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甲板有多高,从上面落入水中会怎样?能活命吗?

独立feel


航母甲板离水线的高度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舷高,在标准排水量的情况下,美军尼米兹级航母舷高大约为19米,库兹涅佐夫号和辽宁舰稍微低一点,也有大概15米,如果换算成楼层的话,那就是5层楼左右,想象一下一个人从五楼摔下去是什么样的后果?


(福特级航母,从龙骨到甲板高度41米)

当然了,从航母上掉下去,落点是相对温柔的水面,如果姿势优美,那么很可能也就是一次高台跳水经历而已,但是你的生死主要取决于你能不能战胜水面的张力!理科生应该都知道,在液体表面任意相邻部分都存在相互之间的拉力,比方说我们可以把一枚硬币放在禁止的水面而不至于下沉,这就是水面张力的存在,如果你落水后无法破开水面张力,那水面就是水泥地,你没救了!


(水面张力的存在)

另一个物理学知识那就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和水面张力一结合,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当你从航母甲板上掉下去,身体在砸向水面的一瞬间,水也会向你的身体传导一个反作用力,那这个力有多大呢?我们假设一个人体重为60公斤,而重力加速度为9.8米/秒,从15米高度掉下去大约耗时不到两秒,落地速度接近20米/秒,60公斤的身体以这么高的速度砸向水面,最后形成的冲击力就相当于一个两吨左右的物体压在身上,如何以四两拨千斤的技术化解这个力就成为决定你生死的关键!


一个人如果是四肢张开,沉大字型砸向水面,那么后果很严重,因为无法破开水面张力,这个时候的水面和水泥地就没什么区别,你作用在水面两吨的力量会原封不动的反弹给你,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肋骨断裂,内脏受压变形,最后内伤致死!如果再倒霉点,很可能被当场砸晕,最后沉入海底,被活活淹死!

(如果以这种姿势落水,基本GG)

那么正确的落航母水姿势是什么样呢?当你发现你从航母上掉下去后,马上双手捂住鼻子和眼睛,两脚并拢,以尖锐的角度切入水面,这样你就可以如跳水运动员一样,呈流线型冲进海水之下,而海水对你的反作用力也会化作对你身体的摩擦力而缓冲掉大部分,这样你整个身体结构所受到的冲击大幅削减,也就能避免大的伤害。


(正确示范)

而捂住鼻子主要是因为落水一瞬间水流的冲击力仍然巨大,如果让水直接冲进你的鼻子里,你很有可能会直接窒息。捂住眼睛则是为了防止水流将视网膜冲击脱落,是防止你即使活下来,但是却成为了瞎子!所以,如果有机会从航母上掉下去,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军武吐槽君


船员救生训练中有一个项目就是高台跳水,要求穿好救生衣,在跳水之前双手抓住救生衣上的绳子,然后必须采用“插蜡烛”的姿势跳水,即人保持笔直的垂直下落,让自己的双脚先插入水中,这样人落水后就不会出问题,训练这样要求当然是有科学道理的,水终究不是海绵,人在落水的一刹那接触之际,那水面的反作用力虽然比钢铁、水泥地面要软的多,但是它终究不具有高弹性,还是会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

我记得小时候我几个兄弟在我家附近一条河里游泳,孩子顽皮喜欢冒险,经常会站在桥栏杆上跳入河中,有时候有些孩子从河里爬上来后,你会看到他的后背红了一大片,上海人会说这孩子肯定跳水时“吃大饼”了,即他跳水没有跳好,导致背部首先撞击水面,而不是双手或者双脚先落水。背部面积大,一旦“吃大饼”就容易受到伤害。

从船上跳到海里,道理一样,落水姿势正确,比如人体保持笔直姿态、双脚或者双手先插入水中,再高也没有问题,否则那怕只有几米高,也可能对自己造成伤害,坏姿势跳水,伤害程度和高度成正比。


天淞子


船舶满载时,船身中部吃水线到甲板最上缘的垂直距离,称之为干舷。所以航母甲板到水平面的高度,也就是干舷高度。

作为海上巨舰,航母搭载着大量飞机、燃油、人员和各种武器装备,需要巨大的储备浮力。干舷越高,储备浮力越高。

海上风浪大,巨浪涌上甲板。干舷高,甲板上浪就少,适航性更好。所以航母干舷都很高,越大的航母干舷越高。

二战时满载排水量2.2万吨的日本“云龙”级快速航母,舰艏干舷高9米。

二战后,苏联“基辅”号航母干舷高13米;6万多吨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干舷高16米。

