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水浒传》为何要写与宋江起义感觉不相干的高俅和一百零八将外的晁盖?

破晓兒


小说《水浒传》为何要写与宋江起义不相干的高俅和一百八将外的晁盖,这个问题问到了《水浒传》的最核心问题上来了。

一,高俅这个人物,本来与历史上的宋江起义没什么相干,真实的高俅也与《水浒传》的人物形象相去甚远。

历史上的高俅与宋江起义和水浒上的人物都毫无关系。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大宋宣和遗事》等《水浒传》蓝本上,高俅都与《水浒传》中人物没有交集。

而据《挥麈后录》记载:“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草札颇工……”,后来苏东坡把他推荐给小王都太尉王诜。再后来王诜是否把他推荐给端王不得而知。但高俅是徽宗皇帝派到大将刘仲武军中,然后“俅竞以边功至殿帅”的。可见,高俅既是宋徽宗的宠臣,也是朝廷的能臣。而且他一直“不忘苏氏”之恩,苏东坡“子弟入都,则给养恤甚勤”。并非一个一无是处的破落户。

但是《水浒传》里,把高俅“草札颇工”的文才和“以边功至殿帅”的武略,以及“不忘苏氏”的人品都一概不谈了。把他写成了一个只会踢球的无赖。这当然是为了表现《水浒传》主题的需要。

二,小说《水浒传》从高俅写起的意义。

一是,这个一无是处的破落户高俅,得到了端王的赏识。作为好踢球的端王赵佶,赏识一个踢球技术很好的高俅不足为奇。

当了皇上的赵佶,把一个只会踢球的青皮无赖高俅平步青云地提拔为太尉,就说明赵佶这个皇上,无疑是个昏君。这就把小说《水浒传》矛头直指最高封建统治者宋徽宗。

二是,殿帅府太尉高俅先是仗势欺人,迫害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王进侥幸逃脱。再是一逼再逼,逼得同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无路可走,最后不得不杀了陆谦,雪夜上梁山。

这就表明了《水浒传》中后来的鲁智深、武松、李逵,包括宋江等人的杀官造反是官逼民反、乱自上作。

另外,不写高俅,《水浒传》后来诸如“李逵打死殷天錫”、“入云龙斗法破高廉”等情节就失去与宋朝廷的勾连,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三,小说《水浒传》为何要写一百八将之外的晁盖。

一是,晁盖的活动是小说《水浒传》一条极其重要的主线。晁盖的故事是从“智取生辰纲”开始的。“生辰纲”是地方官府与朝廷上层相勾结,压榨百姓的罪证,晁盖为首的吴用、公孙胜、阮氏三雄、刘唐、白胜等人“智取生辰纲”,是下层百姓反抗官府压榨的自发行动。反映了黑暗统治下,下层百姓不堪其苦,不得不揭竿而起的历史现实。

二是如果宋江的故事是《水浒传》的主流,那么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人的故事就是《水浒传》的支流,而晁盖为首的好汉们的故事,则是《水浒传》的源头。

正是晁盖等揭竿起义,形成了一往无前的巨流,才有了“三山聚义”,才有了四方好汉来投。正是因为晁盖扯起了正义的旗帜,才使人不觉得时迁是鼠窃狗偷之辈,不觉得李逵是滥杀无辜的恶徒,不觉得杨雄是为了杀了与和尚通奸的老婆而上梁山避难的,不介意张青、孙二娘的杀人害命卖人肉馒头 ……

三是小说《水浒传》通过晁盖与宋江的两条路线的斗争,反映了作者对梁山起义结局的无可奈何。

我想,作者把“敢笑黄巢不丈夫”的宋江,写成力主招安、为了招安不惜找李师师打通关节、为了招安不惜与晁盖势同水火的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找不到梁山好汉的出路,作者只好把自己的愿望在晁盖这个人物思想里体现出来。或许晁盖心里的想法,正是作者心里的想法也未可知。


初晓兒



对这个问题,笔者有一点不同意见,权且拿出来作一交流探讨。

愚以为,《水浒传》中的高俅与晁盖这两个人物,并非与宋江毫不相干。恰恰相反,此二人是全书至关重要的关键人物,与宋江起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了宋江和《水浒传》。



众所周知,《水浒传》是作者施耐庵先生根据部分史实,结合民间传说、戏曲、话本中的相关故事,经过选择、加工、提炼、再创造而虚构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那么,其中所有的人物,都要围绕着为故事的主题服务。必然要前后铺垫,前后照应,

