,如果不慎從飛行甲板上失足墜海,生還率很低,首先從甲板上失足的時候。人一般是沒有準備的,也就是說姿態不可能是手朝下或者朝下的方式,撕裂水面,所以極有可能是腹部直接拍擊水面,而巨大的壓力能夠把失足墜海人員拍暈

而在海洋上,就是清醒的都不一定能逃出生天,那麼暈了自然就是死路一條了。

其次就算沒有被巨大的浪花拍成傻,也會遇到,更多問題

比如說,是否會游泳(別說海軍都會用什麼的,實際上海軍成員海軍不一定會,因為,像大型艦船對於水兵的游泳需求是比較低的。)

其次,這個飛行員能否在游泳的時候將他身上的救生衣吹起來(飛行甲板在甲板上活動的人員穿的馬甲,那可都是兼具救生衣功能的,有自漲式也有吹氣式)

第三,如果在這個倒黴蛋不能在海面上,游出來30節往上的速度,從而趕上航母的話,那麼他就只能寄希望於,航母飛行甲板發現人員失蹤以後的救援措施。



那麼這個救援措施靠不靠譜首先航母上有嘹望元,在大航海時代,他們擔當的是尋找遠方的陸地和船隻,而在現在也就是看看有沒有人掉海里。

如果發現了的話,那麼就是直升機起飛,放小艇前往救援。

如果沒有發現的話,那麼就等到失足墜海人員這一班崗位,需要輪值的時候或者說等有人發現小夥伴失蹤了的時候向上級報告,上級會彙集全部人員進行點名工作,發現人員失蹤以後會進行上報,而上級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會進行艦隊的搜救行動。

實際上,到這個環節最好也就是能拉起來屍體。

因為在大洋之上,可是很冷的,尤其是冬季的北海,5個小時足以夠將落水艦員凍死了。

更何況還有鯊魚,所以說,就算有的再完備的防墜海體系,面對真實事故往往也是起不到多大用處的。


嘯鷹評


影視劇中常有高空跳水逃生的畫面,而從航母甲板落水和高空跳水逃生極其相似,結果卻不似影視劇中那般美好,嚴重程度反而難以想象。

航母,又名“空母”,前蘇聯稱之為“載機巡洋艦”,中文全稱為“航空母艦”,來源日文漢字。同時,航母又分為大型航母(排水量6萬噸及以上),中型航母(排水量3-6萬噸),小型航母(排水量3萬噸以下)。

1975年5月3日,服役埃弗裡特海軍基地的美國尼米茲號,標準排水量為78280噸,飛行甲板距水面高度為19.11米。

1987年,意大利服役的加里波第號航空母艦,標準排水量為10100噸,飛行甲板距水面高度約為4米。

2016年8月,江西鷹潭17歲青年小余欲學奧運冠軍跳水,當他從25米的高橋上跳入江中時,導致胸椎骨折,肺部受傷,若非強救及時,必然喪命。

2017年7月,一名男子在泰國普吉島玩水上滑翔傘時,從高空墜落海面身亡。後來警方稱,因身體重擊水面,造成心肺破裂而死。

同時,由於高空跳水危險性極大,傷亡事故常有發生,因此高空跳水項目很難在世界範圍普及。據媒體報道,世界上從事高空極限跳水的只有35個人,世界級的高手僅有10餘人。

例如:福建冠豸山舉辦的馬鞍寨懸崖18米、28米高臺跳水。在比賽前的試跳過程中,只有2名男選手敢於攀上28米跳臺,結果沒敢跳。但是,在18米高臺跳水的比賽過程中,德國一名女選手的第一跳由於入水瞬間傾斜度過大,造成背部受傷嚴重,被救護艇送往醫院;接著德國的一名男選手在第二跳中,由於身體右側撞擊水面,造成右側肌肉開裂腫脹,鮮血噴流。

據跳水教練介紹,高空落水很容易發生頸椎、脾肺、眼角膜、腦震盪、痙攣抽筋等損傷現象,如果不能及時進行搶救,極易出現傷亡。

由此可見,就算專業跳水運動員都會出現重傷的事故,更何普通人呢,風險當然成倍增加。如果有救護措施的情況下,或許也就受點傷,反之傷亡則極難倖免。所以,從大型航母甲板近20多米高的地方落入水中,受傷在所難免,不幸將會造成傷亡,相對來說小型航母則要安全很多。


祥子談歷史


要說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在哪?可能眾說紛紜,但是要說航母甲板是世界上第二危險的地方我想不少人會同意這一觀點吧。航母甲板有多危險呢?可以說是危機四伏。比如甲板上的水手被艦載機吹飛、起飛失敗墜海等。當然航母作為一個國家的戰略武器之一,本質上還是一艘體型巨大的船,所以我們看著航母上的艦載機起起降降的同時,難免會有一種有人掉入海中豈不是很危險的想法,那萬一有人從航母甲板上掉進海中還能活命嗎?




其實關於甲板安全防護問題,在設計之初就已經就一定有了相對應的防護措施,這就是裝在甲板外舷的防護網。但是因為艦載機起降作業等原因,這些防護網並不是時刻處於打開狀態的,所以在艦載機批量起降的時候,難免會有水手不小心踩空掉下海。從甲板踩空掉下海有多危險呢?首先航母甲板距離海面的高度就差不多有30米左右,這個高度基本就是最低8層樓的高度,所以可想一下這麼高掉下去有多危險?

當然別以為從甲板上掉下去是掉進水裡了沒事?別忘了重力加速度等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航母是高速航行狀態下掉下海還是停泊狀態下掉下海的。如果是後一種還有可能死而復生,但要是第一種狀態下掉下海可就是九死一生了。

首先說說從航母甲板直接跳下去有多危險?30米的高度就算是停泊狀態下跳下去,專業的跳水運動員也不敢這麼做,主要是因為30米的高度跳下海和跳在土地上已經沒啥區別了,除了會因為巨大的衝擊力被震暈後,落水人員沒有主動意識游出水面外,巨大的衝擊力也有可能導致骨折和內臟破損對人體造成永久傷害,萬一出血很可能吸引肉食魚類攻擊,這樣一來生還幾率就大大降低了。

其次說一說最危險的航母高速航行中掉進海中有多危險?首先航母在起飛艦載機的時候,航母自身會逆風高速航行給艦載機提供更大的升力,航速有多高呢?不低於30節也就是60km/h的速度。而且在艦載機起降的過程中,甲板上會變得異常繁忙,再加上人員擁擠。如果這個時候被艦載機尾氣吹下海或者踩空掉下海,那生還的幾率就非常小了,除了巨大的衝擊力外,航母在高速航行時捲起的巨大浪花也會將人淹沒,並有可能被艦艉得螺旋槳吸進入,再有就是包括航母、民用等大型船隻在內高速航行時,船體四周會跟隨有鯊魚等肉食動物,就算是沒被震暈也有可能成為這些肉食動物的午餐。


當然航母甲板是危險,但是不代表航母上的水手沒有跳臺,對於航母上的水手來說,艦載機升降機就是最好的跳臺,除了面積很大可以助跑或者齊跳外,還可以調節至安全且理想的高度,這樣就可以在安全範圍內跳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