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获得了锦袍,为何许褚无理取闹要去抢?为何曹操又包庇了许褚的无理取闹?

河苦


首先不是曹操包庇了许褚的无理取闹,而是许褚帮曹操圆了场子,又怎么会责罚许褚呢?怎么说呢?这就要说到许褚是怎么“无理取闹”的?




首先这是发生在曹操大建铜雀台,让武将们比试箭法的事。既然是比试,自然要有规则:

(曹操)乃使近侍将西川红锦战袍一领,挂于垂杨枝上,下设一箭垛,以百步为界。分武官为两队;曹氏宗族俱穿红,其余将士俱穿绿……操传令曰:“有能射中箭垛红心者,即以锦袍赐之;如射不中,罚水一杯。”《第五十六回》

于是,曹营中的将领出场和表现如下:

曹休(宗室):第一个上场,往来奔驰三次,扣上箭,一发射中红心;

文聘(外将):不服宗族将领夺取锦袍,于是拈弓纵马,也是一发中了红心;

曹洪(宗室):要解曹休,文聘之斗,也是一箭中了红心;



张郃(外将):认为三人箭法普通,于是飞马翻身,背射命中红心;



夏侯渊(宗室):上场之前,已经有四箭齐齐的攒在红心。夏侯渊纵马到界口,也是扭身一箭,一发入魂,正中四箭当中;

徐晃(外将):破坏规则,一箭射中柳条,夺取了锦袍;

许褚(外将):上前抢夺徐晃锦袍,二人互斗从马上摔下,锦袍撕得粉碎;

以上就是参与这次比试的将领,开始是宗室一人,外将一人,似乎宗室和外将自然的分成阵营在比试,最后却演变成两个外将许褚和徐晃的互殴而收场,不觉得不正常,于理不合吗?再看看规则之下,到底谁才是赢家,谁才是锦袍的真正拥有者?



要说规则下的赢家,毫无疑问是夏侯渊,因为在他之前,红心上的箭已经有四枝,十分拥挤了,在这个情况下,夏侯渊能射在四箭当中,不可谓不精准。而且,正如夏侯渊对徐晃所说的:“汝更有何射法,可夺我袍?”确实已经射无可射了,徐晃才破坏你规则。但是,这样能说明夏侯渊夺冠吗?其实不行,因为张郃的背射法其实比夏侯渊的“扭身一箭”更加有难度,更何况夏侯渊是在“界口”射的这一箭,射击距离显然比前几位要近得多,所以从射击难度来说,夏侯渊是占了便宜。所以,一旦夏侯渊得到锦袍,其他将领未必肯服气。所以,徐晃就不服,出场破坏规则,搅了局。



因此,徐晃夺取了锦袍,场面就会更加尴尬,这本来就是一场无伤大雅的“游戏”,没有必要演变为宗室大将和外姓大将的对立,所以曹操在喝彩之余,恐怕心里是捏了一冷汗的。作为曹操的护卫大将,几乎是最了解曹操的外姓大将许褚,此时出来找徐晃的麻烦,看似“无理取闹”,其实是帮了曹操的忙,解了这场“闹剧”的围。最后,作为“彩头”的锦袍被撕得粉碎,相当于这场比赛的落幕,而无果而终就是最好的结果。曹操赏赐了所有武将锦袍,又皆大欢喜。



有人可能会质疑,许褚不就是一个头脑简单的武将,怎么会想那么多?其实许褚在战阵之外为曹操解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官渡之战后,许攸自持有功又是曹操发小,一口一个“阿瞒,阿瞒”的叫,还天天说没他曹操就没有今天,已经引起众将不满和曹操的忌惮。有一次,许褚和许攸有次产生了口角,许褚一刀劈了许攸,不但为曹操解了气,还为曹操和许攸的矛盾回了护《第三十三回》。结果,许褚只是被曹操重骂了一番,不还是继续担任护卫大将,甚至对许褚的信任有过之而不及。所以,许褚不单单只是表面的猛将,而是和曹操配合默契的心腹,所以铜雀台的“无理取闹”,曹操不可能责罚许褚的。


大飞熊骑士


在曹操心目中,只有最强大的人才能够拥有最好的地位,这在三国之中就是生存法则和曹操,虽然把自己分析的非常的神圣,可是终究也改不了这个习惯,他对于许褚的喜爱是非常喜欢的,虽然许褚总是喜欢惹他生气,但是他的忠诚使曹操更加的看重。


而徐晃的话,不仅武功没有许褚那么厉害,而且对于忠诚的话曹操也看不起他,因为因为他和关羽的关系特别的好,两个人是生死之交,又是同乡好友,曹操得不到关羽,反而是让关羽吃尽了苦头。许褚的话是一个死心眼,一生只对曹操这一个人忠诚,从这2点比较,曹操都会原谅他的。

在曹操的心目之中,徐晃的武功也是非常高强的,虽然最后和关羽闹成了死对头,对自己也忠心耿耿,但是没有许褚那么忠心耿耿。

徐晃这个人武功并不怎么高强,他是跟在了关羽身边,经过关羽的指导得到了几招强大的招式,所以在三国中也算是有能力的。当初徐晃见到关羽的时候,关羽已经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而且被曹操引了出来,被围困在一个小山头之中,而刘备的妻子已经被曹操给捉住了,曹操是看到关羽在这里,所以对于他们没有怎么侵犯。