美国第一代超级航母,8万吨的“福莱斯特”级干舷高18米;10万吨的“尼米兹”级航母干舷高19.1米;最新的“福特”级航母干舷高20米左右,相当于七、八层楼房。

▲“尼米兹”级航母

从那么高的地方落水,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水的密度很大,在表面张力影响下,入水瞬间来不及排开,对人体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若人体平躺着入水,巨大冲击力能将内脏骨骼震碎,和摔在水泥地上没什么区别。所以高处跳水要以手或脚尖入水,以化解冲击力。

美国水兵都有高处跳水训练,垂直下落脚尖入水,以便在战斗中逃生。即便这样,水面也会拍的人体生疼。所以没人愿意从航母甲板上掉下去。

航母编队以20多节高速航行,一会就会跑出去很远。有人落水,会派出直升机和救生艇救援。若未能及时发现,人很快就会死掉,不淹死也会被尾随的鱼群们干掉。

航母有有很多安全措施,比如甲板边缘的红外报警装置,若人体太靠近会报警提醒。甲板边缘还有护栏,平时竖起来防护,战斗时放下。护栏下还有向上倾斜的防护网,防止人员落水。所以在三层防护下,一般人员落水的概率并不大。除非航母受攻击,或碰撞倾斜导致落水。

▲护栏+防护网

但航母上总有人落水,事故频率还不低。过去十几年间,美海军发生了120多起落水事件,有8人丧生。这就不单单是意外事故了,而是有人主动跳海或恶作剧。

航母水兵们非常辛苦,出航时间长,工作环境差,强度大,得不到良好休息,精神高度紧张。常常会感到孤单疲惫,有些人情绪崩溃,就会产出一些不可思议想法和举动。

为提升安全,航母甲板四周安排岗哨,两人一班(防止一人落水无人发现)。既观察周边海域,防止敌人偷袭,也观察有无人员落水。

有些人情绪崩溃,会搞恶作剧发泄。趁夜间将大包垃圾丢下去,或将救生衣上爆闪灯扔下去,让岗哨误以为有人落水。

因为不知道是真有人落水,还是一场虚惊。所以怀疑人员落水,岗哨就大喊Man overboard!(有人落水)。每一个听到警报的人都要大声重复,使警报快速扩散。舰上的广播也会迅速播报,一方面搜救人员快速准备,12分钟内准备好直升机、救生艇,一方面全体人员集合点名。

任何一个人,不管在睡觉还是在洗澡,都要在5分钟内向上级报到,以证明你在舰上。否则,上级会认为你落水,那就麻烦了。航母上5000人,要在15分钟内完成点名确认。

一旦确认,搜救直升机就迅速起飞,展开营救。水兵身上都穿着救生背心,遇水自动充气膨胀,还有哨子、发烟剂、染色剂、GPS定位器等设备。

但能否生还,还要看运气。从那么高掉下去,若入水角度不对,人有可能当场昏厥甚至死亡。若海况不好搜救不到,就只能列入失踪名单了。

所以,航母上任何事情都要有完备预案。平时训练中,每一个细节都要一丝不苟,才能确保战时准确无误。

美国航母历年人员落水事故很多,大部分都能救回来,搜救成功率达93%。2015年,“罗斯福”号航母晚上9点多发出人员落水警报,点名后确认1人失踪。于是展开搜救,23分钟后营救成功。而规定时间为白天31分钟,可以看出训练水平很高。

综上,航母甲板很高,人员落水很危险,能不能生还看运气。只有平时严格训练,才能在战时有条不紊,立于不败之地!


和风漫谈


型号不同的航母,甲板高度也是不同的。以福特号为例,满载排水量11.2万吨的巨型航母福特号,从龙骨到桅杆的高度大概是79米,参考排水量相当的尼米兹号航母的舰岛高度大约在42.85-43.74米之间,福特号航母在空仓时甲板到水面高度约35米-36米,在满载时扣掉12.4米的吃水线长度后高度则为22.6米-23.6米之间。

如果航母上的士兵从航母甲板上掉下,能否活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根据将福特航母的高度分别代入,算出t=2.15秒-2.71秒之间

V=gt得出落水时的速度为75.8公里/小时-95.6公里/小时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后,在落水的过程中,人体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重力势能全部转换为动能。

