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中之国恶心了谁?为何法国在耶路撒冷还保留了4处领土?

静夜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历史的遗留问题。

众所周知,法国在中东也有很多的势力范围,黎巴嫩、叙利亚都是法国的殖民地,或者说托管地。

而法国通过各种手段,购买和接受赠送,得到了耶路撒冷的一些土地。

比如圣安娜教堂,是1856年,该教堂被奥斯曼帝国的君主苏丹赠送给拿破仑三世。

而列王墓则在1871年被法国银行家购买,天主经堂则是被法国图尔韦涅公主购买。

阿布戈斯修道院也是类似。

这4个地方都是宗教场所。

其中圣亚纳教堂位于穆斯林区,靠近毕士大池考古遗址。

其余三处天主经堂、列王墓和阿布戈斯的本笃会修道院,都在橄榄山。

其实,区区4处宗教场所,对于法国来说是九牛一毛,算不了什么。

然而,大家都知道法国是天主教国家,而耶路撒冷又是天主教的圣地,所以法国无论如何不会放弃这4个教堂。

以圣亚纳教堂为例,从1882年到1946年之间都是法国培训希腊天主教神职人员的神学院。

为此,英国人也留了一手,始终承认这4处教堂是法国的领土。

到了1948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出现。

以色列为了获得法国人的支持,同法国签订了《费舍尔-肖维尔协议》,维持这4个教堂的现状。

其实,说起来也没什么了不起,这4个教堂也就是类似于大使馆而已,只是进入教堂内部等于进入法国,出去一步就等于出境了。

而这些又是教堂,本来就是宗教人士管理,对以色列政府没有任何威胁。

前几天,马克龙在耶路撒冷发了脾气。

因为以色列安保人员一路跟着马克龙,还试图进入圣亚纳教堂。

马克龙认为教堂已经有了法国安保人员,又是法国领土,不允许以色列安保人员随便进入。

据说马克龙当时这么说:“在耶路撒冷,圣亚纳教堂是属于法国的。保护这座城市(中类似)的这些地方是法国的责任。以色列安全人员想在(应该由)法国安全人员提供安保工作的时候进入(教堂)。(而)总统是对以色列和法国安全人员在进入教堂时发生的口角予以回应,目的是要结束争执,并提醒大家遵守规则。”


萨沙


其实法国在耶路撒冷保留的只能叫领地,不能叫领土,这两个词是有很大区别的。简单点形容就是领土应该包含土地的上空和地下部分,而领地只能是土地甚至建筑物本身。也就是说领土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而领地不是,它可以是私人持有,即使是国家持有也会小于主权的适用范围。

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法国确实在耶路撒冷保留了四处领地,但其实这些所谓领地是存在争议的,吐槽机就带大家分别看看它们究竟是怎么来的。

圣亚纳教堂

其实所谓亚纳的翻译并不准确,吐槽机认为应该是圣安妮(Saint Anne)教堂,不管叫什么吧,这座教堂的历史非常悠久,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最初是在一个大水池子边立了两个治疗之神的雕像,一个是埃及神塞拉皮斯,另一个是罗马神阿斯克里皮欧斯。

到了公元5世纪的时候欧洲人在雕像边修建了一座拜占庭式教堂,但随即就被波斯人给摧毁掉,一直到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建立耶路撒冷王国,现在的圣亚纳教堂才开始修建,主持修建的是王国第三代君主梅利森德女王。

当时的十字军认为那里是耶稣的母亲玛利亚童年生活的地方,也就是说玛利亚的父亲约阿希姆和母亲安妮在那里成家,于是他们决定把这座教堂献给他们,这就是圣安妮教堂命名的来历。

新的教堂以罗马式建筑取代了拜占庭式(东西欧的分心眼儿),南边的过道会通往一个地下室,传说那就是圣母玛利亚的出生地。旧教堂向西延伸了一些,直接抵达了两个大湖,但目前只有一个保存着,另一个被填平了。

然而我们知道其实没过多少年耶路撒冷就被萨拉丁给打下来了,幸运的是圣安妮教堂没有被破坏,因为足够大,它被萨拉丁改造成为学校。再后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了这里,基督徒只有给钱才能到地下室参观,年深日久后,教堂就荒废了。

1856年,已经衰弱不堪的奥斯曼帝国在英法两国的直接干预下打赢了克里米亚战争,好不容易赢了宿敌俄国一次。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兴奋异常,于是把这个教堂送给法国当礼物,从此由白人非洲传教会进行管理。

天主经堂

其实这个教堂完全就是一个现代建筑,本来法国公主图尔韦涅买下那里是为了建一个修道院,那里最初是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修建的教堂,然后在7世纪被波斯人摧毁。十字军东征时期也建立过一个小教堂,又被萨拉丁给摧毁。

