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梁山之中只有鲁智深算得上好人,各位怎么看?

史海钓客


还真是只有鲁智深算得上好人。因为他不像晁盖那样靠抢劫起家。当年晁盖一听刘唐说有十万贯金珠宝贝可抢,立刻想到的就是:此事正应了我昨夜一梦,我昨夜正梦见北斗七星直坠在我家屋脊上。不像宋江那样既做强盗又想当皇帝的鹰犬。宋江为了打通招安之路,竟不顾廉耻地求到娼妓的门下,向对方作揖买好。他不像吴用那样又阴又损。吴用为裹挟安分守己的卢俊义落草入伙,纯粹是靠下圈套设陷阱逼得人家走投无路,不为寇就没了活路。他不像武松那样滥杀无辜。武松杀了蒋门神之后,又杀张都监,随后是一不做二不休,自思杀了一百个也是杀,提了刀,又入来,寻着两三个妇女,也都搠死在地。他不像李逵那样作恶多端,人家卖唱的影响了他聊天,李逵出手就打。人家打鱼的不肯卖鱼,李逵上船便抢。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他竟将几岁的孩子都不放过,被他拿些麻药,抹在口里,直驮出城来,将脑袋劈作两瓣,闹得朱仝一直都想跟他拼命。他不像时迁那样偷鸡摸狗。不像李忠那样抠抠缩缩,给落难的金氏父女凑路费时,半天舍不得往外掏银子。他不像张青那样和老婆孙二娘开人肉包子铺,药杀过往客商,有那入眼的,便把些蒙汗药与他吃了便死,将大块好肉切做黄牛肉卖,零碎小肉,做馅子包馒头。还有,还有很多很多不像。在这里,无法全都例举了。

鲁智深真的乃地地道道的伟男人!

单从鲁智深的仪表中,我们就能看出他的堂堂正气。他头裹万字顶头巾,上穿战袍,腰系青绦,足穿鹰瓜皮四缝干黄靴,面圆耳大,鼻直口方,络腮胡,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而鲁智深是好人,更有实例可证。

鲁智深嫉恶如仇,拳打镇关西。得知恶霸镇关西强媒硬保,要卖唱的歌女做妾,完后,又将这女人打出家门,还追要根本就没给过的三千贯典身钱,他先是给了这女人与其父一十五两银子,让其远走高飞,然后,拔步在当街上,踢倒那恶霸,再入一步,踏住其胸脯,一拳,打在其鼻子上,打得其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再一拳,打得其眼棱缝裂,乌珠迸出,又一拳,太阳上正着,这家伙便没了人的气。

鲁智深不畏强暴,暴打小霸王。得知打家劫舍的山大王要强娶民女为妻,他巧扮新娘,就势将那强徒巾带揪住,然后,一按,将其按将下床来。那家伙却待挣扎,这边拳头脚尖齐上,打得那家伙直喊救人。那被打的便是小霸王周通,也是后来的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之一。

鲁智深义薄云天,大闹野猪林。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要举起来,要结果林冲的性命,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

鲁智深头脑清醒,看透了朝廷的黑暗,在宋江极力鼓吹投降,以谋取赦罪做官时,他说: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奷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明确指出投降朝廷不是条正路,要真去接受招安,不如散伙!

而那些同是梁山泊入伙的人,还真没有哪个如他这般。

说梁山泊只有鲁智深是好人,没错。

为了加深您的印象,在这里,我们也不妨把施耐庵笔下的鲁智深生平做一下简述。

鲁智深,本名鲁达,曾在渭州经略府官任提辖。因路见不平,伤人致死,为了躲避官府追捕,出家于文珠院,大闹过五台山。后在二龙山出任大头领,在梁山泊排座次时,位居十三,在宋江搞的那镌有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的石碣天书中获尊号:天孤星。



