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內心的善惡比例應占多少才稱得上好人或壞人?

唯心所造


一個人內心的善惡的比例沒法確定。善惡是人為認定的道德標準,性善、性惡至今爭論不休,孟子主張“性善論”,同樣是大儒的荀子主張“性惡論”,人性的本源到底是善的還是惡的,都沒法確定,更別說善惡的比例了。

還是老子說的好: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善惡同根,是非同門,為善者,則惡也就相應出現了;同樣地,為惡者,善也就相應地出現了。所以老子說有無相生……不為善,惡是“無”的,為之則善惡並出。這就是老子“同出而異名”的含義所在。

老子認為,“道”生萬物,神祗聖賢鬼魅妖怪,無所不生,也無所偏私。但“道”沒分別心,有分別心的是人有分別之意、取捨傾向、偏好之心,故生美醜之名、善惡之分。但芸芸眾生,偏私不同,取捨不一,全以合乎己意者為美、為善。但我以為美者、善者,你可能會認為是醜的、惡的,所以老子說“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好人、壞人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曾經的好人可能會一時糊塗,秒變壞人;大家公認的壞人,可能會在某一時刻心生慈悲,做了一件“好人”都做不到的善事。就像當前全民抗擊肺炎戰役的捐款一樣,有的大牌一線明星捐款20萬,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卻捐款百萬、千萬,某視頻平臺網紅辛有志捐款1.5億元。大牌20萬對比小人物1.5億,能比較出善惡嗎?如果就此一件事就輕易下結論,定善惡,肯定有失偏頗。

除了辛有志這樣的個案,我不贊成公佈捐獻者的具體數額,數額有大小,愛心沒法衡量,公佈出來極易造成傷害和誤解。

捐獻是義舉,是大善。但即便如此,也沒法因此判定善惡,我們所能判定的只是就事論事而已。

所以,善惡之事,只能就事論事,沒法按比例確定。看待善惡要看整體,看大局,善心佔上風時,他就是善人;惡性佔上風時,他就算不上好人。彼時不是好人,此時他變成了好人,所以,大環境的影響,決定著一個人的善惡走向和善惡程度。


問道黃老


人生看事沒有絕對!善惡難分明,凡事都相對而言。換位思考換位做事!好人的事,對壞人來說,是惡,壞人的事,對壞人來講,是善,善惡分明,幾人能做到,只能儘可能的多做善事,多做好區分的善,足已。懲罰了一個惡人,他最親近的 善人,就會痛苦,何嘗,不也是一種悲哀,不懲戒惡人,善良的人,又豈能任由蹂躪?凡事都不會盡如人意。心中善惡,永遠善意多一點,足已。與人為善。萬事坦然。我個人認為:做人最主要的是有一顆感恩的心!

[祈禱][祈禱][比心][比心]



追夢89132


我覺得不能簡單地把人分成好人和壞人,也不能簡單地用一個人內心的善惡比來定義一個人是還是壞,比如,一個人內心有很多的惡的心思,卻一件壞事都沒做過,做的都是好事,那麼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又比如,一個人心裡有99個善的心思,只有1個惡的心思,做了99件好事,只做了1件壞事,恰巧那件壞事是一件天大的壞事,那麼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再比如,一個人做了很多壞事,死前的最後一刻突然靈光一現,做了天大的好事,這又怎麼算?

古語說得好:“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善和惡沒有比例之分,人也無好人壞人之稱,有的只是我們對自己內心的反省,不做惡事,只做和多做善事,因為,今生,不求別人念我一聲“好人”,只求對得起內心。


青檸養生坊


我以為的不一定正確,可我還是願說說我的看法:善良的人是不會以利我之心而動心的!佛家講的這話有心人會反覆的修煉的!當然申明!我差得遠!如來二字,佛名!?包含好多意義!比如!當利我之利或重大利益時!一些有大善根人他她們就能做到心不動,也是愣嚴經咒裡一句話!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還有一句是: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審出微細惑!能這兩句作到!善人成!善惡比列!?如我等小人:沒利益選擇時!由心生的臉色還是鬆弛的還過得去!當利益現前時那嘴臉!啊呀呀!啥比例!或是權力使然還是利益集結嘴臉便是赤裸裸的需要遮蓋!??那是不必呀!但是有大善根人經多劫修煉!就不會為利我之心而動!善與不善就是心遇利與益時心為何方轉與不轉也就是心動與不動!能時刻劃分比例!???笑話!


