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軍已有上千架三代機,為何殲7還在用?

Q6girl


雖然近年來我國空軍發展勢頭很猛,但是奈何歷史欠賬太多,殲7、殲8們還沒到退役的時候。

近年來我國軍工行業發展呈井噴之勢,空軍在短短的10年內研製、裝備了殲20、殲16、殲10C、運20等一大批具備世界先進水平的機型,在主戰裝備的技術水平上做到了與強敵的同臺競技。但是與這些頂級裝備交相輝映的,仍然是大量的殲7、殲8繼續服役。

相信很多軍迷對這一幕印象深刻,2018年春節期間隸屬南部戰區仍然使用殲7的某航空兵旅以6架殲7的方式向全國人民拜年,這一幕被很多軍迷調侃為空軍“哭窮”、“要錢”。大家注意看,這次處境“哭窮”的殲7是沒有使用雙三角翼、沒有記載雷達的老殲7B,整體水平停留在上個世紀60年代,與使用了雙三角翼、裝備小型記載雷達的殲7E/G相比遠遠不如。實事求是的將講,這些老舊殲7除了維持編制、對飛行員進行訓練外,在未來的戰爭中沒有什麼價值了。

雖然大家都以輕鬆的調侃來看待殲7的這次出鏡,但是如果進一步瞭解一下目前仍然服役的殲7的數量,恐怕大家就沒有那麼情況的心情了。

筆者曾經在去年的問答中對中國空軍(包括海軍航空兵)的戰術飛機數量進行過統計,主要以維基百科的數據為基礎,當然有一些顯而易見的出入,比如殲16目前的數量已經超過100架,而殲20顯然沒有28架,但不影響整體數據的可靠性。根據筆者的數據,雖然中國空軍已經是一支擁有1600架戰術飛機的全球第二大戰術空軍,但是戰機質量參差不齊,整體技術水平一般。各型殲7的數量超過400架,如果算上殲8和殲轟7這樣的二代機,二代機佔飛機總數的比例超過40%!也就是說中國空中力量的近半壁江山仍需這些戰力有限的二代機支撐。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歷史欠賬太多!

軍迷朋友雖然習慣了近年來先進裝備的日新月異、層出不窮,但是冷靜的想想,空軍(包括海軍和陸軍)先進裝備的大規模換裝其實就是近20年、甚至就是這10年的事情。

殲10於1998年首飛,2003年定型,2005年初步實現戰鬥力,從量產到現在也不過十幾年的事情。

目前我國空軍的主力制空戰鬥機殲11B則是2009年定型,而由於配套的渦扇10產量和質量問題,2012年後才大規模生產,形成戰鬥力則是2014年之後的事情了。

而殲16、殲20這樣的新銳戰機,其生產、列裝更是這幾年的事情。

在這些先進戰機尚未列裝、形成戰鬥力的十幾年前,除了從俄羅斯進口的約200架蘇27/蘇30,捍衛中國天空的就是大量的殲7、殲8甚至殲6。

別說殲7、殲8了,勞苦功高的殲6在2010年才全部退役,此時距離殲20首飛還不到1年了。而作為我國戰術對地打擊的主力,強5更是在2018年才全部退役完畢。中國空軍的歷史欠賬之嚴重可見一斑。

而已,與軍迷的印象相反,我國目前服役的殲7、殲8以及殲轟7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老舊,它們大部分是上個世紀90年代甚至這個世紀生產的新機,在殲10/殲11等三代機進度難以滿足需求的時候,空軍沒有更好的選擇。

筆者一直覺得這張照片才是中國空軍的真實寫照,2013年成飛生產的最後一架殲7與殲20原型機同框。當然,這架殲7並不是中國空軍的,而是孟加拉國空軍訂購,但是國內裝備的殲7仍然生產至2006年,此時殲10已經轉入穩定生產,而殲20即將立項。

而中國的另一款二代機殲8一直生產到2010年前後才停產,殲轟7的停產時間是2017年。中國的這些所謂”老舊“二代機從年齡上看一點都不老,甚至比當初從俄羅斯引進的蘇27SK還要年輕呢!