落水时人体受到水面的反作用力,也就是冲击力F=mv/t,冲击力越大,人体在落水时所生还的几率越小。

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当其他变量保持不变时,当人体的重量越大时,受到水面的冲击力越大,这也是为什么胖子以相同姿势进入水面时激起的水花为什么比瘦子大的原因;

而与水面接触的时间越长,越能缓冲降低冲击力的大小,这也是为什么当人体横着进入水面时,受到水的冲击力越大的原因,当人体横着入水时,人体与水面接触面积很大,瞬间就完成了,与水面接触的时间越少,冲击力的倍数就会无限扩大,而且人体的五官和五脏六腑经受不住如此大的冲击力而受内伤或者器官直接破裂而亡,因此还要双手护住自己的胸腔和鼻腔。

因此可以看出,最佳的落水姿势是双脚紧绷伸直,不仅保护重要器官,而且使得落水的时间增加,在落水的过程中还能因水的浮力作用减缓落水的速度。虽然头朝下的落水姿势在理论上也能减缓冲击力,但是由于人体的头盖骨不能承受如此大的冲击力,会造成脑震荡或者头盖骨直接破裂致死。

由上可知,落水的姿势决定了士兵从航母掉下能否生还。由上可知,从福特航母甲板落入水面的时间仅为2.15秒-2.71秒之间,而人体的反应时间在0.1秒到0.3秒之间,也就是说,在落水时留给航母士兵调整姿势的时间也就只有1.85秒-2.61秒了,而如果是士兵不慎从很高的甲板掉入水面,在精神不集中的状态下很可能因来不及调整落水姿势而死亡。

从上面的公式可知,高度越高,受重力加速度的时间就越长,与水接触时,瞬间的速度就越大,当人体落水时受到的冲击力也就越大。因此可以看出,航母甲板的高度决定了人掉下后是否能生还。那么,人体能承受多高的跳水高度呢。世界的高空跳水运动中,当人体在40米落下时就达到身体极限了,高度再高,即使落水姿势再正确,皮肤和内脏也承受不了了。每年参加世界高空跳水的人也就十几个人,而全世界可以跳25米和30米高度的人不超过40个人。当然也有人挑战人类极限,世界最高跳水记录的高度为61米,但是那名跳水者也因此摔断了脊梁骨。由此可得知,即使是在目前排水量最大的航母36米高的甲板上也没超过40米的身体极限,以自由落体掉入水面,只要姿势正确还是有生还几率。

而如果航母在航行过程中掉入海里,那么在踏空的瞬间,人体由于受到惯性,会随着航母的航行速度和航行方向,受到一个向左或者向右的水平移动方向。人体在水平移动方向的速度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加速度双重影响下,速度就会合成为一个向左或向右的倾斜向下的速度。而福特号是核动力航母,航行速度达到30节以上,也就是55.5公里/小时以上。由上的数据可知向下的自由落体速度在75.6公里/小时-95.6公里/小时之间,平移和向下的速度合成后,根据勾股定理计算为向左或向右倾斜的速度93.78公里/小时-110.5公里/小时。这个速度远高于自由落体的瞬间速度,造成的冲击力就更大。而且在这个速度之下想在1.85秒-2.61秒之间调整姿势更加困难了,想依靠调整落水姿势减低伤害是不可能了。

而如果是航母上的士兵不慎入水,即使掉入水面时还有生命迹象,但是也不一定能生还。2012年,一名叫詹姆斯的航母士兵在甲板上执行任务不慎掉入海面,如果是在狂风暴雨的恶劣天气,航母指挥官是不会派遣舰载的直升机救援的,因为当风力达到10级时就有起降的风险了,而12级则必须停飞,此时再进行海上救援不仅救不了落海士兵,还可能造成更大的危险。好在这名士兵没遇上恶劣天气,并且他当时穿了能反光的救生服,奋力吹随身携带的口哨,让航母上的人们察觉其落水。最后航母的指挥官用直升机将其救上了航母,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很多海军士兵由于在枯燥无味的海上生涯中患上了抑郁症而轻生跳海,最终因为无人察觉将其救起而葬身海底。一旦无人察觉有人落海,很可能被跟随在航母附近的军舰碾压,或者被尾随的鲨鱼吞噬。

我们在功夫电影中看到的从高楼上跳入游泳池的惊险,如果是没有防护措施,真的是在用生命在拍戏。在航母上工作虽然看起来很风光,其危险性不亚于在陆地行军打仗,向每一个航母人脱帽致敬。