一环扣一环。有些看似无关的闲笔,实则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凡出现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就意味着出现了败笔。《水浒传》之所以成为四大古典名著流传下来,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成果,不是哪个权威,哪个机构说了算,而是时间决定的。所以,说高俅和晁盖与宋江起义不相干,这怎么可能呢。恰恰相反,正是这两个主要人物,才推动了全书的情节发展,缺一不可。



一、没有高俅,也就没有了一切

1、是高俅陷害林冲,才有了林冲误入白虎堂被剌配沧州。才有了林冲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才有了林冲火拼王伦,推举晁盖坐上山寨之位,树起了水泊梁山替天行道的大旗。没有高俅,林冲会和林娘子在东京过他舒舒服服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的好日子,哪来的逼上梁上啊!林冲不上梁山,梁山的寨主还是王伦,晁盖和宋江也就不存在了。是有了高俅的因,才有了梁山的果。



2、是高俅陷害林冲,才有了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下林冲,才有了鲁智深被高俅追捕逃上了二龙山落草。才有了后来以鲁智深为总头领的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如果鲁智深不去救林冲,他仍然可以在东京大相国寺里看菜园子,每天和一群泼皮无赖喝酒玩耍过快活日子,怎么可能上二龙山后来又去了梁山呢。至于最后的南征,是鲁智深捉住了方腊,把一场大戏画上了句号。所有这些,都是源于高俅。



3、是高俅和蔡大师等一帮奸臣,采用以毒攻毒的手段,让已被招安的梁山好汉们去南征方腊,既消灭了方腊,也使梁山好汉损兵折将元气大伤,108将只剩下27(不含旧留在京的5人)回到东京。既便如此,高俅等奸臣仍不甘心,又假以皇帝御赐皇酒的名义,在酒里下毒,先后毒死了卢俊义和宋江,致使李逵、吴用、花荣万念俱灰追随宋江而去。至此彻底扑灭了梁山起义的火焰。到了这里,还能说高俅与梁山起义没有关系么?


二、没有晁盖,也就没有了宋江

1、是晁盖智取生辰纲事发,官兵前去抓捕,宋江得知消息提前去报信,所以才引出了宋江。宋江是郓城县衙里的一个押司,他的志向就是封妻荫子青史留名,不可能愿意落草为寇。所以宋江救晁盖是出于义气,他和晁盖等草莽英雄是两回事,走的不是一条路。至于后来宋江上梁山,是晁盖带人从江州法场把他劫上山的,不然宋江就因题反诗而被杀头了。所以说,没有晁盖,也就没有宋江。



2、晁盖为感谢宋江的救命之恩,派刘唐下山给宋江送来一封感谢信,外加一百两黄金。正是因为这封信被阎婆惜看到,阎索要宋江并没收下的黄金,才导致宋江为了不暴露机密,失手杀了阎婆惜,吃了官司在逃。后来宋江被官府捉住,押送途中被晁盖派人救上梁山。但宋江并不愿落草,宋江说:父亲明明教训宋江,小可不争随顺了哥哥,便是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之人,在世虽生何益?如哥哥不肯放宋江下山,情愿只就兄长手里乞死。晃盖无奈,才放宋江下山。可见宋江遭难,皆源于晁盖。

3、是晁盖当上梁山寨主,创建了梁山百年基业。宋江上梁山后,晁盖虽然推让他做山寨之主,但宋江又怎么可能觑视寨主之位。是晁盖去世后,宋江才当上梁山老大。没有晁盖,宋江不可能犯案。没有晁盖从法场上相救,宋江已被杀头。没有晁盖,宋江不可能上梁山当上寨主。树有根,水有源,所有的一切,都是先有晁盖,后有宋江,怎么可以说晁盖与宋江起义没有关系呢。严格讲,并不是宋江起义,而是晁盖起义,推着宋江走上了梁山起义之路。因此,完全可以说,没有晁盖,也就没有宋江。


总结:

综上所述,高俅与晁盖两个人物,与宋江以及水泊梁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绝非毫不相干。


文化一家人


高俅、晁盖这两个人物在《水浒传》中有非常大的存在价值,如果仅从文本理解,恐怕还不能完全搞清楚施耐庵为何要写他们。施耐庵不仅写了他们,而且,“戏份”还很足。高俅是《水浒传》正文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晁盖则是梁山第三任寨主,直到施耐庵《水浒传》快要结束的时候,才上升到另一个层级。

那么,高俅、晁盖在《水浒传》中到底有怎样的存在价值,他们与宋江起义和梁山一百单八将有何关联呢?