而且,殲7、殲8這些二代機也不是一無是處。殲8的高空高速性能仍然有一定的戰術意義,截擊能力不可小覷,而且作為殲偵6退役後唯一的偵察機,殲8DF大顯身手的場合很不少。

2015年,為了應對緬甸內戰時頻繁進入我國境內的緬甸軍機,殲7掛載實彈進駐了雲南前線機場,對遏制局勢起到了重要作用。殲7雖然戰力平平,但是勝在保障要求低,對於保障條件一般的前線機場適用能力更強,而且在我國強大作戰體系支撐下的殲7也足以對付緬甸的那票強5、殲7。

所以,這些機齡很短、機體很新、壽命很足的”老舊“戰機遠遠沒有到退役的時候,雖然性能平平,但是起碼可以保持部隊編制、維持飛行員訓練,慢慢等待著被更先進戰機替換的那一天,雖然這一天應該早就到來。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先來看一張照片,就是這張▼,2018年2月18日南部戰區空軍95156部隊攜7爺向全國人民拜年的照片。照片中的殲-7是真7爺,僅僅裝備簡陋電子設備的早期型號。沒錯,這是在賣慘實錘了,整張照片拜年不是重點,重點是兩個字“打錢”。95156部隊:人大趕緊打錢,你家空軍還在飛老掉牙的7爺!你心疼不心疼?


中國空軍目前正在從國土防空型空軍向戰略空軍跨越,正是武器裝備新老更替的關鍵時期。目前我國空軍既裝備著上個世紀研製生產的老二代機殲-7系列戰機,也裝備著最新銳的第四代隱身戰鬥機殲-20。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原因原因是我國空軍規模比較大,戰機研製生產需要時間。好吧,說到底還是給的錢不夠,軍費多給點你看看,殲-7這些老掉牙的飛機通通塞進博物館,地下掩體,換上嶄新的殲-10,殲-11。哪個飛行員,哪支部隊不想飛好飛機?只不過是腰包裡不夠充足罷了。
其實7爺真的帥,就是老了

不知道有多少老軍迷還記得當年美國F-22成功,名噪一時的時候,我國軍事發展正處於低谷期。那個年代,有很多我們買來了4艘現代級驅逐艦,並將其稱為航母殺手,成為中國海軍的排面。那個年代,我國的主力驅逐艦用得竟然是蒸汽輪機,被稱為“全蒸七子”。那個年代,我們拿出一套用多架殲-7,殲-8圍毆一架美軍F-22的奇葩戰術來麻痺自己。那年那年,那年的種花家日子是真的不好過啊!所有的一切正是因為手裡沒錢啊,拿不出錢來投資軍事啊!

2019年的土豪拜年法,估計是錢到位了

現在好了,我們有錢了,飛機開始了全面的換裝,老舊的殲-6,強-5系列戰機一夜之間退出現役,中國空軍的結構得到迅速優化,那個靠數量來彌補技術差距的時代一去不復返!目前我國空軍,戰鬥機總數在1500架左右,年邁的殲-7戰鬥機還有五分之一,也就是300架左右。300架不少啊!要全部換成性能先進的三代機四代機這得多少錢?我們來算一算。

如果這些殲-7全部換成殲-10,根據外媒消息,殲-10戰機對外銷售的價格是2800萬美元左右,對內的話2000萬美元吧,300架就是60億美元。如果換成殲11的話,殲-11對外單價4500萬美元,自己算個親情價4000萬,300架就得120億美元。要是換成殲-20呢?殲-20價格高的嚇人,大概1億美元一架,300架就是300億美元!今年我國軍費1776.1億美元,這要是一下子把這些殲-7都換了,那空軍錢都用來買裝備了,人還要不要吃飯,士兵們還要不要發工資了?是吧。所以得慢慢來!



再說了,殲-7戰鬥機也並不是不能用。殲-7戰機目前普遍已經退居二線了,主要部署在西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目前我國裝備的殲-7主要是改進型號殲-7G,雖然因為機頭進氣道佔去空間無法安裝大體積雷達,但是憑藉著優秀的機動性能,和裝備5個外掛點可以發射PL-5C等空空導彈,仍然具備一定的空戰能力。雖然不能用於和東邊幾個空軍強國的三代機對抗,但是用於訓練和國土防空還是非常好用的。當然,這個好用主要是在於便宜,要是有錢了,它們還得通通塞進博物館和飛機墳場。
目前我國空軍發展非常迅速,但是短時間內不會立刻將這些還有一定使用壽命的殲-7戰機直接退役換裝,估計需要等待5-10年的時間,這些老戰士才會徹底退役,頤養天年(拆了賣錢,或者賣給非洲小老弟,要不塞進墳場)。裝備的更新是有一個過程的,一刀切換上全新的裝備成本太高,難度太大,等這個過程到了,殲-7自然拜拜了。目前我國雖然是世界軍費開支第二,但是軍隊規模實在太大,裝備水平依然參差不齊,要想達到美國那樣的完全現代化,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赤焰噠噠噠


