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称帝到底是对是错?

京东李达康


袁术称帝无论从当时还是现在来看,都是错的,想来袁术死的时候肯定很后悔。

那他为什么称帝呢?

第一,东汉末年,群雄并立,客观上有了称帝的条件。中平六年(189年),大将军何进召董卓进京,意图讨伐十常侍,事机不密,没等到董卓来,自己反倒被宦官杀了。董卓在半路上救了皇帝,又手握重兵,开始一个人说了算,废掉了少帝刘辩,立了汉献帝刘协。董卓这样把持朝政,肯定有人不服啊,于是各地的刺史、太守、州牧开始打着“勤王”旗号开始讨伐。这样,像袁绍、曹操、刘表、公孙瓒、孙坚以及袁术等都有了自己的军队,在地方上得到豪强的支持,又占了一些地盘,有了称王称霸的实力。

第二,性格决定命运。袁术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为人相当骄纵,自视甚高。他认为汉室天下已经到了油井灯枯的地步,早早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他不同意哥哥袁绍立汉宗室刘虞的提议。他认为自己是袁家的嫡子,一直看不起庶出的袁绍。既然意见不和,两人开始各自拉起了队伍。弟弟看到很多人跟着哥哥袁绍走了,骂道:“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认为哥哥袁绍是家奴,相当猖狂啊。这还不罢休,写信给公孙瓒,说袁绍不是袁家的子弟,彻底把袁绍给得罪了。这样的性格其实不适合于争霸天下的。

第三,迷信害死人。汉朝流行一句谶语:代汉者当涂高。那时候,谶语是一种政治预言,是天意,份量相当重。这句话困扰了包括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曹操以及袁绍、袁术等很多人。我们现在看来,这句话与袁术没多大关系,可当时他就是鬼迷心窍的认为,自己是取代汉朝的下一位开国之君。他不但这么想,还付诸实践:在汉室未亡、诸强林立的情况下登基。

那么,如何评价袁术呢?

借用南朝范晔的评价:“术虽矜名尚奇,而天性骄肆,尊己陵物。及窃伪号,淫侈滋甚,媵御数百,无不兼罗纨,厌梁肉,自下饥困,莫之简恤。”

意思是说:袁术虽然也爱惜名声,但是他天生骄傲放纵,自尊自大。后来他窃名僭号,就更是荒淫奢侈,光姬妾就有数百个之多,每一个都是锦衣玉食。可是他的部下们却饥饿穷困,他也不加体恤,终于因为这种行为,而败光了家底,无法立足。

最终的结局如何?

公元197年初袁术在寿春悍然称帝,建号仲氏,在汉献帝东归迁都许都之后,袁术此举无疑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一下子把自己置于天下诸侯的对立面被群起而攻之,最终众叛亲离吐血而亡。


子冬


我来回答。自古以来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不能用对与错、好与坏的是非观来看待历史。袁术与众多军阀一样,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哪有好坏之分。如果非要分个对错,仔细论起来,他们在汉献帝的眼里都是大混蛋!

袁术为什么要称帝呢?那是因为他非常的自信!

第一、袁术家世显赫。袁术出生在汝南袁氏的四世三公家族,袁氏连着4代人担任朝廷三公之职,其社会威望、地位、人脉无人能比。袁术就靠着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割据起家的,把庶出的袁绍都不放在眼里。

第二、袁术称霸扬州。自从袁术被刘表和曹操赶到寿春以后,逐步变得更强,拥有徐州南部与扬州大部地盘。尤其是部将孙策打败了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刘繇后,更是牛气冲天,一发不可收拾!

第三、袁术得到传国玉玺。就在几年前,袁术部将孙坚讨伐董卓时,意外地在洛阳找到了传国玉玺。孙坚死后,传国玉玺自然落入袁术之手。有了这块代表皇权的“重器”在手,就给称帝覆上一层“合法”的外衣,袁术得意忘形。

以上几点使袁术的自信爆表,野心膨胀,打算做一把皇帝过过瘾。袁术把东汉初的谶语“代汉者当涂高”拿出来炒作。涂与术同音,涂通途,途又与袁术的字“公路”二字遥相呼应,袁术向世人传递出他就是“真命天子”的信号,于是袁术在寿春登基当了皇帝。

袁术称帝不合时宜

袁术称帝却忽视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当时汉献帝还活着,东汉王朝并没有灭亡,盲目称帝首先在道义上就输了。就连李榷、郭汜都不敢拿汉献帝怎么样,曹操更是把汉献帝接到了许昌,宁愿挟天子以令诸侯,也不敢干出僭越的事出来。汉献帝再怎么样都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谁敢妄自称帝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人人得而诛之。

