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说:“把被文化、道德颠倒的真理、真相颠倒过来,随便你怎么写怎么拍都是新意和深度,这就是钱,就是名利、成就、价值。”这该怎么理解?

周玉清-相濡以沫


把被颠倒的东西颠倒过来,不就是“正”么,还原事物事理的本来面目,不就是最“纯粹”的道德、文化么。通篇的驳而不立、坏而不成之论,要的不就是“你们说的都非道德非文化,我说的才是道德才是文化”么。

否定一切的目的只可能是一个:我才是唯一正确、唯一真理、唯一道德、唯一正义、所有正面褒义词汇的独家拥有者。

总而言之,就是巧言令色、文过饰非包裹的粗鄙与狂妄而已。

只是,那个“颠倒”的指控,是事实么?反正在这牛逼论点里,那是被当作事实和前提来用的,连“证明”都省了。

——无陈词滥调,无不知所云,无酸腐鸡汤,无缤纷喧嚣,唯有一点赤诚真意,一点犀利深刻;君若有得,乞轻落玉指点赞、高抬贵手转发;若有相左之真知灼见,请评论中不吝赐教。

長風浩荡


首先声明一点,这个是电视剧18集删减的部分,为什么删减呢,因为这段话是有语境的,当时丁元英是在给芮小丹讲创作方法,而如果把这段话单独拿出来理解显然有偷梁换柱的嫌疑。文化道德,也是一种事物,它也是客观存在的,真相、真理、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只不过它藏的更深,文化、道德没有对错,只有它对于时代的合理性,每个人对钱、名利、成就、价值的、理解也没有对错,只有对你本人是否适用,适用了就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不适用,你就不可能上升。

世界这么大,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道德,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文化道德,文化始终也是在改变进化的,如果你用了过时的或者是不适合你地域的文化来查找真相,显然就会感觉颠倒了真相、真理。这能怪文化道德本身么?美女是不是魔鬼跟人家美女有什么关系。只是创作手段而已,千万不可一概而论,千万不可,以为这段话能使你开天眼,这段话只能让你意识到人有天眼这个东西,开不开,就要看你本人了,这其实是作者套用了以我之矛攻我之盾的手法,让读者观众大感有所获得,实际切不可沾沾自喜。

作为一种创作方法,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就拿头条里影视创作这块来说,常常有网友问:自从看了天道觉得没有任何一部电视剧能胜过这部,问还有没有类似的电视剧,很遗憾,你的认识就停止在这里了,这不怪你,从这点来说《天道》有毒,天道原本是一剂猛药,广电总局就是医生,去掉了这剂猛药的有毒成分,使得它变得更温和,才更适合大众,黄帝内经是中国的经典药谱,但是对每个人来说,没有医生切不可乱用,中医是判断了你身体的具体情况,才可以对症下药,即便皇帝内经里的方子也要做过改变才能治病。而这点上,电视剧则不同,他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甚至亿万观众,每个人的境况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所以必须使得这部电视剧有普适性,才能对社会更有益。

开天眼其实我们的领袖毛爷爷早就说的很清楚了,那就是实事求是

什么是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发展规律,认识事物的本质。那么邓爷爷又加了一句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丁元英整个的思想就是实事求是,探知了事物原本的规律,再说《天道》中的文化属性问题,也是作者臆造出来的一个词语,他的意思就是事物的本质,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何为适者?就是掌握了发展规律的人,就拿中国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来说,好多都是照搬外国已有的商业模式,那为什么就能发展很快,又很好了,更多原因是它适应了我们这个时代。别人几百年走完了的路,我们几十年走完,只要从别人走过的路、趟过的坑里吸取经验,找适合自己的,就可以成功。

种草影视,欢迎专注,和您一起发现影视的美!