高俅不仅引出了梁山故事

我读《水浒传》,主要依据贯华堂本,容与堂本作为辅助参考,而《征四寇》则全盘予以否定。贯华堂本是经过金圣叹评点、增删的本子,我觉得更接近施耐庵的原著。首先,其文本架构就比同样增删了原著的容与堂本合理得多。

贯华堂本把“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作为楔子,以这个故事引出七十个回目,把宋仁宗之前的事情与宋徽宗时期的故事划分得非常清楚。而容与堂本则把“楔子”当做第一回,到了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时,洪太尉刚刚放走妖魔,还没下山,与三清殿住持真人还在理论。

且说贯华堂本《水浒传》正文开篇,便是“话说故宋,哲宗皇帝在时,其时去仁宗天子已远,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 ,便有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姓高,排行第二,……”高俅作为第一个人物登场了。

讲完高俅的发迹史,便引出王进,还连带把王进的父亲王升扯了进来。为什么要写王进两代人呢?难道仅仅只是为了写高俅做了殿帅府太尉挟私报复,逼走王进吗?其实,在故事线索当中,施耐庵进一步交代了宋徽宗的简历。

八十万禁军都军教头王升,暗喻赵佶从宁郡王升为端王(亲王)。王进,则是宋徽宗由王“进”为帝。为何是这样的呢?第一个出场的梁山好汉九纹龙史进,暗喻北宋经历了九代皇帝。金圣叹在这回书的总批中这样写道:“史之为言史也,固也。”原来,金圣叹也认定《水浒传》是“言史”的。

所以,高俅的出场,不仅要引出梁山故事,而且,还要隐喻北宋历史。

史进有历史前进的含义,这一点,施耐庵在“楔子”中就讲到了。《水浒传》的开篇有这样几句话:

后来感得天道循环,向甲马营中生下太祖武德皇帝来,这朝圣人出世,红光满天,异香经宿不散,乃是上界霹雳大仙下降。英雄勇猛,智量宽洪,自古帝王都不及这朝天子,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

写完赵匡胤,施耐庵继续点名:自庚申年间受禅,开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传位与御弟太宗。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真宗皇帝,真宗又传位与仁宗。

到了仁宗朝,出了件大事,妖魔被放了出来。

后来仁宗天子在位共四十二年晏驾,无有太子,传位濮安懿王允让之子,太宗皇帝嫡孙,立帝号曰英宗。在位四年,传位与太子神宗。神宗在位一十八年,传位与太子哲宗。那时天下太平,四方无事。

宋哲宗之后,便是宋徽宗,这朝天子也是高俅引出来的。而高俅是真真切切的历史人物,到了宣和年间,做到了殿前三司这等高官。因而,高俅在《水浒传》中扮演了开篇导航的重要角色,不仅引出了宋徽宗宣和年间的大故事,还以“王进”,引出了梁山人物九纹龙史进。并且,以“九纹龙史进”这个代码,为梁山故事搭建了宏大的历史背景:施耐庵将通过梁山故事,深刻揭露北宋王朝为何走向覆灭。

高俅这个形象会反转吗

要说《水浒传》中最坏的朝廷高官,非高俅莫属。施耐庵在前七十回中写到的朝廷权臣中,甚至连蔡京、童贯都没有高俅坏。高二哥一出场,就是个泼皮破落户,被父亲告状而被开封府驱逐出境。发迹之后,到任第一天就逼走了王进。之后,又陷害林冲,制造了“逼上梁山”第一案。

青面兽杨志从关西逃难遇赦,回到京城上下打点,企图官复原职。眼见得关节即将打通,但却被高俅赶出了殿帅府。杨志失业,生活没了着落,便去变卖祖传宝刀。此后的故事无需多言,反正,杨志悲惨的遭遇也与高俅有关。

不过,在杨志这件事情上,高俅做得没错。杨志失落了花石纲,没有回到京师缴令,反倒负案逃亡。现在,又四处行贿,企图重新上岗,高俅赶他出去,并没有错。

与高俅相关的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宋江带兵打高唐州。这件事情是高廉的大舅哥殷天锡挑起来的,而高廉则是高俅的叔伯兄弟。梁山打破高唐州,公孙胜以五雷天罡正法击败高廉,雷横一朴刀砍下其首级。