梦野艳齐


经常能看到有人说“梁山唯一好汉鲁智深”“108将中只有鲁智深一个是好人”等。诚然,鲁智深救过林冲、金翠莲、刘太公的女儿等人,关键是鲁智深做这些事从未后悔,也毫无怨恨之言,是个大好人。

然而,如果非说鲁智深是唯一的梁山好人,这个结论还是不够客观的。

事实上,在梁山,除了宋江、李逵杀过百姓,李立、朱贵、孙二娘三人卖过人肉包子,王英杀过无辜的车夫,其他大多数人都没啥原则性问题。

而且,严格来说,在108将中除了鲁智深之外,还有林冲、史进、武松等人都是好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人。

史进,前期拜王进为师,后来虽然落草少华山,但是依旧行侠仗义。他看到画匠王义被押,就救下了王义;得知王义的女儿玉娇枝被贺太守抢去了,史进更是孤身去行刺贺太守。虽然没成功,但这不能说明他为人善良吗?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样?

石秀,发现潘巧云和裴如海私通,立马告诉杨雄;后来被杨雄误会,他就自己为自己辨明冤情,还让杨雄清醒认识到了潘巧云的问题。连杨雄自己都说潘巧云这样的女人,“久后必然害我性命”。为了朋友,忠肝义胆,石秀不算好人吗?

杨雄也曾救助过杜兴和时迁,为人也不错。

燕青,曾经三次救了卢俊义性命。后来为了招安,燕青被李师师撩,但是燕青毫不动心,而且机智地拜李师师为姐姐,如此大义凛然,连作者都忍不住赞叹。

那八拜,是拜住那妇人一点邪心,中间是好干大事。若是第二个在酒色之中的,也坏了大事。因此上单显燕青心如铁石,端的是好男子!——《水浒传》

如此做派,这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可见燕青为人不错。

还有被很多人误会的林冲,也是个好人。

林冲曾经救过李小二,也救济帮助沧州牢城的囚犯,还饶恕了要杀他的董超和薛霸。林冲因为风雪而躲入山神庙,侥幸没被烧死,作者也说过“天原来理昭彰,庇护善人义士”。

有人说,林冲杀王伦是忘恩负义,写休书是献妻,野猪林里出卖鲁智深。其实,这些都是阴谋论,如果稍微看过几本正经讲水浒源流的书,或者看过简本水浒的人,都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王伦对林冲算不得恩情,何况他还百般刁难,作者也批判王伦容不得英雄。写休书,林冲是为了保护妻子,出卖鲁智深更是谈不上,因为毫无理由。更重要的是,林冲也不是那样的人。

还有卢俊义,也算一位好人。卢俊义世代在大名府,做生意,成富豪,不骄不奢,救过李固。燕青自幼父母双亡,也是卢俊义收养了他,还传授他武艺,找高人给他刺花绣。另外,卢俊义还一门心思地想着报效朝廷,后来南征北讨,立功无数,却被奸臣害死。

这么看的话,卢俊义是坏人吗?

像呼延灼、关胜等朝廷将领,前期没有犯错,在梁山多立功劳,即便是后来招安,也都为朝廷效力,甚至抗金救国。像朱仝,义释晁盖、宋江和雷横,后来还跟随刘光世抗金,他们不算好人吗?

还有备受争议的武松,个人认为他也不错。景阳冈打虎后,知县赏银一千贯,武松没有据为己有,他把这些钱分给那些因为捕虎被打的猎户了。这里就可以看出来,武松本质不坏。

至于血溅鸳鸯楼,杀了张都监全家,不是武松滥杀无辜,而是因为张都监全家都参与陷害武松,包括那些仆人丫鬟。书中,作者用“出妻献婢售奸邪”来形容张都监。对了,鸳鸯楼是张都监自家的楼,不是外面的酒店,压根没有伙夫厨子。