2019年新年,空軍發佈一個賀歲視頻,一個四五十歲的老飛行員在講述殲-7戰機與三代機的空戰戰術。殲-7以多打少,連續突破對手遠距、中距導彈攻擊,最後通過近距格鬥殺敵。這個視頻引起了廣大軍迷的熱議,過年了,明明有1000架三代機振奮一下人心,可就要弄個老飛老機給大家拜年,目的性十分值得推敲。

經過20年的高速發展,空軍已經形成以四代機為拳頭,三代機為骨幹的強悍空中力量,但二代機並沒有完全淘汰。目前,殲-7、殲-8等早期型號已經基本退出現役,殲-7G、殲-8ⅡD等後期型號還有大量服役。2018年拜年的是殲-8ⅡD,2019年拜年的是殲-7G,飛行員一直沒有因為飛機性能落後放鬆訓練,求戰求勝欲強。

殲-7E/G性能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落後,雙三角翼氣動佈局,配備脈衝多普勒雷達與推力更大的渦噴-13發動機,可以掛載霹靂-8空空導彈,其橫轉角速度達到三代機的水平,具備了部分三代機的作戰性能。如果與三代機編隊作戰,完全可能在近距格鬥中擊落對方的三代機。事實上,多年來,在我們還沒有擁有大量三代機的時候,殲-7一直在探索與對手三代機交手的戰術,賀歲視頻中飛行員所言完全是事實。

殲-7戰機氣動佈局屬於典型的二代機,追求高空高速,低空低速穩定性較差,加上機械傳動控制舵面,比較難操縱。如果說二代機是手動擋汽車,那麼三代機就是自動擋汽車,二代機飛行員改飛三代機是比較容易的。從這方面看,殲-7戰機還承擔了培養飛行員與保持飛行員技術的重任。

三代機的單價很高很高,少則兩三億,多則五六億,一架殲-7也就與兩三枚制導彈藥的價格差不多。從經濟效益與軍事效益雙重指標看,技術成熟的、廉價的殲-7戰機仍然有它適當的位置。

殲-7E/G大概還有10左右的使用壽命,到時捍衛祖國天空60年的“七爺”將光榮退休。


紅龍軍團長


殲7被替換是早晚的事情,但是現在還不適合把他全部退役掉,原因主要有2個:1.替換他要花錢花時間。2.還能用。

中國的殲7目前還有250-300架,數量應該說還不少,相比於現役的殲10、殲11、殲20系列他的確是落後,畢竟還是二代機的底子。但是我們服役的殲7可不是50年代那種米格-21,毫不客氣的說殲7就“空中的59”,已經被各種魔改。目前服役的殲7都是2000年以後出廠的改進型殲7,殲7G型2006年才批量裝備部隊,在殲7E基礎上改進而來,帶著頭盔瞄準器,可以打近距空對空導彈,跟米格-21-9X同屬米格-21系列最高層次。其實殲7很便宜的,下圖尼日利亞從中國進口殲7NI的單價才800萬美元,好用不貴。

至於為什麼中國還有殲7服役呢?其實殲7退役是早晚的事情,甚至說最近5-8年內就要完成新老機型的更替。但是為什麼現在不立刻退役換掉呢?無非以下2個原因:

1.替換他要花錢花時間。中國領土廣袤,需要的戰鬥機數量也非常龐大,要把1500多架戰鬥/攻擊機全部替換成三代機需要的時間和金錢都是非常龐大的。戰鬥機不像汽車那樣一天可以生產幾百輛,高性能的戰鬥機一條生產線一年恐怕也就是十幾架而已。在這種情況下1500架恐怕要20多年的時間,要知道我們從生產殲11、殲10到現在這將近20年才完成了1000架的替換。而且三代機的性能高價格也高,殲10C、殲11B、殲16、殲20這些高性能戰鬥機的相控陣雷達都要上千萬美元,整機費用更是達到5000萬美元以上,要替換1500架那麼需要的財力是非常巨大的,這隻能每年換一批,將壓力逐年分擔。所以基於產量和價格的問題,殲7並不能一次性全部退役掉,只能逐年更換直到全部被三代機取代。

