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子弹弹壳里的火药换成鞭炮或烟花的火药,结果会是怎样的?子弹会有多大的射程?

非人哉少年英雄小哪吒


 古代的“火枪”不都是使用黑火药吗?烟花的火药就是“黑火药”。

  把现代弹壳里的无烟火药,换成烟花火药,那不就是现代工艺版本的“火枪”了吗。这样的子弹,放到现代步枪里,性能肯定要秒杀16-18世纪的所有火枪。

  1543年,葡萄牙人的火绳枪传到亚洲的时候,黑火药和弹丸是分开从枪口往里装。1552年代的意大利战争,有一支法国“龙骑兵”,装备的就是火绳枪。射程只有50米到80米,这样的落后玩意照样在欧洲使用了100多年。

  到了1650年代,欧洲开始流行燧发枪,点火方式变了,用的还是黑火药。排枪击毙“砰砰砰”打完一排,战场上烟雾缭绕。燧发枪最开始是前装的,后来出现后装的,在后来由滑膛枪发展为线膛枪(rifle来福枪)。

  使用黑货药的火枪,发展到后装线膛枪的时候,已经可以让游牧部落能歌善舞了。后装线膛枪,理论最远射程能超过1000米,不过这个距离没有任何意义,且不说这个距离能不能瞄准,就是瞄准了打过去也没啥杀伤力了。

  1750年代的普鲁士,独立战争期间的美国都开始装备后装线膛枪了。滑膛枪的有效射程能达到200米,线膛枪有效射程能达到280米以上。

  直到1850年代,整装金属子弹才出现,用的就是黑火药。l86l年美国南北战争已经使用整装金属子弹。1890年代,人们才完全解决了无烟火药的问题。到20世纪初,欧洲基本开始普及无烟火药的子弹,咱们清朝还照样使用着黑火药的“老套筒”、“鸟枪”。

  说起来,枪械使用黑火药的时期,可比使用无烟火药的时间长多了。黑火药时代的弹丸,都比较重,动不动就是30克以上,咱们现在的7.62毫米子弹的弹头也就20克以内。

  把现代子弹里装上黑火药,射程怎么着也能超越燧发枪吧。别的不敢说,最远射程1000米,有效射程300米应该能保证。

  不过,黑火药这玩意有个副作用:就是燃烧残留多,烟雾也打。残留物多,那就容易堵塞、腐蚀枪管,枪管就报废的快点。至于炸膛,到不至于,现代工艺的钢管怎么着也不100年前厉害吧。


尔朱少帅


小时候玩过一种鞭炮叫灯火炮里面有两种炸药没有引信点燃头一级时想打火机一样的火燃烧到第二级时爆炸。第二级的炸药剥出来就像奶粉一样淡黄色,撒在地上点燃直接就爆炸。性子很烈。不知道是啥炸药。回家用鞭炮硝灌满弹壳用鞭炮引线从弹壳口装进去,怕弹头压死引线没太压实,竖着放一小坑点火,人躲起来!爆炸成功弹头飞天上去了应该!最后觉得弹头没压紧不过瘾,就做死把弹壳中间用钉子钻个孔放引线压实鞭炮硝。我小时候就干过的,我记得好像是类似于12.7的机枪弹,我买来二蹋脚(老家叫雷子)拆开扒出火药来,取比较细腻的装入子弹壳,用小棍捣实了,然后把子弹用锤子砸进弹壳,再用铁丝做个支架放好,然后用个小蜡烛,点燃了放在子弹壳底部烧,大概两分钟吧,“砰”,子弹头打出去了有四五十米远,不过这个弹壳呢也朝后面飞了有二十米远,差点蹦到隔壁家的大婶。

子弹原理是什么?无非是火药燃烧爆炸产生大量气体,壳内高压到处寻找出路,最终子弹头和壳的连接比其它地方不稳定从而成了发泄点,仅此而已!不管什么样的火药,只要子弹头和弹壳连接符合规定,最终子弹头都会射出,只不过因为不同火药燃烧速度不一样,结果造成对子弹施力的效果不同而已!有腐蚀性残渣也多,换成烟花里的火药威力只会更强,火药的威力取决于燃烧速度,小时候家里有几发子弹和一发信号弹,都被我捣腾出火药点了,觉得不过瘾,有次同样玩烟花火药吓的够呛,次后二十多年二踢脚都戳地上放的!