其实这一点,袁术的手下并不是没有明白人。张承首先站出来反对,他认为汉献帝还在,盲目的僭越称帝,是有违天时,会被天下诸侯所唾弃。袁术早就冲昏了头脑,肯定不会听从手下建议的,这就是志大才疏,有当皇帝的野心,但缺少审时度势的眼光。

袁术众叛亲离,失败惨重

袁术部下孙策也极力反对,他认为汉献帝并没有错,你有什么资格取代汉朝称帝。反正谁劝袁术都无效,他是铁定称帝了。孙策就是这时候与袁术断绝了关系,开始自立生涯。

袁术称帝后,还派出使者找到吕布想与他联姻结盟,一向糊涂的吕布,也以为此事不义,拒绝结盟。袁术怒不可遏,派大将张勋、桥蕤与韩暹、杨奉的势力一起攻打吕布,结果韩暹、杨奉军临阵倒戈,袁术损失惨重。

曹操在打完张绣后,也抽出时间攻打袁术,结果曹操攻下蕲阳,杀死袁术的大将桥蕤等,袁术只能四处逃窜。袁术此刻真是众叛亲离,人人喊杀,自生自灭吧!最后实在是弹尽粮绝,连饭都没得吃了,吐血而亡。

袁术是败于过度自信,败于不可一世的傲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合时宜的称帝举动造成的众叛亲离!袁术忘记了一句道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是对的吗”?只能说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然袁术不称帝的话,曹操与吕布也会来打袁术,不过灭亡没那么快而已。


李跃汗青


袁术称帝是大错特错,想过皇帝瘾不计后果,是没错。袁术就根本没有称帝的资本,袁氏起家靠的是祖上四世三公的威望,还有汝南颖川名门世家有识之士的投靠,但有才之士大多投靠在声望较好的袁绍麾下。袁术狡诈自私,手下只聚集一些汉末时期二、三流人士,如文有阎象、杨弘、赵胤,武有纪灵、桥蕤、刘勋、张勋等人,文不能安帮,武不能定国。所治之地南阳、颖川、淮南为四战之地。当时天下诸侯比袁术势力大的有袁绍、曹操、刘表、刘璋、马腾等人,袁术用兵马从孙策手上换得玉玺,就枉称天命。当时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因势力不够强大,让袁术多活了两年。袁术称帝是辱没祖宗,丢人现眼,自己作死,不被历史承认,遗臭万年。





刘坤忠120


袁术的称帝并没有实际的对错之分,如果站在后来人的角度看,那么袁术称帝一定是弊大于利的。站在袁术的角度看,其实在当时天下格局下称帝是对的。

1、试问三国时期的诸侯枭雄们谁不想称帝?其实大家都有称帝号令天下的想法,但是需要称帝的条件。

首要条件就是实力允许,在197年袁术已经有具备了实力条件,无论孙策、吕布两大势力是从属关系还是下属关系,他们确实是在袁术的势力范围内效力于袁术,当时袁术的势力已经涉及了扬、豫、徐三州,成为了东汉末年势力最大的诸侯。

其次在古代有很多权力的象征物,象征王权的传国玉玺,象征军权的虎符。当袁术从孙策手里拿到传国玉玺时,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称帝和称臣。称臣的话就要将传国玉玺归还给汉献帝,甘心做一位汉臣,把传国玉玺留下就已经成为各方诸侯讨伐的对象,而且是“名正言顺”的讨伐对象。对于袁术这样的诸侯一定不可能轻易交出传国玉玺的,那么他只能称帝。在实力允许和握有传国玉玺的情况为何不成帝呢?

2、称帝对于已经处在实力顶峰的袁术是利大于弊的,若想扩大自己的势力称帝是最快也是最佳的途径,曹操已经是“挟天子号令各方诸侯”,袁术手里没有天子只能自己做天子才能震慑和指挥自己势力周边的诸侯。

曹操的做了汉朝丞相以后做许多事情都变得方便许多,比如讨伐其它诸侯,收揽人才。袁术难到不是这么想的吗?要去攻打其它诸侯就必须要“师出有名”,作为“皇帝”要平定天下这就是应该的。

所以在当时的节点袁术称帝应该是对的,也是扩大自己的势力的必要途径,只是称帝后自己不善经营罢了。


不羁de汪


袁术在公元197年称帝,势力强大的诸侯有曹操、袁绍、刘表、刘璋、马腾等,袁术占据江淮区域!袁术称帝是一个蠢招!