2.還能用。上面我們也說了,殲7G型是2006年才大批量裝備的,到現在也不過13年時間,一般戰鬥機的機齡都在20-25年左右,也就是所他們的機體壽命和航電水平依舊能夠支撐很長一段時間。這樣在新三代機沒有到位之前還需要這些狀態良好的殲7佔著現在編制,而且飛行員也需要保持訓練。我國領土和領海實在是太大了,需要的巡邏戰機也非常多,而這些已經在二線的殲7恰恰使用成本很低(飛行小時成本、機械磨損等等方面),完全可以撐起日常的空中任務。所以現在的殲7並不是說老化的已經不能用了,反倒是機況不錯依舊可以適應現在的一些需求。

當然了還是說殲7畢竟還是二代機,再改也改不成三代機,終究還是要被三代機取代的,可能也就是未來5-10年的事情。


雛菊西瓜Peterpan


殲7戰鬥機終於在2017年宣佈停產了,但這不意味殲-7戰鬥機是退役了。

殲-7戰鬥機作為中國第一款國產超音速,達到2馬赫的噴氣式戰鬥機,是中國歷史上生產年頭最久的機型。1961年中國拿到了第一批殲7戰鬥機組裝零件,開始大規模組裝和仿製殲-7戰鬥機,之後殲-7戰鬥機經過了20年摸索,才終於實現量產,並且得到了技術提升,而殲-7戰鬥機規模服役的年代還是在80/90年代,並不是60/70年代,這導致了殲-7戰鬥機出現的時代就已經晚了,嚴重落後世界發展。

但是殲-7戰鬥機一個特點就是產量大、數量足、價格便宜,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空軍在80年代,全球都是F-16、F-15、幻影-2000、米格-29、蘇-27戰鬥機後,仍然大規模採購殲-7戰鬥機重要原因。殲-7戰鬥機產量突破了3000多架,目前中國空軍仍然服役有800多架,在以美國F-35、F-22戰鬥機大規模服役的情況下,殲-7作為一款二代機,和四代機真心沒法繼續博弈和戰鬥。

而殲-7戰鬥機至今無法全部退役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第三代、四代戰鬥機數量仍然遠遠不夠,殲-20戰鬥機、殲-10戰鬥機產量雖然已經逆天,殲-20突破了24架,殲-10戰鬥機突破48架,但和殲-7戰鬥機需要替換的數量相比,還差距很大,至少10年能全部替換掉就是最好的結果。

而反觀殲-16戰鬥機,延遲交付好久了,導致重型戰機領域出現了空白,殲11戰鬥機項目停止也導致了替換殲-7戰鬥機速度放緩,目前殲-7戰鬥機雖然不是主力戰機,但仍然佔據這中國空軍戰機的位置,畢竟和上個世紀相比,殲-20、殲-10為代表新一代戰鬥機,實力遠超殲-7對抗F-16、幻影-2000、米格-29,或者說面對F-35、F-16戰鬥機時候,殲-20和殲-10都沒有代差。殲-7不能退役也是時代造成的,這也導致了我們急需補齊欠賬,追平中國空軍拉下的功課。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的一些簡單看法和資料整合,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和交流互動。如有轉載,煩請表明出處!

軍事天地


目前來說,殲7戰鬥機已經停產12年了,全速生產殲20,殲16,殲10C,殲11BG。只是在我國空軍中還服役有500架左右的殲7戰鬥機,畢竟我國面積較為廣闊,即便三代機以及以上的機型數量超過了1000架,也是不夠的,還需要殲7,殲8等二代戰機來保持規模,以及保證飛行員的技能不會因為沒有戰鬥機飛而降低。

我國空軍三代及以上機型的數量樂觀估計在1300架

我國空軍裝備的三代機有殲10A,殲11,殲11A,殲11B,殲11BS,蘇27,蘇30MKK。三代半戰鬥機有殲10B,殲10C,蘇35,殲16以及正在生產的殲11BG,四代機也只有殲20了。這13款機型的總數超過1000架是不存在什麼問題的,樂觀點也在1300架左右。只不過殲10A和殲11系列佔據了絕大部分,而殲16和殲10C以及殲20的數量較少,畢竟這三款機型是近兩三年內才批量生產的,數量不多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還裝備有殲7戰鬥機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我國空軍目前需要戰機的數量較多;第二:需要二代機來保持機隊的規模;第三:確保飛行員不至於流失嚴重。