一磺二硝三木炭是体积比!这个硝叫火硝,化学名称叫硝酸钾,氯酸钾又叫洋硝,只需木炭或者硫磺等体积比就可以了,受冲击就会爆炸!现在炮仗第二响是用白色块状的叫硝酸铵,相比之前用黑火药不但防潮又要安全的多!黑火药分窜药和炸药两种,我以前帮人制过鞭炮,鞭炮里用的是炸药也叫横药,如果放枪里会炸膛,小时候玩火药枪就曾经把鞭炮药放在弹壳里没人敢打,后来把那枪绑树枝上用绳子拽,结果火药枪炸飞了,用窜药就没事,也能打很远。

八九十年代,那时鞭炮确实是烧得很慢,胆大的敢拿到手里点炸,那时放一挂鞭炮烧,地上剩很多未炸的,小孩们经常找来玩,现在的鞭炮比如有一米长,你点着了还未跑得远已经炸完了,基本上没有哑的,小孩也不敢玩未炸的,基本上不是用黑火药了。在部队打靶场捡的弹壳和弹头,买一盒火柴,把火药剔下装弹壳里,装满后用弹头封好,在水潭边用铁丝把子弹架好,下面放个蜡烛,掉燃等爆,爆了声音巨响,弹头射出三十多米水面,激起很高水花。

把子弹头全拔掉,炸药全倒出来,79步枪的火药是像铅笔芯粗细,一段、一段的,高射机枪的火药是黄色,比较粗,然后把火药点燃,子弹的火药点燃后火苗比较高,不像鞭炮火药,也没有“呲呲”的声音,然后把底火都用钉子敲炸了,弹头里都是用铅和锡灌的,用火把铅锡烧化了倒出来,把弹头锯掉一块、把弹头在插回弹壳,放上圆珠笔芯,这样就是一个子弹形状的圆珠笔,高射机枪的弹头里面是钢的、烧不化,本想做一个大圆珠笔、没做成。现在想起来都后怕,如果遇到洩光弹或炸子,那小命就没了。子弹药和自制的火药不一样,子弹专用的火药它是把子弹往前推射出去的,如果把子弹壳装上自制火药的话,药力是横力那样会向炮弹一样爆炸装在枪里面会炸堂的。更主要的是威力也小。


历史深度揭秘


鞭炮里边的火药配方是65%-75%的硝,15%-20%的碳,10%-15%的硫,其实就是标准的黑火药配方。

黑火药用于发射药已经是130多年前的事儿了。现代子弹用的无烟火药产生的能量是黑火药的3倍,而且因为黑火药的爆速低,所以第一个影响的就是子弹的初速。所以说,如果现代枪械使用黑火药做发射剂,初速和射程会大幅减弱。打个比方

下面这个老外用AR15打.300BLK的黑火药弹

左上角是速度,现实939.5 fps 换算成我们比较熟悉的单位就是286米/秒。而如果是无烟火药,非亚音速的.300BLK速度差不多是700米/秒左右,当然我不知道这里他使用的弹头多重,但光从这个测试来看,初速的确降的惨不忍睹。有效射程能还有个100米就不错了。

而且黑火药产生的火药燃气不足以通过导气管推动枪机完成退壳,所以打一发卡一次。


疯狗的轻武


在企业民兵打靶时,使用的枪很杂。七九步枪、M1卡宾枪、五六式半自动。喜欢的是卡宾枪,小子弹夹十发,没什么后坐力,声音清脆,只是不小心一搂十发全出去了。七九步枪打的有意思,五发弹得打一会儿。等着摸枪打靶时,试着掰那子弹头,竟被掰的活动了,再掰几下弹头就被掰下来了。后来有了试试没药的子弹靠底火能不能打?把倒了火药的子弹混在弹箱里,看到被别人拿去压入弹仓,打出去时声音"卟"地微响一下,弹头出枪口就掉地上了,他们奇怪地在找原因,我在一边偷着乐。子弹里倒出来的火药是黑色柱状小粒,点着同烧乒乓球是一样的,大概就是赛璐璐性质的,听说是硝化棉做的。