梓蕤


兔哥回答;航母是海上移动的机场,航母的甲板虽然长度达到300多米,宽度也有六七十米以上,但作为一个机场还是小了点,因此航母的甲板上是非常忙碌的,甲板作业人员落水,或是被喷气式舰载机的尾焰气流吹落大海里的情况并非没有。美国是航母大国,拥有11艘超级航母,也是航母强国。从美国对航母的使用情况来看,美国所经历的事情也多,有一万多架的舰载机和近万名人员丧生于甲板事故,而落水事故也是其中的一项,其中的1942年3月美国航母特混编队(TF39)司令威尔考克斯少将就莫名其妙的落水而亡。


航母的体积庞大,我们以美国尼米兹级航母为例,长度332.8米,宽度76.4米,吃水11.3米,从甲板到水面的垂直距离约19米多。这个高度相当于现在的7层楼房的高度。我们只到目前跳水运动员跳水的最大高度就属于10米跳台了,10跳台运动员是做各种动作落水的,而且采用双手合叠,头部向下入水。10米高度是安全高度,这也是10跳台设立的原因,而双臂伸直双手叠压握紧便于使水面阻力减少,同时也减轻了水面对身体的冲击力。虽然航母的甲板离水面的高度比10米跳台多了一倍的高度,但道理是一样的,也就是从20米的高度落入水中能否生还和入水时的姿态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能向跳水运动员一样翻着花样,最后用双手撕开水面入水,就能活命,这是因为水的阻力是空气的800倍,也就意味着人和水结触的瞬间需要承受的阻力,或者说是撞击力比空气中大800倍。20米的高度约2秒,人体和水面的撞击力有几百公斤,所以如果肚皮着水,会使内脏瞬间涌向胸腔,轻则肋骨损伤,重则内脏破损,这样很难存活。如果是屁股着水应该问题不大,但航母高速行驶时,两舷会有数米高的水浪,同时产生湍流,这种乱流会对落水者带来危险,也会使落水者的身体和舰体产生碰撞。


因此能否生还除了入水的姿势还和落水的位置有关系,通常情况下落水时会和航母的舰体有近20米的距离,避开湍流。如果落水后头脑清醒生还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果出现昏迷就挂了,如果从尾部落水就会被螺旋桨所伤,这种伤害并非是来自于螺旋桨本身,而是螺旋桨所产生的水流压力,航母通常都有2~4个螺旋桨,为了抵消反扭力,通常都是反向旋转,这样就会产生涡流,会对落水人员产生绞力,所以能否生还还要看落水的位置。

其实,航母上很难落水,除非是自己活的不耐烦了,或是航母上呆够了,想去海底看看。航母的甲板及容易落水的部位都有护栏和防落水网双层保护。而且24小时都有值更人员,现在的航母甲板作业人员的马甲都带有报警装置,除了落水后能自动打开充气装置,还会发出报警,只要不受伤,自然会有人来救援,现在的航母落水者的救助效率是很高的。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观点欢迎大家各抒己见!参与探讨评论。欢迎关注兔哥。


兔哥42928


不同级别的航母吃水深度不同,甲板到海面的高度也不同。一般来说甲板到水面的高度会大于10米,相当于4层楼以上的高度,从这个高度落水人会相当脆弱,不亚于从等同高度的楼房跳下。

如果入水时身体与水面接触面积小,如跳水运动员的入水姿势,这样不会有太大损伤。

如果人是已卧姿或仰姿入水,那么会有严重损伤,轻者内脏出血,骨骼脱臼,重则内脏破裂,骨折,甚至死亡。


十分小明


这可不是美军航母上的舰员休闲时候跳海游泳🏊,这是在进行航母被毁后跳海求生演练!