总之,这些人都不错,他们和鲁智深一样,都算得上好人。


自说文史


鲁智深,乃梁山唯一的真好汉也,他以仁慈之心同情所有弱者,他以毫不心软之心去对待强者,他真正的做到了扶弱除强,他始终以义气为最,尽管对自巳所认识的人有点生气,但还是忍着,并没有做出什么不仁义之事,比如林冲在两位解差的面前将他这个背负着人命的人介绍的一清二楚,比如李忠并不全给他的面子,小气到了极点,又比如李忠和周通,山寨上明明地有的是金银财宝,却不想赞助他的花销,竟下山打劫去了,意思是劫不下了就不给他,劫下了才给他,让鲁智深尴尬地在山寨里等着,鲁智深越思量越不对劲,李忠和周通似乎是冷着自已,等自已感J尴尬至极时,会自动离开山寨,鲁智深惹人笑了,竟将山寨上的财宝包袱包了,滚下了山寨跑了,多么憨实有笑,正如方丈所言,鲁智深有佛缘,日后心成正果,是的,他一生为了别人而受尽了苦头,所以他才是以义气为宗旨的梁山上的真正代言人,真好汉!


泥人161


题主把鲁智深列为梁山好汉当中的第一号好人,是蛮有道理的。

纵观《水浒传》全书,水泊梁山虽然有108人,但真正的主要人物屈指可数。

比如卢俊义那样的大人物,被骗上山成了二号人物,浑身上下找不出一点劣迹,说他是好人也未尝不可。但他毕竟只是个工具,是个符号,是个名义上为晁盖报仇又当不上寨主的过渡性

人物。他的作用就是承前启后把故事推进到下一环节,别的没啥作用。与鲁智深、武松、林冲、宋江、吴用、李逵等人物的鲜明形象相比,卢俊义的份量实在是太轻了。

而鲁智深的形象却贯穿始终,并且由始至终没有任何劣迹,他专做好事,积德行善,在108人当中是十分罕见的。

1、行侠仗义,无私无畏

梁山好汉行侠仗义的人有很多,但无私无畏的人物却不多。比如武松,杀嫂和杀西门庆是为兄报仇,醉打蒋门神是为施恩报仇。大闹飞云浦和血溅鸳鸯楼是为了自己报仇。林冲面对夫人被欺负一忍再忍,直至被迫害得家破人亡才不得不杀掉来陷害他的人逃上梁山。宋江是为了避免与梁山私通的事情败露才杀掉阎婆惜而吃了官司。吴用是劫取生辰纲的重犯才逃上梁山。李逵就不用提了,除了杀人就是效忠于宋江,不管在哪里,只要有酒有肉就满足了。

鲁智深是为什么流落江湖呢?是因为搭救素不相识被镇关西迫害的金翠莲父女。他丢掉兵马提辖的工作亡命天涯,原因没有一丝一毫的利于自己,全都是为了帮助别人。

2、救人于危难,不计个人得失

听说林冲的娘子被人欺负,鲁智深拎着禅仗领着一帮人就来帮着打架,反倒是当事人林冲把他劝了回去。得知林冲被陷害发配沧州,他埋伏在野猪林,救了林冲一命。为了防止再生变故,他陪着十七八天,千里相送直到把林冲平安送到目的地才分手。为此,高俅派人来大相国寺抓他,并且不准大相国寺的住持再收留他。逼得他只好丢掉在大相国寺看菜园子的工作,再次流落江湖。鲁智深第二次丢掉工作,仍然是为了救别人,与自己没有一丝一毫利益关系

3、具有超强的领导能力和人格魅力,是梁山内部最大的集团首领

鲁智深不仅是二龙山的寨主,而且是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少华山的总头领。他为了破除官兵对桃花山的围剿,带领着三山聚义打青州。打下青州后,他又与武松去西岳少华山寻找史进,得知史进已被华州贺太守押进大牢,他不顾武松劝阻,只身进城相救,不料被贺太守捉拿入狱。最终,是他把四个山头的好汉们都带上了水泊梁山,在梁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山头集团,使宋江吴用等头领不敢小觑。

