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问题二:人为什么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渊虹涅槃


我是尚武先生,我来回答!

"为什么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的命题。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是不断变化和更新的,而且万物的本原也是如此,这个本原就是物质性的“火”。燃烧的火焰没有一刻是静止的,它不断地燃烧、熄灭,周而复始。


他说:“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水远是一团水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其实,两方哲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有两种不同的方式。第一种以巴门尼德和芝诺为代表,主张哲学是为了寻找水恒的存在,他们认为旦找到并理解了世界的本原,就掌握了真理;另外一种就是赫拉克利特所主张的,认为哲学应该关注的是不断流动变化的世界,在流动的过程中去把握真理。



为了说明“一切皆流,无物常住”,赫拉克利特非常生动地以奔腾不息的河水作比来说明世界万物的不断的产生和消亡。他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河水一直在流动,当人第二次入水的时候,这条河已不是原来的河,它已经变了;同样的道理,因为万物连同人在内永远都是运动变化的,固定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所以运动和变化是绝对的。

这些话都蕴含着非常深刻的辩证法思想。虽然运动是绝对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后来,赫拉克利特的学生、哲学家克拉底鲁甚至认为“人一次也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显然就走到了极端,因此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尚武菌


答案很简单,一切人、事、物包括环境,时刻在变化,人在变,河也在变,自然木有暂停键。故,本来就木有同一个人,也木有同一条河。赫利克里特其实还不彻底,正确的表达是这样,木有同一个人可以踏进同一条河!

有人说了,这是诡辩论。比如,一人借了另一个人一百万,然后说,万物随时在变,我已经不是借走你钱的那个人,你也已经不是借出钱的那个人了,所以不可以让我还钱!

还有人说,这样不是陷入了不可知论吗?万物既然时刻在变,就是不可认识的了。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万物确实时刻在变,但‘’时刻在变‘’的这种客观规律是不变的,即因果规律是不变的!

比如,虽然你已经不是问人家借钱的那个人了,但你是由问人家借钱的那个人变化来的!故,你还是负有还钱的义务!

这就是佛陀所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普通话说就是,作为前因后果,因法和果法本身都是空的,但因果规律从来不空!世界上,也元本没有任何人、事、物是恒定独存的。

你很奇怪的问,恒定独存啥意思?就是永恒、不变、独一、存在!

你又很奇怪的问,干嘛要独一?因为有二就会有变化,你打坐,我可以咯吱你!唯有你独一存在,才不会被第二者干扰。

故,世界依然是可以认识的!

就到这里吧,一休哥!



柒道友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河水一直流动着,当人第二次踏进这条河时,接触到的水流已经不是原来的水流,而是变化了的新的水流了。所以他又说:“走下同一条河流的人,经常遇到新的水流。”

中国古代的庄子说“失之交臂”,两个人擦肩而过的那一刻,你不是原来的你,我也不是原来的我。这也是说的运动的绝对性。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变化万千的物质世界,有些事物的变化是十分缓慢的,人们不易察觉,往往认为它们是不变的,其实它们也是运动变化的,只不过不易为人们所察觉罢了。例如,人们称那种看来位置不变的星星为恒星,被人们赋予美丽传说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就是两颗恒星。其实,它们一点也不恒,它们正分别以每秒26公里和每秒14公里的速度双双向地球方向飞过来。只是由于它们离我们远了,我们凭肉眼无法察觉其运动。牛郎星离我们16光年,织女星离我们26光年。

俗话说:沧海桑田。我国西南边界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然而在几千万年以前,那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叫喜马拉雅海,海里游弋着当时水中称霸的喜马拉雅龙。今天,喜马拉雅山看上去很平静,其实它人不断都在运动着。世界最高逢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米,但如今仍以每年7.1厘米的速度长高,而且整个山脉正以每年约六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加拿大的科学家还发现,地球的北极自1904年以来已经向西北方向移动了800多公里!这些我们看似静止的事物事实上时刻发生着不易察觉的变化。

有的人可能会问:我们使用的书桌、房子等自身不能运动的物体难道也有内部的变化吗?科学家告诉我们,书桌、房子等一切物质实体都是由微小的肉眼根本无法观察到的基本粒子构成的。这些基本粒子时时刻刻处在高速的运动变化中,它们从产生到衰变只有几万亿分之一秒,真可谓瞬息万变,而人凭肉体感官是无法感知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的产生和消亡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无机界是运动的,从巨大的宇宙天体到微小的基本粒子无时不处于运动之中。生命在于运动,有机体只有在不断的形成代谢中方能保持生命。人类社会也是运动的,离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人类社会将不再存在。