五柳风


烟花爆竹的火药是可以放到弹壳里发射的,但是多用于早期的霰弹枪和单发枪。在无烟火药没发明之前,子弹罐装的就是黑火药。黑火药特点是威力小,烟雾大,残渣多对枪管有腐蚀,后期的无烟火药则没有这些缺陷,所以现代的枪弹基本是无烟火药的天下。不过用于打猎的火铳基本罐装的还是黑火药,毕竟那东西是要求不高的玩意。就连16和12号猎弹基本还是黑火药的。烟花里面下边的是普通的黑火药,很多人管他叫顺药,火铳里面就是这种药。烟花上面的药,很多人管他叫横药,实际那是速燃药,完全可以用于手枪🔫的。火药的燃烧速度与枪管长度相匹配,长枪管用慢药,短枪管用快药。如果长管用快药,容易炸膛,并且弹头快出枪管时爆发力已减弱,导致弹头飞行速度不够而降低威力。如果短管用慢药,那么大量的火药还没燃烧就被喷出枪口,浪费了火药还降低了威力。军工厂解决燃速问题,把手枪的药做成小颗粒的,把长管的步枪药做成长条形或多管形的,也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案。




人生如茶64883


鞭炮和烟花的火药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黑火药,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子弹弹壳内的发射药就是用黑火药做的,但是因为黑火药燃烧不充分,残渣太多,尤其是燃速(不是爆速)太快容易导致炸膛,因此目前已经被硝化棉发射药(无烟火药)完全替代了。用黑火药制作的发射药能够作用给子弹的能量比硝化棉火药要小的多,因此如果这么一倒腾,子弹初速降低,随之而来的就是射程变短,远距离存能不足,最后杀伤性也降低了。
(子弹内部都是固化颗粒状的硝化棉发射药)

黑火药之所以作用给子弹的能量低,其关键因素并不是许多人提到的爆速,爆速指的是爆炸所产生的轰爆波在炸药中传播的速度,但是很不幸的是爆轰波却不能推动子弹前进。这就好比飞机超音速飞行时产生的音爆波可以把你家玻璃震碎,但是它却不能把你震飞是一个道理。这也是为什么黑火药的爆速只有500米/秒,但是在黑火药枪弹时期却有不少子弹超过这一速度的原因,因为这二者并没有直接联系。
(火药燃烧速度)

其实发射药推动子弹发射的过程是这样的,枪支击针撞击子弹底火,底火点燃发射药,发射药发生燃烧后产生大量气体,随着气体的不断增加,最终膨胀做功将子弹从弹壳中推射出去,所以火药气体才是推动子弹的罪魁祸首。那么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如果发射药燃烧速度过快或者过慢怎么办?

(子弹出膛过程)

发射药燃烧速度过快会导致火药气体瞬间充斥弹壳,导致弹头还没有完全受力,弹壳就直接炸开,严重的甚至会发生炸膛。如果发射药燃烧速度过慢。反之气体产生的速度过慢,作用给子弹的推动力又会太弱,导致子弹初速上不去,而这恰恰也是黑火药发射药被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
(黑火药时期经常发生炸膛)

黑火药的最大燃烧速度高达400米/秒,而现代硝化棉发射药的燃烧速度通常只有几厘米到几米/秒,是不是很惊讶?也正因为黑火药燃速过高,气体短时间内产生过多,导致枪膛瞬间膛压过高,很容易发生炸膛事故,因此早期的前装枪的枪膛壁都是很厚实的,一方面跟金属材料和加工工艺有关,另一方面就是因为黑火药作为发射药来说有点猛。
(辣眼睛啊!)

不过早期黑火药在和硝化棉发射药的斗争中还是做过一番垂死挣扎的,核心手段就是通过减少硫磺含量并使用未完全碳化的木炭作为成分。这种变种黑火药(褐色黑火药)燃烧速度较慢,不容易炸膛,早期曾经是大口径火炮标配的发射药(北洋水师标配,当年的日本海军已经开始使用硝化棉双基药),不过最终还是因为残渣太多,腐蚀严重,最后被硝化棉火药完全淘汰了。


(甲午海战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两种发射药的决战)

讲了这么多,最后回归主题,使用黑火药发射药的子弹最快速度能达到多少呢?有可靠记录的是英国的李梅特福弹匣步枪(MLM),这把枪使用足足4.85克的压缩黑火药作为发射药,配合比现在主流突击步枪长1/2的枪管,可以打出618米/秒的速度,接近两倍音速,是不是很快?
(布尔战争中英军使用的李梅特福弹匣步枪)

