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打的窩子是否進魚了?

記憶中的猹


你好!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

從四個方面去判斷窩中是否進魚:

1.觀察水的渾濁度和水草

當我們在淺水區域垂釣時,俗話說“水清則無魚“,淺水區域裡,有魚群聚集的地方大多水色會相對渾濁一些。首先相對渾濁的水體,會保證水底光線較弱,魚類可以較好的隱蔽自身,不會被掠食者捕殺。其次是因為鯽魚、鯉魚這類底息魚一般都是在水體的中下層遊動的,常常在淤泥中掘食、攪動,會使得水底的汙泥被攪動起來。

當我們在淺水區域垂釣時,儘量挑選光線較弱的暗水區、水色相對渾濁的區域,這些都是漁獲的保障。有時我們野釣中會選擇有水生植物的周邊作為釣點,這也就是“釣魚釣草”的原因。水中有比較密集的水生植物時,魚類藏身其中,既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屏障。同時水生植物有極強的光合作用,為魚類提供氧氣。一般來說水生植物較為密集的地方,當我們選擇有水草、水葫蘆、浮萍甚至是樹枝等雜物等釣點做釣時,魚類遊動時會使得這些植物晃動,我們可以通過觀察這些物體的運動狀態來判斷釣點周圍是否有魚。

2.觀察小魚鬧鉤的情況

野外垂釣時,同等大小個體的相同魚種,往往會成群聚集,尤其是當這種魚類體形較小時更為明顯,因為這種聚群的行為是生物躲避天敵攻擊的一種有效手段。小鯽魚是最愛聚群覓食遊動的,但是比較大個體的魚習慣單獨行動,因為個體越大的魚對食物的需求量越大,與其它個體的魚在一起活動、覓食的話不容易吃到足夠的食物。這是我們在野釣時經常發現的,往往小鯽魚進窩就是一群,而相對大一些的鯽魚、鯉魚則通常是偶爾才會碰到幾尾。

當我們在野外垂釣大體型目標魚時,往往先要經歷的是蝗蟲般的小雜魚鬧窩,這時的漂像會非常混亂,使人心煩意亂。但是筆者的經驗是:只要我們相信自己的判斷(包括天氣因素、釣位因素、餌料因素、浮漂調釣等因素)沒問題時,一定要沉住氣,即使小雜魚鬧的再瘋狂,我們也要嘗試垂釣一段時間,通過不斷的拋投餌料來誘惑大體型目標魚進窩。當我們發現原本混亂的漂像趨於安靜時,一定要盯緊浮漂,打起精神,令人激動的目標魚很可能已經到窩子周圍了。

3.觀察魚津和浮漂動作

“魚津”(魚星、魚泡、魚筋兒)是魚呼吸或者遊動過程中產生的氣泡。通過觀察魚津來判斷窩中是否有魚時,首先要學會區分“魚津”和地津。地津通常是水底淤泥、雜物、沉積物等等發酵後產生的沼氣,當高溫季節來臨時,由於水溫的升高,水底沉積物會加速發酵耗氧的過程,同時產生沼氣甚至一些有毒的氣體,這就是導致水底缺氧和魚類起浮的一種原因。

4.觀察水面是否有魚翻花

我們在垂釣中,需要時刻留意釣點附近的水面。風平浪靜的天氣下,如果發現水面有水波紋交織、水花翻動或是突然有較大的漣漪時,這些現象說明釣點周邊的中上層水域有魚類攪動水面或是翻花。只要我們多注意觀察,其實是很容易區分開大體型魚類和小體形魚類翻花的。








飛揚小哥哥566


判斷窩子裡是否有魚,是釣魚人必須具備的一項技能。而且釣魚人不但要判斷窩子裡有沒有魚,還要學會判斷窩子裡有多少魚,魚的個體有多大,這些都是需要一定的經驗才能做到的。

一、看浮漂動作

要判斷窩子裡有沒有魚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浮漂的動作,魚即使不咬鉤,只要窩點附近遊動也會產生水流從而帶動浮漂出現一些微弱的信號,例如浮漂會上下緩慢的浮動,或者是浮漂輕微的左右擺動。這些信號都說明窩子裡是有魚的,但是無法判斷魚的個體大小。

如果窩子裡有大魚,只要大魚咬鉤浮漂就會出現很有力度的大頓口,或者是直接黑漂。當然,黑漂並不一定完全代表大魚咬鉤,因為大魚的尾鰭以及身體其它部位碰到子線也會產生黑漂信號。

二、看魚泡

窩子裡如果有魚,並且魚在窩子裡吃窩料就一定會產生魚星,也就是從水底冒上來的魚泡。魚泡越大說明魚的個體越大,魚泡越多說明窩子裡的魚越多。但是魚泡並不完全說明魚在窩子裡吃食,如果窩子裡的魚受到驚嚇的時候也有可能出現大量的魚泡。