因为高唐州被打破,高廉被梁山斩杀,高俅便请示枢密院,派呼延灼去攻打梁山。梁山大破了呼延灼的连环马,朝廷第一次佂剿梁山宣告失败,高俅也就此隐形在施耐庵的《水浒传》中。那么,高俅的故事是不是就此结束了呢?远远没有。

上文讲到,史进乃施耐庵“言史”,施耐庵借“九纹龙”隐喻北宋九代帝王。而在前七十回书中,施耐庵却只写了八代皇帝,还有一位宋钦宗没有提到。

实际上,宋钦宗也是出场了的,书中有两个符码表示北宋最后一个皇帝暗出场了。

第一处是“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中写到的“二龙相戏”。这是隐喻北宋最后两个皇帝将被金国拘禁,在五国城坐井观天。

再一处就是鲁智深、杨志、武松等人落草的二龙山。这个隐喻需要转一个弯才好理解。镇关西鲁达打死郑屠之后,逃到了雁门县,认识了赵员外。在雁门县城躲了一段时间,觉得不太安全,赵员外就把鲁达送到了七宝村。七宝,就是佛家七宝,七宝村实际上就是一个被赵员外控制的佛门之地。而二龙山上有一座寺庙,叫做宝珠寺。这两个不太容易引起读者注意的符码,其实就是在隐喻北宋的两个皇帝。

既然如此,梁山之上至少有宋江、鲁智深、杨志、武松等人经历了北宋亡国的历史。那么,这个时候的高俅在哪里呢?

靖康元年,已经做了太上皇的宋徽宗在童贯、蔡攸等人的裹挟下,逃出汴京城。当时,童贯命高俅率三千禁军随同南渡,扼守泗州以阻止不愿南渡之人北归。高俅意识到,这是分裂朝廷的行为,便托病回到了汴京。

《纪事本末》中说,宋徽宗不愿意南渡,童贯便下令放箭射杀御驾卫士,裹挟徽宗渡过淮河,继续南奔。当时:

高俅父子兄弟在傍,仅得一望上皇,君臣相顾泣下,意若有所欲言者。而群贼在侧,不敢辄发一语,道路之人,莫不扼腕流涕痛愤。

高俅无奈回兵汴京后,不久便真的得病去世了。从《纪事本末》中可知,高俅并不属于“群贼”,也不愿意与“群贼”同流合污。因而,史家评价高俅“大节不亏”。

假如施耐庵的七十回后故事还在,高俅这个角色会不会反转呢?因为曾经见到过“二龙相戏”,也就是宋徽宗复辟,与宋钦宗阻止复辟而导致帝权之争的这段历史,那么,梁山好汉也一定会出现在宋徽宗南渡的队伍中,他们是跟随童贯呢?还是追随高俅呢?

晁天王是何来头?

讲完高俅,再来讲讲晁盖。按照《水浒传》的写法,晁盖因为把西溪村的镇妖宝塔夺了过来,便得了“托塔天王”这个绰号。其实,这是施耐庵搞的障眼法。

托塔天王,顾名思义,宝塔是要时刻托着的。晁盖绰号的来历,最多也就是个“移塔天王”或者“夺塔天王”。

其实,托塔天王是施耐庵有意赋予晁盖的特殊含义。托塔天王出自佛教,其前身就是毗沙门天王,佛教四大护法之一,也就是北方多闻天王。原来,晁盖出自佛门,乃多闻天王转世。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都是“妖魔”转世,宋江是道家紫府中的天魁星,与晁盖恰好形成一道一佛的关系。

晁盖居住在东溪村,附近山上有座灵官殿。灵官是道教最崇奉的护法尊神,《水浒传》偏偏把灵官殿写在了东溪村,这是什么意思呢?