当时的乱世,各方诸侯逐鹿中原,都有称帝的野心,且高祖皇帝本事也是起身于草莽,但睡都不说出来!

董卓这样的人,在入洛阳后,也不敢篡位,他的做法是废立!袁绍在董卓立汉献帝刘亦协后,像拥立一个皇帝,但没有成功,曹操的做法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也就挟天子一令诸侯!都没有急着想称帝!

袁术的称帝时机不对,公元197年,汉献帝在曹操的大本营,不管这个天子是不是傀儡,他是大汉刘氏正统,袁术这个时候称帝,完全是不得人心!他称帝后,各路诸侯都不鸟他!曹操这样的人物,晚年统一了北方,想要称帝,自己的账下多人反对,何况此时的袁术!

自古至今,凡是成就霸业的,都有一条方针“广积粮、缓成王”,谁先称王称帝,谁就成为了出头鸟!所以都是先积蓄实力,抢地盘,等时机成熟,再称王称帝!皇帝的名号不是抢注IP,谁先抢到了就是谁的,你得有实力且时机要合适!

所以曹操再听到袁术称帝后,哈哈大笑,说他高看了袁术,可见袁术的称帝不仅仅是错的,而且是很蠢的。袁术称帝后,找吕布联姻拉拢,陈宫直接打发走了,什么皇帝,谁跟他沾上就得为他陪葬!

结果各路诸侯纷纷发表声讨申明,曹操、刘备、吕布、孙策四路大军征讨袁术,袁术吓得赶紧逃到汝南,三年后被灭!


小任学史


袁术出身自汝南袁氏这个东汉时期最显赫的名门望族而且还是袁氏家族事实上的嫡长子,在家族声望和血统出身这方面,袁术可谓是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异条件,这给了袁术极大的信心和野心;袁术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时期,他所割据的江淮地区是天下少有的富庶地区,和同时期的诸侯相比,袁术是兵精粮足,实力雄厚的地方诸侯;袁术个人也是野心勃勃,一直渴望代汉自立的,而后又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传国玉玺,这极大地增长了袁术代汉称帝的野心。

  综合家族名望、综合实力和个人意愿这三方面,袁术在东汉末年率先代汉称帝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他确实有些实力和资本!

  袁术的结局:

  袁术登基称帝后为了彰显他的皇帝威仪,处处效仿皇帝礼制。他不仅大兴土木在城南和城北修筑了祭祀天地的祭坛,而且还大规模地发动民工修筑金碧辉煌的宫殿楼宇。在生活上,袁术本来已经够纸醉金迷的了,但是登基称帝后的袁术更加变本加厉,他不顾民怨沸腾,对百姓横征暴敛,加征赋税以满足他的享受私欲。同时,或许是苍天也不看好袁术政权,江淮地区在袁术称帝后就一直天灾不断,粮食歉收十分严重,许多地方都发生了饥荒,有的地区甚至都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江淮地区发生严重的饥荒

  同时,袁术代汉称帝的大逆不道之举在当时如同晴天霹雳一样,天下诸侯在震惊之余也都纷纷以君臣大义的名义对袁术群起而攻之。袁术先后接连遭受孙策、吕布、曹操三方的叛乱和打击。

  首先是孙策听闻袁术代汉自立后,宣布自己代表江东地区脱离袁术自立。随后孙策以武力驱逐了丹杨太守袁胤,劝降了广陵太守吴景、将军孙贲(此两人皆是孙策亲戚),此举直接使袁术丧失广陵、丹杨等郡县,实力大损;其次是吕布也倒戈一击,宣战袁术。吕布原本占据徐州和袁术交好,但是两人一直面和心不和,此番袁术被各路诸侯围攻,吕布自然也想分一杯羹。于是吕布率军在淮北地区大败袁术军,而后又大肆劫掠淮北地区,袁术实力进一步被削弱;最后的致命一击是曹操率领大军亲征袁术,在蕲阳(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斩杀了袁术大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等人物,袁术自此一蹶不振,再也不复昔日雄风。

  曹操领军彻底覆灭了袁术势力

  被逼无奈的袁术在投奔袁绍的路上,被曹操派遣的刘备军和朱灵军拦住了去路。袁术退军到江亭。当时正值六月盛暑,袁术想喝蜜浆解渴,但是全军上下连一滴蜜浆也找不到,袁术叹息良久,又大咤曰:“我袁术怎么会落到如此田地!”最终吐血而死。