三、看小魚

不同的魚種之間是存在競爭關係的,肉弱強食的自然規則在釣魚的時候也經常能看到。大魚進窩之後為了獨享食物所以會把小魚趕走,或者同一魚種數量較多的時候也會把窩子裡其它的魚種趕走。所以,只要我們發現窩子裡突然沒有小魚了,那就說明大魚有可能進窩了。


眼鏡哥說魚


如何判斷打的窩子是否進魚了?通過觀察水面的動靜和漂像來進行識別

1,觀看窩子裡是否有魚星。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魚星:

魚不是通過肺呼吸的,是通過口腔不斷地吸水,當水流經過鰓絲,由鰓小片上的毛細血管來攝取水中的氧氣,並把體內的二氧化碳通過鰓小片排入水中,從而完成呼吸過程。當魚兒發現食物並準備攝食時,它必須把鰓蓋關閉後再張開嘴,在張嘴時,口腔內就形成一個含碳氣體的空間,由於這種碳氣比水輕,在水的壓力下,從口中釋放出來後就會形成氣泡,緩緩地浮上水面,並自行破滅。這種氣泡就是魚星。

從這個魚星的解釋來看,魚星是魚兒在覓食是產生的。我們可以根據這點來地判斷魚兒是否進窩。

但魚種不同產生的魚星也是有細微的不同的。

比如說:鯽魚的魚星,大小均勻,只有綠豆那麼大,並且常常單個出現等。鯉魚的魚星:出現會形成一片,有大有小。又因為鯉魚是在水底“拱食”的,所以鯉魚魚星常常伴隨著水底濁水和雜屑出現等等。

另外,還有一種沼氣泡和魚星和類似,但只是在形態上類似而已,是有本質區別的。我們可以通過下面這兩點來判斷就行了:

1,魚星是移動的,而沼氣泡是固定位置產生的。

2,沼氣泡受到外界影響不會消失不見。而魚星由於是魚兒產生的,它們受驚後會閉口逃跑,魚星隨之消失。也就是說真正的魚星會受到外界因素影響的,比如聲響等。

2,浮漂輕微上浮又下降。

如果我們的浮漂有一點輕微的上浮,一般只有半目或者一目的樣子,而後又回到原位。出現這樣的漂像,很可能是魚兒進窩遊動帶來水壓變化造成的,這時我們就要全神貫注浮漂的動作了,隨時準備提竿。

3,看窩子水面的動作。

魚兒一旦進窩的數量多的話,會造成遊動搶食的現象,水面就會出現細微的波紋。但這種在淺水垂釣時較為明顯。

4,浮漂蹭線幾率增大。

魚兒進窩後,往往會先從窩料的邊緣處吃起,這也是我們有時釣窩邊的原因。它們邊吃邊遊動,從而造成蹭線現象的發生。

寫到最後:

水底的情況我們肉眼是看不到的,但有一點我們是可以肯定的,魚兒進窩就是為了進食的。而魚兒不管是遊動還是進食都會產生細微的動作,而這些細微的動作就可以作為判斷它們是否進窩依據。

最後作為釣魚人呼籲:釣魚謹遵“留大放小”的原因,自己製造的垃圾,隨手帶走並分類放置。
備註:圖片源於網絡侵權通知必刪。

石頭煮生活


當我們選好釣點,便會開始打窩了,因為打窩是垂釣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要想釣的多,必須要打窩。 那麼,我們如何知道有魚進窩了呢?

我們可以通過水紋波動情況和魚星判斷。當魚進窩時,魚遊動帶動水流波動,勢必會造成浮漂輕微晃動成水紋變化。一旦魚兒進窩,我們根據魚兒呼吸所成的氣泡形狀及大小,判別出魚種,大小,及密度情況。

除此之外,我們可以根據水的清濁程度。來辨別是否有魚進窩。一般情況下,在水淺的地方或是水底有醬層,魚進窩後,覓食過程中攪混水質,這種情況,在春天淺水區裡、或是水底醬層的地方,勢必會將水攪渾。我們可以通過水體的顏色變化,可以大致確定是否有魚進窩。

在打窩後,垂釣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魚口情況來判斷是否有魚進窩。由於小魚的機動性較強, 會出現鬧鉤現象。一般情況下,當鬧騰的小魚,突然消停了,那很有可能是目標對象魚進窩了。在看過程釣,我們要誘釣結合,要注意續窩,養窩,當窩內的魚越聚越多,垂釣起來就容易得多了。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30168896224553438"} --}