再看看宋江。宋押司杀人后,逃回了家中,躲在地窖里不敢露头。宋江藏身的地窖在哪个具体位置呢?施耐庵说,朱仝到了宋江家,独自一人走到一个所在,摇了摇铃铛,宋江便从地窨子里出来了。

宋江见了朱仝大吃一惊,问道,都头如何知道这个去处。朱仝说:

一日酒中,兄长曾说道:“我家佛座底下有个地窨子,上面放着三世佛,佛堂内有片地板盖着,上面设着供床。你有些紧急之事,可来这里躲避。

宋江乃道家魔头,却到佛门避难,与晁盖正好形成互补。施耐庵的这个寓意,一是说的晁宋二人本是一体,相互救助,乃心腹兄弟。

其二是表明作者的宗教倾向:佛道合一。

如此,即便是晁盖不是一百单八将其中之一,其寓意很深,是施耐庵宗教思想的隐喻。

北宋徽宗时,崇道抑佛,大肆破坏佛教设施和佛经,降低佛教地位,把释迦摩尼改做大觉真仙,和尚则改做德士,都是道教的信徒了。

花和尚大闹五台山,实际上就是这段历史的隐写。晁盖、宋江出自不同的教派,但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依存。

这就是晁天王的来路,这样的“出身”,难道与梁山好汉无关吗?

晁盖宋江原为一体

不知晁宋关系很不好,宋江架空晁盖,晁盖极力阻止宋江招安的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水浒传》中,简直一个字都没写到这些。

晁盖既然不是道家中人,便不会带领道家“妖魔”还道了,因为,晁天王没有这个通道。因而,从打劫生辰纲起,晁盖便显得不精明,简直有点愣头愣脑的如同木偶一般的任由吴用摆布。要说被逼上梁山,晁盖算一位。这一点,原著中讲得非常清楚。

如果说宋江每次抢着带兵下山是架空晁盖,那么,吴用早就这么干了。自始至终,晁盖有见识吗?因为不是道家紫府出来的妖魔,晁盖在梁山上显得毫无作为。宋江未到来之前,晁盖一仗都不愿意打,一个弟兄都不发展。这不怨晁天王,不是同道中人,怎么能上梁山呢?

晁盖上山后不久,弟兄们准备下山去抢劫过往客商。晁盖在吴用安排好人员后,晁盖嘱咐道:“只可善取金帛财物,切不可伤害客商性命。”打劫完毕,下山的头领前来缴令,晁盖又问道:“不曾杀人么?”当晁寨主得知没有伤害客商性命时,晁盖大喜,告诫兄弟们道:

我等初到山寨,不可伤害于人。

做强盗的,哪有不伤害人的道理?晁盖典型的菩萨心肠,真不愧为“托塔天王”啊。

晁盖之死也早有伏笔,这是他的“七星聚义”之梦。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都是北斗七星群的星宿,晁盖是托塔天王,当然不在此中。晁天王便是北斗七星斗柄上,那颗化作一道白光的小星。因而,晁盖一定会离开梁山而去。

晁盖死后,大概回归本位,因他知道了梁山好汉上应星宿,说安道全时江南地灵星。这是晁盖这个形象的升华,达到了智真长老、罗真人这个级别。说出这个梁山最高机密,是为了救宋江。当时,晁盖显圣而来,对宋江说了这样一番话:

兄弟不知,我与你心腹弟兄,我今特来救你。如今背上之事发了,只除江南地灵星可免无事,兄弟曾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今不快走时,更待甚么?倘有疏失,如之奈何!休怨我不来救你。

回看“及时雨私放晁天王”这回书,宋江到东溪村给晁盖报信时所说的话:

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著条性命来救你。如今黄泥冈事发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更待甚么?我回去引他当厅下了公文,知县不移时便差人连夜下来。你们不可耽搁。倘有些疏失,如之奈何?休怨小弟不来救你。

晁宋本是一体,哪来的矛盾,哪来的晁盖阻止宋江做寨主?

施耐庵写高俅,是为了引出梁山故事,更是为了写朝廷腐败而导致了宋江起义。写晁盖,是为一百单八人梁山聚义打下一个更好的基础,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同时,也是为了体现作者的宗教观,并通过晁宋关系,强化《水浒传》所表达的“忠义”思想。


绿野萍踪01


高俅与晁盖两位,皆是梁山一百单八将的逗引与生发,不可或缺。凡事出皆有因果,高俅就是梁山的因,晁盖是这个因的果的开始,还不是正果,所以晁天王不可位居一百单八之数内。

那高俅浑号东京破落户高二,其发迹史颇与金庸《鹿鼎记》主角韦小宝差相仿佛。只是韦爵爷还有最基本的人性天良在,善恶还算分明,结局亦殊能跳脱。高俅就一头扎进去,汴京六贼之中为恶最甚,书中写其逼走王进迫害林冲,坏事做绝,才有了英雄好汉逼上梁山的传说。没有高俅的逗引,后续一系列精彩故事便师出无名,无法展开。