4、不唯上,不唯权,不阿谀奉承,仗义直言。

梁山英雄排座次后,庆功宴上,宋江借着酒劲又提出招安大计。武松和李逵公开反对。宋江不敢批评武松,只好拿李逵撒气。过后又劝武松道: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是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就冷了弟兄们的心?鲁智深直言不讳道:“直今满朝文武,俱是奸邪,蒙弊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吧。”

鲁智深的话说得再明白不过,朝庭现在奸臣当道,招安是死路一条,如果偏要招安,不如散伙算了。


总结:

鲁智深终身行善,把他列为水泊梁山第一号好人,是合情合理令人信服的。作者施耐庵先生心明眼亮,把他的结局安排成自然而然地坐化成佛而去,也是蛮有道理的。


文化一家人


水浒梁山好汉一佰单八将,除去宋江,其它人各个都是英雄好汉,鲁智深只是众多好汉里其中的一员。


如意吉祥7680


鲁智深,可以算得上是《水浒传》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不仅施耐庵先生在鲁智深的身上用了大量笔墨描写,而且各种水浒文化的衍生作品里鲁智深都是重要的人物,不仅如此,就连俞万春的《荡寇志》中都对鲁智深笔下留情了,在《荡寇志》中鲁提辖的结局是,“鲁智深大叫一声:“洒家今番大事了也”然后安然圆寂。”其实这与水浒传中他圆寂之前所说的“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倒也有几分相似之处。比之他人或是被凌迟,或是被杀死,还算是留了几分情面。

而先今流传最为广远的金圣叹点评《水浒传》中,金圣叹对鲁智深的点评则是,“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卤处,他也有些粗卤;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

”“ 妙哉此公,令人神往。”以金圣叹的个性能对鲁智深有如此评价,那足见鲁提辖的人格魅力。而以点评《西游记》著名的李卓吾对鲁智深的评价更是拔高到了另一个境界“仁人,智人,勇人,圣人,神人,菩萨,罗汉,佛。”

我们在回归到原文之中,来看一看施耐庵先生对于鲁智深的一些描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精准的把握鲁智深的人物形象。

鲁智深信人也:鲁提辖挽了史进的手,便出茶坊来。鲁达回头道:“茶钱洒家自还你。”茶博士应道: “提辖但吃不妨,只顾去。”其实这段话虽然简单,但我们可以从侧面来品一品这段话。这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写出了茶博士对于鲁智深为人的信任,知道他不会赖账,知道他是守信之人。

还是在这一回目里,“金老父子两个,忙忙离了店中,出城自去寻昨日觅下的车儿去了。且说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的远了,方才起身,径到状元桥来。”

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这个故事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把这几句单独提出来其实就是想说鲁智深的另一个特点“智”。他因为担心店小二会去阻拦而拿了凳子在这里做了两个时辰,可见他考虑事情之周密,也可以看得出来他为人之热心。

《野猪林》中有这么一段“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野猪林》可以说是《水浒传》的一个重要回目,通篇其实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就是鲁智深的“义”而鲁智深一句“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读之不免为鲁智深的义气而感动。