相传君士坦丁大帝之所以在那里建教堂,是因为圣约翰说耶稣曾在那里教导门徒,主祷文就是在哪里传播的。然而之后千年的时间人们一直也没找到这个地方,于是一些我们熟悉的桥段就又发生了。

在法国公主建修道院的第34年(干什么都够了),人们在1910年在修道院中又发现了一个地道(熟悉吧),耶稣授徒之谜就此破解。1915年法国人开始在那里修建教堂,但是因为当地人抵制,到今天也没有修完。

列王墓

其实这个名字也不准确,因为那座位于东耶路撒冷的坟墓太过雄伟,很多人误以为是犹大王国时期的国王之墓,所以才叫这个名字。事实上这座坟墓是海伦娜女王的陵墓,时期也不是犹大王国时期。

最早开发这里的还是奥斯曼帝国,1847年帝国耶路撒冷总督开始挖掘,他到不是一个伟大的考古学家,丫下手只是风传里面有宝藏。后来法国银行家佩雷尔兄弟把陵墓整体卖了下来,人家当然是以考古和保护的名义。

但是这里面就存在了一个问题,奥斯曼帝国的法律没有法人概念,而佩雷尔兄弟却只能通过公司收购。折腾了一大圈后,土耳其大哥实在不耐烦了,随手和法国领事馆领事Salvator Patrimonio签约,之后怎么转给佩雷尔兄弟他们就不管了。所以现在法国就把列王墓给赖下,但是以色列不承认。

阿布戈斯本笃会修道院

这座修道院原名应该叫圣玛丽复活修道院,也是十字军东征的产物,在1140年由医院骑士团建立。最初就是一个复活教堂,后来以教堂为核心发展成了修道院,十字军将这里定为圣经产生的地方。

后来法国从前三个地方看到有便宜可占,于是在1899年从奥斯曼帝国手里买了下来,交给法国本笃会来管理。因为建立地点是古罗马帝国的阿布戈斯地区,所以才被命名为阿布戈斯本笃会修道院。

这次购买是国家对国家,手续齐全,奥斯曼帝国的大哥也是讲口齿的人,从来都没有不认账,至今土耳其也认账,奈何他们压根管不了那里,至于另一个事主巴勒斯坦,他们认不认没人关心,这帮倒霉蛋也管不了......

法国和以色列的折腾

其实法国购买上面4个地点的过程应该算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然而事情就怕有变化,一战之后卖地的奥斯曼帝国在1923年崩了,而二战之后以色列在1947年又在那边建国了。如果当时法国兵强马壮也没大事,奈何他们38天就投降,至今仍是世界人民的笑柄,已经颓的不能再颓。

明白自己不行事儿的法国赶紧趁以色列被阿拉伯世界群殴的机会谈条件,他们整出一个协议让以色列签,要求继续继承那四个地方的所有权,否则就不支持以色列立国。以色列最初被逼无奈也是准备签的,1948年以色列外交官莫里斯·菲舍尔已经在协议上签字,只要政府加印就可以执行,事情就在这时开始起了变化。

以色列很轻易的取得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胜利,他们发现自己压根用不着法国帮忙,于是这帮哥们决定向法国人学习。你们能为了赖账整死圣殿骑士团,我们为啥不能有样学样?于是那份《菲舍尔-肖维尔协议》他们至今也没加印,一直赖到了今天。


总结起来吧,那四个国中之国大抵算两边互相恶心,法国总统每次去以色列都拿来说事儿,以色列也每次都在对方来访时派兵守着那里,估计这套业务还得继续持续下去,我们不用大惊小怪。其实这玩意就是一个声称,英法两国还都声称在南极有领地呢,谁搭理过他们?扯淡完毕。


历史吐槽机


就在前几天,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耶路撒冷参加活动,在以色列相关的的安保人员以及法国相关的安保人员的保护下参观圣亚纳教堂的时候,突然对身边的以列色人大发雷霆,让以色列相关人员必须出去。不知道的人可能会觉得这马克龙也太无礼了,怎么能突然对保护自己的以色列人发脾气呢,未免有失风度。但是要是仔细思考原因,你可能就会理解了。因为这个圣亚纳教堂,就是法国的地盘。

圣亚纳大教堂

这座教堂的历史非常的久远,是由十字军在1140年建造的。在将近40多年之后,一位非常牛逼的人物萨拉丁,带领着他的军队围攻耶路撒冷,而耶路撒冷的军队感觉无法与之匹敌,比较识时务,就投降了。

萨拉丁也是比较平和,看到耶路撒冷的态度比较好,在占领了耶路撒冷之后,也没有屠杀那里的居民百姓,没有烧杀抢掠,和当年的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的行为,简直是温柔与绅士太多了。萨拉丁也没有毁坏那里的建筑,只是这个圣安妮大教堂,成为了一个法律学校。