其实弱爆了!现代使用硝化棉发射药的步枪子弹速度随随便便实现超越,著名的AK47子弹初速710米/秒,我们熟知的巴雷特M82A1狙击步枪子弹初速853米/秒,而诸如M4和M16这些小口径步枪,子弹初速则可以轻轻松松超过900米/秒,一些高射机枪甚至可以达到2000米/秒的速度,怕不怕?(现代狙击步枪的子弹出膛速度)


军武吐槽君


差别太大了。不过,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子弹的发射药就是黑火药。子弹改专用发射药也就是最近70-80年的事情了。

对于发射药的研究,主要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至冷战结束之前这一段时间。只不过当年对于子弹发射药的研究就一直处于竣工领域的一个冷门领域。只有为数不多的化学厂商在研究这种东西。


但目前的研究除了化学成分外,还有更多的考虑是在外形上。利用圆柱形状或者双基球型制作的发射药在点燃性能上要比单纯的黑火药粉末要强大的多。


还有一些弹药使用了条状的硝酸纤维片。


这些特殊形状的发射药在弹壳内并不像火药一样填充的那样实实着着的。

而是有大量的间隙。这样发射药的表面积就十分巨大,可以在一瞬间完全点燃。


而如果用鞭炮的火药来填充弹壳,那么火药燃烧就只在弹壳内部的截面上进行“缓慢”燃烧,则很难有爆发力。


说回题主的提法,现代枪弹如果用火药填充,那么结果就是步枪的威力变成手枪,手枪的威力变成了BB弹枪。


军武数据库


将子弹壳里的火药换成鞭炮里的火药。如果将这枚子弹装到枪械里面击发的话,子弹是可以正常发射的。但是射程的话就不敢恭维了,子弹的射程一定会比原装火药短的多。

首先要区分子弹里面的火药和鞭炮里的火药有什么不同。子弹中所用的火药为无烟火药,而鞭炮中用的火药为黑火药。无烟火药的制作工艺要比黑火药繁琐,并且成本更高。在无烟火药没有研制出来之前,火器使用的火药都为黑火药,早期的前膛枪遂发枪使用的也都是黑火药。但是黑火要存在着燃烧不充分,容易产生残渣。枪械发射几次后,枪膛内会有大量残渣。要定时清理否则会影响枪械性能的发挥。金属壳定装弹出现以后,也使用过一段时间黑火药。那个时候为了提升枪械的威力,只能增大装药量。所以那个时候枪械的口径和子弹口径都比较大。所幸那个时候的枪械,都不是自动或者是半自动方式后坐力对射击并没有什么影响。



后来无烟火药的出现代替了黑火药,成为子弹的发射药。无烟火药比黑火药燃烧率更高,而且不易产生残渣。燃烧率高了所产生的能量也就大了。无烟火药出现后,枪械要发挥原来的威力,装药量可以减少。这就促使了小口径步枪的出现。


所以如果将子弹的发射药改为鞭炮中的黑火药,子弹照样可以发射,但是会产生大量杂质,而且子弹的射程不会太远。


量子聊军武


字面上讲子弹壳里的装药和燃放烟花的火药其作用原理大致相同,它们都是通过燃烧自己释放的动能将弹头和礼花弹从狭小的弹道内“推”出去。许多人或许感觉可笑,火药燃烧(爆燃)能有什么力量,道理很简单,一枚炮仗把它的装药到出来点燃会产生大量浓烟和残渣,燃烧速度相对较慢但能燃烧彻底,如果把这种装药密封进小小的纸壳内瞬间爆发就会产生不小的威力,但燃烧不充分。

那么实际上子弹的发射药与火药则是两种概念,我们可以先简单理解为“燃烧物”和炸药,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现在的发射药它在弹壳内可实现快速充分燃烧,燃烧率更彻底,产生的残渣和烟雾也少,这就能给弹头瞬间带来更大的动能,并且不会给枪膛和枪管给来较多的污垢,所以子弹发射药一直在追求这个方向发展。子弹发射药在外面燃烧明显没有火药快,在弹壳内燃烧快慢则取决于它的形状。