不论男女每四个人一组,从近20米的高处往下跳需要勇气和正确的跳姿才能不受伤,如果惊慌失措,跳姿变形身体横着砸在海面上有可能内脏受伤导致死亡!
跳海训练还要调整呼吸节奏,尽量入水前要闭气,甚至要捏着鼻子,不做好这些在入水的一刹那有可能“呛水”!或者鼻腔
受刺激造成呼吸困难...。

从上面美军进行的“跳海求生”训练就可以知道从航母上掉到海里是非常危险的事情!由于从吃水线到飞行甲板的高度有六七层楼那么高,在“重力加速度”的条件下,跳姿不正确死亡率是很高的,何况不经意间掉下去的?所以,在航母上服役期间,舰员要经过严格的安全培训工作和安全条例考核,同时航母上还有很多危险标识,提醒舰员注意安全。


从停泊的航母上往下跳(无意间掉下去)已经很危险了,如果是在航母较高速航行的时候掉到海里,那么死亡率极大!基本上没有生还希望。

航母在20~30节航速时≈37~55公里/小时,而人体下坠是2~3米/秒,这就形成向前运动惯性+下坠惯性的两个速度,再与海面接触时人体所受的力量非常大!会造成骨骼、内脏、血管受损进而导致死亡,即便是当时没有死亡在沉入水下的过程中也会呛水,几分钟内也会死亡!
从航母上往下跳可以类比为:在较高速行驶的汽车上往下跳,身体肯定会受伤


,严重的也会导致死亡...但是,在停止的汽车上往下跳大多数情况下大都是安然无恙的,因为汽车是停止的,地面也是静止的,往下跳只有一个下坠力,人体关节和肌肉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受伤的几率不大...但是,在行驶的汽车上往下跳是有向前惯性和下坠的两个力,受此影响:人的下肢是下坠力而上半身还是运动的惯性力,这两个力同时作用干扰了人体关节、肌肉的缓冲再与坚硬的地面接触受伤的可能性会大增!

而航母的高度显然要比汽车高出许多,下坠惯性力也大了许多,所以舰员死亡的概率会更大。


在航母上服役是一个“苦差”!不但工作非常紧张还经常遇到大风大浪,航母虽大但是在大洋里面比一片树叶还要渺小!舰员要面对生死的考验!只有时刻保持清醒和警惕才能确保自身的安全。


皇家橡树1972


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高度距水面高度大概为19米左右。


实际上,如果不慎从飞行甲板上失足坠海,生还率很低,首先从甲板上失足的时候。人一般是没有准备的,也就是说姿态不可能是手朝下或者朝下的方式,撕裂水面,所以极有可能是腹部直接拍击水面,而巨大的压力能够把失足坠海人员拍晕

而在海洋上,就是清醒的都不一定能逃出生天,那么晕了自然就是死路一条了。

其次就算没有被巨大的浪花拍成傻,也会遇到,更多问题

比如说,是否会游泳(别说海军都会用什么的,实际上海军成员海军不一定会,因为,像大型舰船对于水兵的游泳需求是比较低的。)

其次,这个飞行员能否在游泳的时候将他身上的救生衣吹起来(飞行甲板在甲板上活动的人员穿的马甲,那可都是兼具救生衣功能的,有自涨式也有吹气式)

第三,如果在这个倒霉蛋不能在海面上,游出来30节往上的速度,从而赶上航母的话,那么他就只能寄希望于,航母飞行甲板发现人员失踪以后的救援措施。



那么这个救援措施靠不靠谱首先航母上有嘹望元,在大航海时代,他们担当的是寻找远方的陆地和船只,而在现在也就是看看有没有人掉海里。

如果发现了的话,那么就是直升机起飞,放小艇前往救援。

如果没有发现的话,那么就等到失足坠海人员这一班岗位,需要轮值的时候或者说等有人发现小伙伴失踪了的时候向上级报告,上级会汇集全部人员进行点名工作,发现人员失踪以后会进行上报,而上级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会进行舰队的搜救行动。

实际上,到这个环节最好也就是能拉起来尸体。

因为在大洋之上,可是很冷的,尤其是冬季的北海,5个小时足以够将落水舰员冻死了。

更何况还有鲨鱼,所以说,就算有的再完备的防坠海体系,面对真实事故往往也是起不到多大用处的。


啸鹰评


影视剧中常有高空跳水逃生的画面,而从航母甲板落水和高空跳水逃生极其相似,结果却不似影视剧中那般美好,严重程度反而难以想象。

航母,又名“空母”,前苏联称之为“载机巡洋舰”,中文全称为“航空母舰”,来源日文汉字。同时,航母又分为大型航母(排水量6万吨及以上),中型航母(排水量3-6万吨),小型航母(排水量3万吨以下)。

1975年5月3日,服役埃弗里特海军基地的美国尼米兹号,标准排水量为78280吨,飞行甲板距水面高度为19.11米。

1987年,意大利服役的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标准排水量为10100吨,飞行甲板距水面高度约为4米。