魚不開口咋整


判斷窩子進魚,筆者總結如下,主要通過三個方面。

1、魚星:自然水域中,小魚多、大魚少。所以打窩之後,最先聚集過來的是小魚,水面有魚星、漣漪出現。像鯽魚、鯉魚屬於底層魚,如果數量眾多的話,水面伴有氣泡,隨時間又少變多。

2、上魚頻率

:秋冬兩季,水溫低,窩料浸泡散開,發窩緩慢、時間長久。常需等待1-2個小時,甚至更久才有魚上鉤。一般情況下,衝在魚群前列的前三、四條入護後,尾隨後面的魚開始逐漸向窩料、釣點聚集。由無口或零星魚口到短時間接連上三四條魚,可以判斷魚開始進窩。

3、其他魚進窩:魚的種類、大小不同,進窩特點有差異。像小魚通過水麵魚星判斷,而大魚通常兩種方法。一、突然停口,

小魚圍繞窩料進食,而大魚進窩後,小魚四處逃竄,大魚謹慎、多次試探才有可能吞餌,所以中間會出現突然停口現象。經驗豐富的釣魚人遇到這種情況,立馬握緊魚竿,認真觀漂。二、魚星特點:鯉魚吐出的氣泡大且多,如果窩子鯉魚多,水面就像開鍋似的;黑魚吃餌後常有細碎、密集的氣泡,體積越大,氣泡麵積越大,反之個頭越小,氣泡越少;青魚常常大氣泡摻雜的小氣泡,位置多變,不固定的移動。所以通過常氣泡的特徵,既可以看出什麼魚進窩,也可大致推測魚的個頭及體積。

寫在後面

上文的的幾個方法,屬於正常情況下的現象。但有的水域,尤其是深水區,氣泡再上浮過程中破裂,因此通過上魚頻率和吃口情況適用範圍相對廣泛。


野釣分享


釣友們打的窩子是否進魚的點判斷主要有三個途經,分別是:魚星,查水和觀漂!


魚星:魚星的產生對於底棲魚類一般都是覓食造成的。比如鯽魚,鯉魚,草魚等。但鰱鱅則是吸食時雙腮活動造成的!但無論是那種從水底冒出的魚星都有個特性:到達水面後不會立馬就破!只要發現有魚星,就可根據魚星的大小,出現方式來判斷魚的品種和大小了!

觀水質:水的顏色,透明度在魚進窩後都有或大或小的變化!水的顏色由清到渾,透明度變小就是很標準的現象!如果是大的魚群或個體較大的魚則變化更大!


觀漂:魚進窩後,尾巴的搖動必會攪動水流,打破調好的漂的平衡從而引起漂上下左右晃動!雖然動作小了點,但仔細細心觀察還是能發現的!

以上三點是我經常用的。判斷魚是否進窩有許多方法,仁者見仁,各有法門!這就下一一列舉了!希望能讓你滿意!


遊釣山水的四毛


如何判斷打的窩子是否進魚了?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愛惜環境;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釣魚不打窩,釣的也不多”,這句釣魚俗語大家都知道,這也說明作釣中打窩的重要性!當我們在作釣前打好窩時,魚類尋找到窩料會有一個過程!根據魚的密度、活躍度、窩料的味道,魚類找到窩料這個過程所用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如何能夠知道魚已經進窩了呢?本文就與釣友們探討一下。

首先:無風浪時看魚泡

魚在水底覓食時會吐出一些氣泡,通常我們稱為魚泡!在風平浪靜的水面,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些魚泡冒出的數量、大小、方向,並且可以根據不同的氣泡判斷出魚的種類。當發現窩點內有大量魚泡冒出時,便說明魚已經進窩,可下鉤作釣!

其次:有風浪時看魚跳

在水面有風浪時,因風浪的破壞,我們無法觀察出水面是否有魚泡!這時我們可以通過觀察魚在水面的翻花情況,判斷魚是否進窩。如果窩點有目標魚翻花,說明魚已經進窩。如果窩點有雜魚翻花逃竄,說明目標魚已經在窩點附近。

最後:作釣當中看魚鬧

如果我們打完窩便開始作釣,在目標魚未進窩前會有雜魚鬧窩現象!這是因為雜魚數量較多、警惕性差、進窩速度快,但是當大個體目標魚進窩後,雜魚會受到驚嚇逃跑!所以當我們作釣中,忽然發現雜魚不鬧窩了,就說明目標魚進窩了!



總結一下:無論是先打窩,還是打窩後直接作釣,我們都可以根據魚泡、魚花、雜魚鬧窩現象,去判斷是否有目標魚進窩!

如何判斷魚進窩的問題分析完了!最後祝廣大釣友們:開竿中魚,大鯽大鯉!



我是大王的釣魚日記,原創手寫不易!如果您看完覺得有點意思,煩請加個關注。更多更好的釣魚問題及視頻,期待與您探討分享!