时间来到18世纪50年代,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虽然实力不怎么样,但是因为有着众多国家的支持,比如英国与法国,还是击败了俄国。当时奥斯曼帝国的老大心情不错,为了感谢法国提供的帮助,那是大手一挥,直接将这个教堂送给了法国,从此,法国的国旗就飘扬在教堂上空。

天主经堂、列王墓和本笃会修道院。

天主经堂确实是毫无争议的属于法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在19世纪的时候,法国的一位公主用真金白银买下了这个地方。天主经堂是罗马式的教堂,自古以来,人们普通认为这个教堂是耶稣教导天主经的神圣之地。法国公主买下它,是为了寻找一个与耶稣有关的洞穴。

和天主经堂差不多,列王墓也是由法国人买下来的,便是大名鼎鼎的法国银行家族佩列尔兄弟。列王墓是安葬犹太女王海伦娜之墓。本笃会修道院也是被法国给买下来了,这没什么好说的。

总结

国中之国确实挺恶心的,因为在自己的国家里面还有着别人的地盘,并且自己的国家的人民未经允许的话,还不能进入。就好像一个人有着一个非常大的房子,但是这个房子里面有几个房间自己是不能进入的,这确实会令人感到不舒服。

但是没办法,因为历史上面的各种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想要改变是很困难甚至于是不可能的。


徐聊


这是历史遗留问题。

准确来说,法国目前的海外领土包括:瓜德罗普等4个海外省、波利尼西亚等4个海外领地,以及2个地方行政区。

至于在耶路撒冷,只有4处属于法国的修道院或教堂,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领土。

这几处归属于法国的教堂,分别是:

圣亚纳教堂、天主经堂、列王墓和本笃会修道院。

其中,圣亚纳教堂(Church of Saint Anne)位于耶路撒冷老城,是一座有着拜占庭传统的教堂,兴建于十字军东征时期,后来落入到萨拉丁手中,改建为伊斯兰的法律学校。

在克里米亚战争时,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将这座教堂送给了法国政府,并于1877年被法方委托拉维热里主教和白衣神父会管理。

此外,还有天主经堂(Church of the Pater Noster)。

这座教堂位于耶路撒冷的橄榄山,其历史与圣亚纳教堂一样悠久。

天主经堂的前身要追溯到罗马帝国,由其君主君士坦丁一世所修建。公元6世纪,天主经堂不幸被焚毁,只留下遗址。

此后,几次修缮、几次焚毁,可谓是历经沧桑。直到19世纪中后期,法国的图尔韦涅公主将遗址所处的地段买下,按照原来的风格重新修成了修道院。这就是法国拥有这座教堂的原因。

除了上述两处教堂外,还有位于东耶路撒冷的列王墓(Tombeau des Rois),以及耶路撒冷的阿布戈什的本笃会修道院,也都是归属于法国。


HuiNanHistory


拥有浪漫之都的法兰西,至今在海外仍然保留了一部分属地!

由于历史遗留的原因,法国的海外属地包括:四个海外省、四个海外领地和两个地方行政区。

法国作为西欧最大的国家,有着极其辉煌的历史。法国是西欧大陆上名副其实的陆权帝国。因为法国毗陵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地缘优势,这使得法国和英国一样,在大航海时期,也成为了第三波次的世界性殖民帝国。

虽然法国在那个时期无法和英国相比。但法国也有过自己的巅峰时刻。在大航海时代,法国通过废寝忘食的掠夺,它的殖民地面积曾经高达1289.8万平方公里,除法国本土外,殖民地包括非洲西北部、马达加斯加、印度等殖民地。

随着法兰西帝国社会发展持续疲软,很多殖民地对法兰西帝国的早已厌恶至极。不过法兰西帝国在世界性殖民帝国结束的末期,仍然保住了部分殖民地,这些历史遗留的殖民地包括北大西洋、加勒比海、印度洋、南太平洋及北太平洋中100多个岛屿及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总面积大约12.315万平方公里。

不可思议的是,法国在中东“圣城”耶路撒冷仍然保留了部分领土,它们分别是:圣安娜教堂、列王墓、天主经堂和阿布戈斯修道院。

法国能够在耶路撒冷保留领土,这还得从奥斯曼帝国说起。

曾经的中东霸主奥斯曼帝国,因为沙俄的不断崛起,奥斯曼帝国开始和沙俄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但是它的国土面积却不断的缩水。
1853年,奥斯曼帝国一路败退,眼看沙俄就要拿下土耳其,辛亏英法等国及时出手才击败了沙俄。沙俄的所作所为,彻底激怒了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将耶路撒冷旧城穆斯林区内靠近毕士大池考古遗址的圣安娜教堂赠送给法国。

所以至今法国在耶路撒冷仍然保留有一部分领土,法国对耶路撒冷部分领土的控制是历史留下的遗产,也是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其领地也是永久性产权。作为当时法兰西帝国的遗产,虽然耶路撒冷部分领土面积很小,但这也关系到法国的领土尊严,所以法国仍然把它当成法国领土的一部分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