种草影视


丁元英的角色设定,我们得从《天道》的顺序线来看。

首先丁元英本身是非常有钱,已经超脱了权势的本身,他一直在资本市场赚钱,而且已经做到稳赚不赔。他开篇已经说过了,从资本市场在中国赚钱,与他的良知已经起了冲突。也正因为良知所以他选择回国,也因为良知,他想杀富济贫为底层的人士做些什么。

在从年龄上来看,丁元英已经度过了年少无知,而立之年,处于不惑与知天命中间,这个年龄段的人看待事物已经有一些超凡入圣的眼光。何况丁元英常年在资本市场搏杀,对于眼光和智谋早就属于精英级别。

再说丁元英的语言,充满了释家,道家,儒家的语言特征,如因果,出世,入世,人性本恶等。语言特征反应了丁元英的文化层次,退一步成魔,进一步入圣。但是丁元英自己说了,他的本心就在这里,进无可进,退无可退。

这样一个没有钱权欲望的人,只有在人性上面去寻找根源,偏偏在资本市场见识了最真实的人性本恶,所以这样一个人设已经有点对于世俗充满了冷眼旁观。也因为女主角芮小丹的出现和引导。才最后完成了整部电视剧的高潮部分杀富济贫,完成壮举。

单纯从这句话来看,丁元英想表达的意思就是,钱这个东西来自于人,人的外部环境包含很多,人性,政治,道德,阶级等等一切。但是归根结底离开人的使用价值,钱什么也不是。所以追根溯源,把所有被扭曲的,颠倒的观念返璞归真。就能找到钱的入口。

以上是个人的一点见解。还是和我上一篇回答一样。十万个人就有十万个哈姆雷特。都会有不同的认知。希望能从我的回答给各位提供一些帮助。


白夜观影


丁元英所谓的“天眼”,是一种洞察力,是能透过表象看到事物本质,认识到客观规律的能力。

既然是客观规律,便无关乎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一个人想要认识到真实的客观规律,就要从这些条条框框的束缚里面跳出来,不附带传统观念的主观意识,这样才能去伪存真,得到真相。

认识客观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办事的行为是为强势文化。(是少数人的、强者的专利,如剧中的丁元英,现实中的各个领域风云人物)

为什么要如实观照政治、文化、传统,把被文化、道德,颠倒的真理、真相颠倒过来?

那就要看现实的文化和道德是个什么样的情况了。

现实的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就是“靠”,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种幼稚的思维,是一种期望救主文化的价值判断体系,是为弱势文化,遗憾的是,即便到现在,这种文化的基因依然深深地扎根于大多数国人的心里。

可见,因为现实的大千世界是把客观规律给搞反了,隐藏起来了,而大多数人的意识里面,只会等、靠、要,所以把现实中颠倒的真相再颠倒过来,就是从现在的文化和观念里面去重新找到、梳理真相和规律。

用丁元英的话说,文化产业、文学、影视是扒拉灵魂的艺术,如果文学、影视的创作能破解更高四维空间的密码,那么它的功效就是:

启迪人的觉悟,震撼人的灵魂!

而这,叫做精神拯救,对于大众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大众需要精神拯救,索取的代价就是掏出兜里的钱。

既然有市场,而且是暴利市场(精神拯救的暴利与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而且不必像贩毒那样耍花招,没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风险),那么做的好的话,自然会有名、会有利、会有功德、会有作为世俗人能想到的一切价值体现。





商网笔记


这个问题是好问题。

颠倒只是其中方法,并非只有一条路,目的仅仅是求得背后的真理,是一种寻求本质的方向。


就比如孝道,是在生活资料严重不足,社会福利缺失的情况下,设置的规矩。

孝道无疑是有意义的,就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最有利于和谐的规则。

知道了孝道的根基,那么孝道在当今家庭富裕的情况下,把对父母的爱用孝道规则来约束是不符合人的需求的。社会大众需要看到孝子,孝行的喜好依然没变,就可能导致,本来可以痛快地走的老人,被极力挽留在病床上千疮百孔。这偏离了对父母的爱的本质。


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人作为群居动物,在老无所依的恐惧和期待和谐的社会的心理下,孝道这个规则应运而生。那么,孝道就是属于道德可以被剥离,而本质是人与人之间互助和谐、互相尊重的美好状态。

如何得到背后的真理、真相?

剧中提出需要一双天眼,而天眼的剥离性就决定并不客观,除非进行多种剥离文化、政治、道德、传统、宗教之后的比较。才能感受到这个真理是什么?

主观臆想永远是缺乏真实的。

真的真理、真相,永远是直指人心的,不偏不倚。


《天道》是第二部豆豆的作品,《天幕红尘》是第三部作品,他围绕着“见路不走”这句话来展开故事,说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并非不去学习,而是要深知当前的情况下,最适合用什么方法。关“实事”这两个字就需要好好领悟,什么是实,什么是事实?