大王的釣魚日記


1、魚活性好的時候看魚星。區別魚星跟地氣:魚星會移動而地氣一般不會,魚星教之地氣存續時間長,地氣一般秒炸。

2、浮漂非口動作:蹭線,小上浮,小下陰以及不明的晃動。

3、水淺看水面,小魚跳,大魚到。

總結:遠觀水皮近觀漂,小魚跳大物到,魚星粘膩炸水泡,水急莫守窩無料。


又切我子線


非常高興來回答你的問題。

釣魚人有句老話就是,要想魚上岸,就得拿糧食換,說的就是我們釣魚前打窩的重要性,魚和人一樣也是以吃飯為第一要務的。通常我們的打窩方式也是大同小異的,有用打窩器,有用打窩勺,還有用打窩船的,總之要以最精確的方式把窩料放在窩點就行了。可是窩料雖然放進去了,結果卻不得而知,到底這窩料有沒有用,發沒發窩,魚有沒有進窩。下面就說一下如何判斷窩子裡已經有魚了。

一、看

看是最直接,最明瞭的方式了,也是我們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看看窩點有沒有魚星,魚泡漂浮在水面。一般鯽魚的泡就是一些小碎泡,鯉魚的泡是大泡帶小泡,沒有規則的移動著,草魚是一兩個單個體的大泡。如果釣草魚窩料打的是草的話,那麼還可以看水面有沒有碎草葉漂浮上來,或者看草有沒有動。由於鯉魚的最朝下,在水底不斷地

翻拱泥土的,所以還可以看水體的顏色有沒有變渾濁,如果在清水中看到一片渾水,那麼就可以斷定鯉魚就在那裡。


二、聽

聽在釣一些掠食性魚類的時候還是有用的,比如我們想打窩引來小雜魚,然後用小雜魚來引誘掠食性魚類的話。就可以聽水面有沒有炸水的聲音,如果有,說明掠食性魚類是在追逐小魚,小魚跳到水面,掠食性魚類尾隨而至發出的聲音。尤其是夜晚的時候,我們基本上看不到,只能憑藉著聽覺來判斷是否有魚進窩,以及魚在哪個方向。


三、釣

如果上面的方法不奏效,或者魚口輕,魚口有問題導致看和聽都發現不了,那麼就只能實際放竿作釣了,感覺差不多發窩的時候,在窩點的地方釣,如果魚口好,能連續上魚的話,說明已經來魚了。再不行就在窩點附近釣一下,如果窩點附近釣不到魚,而窩點處能釣到魚,就說明魚已經進窩了。


最後總結,如何判斷魚是否進窩了,判斷窩料是否有效,可以從看,聽,釣三方面著手,當然不侷限於這些方法,在實際釣魚的過程中肯定還有其它的判斷方法,釣齡長的釣友可能有第六感也說不定呢。


大別山小農人


打窩是釣魚時很重要的一個步驟,主要目的是用食物誘魚進窩,同時起到長久留魚的目的,前面有一篇文章對打窩的重要性和具體方式做了全面的描述,正確的打窩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有魚進窩,結合我的經驗談談打窩後如何判斷是否有魚進窩。



觀察法:窩點附近水面氣泡密集

魚在水下呼吸換氣和進食的時候都會吐納含有大量氣體的水,由於水下壓力原因,氣體相互融合形成氣泡,上浮出水面,所以水面氣泡是判斷水域是否有魚的重要依據之一,但是因為水面氣泡產生的原因很多,我們要學會識別哪些是從魚嘴裡吐出來的,方法非常簡單,一般魚嘴較小吐出的氣泡不會很大,加上魚身上粘液的原因,氣泡上浮到水面後不會馬上破裂。如果打窩後,窩點附近魚帶著幾種特徵的氣泡,那麼就說明有魚進窩了。



推測法:浮漂突然下沉後回彈或者頻繁出現截口

魚進窩後會在窩點內徘徊,不會立即吃窩料,越大的魚警惕性越高,在這個過程中很可能會蹭到魚線,魚的個體越大或者密度越大蹭線的幾率越大,這時出現在浮漂上的信號是浮漂突然下沉後立刻回彈。除此之外,在拋竿後浮漂久久不到位,說明被截口的可能性很大,這些都是窩點內進魚信號。


結束語

對於打窩的效果,很多人持懷疑態度,因為不知道打窩後有沒有魚進窩吃餌,所以經常有人問打窩後多久魚會進窩,窩料只要對味魚進窩是時間問題,根據魚的密度、個體大小和種類、水域食物是否充足差異較大,所以打窩後沒有魚吃餌,不要急於下定論,可以利用上面兩個簡單的方法做初步的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