子弹发射药经过多年改良发展,现在多以这种圆柱式中心带孔的样式为主,这种发射药燃烧彻底速度快,不同的弹种其规格也不一样。

那么将子弹发射药换成烟花爆竹的装药肯定还是会具备一定杀伤力,只是燃烧效率会大大降低,因为不等火药彻底燃烧就已经爆出去了,并且会产生大量残渣,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降低了射程和威力,而且枪械也无法持续射击,需要不停清理枪管。但是这样的子弹能有多大射程谁也不敢保证,因为没人会去做这个无聊的实验,想做的又没办法做,大家只知道它仍然有杀伤力就行。

这里可以给大家列举一下火枪时代的滑膛枪,它们的发射药采用黑火药,想比今天的发射药相差太多,而且没有弹壳密封,因此其有效射程仅为100米左右。而在火枪的实验中得到结论要想追求精确射击必须得在50米内,即便这样也都是瞄头打脚,好在线列射击可以弥补精度不足。每次开火后都需要清理枪管,主要是为了带出黑火药燃烧后产生的残渣,保证枪管内没有火星,然后继续装药进行下一轮射击。总体上我们可以理解为黑火药在枪管内是以爆炸(爆燃)来给弹头提供动能,但是由于密封性差和燃烧率低下所以其杀伤力并不高。而现代子弹装药则在密封的弹壳内迅速爆波彻底燃烧,瞬间产生较大的动能全给弹头,所以其威力更高。

所以如果将子弹发射药换成黑火药,那么个人感觉直接炸膛的可能性大一点,再或者就是成功击发,但是由于火药在弹壳内没有被充分燃烧导致子弹射程很短。有点类似于找了一个大炮仗,加上弹头,点燃后扔在枪管里一个道理,也可以直接将弹壳里的发射药理解为一个大炮仗。

那时有种“神操作”叫命中全靠信仰。

从15世纪一直到18世纪前页,火枪包括子弹的发展并无太大建树,子弹模式和枪械发展比较缓慢,出现了亚麻布、油纸、纸筒包裹的子弹。真正迎来春天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美国南北双方打了一场真正工业革命以后的大仗,战争带动的军工业的飞速发展,最后双方开始使用金属弹壳子弹和后装填步枪作战。这时的发射药、子弹、枪械才从根本上得到长足进化,并且加特林机枪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现实证明美军用它来屠杀当地土著果真是得心应手)。

加特林曾经做过医生,他发明加特林机枪的起初原因是为了减少伤亡,额。真不知道那时候的人是如何想的。

其实小时候在座的各位亲们肯定用鞭炮做过不少“好事”,轰炸各种便便也就算了,记得本人小时候用较大的鞭炮炸邻居家养的老母鸡好多天不下蛋,现在想想真是罪过,不是开玩笑。将鞭炮的火药倒在一起“研制”各种炸弹也是家常便饭,对于这种装药的威力我们男孩子都了解,相信肯定不少身边的朋友也吃过大亏甚至为之付出惨重代价,所以这玩意少碰为好,过年燃放图个开心,但一定要按照规程“操作”,别搞合体弄刺激。。

我是军武奇兵,欢迎小伙伴们交流与探讨,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战武奇兵


首先,我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的我,实际上还有另外一重身份,那就是资深烟花爆竹燃放者与制造者,要知道筱晨可是有着20多年燃放烟花爆竹的经验。所以说还是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比较合适。首先,我们战且抛开数据这些东西不谈,我们先说说烟花爆竹和火药的关系,然后在聊聊目前的枪械子弹又是个什么原理。

众所周知,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以及火药四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但火药研发出来后,我们并没有将火药应用在军事上,而是用于人们的生活,由此出现了烟花爆竹。由于烟花爆竹有观赏性并且寓意较好,所以根据习俗我们过时过节都会燃放。而随着文明的传播,火药却有了另外一种呈现方式,那就是出现了洋枪大炮,被人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而在应用于军事的过程中,火药却得到了优秀的改良,从此威力大增。此时火药已经呈现出了两种性质。所以,如果将弹壳中的火药换成鞭炮中的火药那么只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即便能将子弹发射出去,其杀伤力也会变的即若,最好也就比鞭炮爆炸大那么一丢丢,并不会对人造成太大伤害。甚至,还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导致枪械炸膛。

毕竟即便是将子弹完美复装,其等量的黑火药也不会和原本子弹中的质量相同。要知道,弹壳的容量可是十分有限。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哑火现象。如果想用最合适的比较的话,这种情况下的击发的子弹几乎连空包弹的伤害都达不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