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大国工匠鲁班,发明无数,但他的"鲁班书"却让后人胆颤

我们在做一件东西的时候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叫工匠精神,也在号召那些能工巧匠们去做大国工匠,带领中国人在创造、创新领域再创辉煌。但说起中国最为著名的匠人,就非鲁班莫属了,因为这个名字,我国还专门有一个奖项,被称为鲁班奖,奖励给那些工艺精湛的设计作品。

鲁班的手艺有多高超?用今天的话来说,鲁班必须得是知名大学里土木工程系的学霸。他的脑海中不但能迅速会就一幅模拟的初稿,而他的手还能配合这进行实践和实现,真是让人佩服坏了,像这样的聪明才智,之上非得是160以上了吧。不仅能做能想,鲁班还非常的能写,亲手书写了一篇文章,名为《鲁班书》。别看这名字一般,但事实上却没有人敢去学习效仿鲁班书,这是为何?据说只是因为看到了第一段的首句,就让人萌生了退意且心生敬畏。

历史上的大国工匠鲁班,发明无数,但他的

根据当时的条件和资源限制,鲁班锁研究和探索的领域都是用木头来进行制造的。虽然一心都在手工艺上头,但个人的终身大事也没有耽误下,鲁班还娶了妻,随即就升级为父亲了。在陪老婆待产的日子里,鲁班闲来无事就发明出了"鸢",这个鸢非常有趣,是可以"声控"的,只要鲁班奖咒语一说,这个鸢就能遨游天际。不过,咒语这估计是当时民间故事衍生的部分,而之所以鸢能够飞,应该也就雷同与现如今的滑翔机吧。

一天,鲁班因为有事出门,留了有孕在身的妻子一个人在家。妻子虽然不管鲁班一天都在做些什么,但是对这个鸢却有着极大的兴趣。平常只能看着它,而今天鲁班不在,不放就靠近它,甚至还登了上去。作为妻子,她自然之道所谓的咒语是什么了,于是乎就看鸢腾空而起,在天上飞了起来。还没开心够,鲁班的妻子突然觉察到,这鸢好像有往下坠的感觉,难不成是咒语没了效用?还没顾上,就看鸢直接从空中直立着朝下坠落,几秒钟的功夫,鲁班的妻子就一尸两命了,连同孩子一起丧生了。

历史上的大国工匠鲁班,发明无数,但他的

鲁班一下子失去了两位至亲,自然悲痛万分,无法排解,就闷头开始写了《鲁班书》。虽然是基于伤心难过的情绪开始写的,但好在鲁班在书中还写了不少有价值效用的东西。许多人处于好奇想要一睹为快,但是打开翻到第一页的第一句,大部分人就直言要放弃了。究竟是什么话,让人们刚一打开的兴趣,一下子荡然无存?大家好奇吗。

据说,鲁班在书中的第一页第一句写的内容是,如果要学这门技术,就必须先绝了后。这话是什么意思?虽然是翻译成白话文了,但是不是还是不太了解鲁班的初衷,到底是想让人学习、传承,还是不希望别人跟他一样,因为做手工技艺,而搞得家门不幸?毕竟很多人看到这句话的第一眼,最直观的反应就是在诅咒自己,好像继续看下去,自己的子孙后代就会有什么不幸,所以原本很想学习的人,也会放下自己的求知欲。即就是书中写了很多超过同时代的高端技艺,也没有人会学习了。

历史上的大国工匠鲁班,发明无数,但他的

鲁班痛失爱妻和爱子的心情,大家都能够理解,但是这却改变不了鲁班一辈子的阴影,甚至后半生不会在娶妻了。有人说他是将这种失望、无奈、悲愤的情绪写在了书里,所以第一句话如此心狠,也不足为奇了。但也有人说鲁班是智商高,情商低的家伙,既然自己的亲人遭遇到如此境地,他为何不继续研究一下,自己制造出的鸢怎么就突然的失灵了?他应该化悲愤为动力,继续在手艺工艺领域有更多的作为才是,这样才能免于更多的家庭遭遇像自己那样的悲剧发生。

我们在学历史课的一开始,老师应该就会教育我们一个心态,就是不去苛责古人。因为这是最无效的,不妨从他的身上、经历中学到一些对我们自己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为好。特别是当时民风还没有那么开化,很多人都非常保守、有局限,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就没有任何可取的地方。对于鲁班,他的功劳我们必须铭记,而至于和他有关的民间故事,大家还是选自己喜欢的进行吸收、学习吧。至少,他的工匠精神,他作为工匠的肯吃苦、受寂寞等情操,是值得我们现如今的年轻人,去不断追求和磨练的。

历史上的大国工匠鲁班,发明无数,但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