事实上,一百单八将被高俅等逼上梁山的除了林冲也没谁了。但他是个代表,代表奸贼贪官祸乱当世的无道。而宋江等天罡地煞就是要替天行道以伐无道。没有个对立面和坐标参照物如何行得?此为逗引。

高俅还是关合。宋江要招安,亦须高俅这样的高官牵线。甭管自身愿不愿意,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既然天意昭示,宋江勉为其难也要善待高俅待其指引,这是他的宿命,也是梁山的宿命。由此一来,逗引与关合皆在一人,高俅其定位,不可无有。

晁盖,作为梁山之主,与宋江主降之见互为对立。宋要替天行道,不反天子反奸官。而晁天王明显要托胆称王再造一个天下。既与书中主旨不合,故使归天及早。但这个人物也是重要一环,作为对比,生发后来诸好汉之惨痛命运,晁盖无疑在书中给义军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完全造反。有他在前面站着,众好汉一路招安下来报国杀敌伤亡太半,招安的利弊显然在警示后来者,勿抱幻想于当朝。

总之,《水浒》能跻身四大名著,所出场者无一闲人。高俅晁盖便是作者在关隘处精明落笔的显角,缺一不可。


手机用户诗意栖居


小说《水浒传》为何要写与宋江起义感觉不相干的高俅和一百零八将之外的晁盖呢?这两个人物分别代表了宋朝官府和平民百姓,作者写这两个人的目的是怎样的呢?

下面一一分析。



《水浒传》人物之高俅:汇集无能、阴险、狠辣于一身,位高权重的统治阶级代表人物

在《水浒传》中,年轻时期的高俅被描绘成一个不学无术的地痞无赖,整日游手好闲,曾经被王进的父亲教训过,三个月卧床不起,因此高俅后来执掌白虎堂后,第一件事就是找王进,正所谓父债子还,他要在王进身上报当年被王进父亲重伤的旧仇。

高俅发达后,他以前的兄弟人他做干爹,也就是高衙内,整天仗着高俅的势为非作歹,欺男霸女,坏事做尽,林冲只不过是万千受害者中的一个。

高俅在《水浒传》中,代表着宋朝腐败的统治阶级,无论是高俅处理公务还是了结私人恩怨,都反应了朝廷的腐败。

在《水浒传》中,高俅和梁山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梁山泊好几位好汉就是拜高俅所赐上了梁山,后来高俅更是出兵征讨梁山,兵败后被俘虏,宋江把招安的希望寄托在高俅身上,可是高俅怎肯为梁山泊草寇谋出路?后来梁山泊损失惨重,一百零八好汉折损大半,宋江卢俊义等人的死和高俅有直接关系。



《水浒传》人物之晁盖:小富即安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反叛精神,但是格局太小,因此难成气候

晁盖和梁山泊好汉有关系呢?很明显,晁盖和梁山泊好汉关系非常深厚。

梁山泊一百零八将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聚义,就是由晁盖为首,吴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公孙胜、刘唐、白胜为团体的“生辰纲事件”参与者,这是一百零八好汉中,第一次以小团伙的形式出现,虽然一百零八好汉中,杜迁、宋万、朱贵、林冲上山时间早于晁盖,但是他们当时并没有交心,因此谈不上聚义,而晁盖带领兄弟们上山,是梁山泊正式由小山寨向一方霸主转型的开始。

晁盖虽然不是一百零八好汉其中之一,但是他和一百零八好汉中核心成员都有很深的交际,比如和宋江、吴用、公孙胜、卢俊义等人。

晁盖治理下的梁山泊,实力比王伦时代规模更强大,在宋江四处征战的时候,晁盖坐镇梁山泊,但是晁盖的思想非常简单,属于小民思想,小富即安,宋江未带领团队上山之前,因为晁盖有生辰纲,所以他基本上没有派人出去抢劫百姓,同时觉得众好汉在一起,大家意气相投,喝酒吃肉真的非常快活。

他的生活止于此,他的人生追求止于此。

可是宋江上山和,和晁盖无可避免的起了冲突,后来晁盖的阴魂更是帮助卢俊义拿下史文恭,由此可见晁盖和宋江的关系。

所以说,晁盖虽然不是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汉,但是他和宋江等人的关系实在是多。