熊猫叮当


三国时期,袁术因为讨伐董卓出名,之后袁术与袁绍对立,但被袁绍曹操联军大败,之后袁术在建安二年的时候获得玉玺称帝,但是袁术无治国之方,让当时的江淮地区民不聊生,众叛亲离的袁术最终被吕布曹操所击迫,吐血身亡。

  袁术是名门子弟,是东汉世家的后人,传说他出生的时候,神仙托梦给他母亲,说该子必有天命在身。汉灵帝驾崩以后,何进拉拢袁绍袁术二人,但是十常侍杀害何进后,二人胁迫十常侍,才从皇宫中逃出。

  董卓进入洛阳以后,想要拉拢袁术,袁术不肯同意,长沙太守孙坚杀了南阳太守扩张自己的实力,袁术联合孙坚,在孙坚派兵在前线作战的时候,位于战线后方的袁术却有了另外的想法,有人告诉袁术,孙坚此战必定功成名就,收获尊重,如果放任其发展,倒是可能会威胁自己。袁术就决定不给孙坚供给粮食。

  孙坚连夜赶回,严厉的斥责袁术,袁术很惭愧,同意恢复粮食供给。孙坚在前线取得战功,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正当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地位确定伤脑筋的时候,袁术已经开始谋划他的称帝梦了。

  在淮南地区的霸权,袁术说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手头拥有三十万大军的袁术,在用兵马和孙策换来玉玺之后,袁术觉得自己离称帝梦就差一步之遥,当保护汉献帝的文武百官被打败后,袁术觉得时机成熟,建安二年,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

  但是好景不长,袁术称帝后,他在生活上奢糜,挥霍无度,后宫妻妾有数百,但是他军中的士兵却饥寒交迫,在他的腐败统治下,江淮一带从富足变成惨绝人烟。而袁术自己也在众叛亲离后吐血身亡。

袁术称帝短短两年,最后落得性命不保,充分说明袁术的眼光短浅,不适合做一位合格的帝王。




恒星165192229


题主抓了很多点不无道理,但是就袁术这人一辈子其他糟事暂且不说,称帝绝对是百害而无一利

其一:

最有力的证据:称帝的结果是什么,这个历史上袁术确实称帝了,结果是什么呢?

忧惧不知所出,将归帝号于绍,欲至青州从袁谭,发病道死。

过是过了一把皇帝的瘾,不过马上就被各路军阀针对。这说明历史上这条路就走不通。本来袁术不过是诸路军阀中的一支,可以跟题主所说一样,完全可以不当这个枪头鸟,跟其他人合纵连横。但一称帝马上就从诸人中凸显出来了,你我皆是汉家臣子,就袁术一个人与众不同,不办你办谁。

就别想跟其他势力联合了,名不正言不顺,像题主说的吕布、公孙瓒这些人是给袁术称臣啊还是以兄弟相称呢?这都是问题。你一称帝直接变成乱臣贼子,跟你联合的都是乱臣贼子,谁愿意去当这个大头鬼。

其二:

当时汉家朝廷还在呢!不要高估袁术这个政权的影响力。而且汉家朝廷可不是我们想的点用没有,完全就是个傀儡的那种。它还是被天下人公认的,虽然军阀打来打去,但大家还是觉得自己是汉家子民,朝廷还是人事权在手,这天下还是姓刘的。

(这一点可以参考日本战国的天皇朝廷——军阀打来打去,大家还是得认天皇,官职照样封)

连袁术自己得心腹都说:

昔周自后稷至于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明公虽奕世克昌,未若有周之盛,汉室虽微,未若殷纣之暴也。汉家天下四百年,这法理正统袁术真比不了

袁术这个政权别说重用寒门了,你真重用也要有人来啊,又没实力又没人望,大家都是在看袁术得好戏,真士人会选择袁术吗?袁术政权别说我们现代人了,在当时的古代人眼里都是个笑话,毫无法理正统可言。

其三:

同时也不要高估老百姓的觉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谁说出来的,这是陈胜说出来的,史记上都把这当成是陈胜小时候与一般人不一样得地方写出来的。陈胜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小伙伴是咋样的——都在嘲笑陈胜。

不要高估真的老百姓得想法,古代老百姓和寒门看你称帝,第一反应肯定是乱臣贼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愚的就是老百姓。只有真的文化人——司马懿这些人可能才知道法理正统这些只不过是笑话,实力才是王道。

不是人人都是陈胜吴广

其四:

更不能高估袁术这个鸟人,要知道袁术连同出一门的袁绍都看不起,天天四世三公挂在嘴边上,称帝都是靠这句四世三公:

今刘氏微弱,海内鼎沸。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君意如何?