第一個原因:我國的國土十分的廣袤,1000多架戰鬥機是根本不夠用的。而現在的殲20,殲16,殲10C,殲11BG的產能又不是一時半會的能上來的,也就註定了其數量在短時間內不會有較大的增加。鑑於此種情況,已正在服役的殲7,殲8等二代戰鬥機還是不能立刻退役的,還需要等到殲20,殲16,殲10C,殲11BG這四型戰機的數量上來之後,才可以逐漸退役。


第二個原因:我國的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三,如此大的面積就需要不少的戰鬥機來完成日常的巡邏,部署。而1000多架三代以及以上的機型規模著是太小了,像美國就有數千架戰鬥機,俄羅斯空天軍的規模也不小。而我國周邊的鄰國戰鬥機機隊也不少,多則四五百架,少則一兩百架。所以說,為了維持空軍的規模,也不能讓殲7,殲8等戰機退役。

第三個原因:上面也說了,為了維持空軍的規模,除了需要戰鬥機之外,還需要飛行員。如果殲7,殲8等戰機退役了,那麼這些飛行員該如何呢?總不能幾名飛行員輪流駕駛一架戰鬥機吧!除了保證飛行員的規模之外,還要讓這些戰鬥機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最起碼確保飛行員有飛機可飛,不至於忘記了空戰技巧。即便是基於這個原因,殲7,殲8等二代機也不能退役。



所以說,現在空軍維持500架左右殲7戰機的規模也是無奈之舉。等到殲20,殲16,殲10C,殲11BG的產量上來之後,在慢慢的退役。(圖片來自網絡)


江山何沉


別說上千架三代機,就是2000架也不夠用,根據美國空中力量規模對比可知我們所謂的上千架三代機不足以滿足三軍的需要,也就不能盲目退役殲7。


美國空軍的規模說明,我們距離全球性空中軍事力量還很遠。

美國空軍、空中國民警衛隊和空軍預備隊共計裝備了1409架三代機和309架隱身四代機,包括450架雙發F-15、959架單發F-16、186架雙發F-22和123架單發F-35,這還不算美國海軍的1150架F-18和25架F-35B/C戰機,一共1175架三四代戰鬥機,也就說美國的空中力量保持了將近3000架作戰力量。

其實這數字也不夠確切,因為美國的預備役和後備武器併為包括在內,知名軍事類雜誌《飛行國際》曾在《2018世界空軍力量》報告中指出,美國擁有的戰鬥機數量約為13407架,約佔全球戰鬥機總數的25%,截止到2018年各國戰鬥機保有量排行如下圖:


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大量引進三代機,而當時全國約有3000多架二代機,對比《飛行國際》的數據可知,這些年並沒有隨著大批三代機的入役而出現總規模上的變動,大致保持在3000多架的水平,足以說明已經有大量殲7或者殲8退役了。那麼為什麼不能加快三代機生產步伐全面換裝呢?兵器世界認為我國的戰鬥機產能,無力滿足3000架戰機在短時間內換裝的需要。




以殲-10為例,能很好的說明我國的戰鬥機產能並不高。

從2004年開始部隊試裝的殲-10戰鬥機已經持續生產了14年,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截止到2018年已經服役了大約416架殲-10,包括172架殲-10A、56架殲-10B和60多架殲-10C,還有最先量產的40多架殲-10早期型以及80多架雙做殲-10S。這些殲-10都是過去14年間的產量,平均每年生產約30架,老實說這個生產速度太慢了。

除了殲10,我國的殲11系列填補了大部分三代機的位置,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除了90年代開始引進俄羅斯或蘇聯的8架蘇-35(仍在交貨中)、36架蘇-27SK、40架蘇-27UBK、73架蘇-30MKK和海軍的24架蘇-30MKK2以外,其它大約105架殲-11、140架殲-11B/BS、50架殲-16、72架殲-11BH/BSH和30架殲-15才是國內生產線生產的三代機,也就是說在20多年裡生產了大約400架雙發戰鬥機,老是說也是慢的很呢!