鲁智深也是施耐庵先生的宠儿之一,在《水浒传》中施耐庵先生以大量的笔墨把鲁智深描绘成了一个集大仁、大义、大智、大勇于一身的形象。无论旁人对鲁智深是如何评价,如此形象的鲁智深我也只能借用金圣叹对他的点评“令人神往”。而回到题目上只有鲁智深算的上好人,这句话未免有些武断。鲁提辖的确是梁上之上一等一的“侠”,但如果仅仅以“好”“坏”来点评梁山上的好汉,却有失施耐庵先生的本心。《水浒传》中的核心人物有很多,可以说施耐庵先生对于其中所有的核心人物描写都寄托了自己的一种精神,一种期待。“以暴制暴,逢强不畏,遇弱不欺”的武松,是一种好;“待友如己,义薄云天”大名府孤身救卢俊义的石秀是另一种好,“慷慨仗义,视钱财如粪土”的史进是一种好,“忠心护主,机巧多变”的燕青是一种好,即便是人们眼中“滥杀无辜”的李逵,在施耐庵的笔下所着重描写的也是他的“孝”“义”,因为听得宋江“作恶”而“砍到杏黄旗,撕了替天行道四个大字”,他虽然鲁莽,但却也见不得百姓受到欺压,这也是一种好,有人或许以李逵为赚朱仝上梁山而杀死“小衙内”诟病李逵的残忍,但书中对此的描写是“李逵道:“被我拿些麻药,抹在口里,直出城来,如今睡在林子里,你自请去看。”朱仝乘着月色明朗,径抢入林子里寻时,只见小衙内倒在地上。朱仝便把手去扶时,只见头劈做两半个,已死在那里。”对于此处,施耐庵先生写的是非常模糊的,没有明确的就写明李逵是凶手,只是让大家去猜测。其实这也可以体现出来施耐庵先生对李逵的一种喜欢,他不想把李逵写成“嗜杀”之人,但又要通过此情节来“赚”朱仝上山,所以只能通过这样的处理来保护李逵。

“好”“坏”这种二元的划分无法真正的表达出施耐庵先生的内核思想,后人读水浒,一定要回到梁山所处的时代背景中去品读。在那个官官相护,黑暗横行的社会中,用拳头打破黑暗,用暴力对付暴力是被人所默许的。

喜欢林冲者源于同情,喜欢武松者因为酣畅,喜欢李逵者爱其憨傻,喜欢鲁达者敬其侠义,喜欢宋江者欣赏忠孝,喜欢史进者内心阳光,水浒中很多人物都贯以了施耐庵先生的灵魂。读者自然也不能以“好坏”对人物简单区分,剥茧抽丝之后才的是水浒人物之精神,才是读水浒的乐趣所在。


随意言之


梁山上好人多的是,要不然怎能称得上梁山好汉呢!鲁智深是最出名的好汉,但不是唯一的。世上还是好人多,山上还是坏人少。梁山一百单八将,有几个是坏人呢?我不清楚。但我觉得做了点坏事就成坏人了,这种认识是不够正确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吗!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历史问题,这才是辨证唯物主义。


高者羽


不能这么认为,因为梁山上能力有大小,但是不是好人则不能一概而论。像黑旋风李逵看似粗豪,直来直去,但却不论是不是无辜,两把板斧使开,一路杀去,伤害了多少善良百姓。像阮小二、阮小五、陶宗旺等人,甚至金大坚、乐和、孟康、侯健等人。能力不是很大,却没有恶行。相反,像王英这种人,性格暴躁,心狠手辣,还特别好色,更是梁山的毒瘤。所以在梁山上也是有个三六九等,鲁智深起初也是性格暴躁,好打好杀,“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只是随着杀伐日重,才在心底起了佛性,转而慈悲。倒是林冲,起初心地和善,不喜争执,在当时社会里却处处碰壁,寸步难行。只是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才变得心狠起来。所以说在梁山上好人并不仅仅是鲁智深一个,还有很多,只是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更迭,所谓好人的标准也在发生变化。


章异


古代的土匪或者绿林好汉,都有劫富济贫的思想,所以说,也是有好的一面。往往都是被朝廷欺压,才加入绿林好汉之中,或者报仇,或者保住性命,和朝廷对抗。

但同时,他们的吃喝从何而来?山寨上,只有有限的山田和渔获,不可能养活所有人。所以实际上,一定有劫掠的事情发生,比如好一些的,针对土财主,坏一些的,所有人的财富都抢。



乡村老四记录美好时光


我认为鲁智深是水浒中最值得称道的英雄,勇武而不鲁莽,正直而不计较得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对待坏恶之人讲究惩治方式,不以杀戳为能。他以嫉恶如仇出场,又以无欲无求退场,是人格完美的代表和榜样,永远留在经典和人们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