羅邵康


世事無決對。善惡難分明,凡事都相對而言。好人的事,對壞人來說,是惡,壞人的事,對壞人來講,是善,善惡分明,幾人能做到,只能儘可能的多做善事,多做好區分的善,足已。懲罰了一個惡人,他最親近的 善人,就會痛苦,何嘗,不也是一種悲哀,不懲戒惡人,善良的人,又豈能任由蹂躪?凡事都不會盡如人意。心中善惡,永遠善意多一點,足已。與人為善。萬事坦然。!








WBW曾經年少


這個比例的最低限度應該在三分私心,七分公道之心才可算得好人,那壞人就應是相反了。我自信我連二分私都佔不上,所以看到的人和事都是庸俗輩、世利眼。這樣以來,按少數服從多數的話,眾人都是正確的了,而只有我才是錯誤的和不識時務者!


無為老人888


當年佛祖講經,沒有說話,只是拈著花笑一笑,大家都不明白,唯有迦葉尊者回以微笑,佛祖便說:得我道者,唯迦葉矣。何謂道?道,就在拈花一笑之間;道,就在天地之間。一念悟道,決定人的一生。人是複雜的,人又是簡單的。或成佛,或成魔,人就處在佛魔之間。這也許就頓悟在瞬間的一念。善者,誠謙慈勤儉也;惡者,欺驕嗔惰淫也。人之善惡,皆由心生。心善則成佛,心惡則成魔。在一念之間,很多事情已經有所決定和改變。一念生三千,謂大千世界,佛與魔是同源同生,卻是相走極端,大千世界同載佛性與魔性,同存人心,造就人性。佛與魔原無定性,只是隨著心念的善惡變換而已。魔與佛是公平的,善與惡也是公平的。人亦不能擺脫萬物的定規,天氣有好壞之分,人有善惡兩性。人的善惡比例決定了人的大體本質。善人有惡念,只不過這種惡念埋在心裡的深處,被大多數的善念所積壓,一旦這種惡念衝破了層層善念,善人也會變成惡人。而惡人亦有善念,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不是天生的壞人,受各種原因的精神或者肉體的刺激才讓一個人變成所謂的惡人,如善變惡一樣,一旦潛在心底善心發現,惡人也會變善的。一念而從善,一念而從惡,一念而成佛,一念而成魔。


豆kan


一個人內心的善惡比例應該佔多少?才能區分好人或壞人?這個問題其實蠻深刻的。人們大多是以一個人的所作所為,來判斷其好壞,誰也不能走進他人的內心深處。在刑事犯罪心理學中,每一個罪犯都可以追溯其心理曾經遭遇的傷害,以至做出不道德的行為。

看到一個人的好壞,僅侷限於關機行為的表現是不對的,大家看古書,書上所描寫的劊子手大多心狠手辣,手起刀落就是一條性命。但要知道,他殺的可都是大家公認的壞人。以我個人的觀點,一個人內心的善惡比例應為51:49。正比是好人,反之則是壞人。好人就是在思忖一件事情的時候,善的念頭多了那麼一點兒。


老農之聲頻道主播老趙


有些人認為做事公正、心地善良的就是好人;也有人認為幫助團隊獲得勝利的人是好人,儘管這個人做了很多的壞事情。好人或壞人其實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一定程度上很難界定。這是一個概念性的問題。概念性的問題就要有一定的限定條件,這樣才能夠根據這些限定條件下定論。我們可以從社會正義、國家利益、道德倫理、團體利益、個人行為後果、行為模式、個人喜好等層面判斷好人壞人。當然,這些指標之間有時候也往往存在相互矛盾,所以,對好人的界定有一定的難度,主要是一個標準的問題,關鍵是看你怎麼認知、怎麼選擇標準。但是好人確確實實又是存在的。普遍認為維護社會公義、保障團體利益、尊重其他人的人,可以基本確定是個好人。反之則是壞人。



人活得就是個心態


人沒有好壞之分,只是人們用最簡便詞來區分。一個人的善與惡只是在做事情處理事情的變化。為人是有良知的,人有良知就必然分善惡。。

善良也分為兩種,無知單純的善良,以及成熟的善良。

那兩種善良區分標準很簡單,,行善做好人的時候,是否清楚善良的代價?

在我看來,連善良的代價都不知道就堅持善良,絕對是錯的。

那種成熟的人,很清楚善良往往於自身無益,甚至損己。但是,依然堅持善良。。本人非常佩服這種人。

曾經我是無知而又善良。成熟之後,無法成為惡人,也無法堅持善良。本人做不到,所以很佩服成熟的好人。

個人觀點,並不是所有好人都傻。。如果自己無法堅持善良也就算了,至少珍惜遇到的那些成熟的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