这也是一种对世界追寻真实的一种做法,你接触不到真实,习惯思维懒惰,那产生的行为必定是错误的。只有在“实事”的情况下,才可能“求是”。


“名利、成就、价值”只是顺带完成的事。

因为本质上的东西是最具有能量的,好的电影就是能直击人心的,好的故事总是能让我们做出什么改变。丁元英一直说文化公司,运行强势文化。强势文化就是接近本质的文化,而从各个角度宣扬它,理解它都是大众需要的文化,自然也是赚的盆满钵满。


希望能帮到题主,感谢阅读,欢迎纠正评论转发关注!


大乐国


这段话套用了佛家天台宗的一些内容,我在阐述上可能会借助一系列术语,希望过往的朋友不喜勿喷,天台宗修行的止观法门,大概分为小止观和大止观,小止观指有六妙门,大止观有空、假、中三观,这三观又分但空但假但中的权教,以及即空即假即中的圆教,这部分内容构成了智者大师的《

摩诃止观》,这里面作者套用的是权教里的部分内容。

一双剥离了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之分别的眼睛

这一句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剥离”,另一个是“分别”,合在一起就是“剥离分别”,把“

”字去掉,其实也就是“离分别”,即暂时关闭主观上的识别功能,把专注力从外面收回来。禅宗参话头中祖师常说“离心意识,参!”也是这个意思,天台止观里叫“由假入空”。

这个是初始阶段用到的方法,在这个阶段,我们的知见都是有对立的,也就是非此即彼的模式,比如空和有、生和灭、垢和净、增和减等等,我们对一切事物的主观认知,都是通过这种对比的方法来形成的

事物之间有对比,就会在我们心中留下痕迹,这很容易理解,如果我们

把眼睛闭上,这个世界在我们的主观世界中也就没任何区别了,但睁开眼以后,各种色彩、形状等等之间的差别就会被我们的感官捕捉到,然后不同的事物在我们的内心就有差别了。

剥离分别”,意思也就是暂时忘掉我们以往所有的认知经验,让这个世界象我们闭上眼睛看到的样子一样,一片无差别的黑暗,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然后再如实观照政治、文化、传统

这是第二个阶段,“

如实观照”就是直接从佛家拿来的概念,大概意思是等到以往的经验已经不能再干扰我们的时候,这时再去重新观察眼前的一切,这时感觉不一样了,是一种相对平等的感觉,这个在天台宗应该叫“从空出假”。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举个例子,比如用泥巴捏泥人,已经捏成了,那么泥巴也就定型了,经过很长时间以后,泥巴干了,这时泥巴的形状不容易改变了,这是我们平时对事物认知的流程。把我们所认知的事物比作泥巴,那么我们对它们的认识,就等于是在捏泥巴,等我们把泥巴捏好了,也就等于对事物的认知不管对错,都已经形成我们固定的见解了

由假入空”,“假”就是我们对事物的主观见解,“空”就是除掉一切主观见解后它原来的样子,先大概这样解释。那么“由假入空”的意思就很明确了,把我们赋予事物的一切主观见解全部去掉,等于把水浇到捏好的泥巴上,不管我们以前捏成的是什么形状,现在把它统统打碎,泥巴就是泥巴,和它是什么形状没任何关系。

从空出假”,意思就是重新再开始观察,这时候我们逐渐就会发现,以前的方泥巴,圆泥巴,三角泥巴等等,和泥巴的本身没关系,方不是泥巴,圆也不是泥巴,三角更不是,都不是,泥巴就是泥巴,它就是它,和我们给它捏成什么形状没任何关系

如果泥巴没有形状,我们的认知功能就没办法启动,所以我们目前的认知能力,只能从方、圆、三角等等形状上去产生见解,所以虽然以前我们的见解都是错的,但这毕竟是我们区别事物的唯一途径,也是没办法的事,如果想进一步提升认知的精度,那只能先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

把被文化、道德颠倒的真理、真相颠倒过来,随便你怎么写怎么拍都是新意和深度

这部分就回到文学角度了,不必再作过多的展开,作者说的简单,做起来很难,“把被文化、道德颠倒的真理、真相颠倒过来”,这不是我们能做到的,如果我们能做到,一开始也就不会颠倒了,正因为我们做不到,所以才会颠倒。