我们说事物是运动的,并不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古希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借了邻居的钱,过了许久也不还,邻居只好前来讨债。这个人企图赖帐,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当初向你借钱的我了。”邻居一怒之下揍了他一顿。赖帐人告到官府,这位邻居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现在的我,已不是揍你的我了。”赖帐人无言以对。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有一位学生,名叫克拉底鲁,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论断。赖账人和克拉底鲁的错误不在于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而在于它们肯定事物绝对运动的同时否认了事物也有某种相对的静止和稳定。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当然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但绝不会变成另一个人。河水天天更换,但这条河流毕竟存在。

运动的对立面是静止,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的相对不变。例如:地球既在自转,又在围绕太阳公转。但是,我们每天离家去工作或学习,到傍晚时,并不因这种运动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因为工作学习的地方和家之间的空间位置是相对不变的。另一种情形是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我们说事物是静止的,是依赖于一定的参照系的。例如,地球和地球的同步卫星之间位置始终不变,那是以地球为参照系的,其实是卫星和地球同向同速运动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生了这样一件奇事:德法空战中,法国一个飞行员突然发现脸旁有个小玩艺儿在蠕动,他以为是小虫,就敏捷地把他抓在手中。伸开手掌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为什么这颗子弹被轻而易举地抓在手中呢?原来,飞行员与子弹沿着相同方向、以几乎相同的速度运动。因此,相对于飞行员来说,他与子弹之间几乎是静止的。

总之,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运动,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云雷书院


哲学角度看两次踏入同一条河的问题,是复辟,复制,回头老路,是无任何实质意义的重复。物理学角度看是无价值的无用功。


明明爷爷922


你都说了是同一条河流,怎么你就不能两次踏入?莫非河流变了?莫非你只有一次机会?莫非水变了?莫非没有时间了?莫非你不愿意踏入?莫非踏入此河会死?莫非没有钱去那条河流?莫非没有车去那河流?莫非没有同伴就去不了?莫非你傻了,不知道有那条河流?……


八卦小一


西方哲学从开始诞生就注定了是残缺的,所以永远不会用于指导生活。

这并不是说西方哲学就是错误的,如同这个论断。如此,给人的意义为何呢?关键在于指导。

于是指导的前提是定义,也就是范围,和格局。这个时候中华哲学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了,基于人性和自然的全局和假设。这就是太极和易经。它时刻在变,又时刻在一个格局内变。因此它可以知道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因为我们的认知是有限的。格局越大,智慧越高。


路上有长生果


题主应该问人为什么不能同时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吧。

如果不加同时,人不但能两次甚至可以多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去河里救人一次救不上来,上来缓口气再下去就不行吗?


杨培方1


据说这句话总共有三个变体

1,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种观点认为河流不断运动,当你要踏入河流时,河流已经流走。所以,你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世界瞬息万变,不可捉摸。

这是一种不可知论,也可以说是诡辩论。今日之我不是昨日之我,昨天借的钱不用还了吗?很荒谬!

2,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人可以一次踏入这条河流,因为这条河流客观存在,虽然不断运动,但相对静止。人可以踏入河流,但是当下次再来,河流已经流走了。

这是辩证法思想。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承认世界运动,发展眼光看问题,承认禁止,相信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客观世界极其规律。

3,人可以两次三次无数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条河流万年不变,想来几次都行。

这是一种绝对静止观点,马哲里面叫他形而上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元哲学概念,是辩证法的反义词)。类似的观点还有飞矢不动论,天不变道亦不变等。

我是高中政治教师,每次讲到这里都这样给学生讲。哲学专业同学看看讲的对不对?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丹水秋风!


历史知事


这句话想说的意思是时间一去不复返,这只是一个古朴的比喻,现在物理学的热力学研究结果,这是对的。

时间可以被放慢和停止,只是人类做不到。但是,逆熵,也就是时间倒退,我们在理论上都做不到,没有任何方法会让某个空间的微粒子同时逆运行回原来的状态,也就是熵增不可逆。

其实如果咬文嚼字找别扭的话,两次进入一条河流可能也能实现,那主要是对河流的定性争论了,但是时间一去不复返却是真理。


快招了吧你就是狐狸


这是白马非马论的外国版本,是命名事物的概念逻辑问题。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命名的事物,是有一个主体概念的,虽然有时会有一些变化,但只要主体性状不变,主体概念就不变。例如,有一个杯子,当倒入了牛奶后,你可以叫他牛奶杯,当倒入水后,你也可以叫他水杯,牛奶杯与水杯是个延伸概念,似乎有不同,但它们是杯子的概念是不变的。按照德漠克利特的逻辑,只要不同时刻,就没有相同的名称的东西。

例如,你吐了一口痰,你瞬间就变了另一个人,因为你身体上少了一口痰。

哲学有时候很高大上,但有时也很搞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