不過,考慮到殲-10、殲-11系列眾多改進升級工作,生產線不斷調整、設備不斷更新,甚至發動機才剛剛擺脫對進口產品的依賴,產能不足也就不奇怪了。以上數據都是各大媒體公佈的2018年國產裝備概況,如今,2019年剛剛過去2個多月,上述數據還是基本吻合現實情況的,如果算上為數不多的四代機我國先進作戰飛機的數量應該在1000架以上,僅滿足了空軍3000架換裝需要的三分之一!都是產能不足惹的禍!這也是為什麼要持續進口國外戰鬥機同時保有殲7二代機的原因之一。



不得不提的F-35生產力,確實快的嚇人。

提起戰鬥機的產能問題,那就不得不說說美國的 F-35了,2015年洛馬公司生產了三個型號共計45架F-35、2016年生產了46架、2017年生產了66架,而到了2018年據說提高到了91架的速度。根據洛馬的公開資料今年F-35的產能要突破100架,到2023年就會實現160架的最高速度目標。這可是隱身四代機的生產速度啊!比我們的三代機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因此,我們應該正視自己的問題,高端裝備的產能並不是很理想,如何提高高端製造業的生產力水平是當務之急!只有先進三代、四代機的產能足夠高,才能將殲-7徹底退役,在此之前只能將就著用了。


兵器世界


上千架三代機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們國防需要的。我們這麼大的國家,這麼大的領空、這麼大的領海,對先進戰鬥機的需求,最低是:2000架。

這個數一定要夠,哪怕是質量不行,也得先把這個數補上。

美國,奉行的是全球霸權政策,經常要出兵海外,所以他的戰機數量很高。未來,準備裝備2500架F35。加上一部分F22、F15、F16、F18,他們的先進戰機數量始終保持在4000架以上。

像中俄這樣的大國,在家門口作戰,對戰機的需求低一些,但2000架也是底線了。經濟情況好一點,這個數量應該是2500架。低於2000架,那就說明國力、經濟出了問題,已經是迫不得已了。低於2000架就已經是危害國家安全了。

戰鬥機這玩意是飛1天保養3天,再加上得留預備隊,即便是裝備了2000架戰機,每天能升空值勤,可以滿血打空戰的也就是在500架之內。而且這是在理想狀態,國家不缺錢、不缺油。

而我國分了5大戰區,也就是說即使我們裝備了2000架戰機,每個戰區也只能是分到400架,每天能執行作戰任務的戰機也是在100架以內,將將夠用。真打起仗來,戰區之間還得支援一下,區區400架,肯定又不夠了。

現在我們的殲10、殲11、殲15、殲16、殲20以及進口的蘇30、蘇35,這個數量應該能達到1000架了。但這個數量是明顯不夠的。所以還得再加上殲7、殲8、飛豹以及早期進口的蘇27,這才將將能湊到2000架,將將能滿足需要。

也就是說把殲7、殲8都算進來,我們每天分別在臺海、日本、韓朝、印度方向,才能保證有將近100架戰機在值勤。依然處於底線。如果沒有東風導彈的加持,這些戰機是遠遠不夠的。

在戰機這塊想達到及格標準,應該是殲20、殲16、殲11B、蘇35、殲10B、C加一起2000架。殲7、殲8、飛豹、蘇27肯定要徹底淘汰掉。而蘇30、以及殲10A、殲11A也都快到壽了,淘汰完先前的戰機,馬上也得輪到它們。也就是說離及格還有1000多架新戰機的缺口。

目前也沒啥辦法,都是歷史欠賬,只能用殲7再填補一下。

我們戰機需求量大,飛行員的需求量更大,一線的戰機飛行員怎麼也得幾千吧,你也得保證這些人有飛機可開,保持狀態。新戰機不夠,還得殲7來。總比開教練機強點。

我們國家現在越來越青睞雙發重型戰機,作戰半徑大、載彈量大、爆發力強、安全性高,前幾年的大紅人殲10目前已經有被邊緣化的現象。空軍要想過及格線,達到良,這幾百架殲10都得撤。殲20、殲16、殲11B總數:2000架。每個戰區配100架殲20,100架殲16,200架殲11B,這叫良。不算優秀。

想達到這效果,殲7、殲8、飛豹還得再維持5年,蘇27、蘇30、殲10還得再維持10年......