以前是这样,现在仍然是这样,

只要我们的认知能力不发生质的飞跃,这是根本无法成功的,而质的飞跃,就是指上面的天台止观,这是需要专修的,我们没经过专修的,根本谈不出什么。象作者讲的,心里还怀着名利、成就、价值等等,这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在此就不多谈了。


澡雪堂主谈国学


因果律。

上述这段话怎么理解?有人从术来讲,点线面!1点,最本真的心,不带感情色彩看待人或事,就是像一面镜子,如实关照,对方的高矮胖瘦,白黑美丑,没有任何情绪掺杂,只是如实告知面貌形式,表象和本质,发展和规律,静态和动态,2点路线,逆推思维,反其道而行之,看事情的角度和立场高度,就像大树生长一样,果导因,从果实,到树枝到树干,最后到根。几何的论证方法如出一辙,想达到什么样的结果,预期一个过程,需要哪些条件,那些是必要条件,那些是根本条件,那些是需要去创造的条件,一步步推算,得到论证。3点面的问题,事物不是简单的明暗面,社会也不是非黑即白,那是童话。事物有量变质变过程,过度状态,混沌状态,月满则亏,涉及度的问题,什么时候适可而止,见好就收,趋吉避凶,关键在于止上,控制不住和控住是心态活,自律是多么重要!铁的纪律就是自律!坏,亏,大家都能收住,好,利,都失控,锦上添花,不是忍不住的问题,是止的意识问题。

总结方法,心-如实关照,术-倒行逆施,度-知止行止。。

养儿防老,就是很好的例子。剧中丁元英和母亲的对话。养儿为了防老,养来养去还是为了自己,等价交换,就别提母爱多伟大。赡养父母,血缘关系的本来,不是义务更不是美德,孝道,论❤不论事,论事床前无孝子。医药费平摊,只讲做子女责任,没讲人人情况不同,尽心尽力就好。父亲植物人,拨父亲的药管子,和宁可破财买孝顺,不愿意别人背后议论自己不孝,打肿脸充胖子,五千年的文化关于孝顺的尴尬。颠倒的传统文化孝道。



背菜刀的混混


鲁迅问:从来如此便对吗?

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太多 “从来如此”,颠倒了真理,规律,黑白,人们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把祖宗留下来的和自己理解的认为对的道理奉为真理,不由质疑,谁质疑谁就是欺师灭祖……

其实除了天道(自然规律)可以看成是亘古不变的之外,人道(人性的相对论)就不一样了,人道是动态的,每个人的灵魂都像飘飘荡荡雪花,只有雪花落地化为水的那一刻,认识了自己,认识了世界……


名可名I非常名


儒家主张轻法制,重道德。儒家认为,如果以道德和礼制来教导百姓,将使得他们自爱自重,心悦诚服。 圣天子垂拱而治天下安。

然而事实可能吗!汉宣帝对儿子说,汉家自有制度 本以霸王道杂之,道德伦理对于社会存在是一个润滑剂的作用,拿润滑剂当汽油,汽车能跑吗?

道德伦理是道德伦理,利益是利益,科学是科学。

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到汉朝独尊儒术,各各学派一直在融合,法家起于荀子子夏,墨家本源儒家,农家起于墨家,孔子问道老子,学术文章必起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透过道德伦理,寻觅到人性共鸣,可能不能赚到钱吗?例如零几年大陆兴起的成功学,励志学陈安之之流,所谓培训大师可能也就高中毕业,说些刺激肾上腺素的空话。利用空巢老人心理空虚卖保健品等。

当然这是反面例子,正面例子天道丁元英对小丹说通过文学作品形式传播强势文化,思想,包括天道中的一些点,古代先贤皆能找到差不多的意思,可我们会去看吗,而文化作品通过另一个形式让我们了解到了,感到有新意。有感觉,我们会不买单吗!


历史微吐槽


这个问题,不能说,不可说,说不清!

言语道断,一说即错

而且,这个“天眼”仅是天眼,可以理解为是超前的认知,还不是“道眼”!

好比,在奴隶社会你看出奴隶社会的不足,于是有了封建社会一般,在封建社会看出独裁制的不足,于是有了民主社会一般,其实都有不足!

假如你有一双道眼,那么,你什么都不会做,

这就是无为,逍遥,自由!

天道主规则,重轮回,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