2016年8月,江西鹰潭17岁青年小余欲学奥运冠军跳水,当他从25米的高桥上跳入江中时,导致胸椎骨折,肺部受伤,若非强救及时,必然丧命。

2017年7月,一名男子在泰国普吉岛玩水上滑翔伞时,从高空坠落海面身亡。后来警方称,因身体重击水面,造成心肺破裂而死。

同时,由于高空跳水危险性极大,伤亡事故常有发生,因此高空跳水项目很难在世界范围普及。据媒体报道,世界上从事高空极限跳水的只有35个人,世界级的高手仅有10余人。

例如:福建冠豸山举办的马鞍寨悬崖18米、28米高台跳水。在比赛前的试跳过程中,只有2名男选手敢于攀上28米跳台,结果没敢跳。但是,在18米高台跳水的比赛过程中,德国一名女选手的第一跳由于入水瞬间倾斜度过大,造成背部受伤严重,被救护艇送往医院;接着德国的一名男选手在第二跳中,由于身体右侧撞击水面,造成右侧肌肉开裂肿胀,鲜血喷流。

据跳水教练介绍,高空落水很容易发生颈椎、脾肺、眼角膜、脑震荡、痉挛抽筋等损伤现象,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抢救,极易出现伤亡。

由此可见,就算专业跳水运动员都会出现重伤的事故,更何普通人呢,风险当然成倍增加。如果有救护措施的情况下,或许也就受点伤,反之伤亡则极难幸免。所以,从大型航母甲板近20多米高的地方落入水中,受伤在所难免,不幸将会造成伤亡,相对来说小型航母则要安全很多。


祥子谈历史


要说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在哪?可能众说纷纭,但是要说航母甲板是世界上第二危险的地方我想不少人会同意这一观点吧。航母甲板有多危险呢?可以说是危机四伏。比如甲板上的水手被舰载机吹飞、起飞失败坠海等。当然航母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武器之一,本质上还是一艘体型巨大的船,所以我们看着航母上的舰载机起起降降的同时,难免会有一种有人掉入海中岂不是很危险的想法,那万一有人从航母甲板上掉进海中还能活命吗?




其实关于甲板安全防护问题,在设计之初就已经就一定有了相对应的防护措施,这就是装在甲板外舷的防护网。但是因为舰载机起降作业等原因,这些防护网并不是时刻处于打开状态的,所以在舰载机批量起降的时候,难免会有水手不小心踩空掉下海。从甲板踩空掉下海有多危险呢?首先航母甲板距离海面的高度就差不多有30米左右,这个高度基本就是最低8层楼的高度,所以可想一下这么高掉下去有多危险?

当然别以为从甲板上掉下去是掉进水里了没事?别忘了重力加速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航母是高速航行状态下掉下海还是停泊状态下掉下海的。如果是后一种还有可能死而复生,但要是第一种状态下掉下海可就是九死一生了。

首先说说从航母甲板直接跳下去有多危险?30米的高度就算是停泊状态下跳下去,专业的跳水运动员也不敢这么做,主要是因为30米的高度跳下海和跳在土地上已经没啥区别了,除了会因为巨大的冲击力被震晕后,落水人员没有主动意识游出水面外,巨大的冲击力也有可能导致骨折和内脏破损对人体造成永久伤害,万一出血很可能吸引肉食鱼类攻击,这样一来生还几率就大大降低了。

其次说一说最危险的航母高速航行中掉进海中有多危险?首先航母在起飞舰载机的时候,航母自身会逆风高速航行给舰载机提供更大的升力,航速有多高呢?不低于30节也就是60km/h的速度。而且在舰载机起降的过程中,甲板上会变得异常繁忙,再加上人员拥挤。如果这个时候被舰载机尾气吹下海或者踩空掉下海,那生还的几率就非常小了,除了巨大的冲击力外,航母在高速航行时卷起的巨大浪花也会将人淹没,并有可能被舰艉得螺旋桨吸进入,再有就是包括航母、民用等大型船只在内高速航行时,船体四周会跟随有鲨鱼等肉食动物,就算是没被震晕也有可能成为这些肉食动物的午餐。


当然航母甲板是危险,但是不代表航母上的水手没有跳台,对于航母上的水手来说,舰载机升降机就是最好的跳台,除了面积很大可以助跑或者齐跳外,还可以调节至安全且理想的高度,这样就可以在安全范围内跳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