銳度何老師


前段時間,中國軍網發佈了一組中國空軍戰備執勤的照片,在照片中我們發現了很多殲7II戰鬥機在執行戰備任務。

殲7II介紹

殲7II是在1978年12月首飛,殲7II是在殲7I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的,主要改進是自行研製的火箭彈射座椅代替了原來蘇聯設計的帶離式彈射救生裝置,新的彈射裝置上有加裝了大推力彈射火箭,對飛行員的脊柱傷害大大降低,還提高了彈射軌跡。該款戰鬥機在1979年設計定型,在2006年全面停產,現在已經列裝的殲-7II是轉為了二線機。

為何殲7還在用

一、替換需要時間和成本

中國目前殲7還有兩百到三百架之間,相比現在的殲十或者殲二十而言,殲七是肯定落後了很多,但是殲七還是有著二代戰機的底子在的,經過一系列改進之後,現在目前服役的戰機都是2000年之後出廠的改進型殲七戰機。而其中殲7G型是在06年才批量列裝,殲7G是在殲7E的基礎上進行改裝的,戰鬥力還湊合使用。

但是殲7退役是肯定的,只是時間問題,在近幾年應該就會完成全部替換。但是時間和成本上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果短時間內把二代戰機全部換成三代戰機,是需要龐大的資源支撐的,戰鬥機本身產出低,而中國一千多架戰機全部換成三代,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就拿殲10來說,花了二十年的時間,一共才完成了一千架替換。而且三代的價格要比二代戰機的價格高出很多。所以戰機替換是需要逐年更替。

外界預計的中國戰機總數十載1500-1800架,其中三代戰機就有一千多架,目前中國的三代戰機的數量是僅次於美國的。相比而言,美國戰機數量有三千架,基本都是三代和四代戰機和五代戰機,所以中國和美國空軍實力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現在中國的二代戰機主要以殲7系列和殲8系列為主,殲7系列大概有二百五十架左右,殲8系列的數量和殲7系列數量差不多。這兩系列的戰機是還有一定戰鬥能力的,例如殲8系列的飛行能力,速度優勢等等,而殲7G則是經過大改之後,戰鬥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這兩系列的戰機相比較周邊國家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二、殲7還能用

戰鬥機一般的壽命是二十年,也就是說一架戰機服役的時間是有很長的時間的,而前文中所說的殲7G型戰機從06年才開始裝配,按照二十年壽命來說,它可以服役到2026年。在三代戰機還沒到位的情況下,基礎的常規軍事作業還是可以使用二代戰機的。但是畢竟是二代戰機,淘汰是必然的,只是時間問題。

三、殲20已經在量產

在殲20量產過程中,殲16或者殲-10C等幾款戰機則是迅速在生產,可以看出我國是有能力完全替換掉二代戰機的。但是中國的作戰空域廣大,訓練任務重,戰機方面不僅僅要追求質量同時也需要具備一定的數量。部分老的三代戰機都已經退役了,現在還有很多二代戰機服役著。主要是因為需要用二代戰機維持地勤人員的日常訓練工作,同時也減輕了教練機組的壓力。例如06年才開始裝備的戰機,現在就換了也是一種浪費。


四十五度歷史


因為國防需求太大了。

中國在東北、東南、西南方向,均有明顯的安全威脅,這三個方向必需重點部署,以防不測。而奪取並控制重點戰區的制空權,是現代戰爭取勝的關鍵。這就需要多達幾百架的四代、機三代機,以滿足國防安全需求。

那麼問題來了,這上千架的三代機都在熱點地區,中國那麼大的空域,不可能覆蓋所有的空域,必定要有其他機型執行日常的戰備巡邏以及進行人員訓練,殲七就成為空軍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首先是機型成熟。儘管該機的生產服役時間近半個世紀,但是最新的殲一7G,2006年才開始投產。無論是機體壽命,氣動佈局,還是航電系統,可掛載武器,在現役的二代機中也屬於上流。還有就是該機型的生產時間一直截止到2017年才結束,殲七戰機的裝備數量大,無論是成品還是零部件供應,都可以供空軍充足使用。

另外就是省錢。作為二代機,殲七的使用成本比起三代機、四代機低得多。無論是油品消耗,零件更換,維修保養,飛行員培訓等都省錢。這樣空軍就省出大量經費,將資金投入到新裝備,畢竟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殲-20、運-20。結論:家門外用四代機、三代機,家中多用殲-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