这种人能重用寒门,天下为公,简直是要了袁术的老命,袁术第一个就能把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人打死。

而且袁术这个人完全就是个庸才,要称帝的时候占据寿春一带,实力确实还是不弱,但别忘了他是怎么去两淮的,是在匡亭被人赶跑了才去寿春的。这个人就是一二世祖,无才无德,靠着个四世三公名头才能在历史上混出一篇。

他哥袁绍比他就聪明多了,你看袁绍称帝了吗?别说袁绍,连曹操一辈子都没称帝,袁术何德何能啊,最后就把自己坑了,袁术真的是个宝才。


河洛村干事


后人讽刺袁术拿一个玉玺就称帝,觉得他很屌丝,实际上这有点事后诸葛亮的意思,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其实当时袁术是有称帝的资本的,再加上他自我感觉良好,只是他实力上还没到那种说一句话别人不敢哼的程度,也不得民心。

史书只记载袁术僭号,同时自称仲氏,也就是第二的意思。从这个角度来看,袁术很可能只是有了不臣的想法,但还没来得及称帝;

所谓的"袁术并不强大"只是大家的误解。事实上,当时的袁术可以算是最强大的军阀,没有之一。

根据《三国志·袁术传》的记载,袁术出生在东汉时期相当富裕的四世三公的名门之家,年少的时候便凭借自己的侠肝义胆而闻名乡里,在东汉末年那样一个动荡不堪的年代,人人都想着避祸,所以说这袁术的侠肝义胆可以说是当时那个年代极为珍贵的品质了!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袁术并不似其他富家公子一般吝啬不已,荒淫无度!袁术不仅不挥霍反而还总是仗义助人,用自己的钱财帮助别人,是远近闻名的侠义之士!后来年少有为的袁术又凭借举孝廉的方式进入朝廷做官。从此,袁术的辉煌一生便缓缓拉开了序幕!

袁术是当时实力非凡的军阀势力,从地盘上看,就属他所占的地方最大。从豫州到徐州到扬州,袁术手下有十二个郡。洛阳和南阳这般重要的富庶之地在他的手上,豫州汝南是他的老家,扬州的官僚基本上是他任命的,或者沾亲带故和他有关系。因为实力最大,吸引来的人才也最多,质量最好,簇拥者也是实力强大。比如当时黑山贼寇,匈奴左贤王还有公孙瓒都是他的盟友,就连当时据宛城、参加讨董、先入帝都的孙坚都是他的手下。

董卓在朝廷作威作福后,袁绍便想拥立汉宗室刘虞为帝,并派人通知袁术,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但袁术野心勃勃,不愿支持袁绍,于是兄弟俩撕破脸。为了与袁绍对抗,袁术不仅与公孙瓒、陶谦结盟,而且还与黑山贼的余部、匈奴于扶罗等势力达成合作意向。

公元194年,袁术攻徐州,与刘备相持于盱眙、淮阴等地。后来吕布夺了徐州,袁术也打败刘备,夺了广陵等地。而公元195年,曹操也差点被袁术部将斩杀在武平,幸得曹真父亲秦邵力保,曹操才死里逃生。

最后,袁术称帝后,不久就接连遭到孙策、吕布、曹操三方的叛盟与打击。一方面,孙策脱离袁术,自成一方诸侯,这让袁术势力失去了江东地区,至于袁术的广陵太守吴景、将军孙贲等人,更是背叛袁术,投靠了孙策,这让袁术损失了兵力和将领。另一方面,吕布也趁机对袁术发难,在淮北等地袭扰袁术的地盘。在袁术众叛亲离的时候,曹操趁机发兵进攻袁术,从而带来了致命一击。至于本来就和袁术决裂的袁绍,更是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兄弟败亡。于是,到了建安四年(199年),袁术呕血而死。






对,出身名门,佣兵自重,又有玉玺加持,是个正常人都会称帝,只不过最后战败了,就避免不了被放进反派的名单里,成王败寇是永恒不变的历史规则。就像杨广和李世民,都是通过非常手段上位的,杨广三征高句丽失败而导致农民起义政权被推翻,李世民则在定襄会战中一战奠定唐帝国称霸世界,后世的评价就是隋炀帝成为了暴君的代表,而唐太宗是经世治民的典范。所以,现在来讽刺袁公鹿的称帝之举多少有些事后诸葛亮的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