谢谢大家。


古梁镛


一部小说总有它的历史背景,宋徽宗、蔡京、高俅、童贯等历史人物组成《水浒传》这部小说的特殊社会背景,使读者知道这里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徽宗刚刚登基时代。通过高俅的发家史,我们可以看出宋徽宗提拔官员的弊端,他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亲近度来提拔人才的,并不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提拔真正有才华的人才,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被宋徽宗这样的用人方式挡在门外,使得社会风气每况愈下,大家都时兴送礼,从下送到上。杨志因为花石纲丢失,官也丢了,挑着一担金银去送礼,结果钱全部送没了,还是恢复不了原职,还被高俅赶了出来,逼得去卖家传宝刀,又遇上无赖牛二,失手杀了他,被发配大名府。因为梁中书也要送礼,尽管蔡京是他的岳父,送礼太少可能过不了蔡京的关,所以一送就是十万贯。可见杨志的一担金银在这些贪官的眼里是多么的渺小。这就是宋徽宗时代的愈演愈烈的送礼风。送礼风引出腐败的政治,腐败的朝政。

高俅引出王进的故事,王进引出史进的故事,史进引出朱武、陈达、杨春的故事,史进的故事还引出鲁智深打死镇关西逃亡江湖的故事,鲁智深的故事紧接着林冲的故事。

高俅是引发林冲的故事的根本原因。林冲上梁山因为抢劫杨志去送礼的金银,引出杨志的故事,引出杨志押送生辰纲的故事,因为生辰纲又引出晁盖的故事,因为晁盖等人截取生辰纲的消息泄露,不得不逼上梁山,因为宋江给他们送信,晁盖安定下来以后感谢宋江,引出宋江的小妾拿着晁盖的信当威胁宋江的筹码而逼得宋江杀小妾,紧接着逃亡江湖的故事,宋江的故事终于和很多梁山好汉上梁山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宋江逃亡江湖,引出柴进、武松、孔明、孔亮、燕顺、王英、郑天寿、花荣、石勇、吕方、郭盛等人的故事。

在这些故事当中,林冲、杨志逼上梁山的根本原因是高俅直接造成的。高俅这个人物是引出其他人物的原始线索,是这些线索的开头和开端,也是这些人物命运的终结者。

之所以写晁盖,是因为宋江不可能参与截取生辰纲,晁盖的思想没有宋江成熟,没有宋江理智,所以截取生辰纲的事只能由晁盖来做,由他带着最早上梁山的那一批截取生辰纲的人物上梁山,他的感谢信把宋江带上梁山,宋江逃亡江湖引出一大批人物上梁山,最终使得梁山的规模越来越大。正因为晁盖思想不够成熟理智,所以他会因为愤怒去攻打曾头市,在曾头市中箭,结束作者赋予他的使命。

所以,高俅、晁盖是梁山好汉上梁山的最初的原因,是小说人物线索的开端。小说的这根线索环环相扣,一环扣一环,使得小说人物有条不紊地出现。作者依靠这条线索慢慢道来。




牡丹梅花鑫森淼


金圣叹认为:“乃开书未写一百八人,而先写高俅者,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生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老金名头太大,“乱自上作”于是就成了大家公认的参考答案。

《水浒传》开篇写洪太尉误走妖魔,接着写高俅发迹,迫害忠良,旨在表明宋江等人作乱是天命所归,皇帝不恤下情,亲小人,才有后面的忠良远遁,啸聚山林。正如戏剧舞台要有布景,然后主角才登场,《水浒传》也是一样,前两回就是在布景,在搭舞台。

王进出走,引出史进,好戏也就正式开场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高俅是最大的反派,他逼得好汉们同归水浒,接着几番征讨失败,无奈招安,玩政治阴谋,毒杀宋江卢俊义:可以说,水浒兴也高俅,败也高俅;以高俅始,以高俅终。

我国古代的很多文艺作品都是先写配角或大反派,真正的主角出场较晚——《红楼梦》也是这样:黛玉和宝玉第三回才出场。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里有晁盖,也就是说晁盖本应在三十六天罡里。

梁山好汉里的主要人物要么是真好汉,要么是真英雄,招安之后他们都成了“忠良”。作者写了很多山头,写了很多的英雄,最后他们同心归水泊,而宋江则是好汉中的好汉,英雄中的英雄,写晁盖也是为了映衬宋江。

梁山在王伦的手里无足称道,在晁盖的手里发展壮大,最终在宋江手里辉煌一时。王伦是凡鸟,晁盖是英雄,宋江是人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