曹操是非常喜欢关羽的,因为他的武功实在是太高强了,在当初曹操一无所有的时候见到这么厉害的将军,曹操非常想要得到他,可是始终没有得到现在有这么良好的机会。本来曹操是想要杀掉他,因为关羽实在是太重义气了,可是又舍不得,因为这又是一个优点,曹操在心里非常的矛盾。



而徐晃在这里他经过了深思熟虑劝告了曹操,他有办法可以让关羽留在自己身边,曹操当时就非常高兴,于是按照徐晃的指示就弄了很多约定,最后关羽是答应了,曹操终于得到了关羽,可是关羽心里还是有刘备。

杀死颜良和文丑之后,关羽终于逃了,他报答了曹操的恩情,可是曹操内心非常的痛苦,自己最喜欢的将军最后还是走了,在他心里留下了一个非常难以弥补的伤痛,而这个伤痛的话也有徐晃的一部分责任。



在曹操手底下,徐晃虽然武功非常高强,但是难以和许褚相比。

许褚是什么人呢?他本来是相近的一个小老百姓,但是从小就力气非常大,能够拉住几头牛,当时在他们家乡的时候,家里经常会闹很多土匪来打劫寨子。而许褚就表演了自己的力气,震撼住了那些土匪,最后把牛归还了,这个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大家非常高兴,所以很多人都来宣扬许褚,而曹操当时就是想要有很多有能力的人。



曹操就拥有了这个人才,而许褚的话在战场上表现非常不错,可是在遇到马超之前并没有什么厉害的表现,因为当时还有点位,可是典韦死了,许褚在和马超争夺的一战之中就成名了,就是因为马超这个人给了他一定的名声。


当时的曹操要讨伐西北地区,想要使这个地方安定下来,虽然在赤壁之战已经输了,但是曹操还是具有一定实力的。在西北地区有三支部队,其中最厉害的就是马超这一个部队,马超始终是未能投降,曹操杀掉了他全家人,这个让马超非常的痛恨,已经是下定决心要和曹操死战了。


而当时的马超面对曹操的几十万大军依然是神采飞扬,他在当地居民之中可谓是神人,就连羌族都对他赞赏有加。当曹操一个人上前和马超对峙的时候,马超接到这么良好机会就决定要杀掉曹操,可是看到曹操身后还有一个大黑粗,眼睛是非常鼓的,长得就像一条恶鬼一样,当时马超是非常震惊的,于是就问这个恶鬼到底是谁,是不是虎侯,而这个人就是说我就是许褚。



当时马超本来是想要杀掉曹操的,但是接到许住在这里也没有办法,知道他武功非常高强,许诸在曹操之前并不算是特别有名的,但是因为马超这么一说,给马超都感到害怕,所以在曹操手下有了名声。很多人就这样开始叫许褚为虎侯。

马超本来是害怕的,但是在战场上怎么能够害怕呢,于是就和许褚打了起来,结果水柱和马超打的是天昏地暗,日月失色,简直是将所有的武功都用尽了,但是最后还是打了个平手,曹操见到了非常的高兴,他本来是说自己可能会死于马超之手,没有葬身之地,结果徐柱能够和他交手,证明还是有希望的,最后在许诸的支持下,曹操振作了起来,用着自己聪明的头脑,最终是打败了马超。

许褚的武功绝对是比徐晃厉害的。你们知道许褚还有什么外号吗?


史研


建安十五年春铜雀台造成,曹操大会文武于邺郡,设宴庆贺。文武两班皆侍于台下。曹操传令,先观武官比试弓箭,于是命左右近侍将西川红锦战袍挂在垂杨枝上,下方设一箭垛,以百步为界。如果谁能射中红心,就将锦袍作为赏赐。

台下武官分为两队。曹氏宗亲将领皆穿红袍,外枝将士皆穿绿袍。

我们再看出场顺序

第一位、宗亲将领曹休

曹休飞马,往来奔驰三遭,扣上箭,拽满弓,弦响箭落,正个中红心。

第二位、外枝将领文聘

聘拈弓纵马,一箭正中红心。金鼓齐鸣。

第三位、宗亲将领曹洪

拽满雕弓,一箭也中红心。众皆喝采。视之,乃曹丞相从弟曹洪也。

第四位、外枝将领张郃

郃飞马翻身,背射一箭,也中红心。

第六位、宗亲将领夏侯渊

渊骤马到界口,扭头回身,一箭射去,正在四箭当中。

第七位、外枝将领徐晃

拈弓搭箭,一箭迢望柳条射之,射断柳条,锦袍坠下。徐晃飞取锦袍,披于身上,往来驰骤一遭,望台上声喏曰:“谢丞相之袍!”众皆大惊。


铜雀台比武的出场顺序是,宗亲将领与外枝将领交叉出场。由此可见,这是一场宗亲与外枝之间的角逐,失败的一方肯定会很没面子。

最后由徐晃取得了锦袍。而一旁的许褚见状表现不服,并上前跟徐晃厮打了起来,将锦袍扯得粉碎。

那么?许褚为何无理取闹要去抢?曹操为何又包庇他呢?

外枝将领徐晃夺得锦袍,宗亲将领都默不作声,说明徐晃确实是技压群雄。反而是同为外枝将领的许褚上前,跟徐晃扭打作一团。许褚的这一举动,真的是因为他鲁莽冲动的莽夫性格吗?

事实上并非如此。许褚作为曹老板的贴身保镖,可以说他是最懂曹操的人。当年许攸在邺城无理取闹,曹老板恨的咬牙切齿,但他为了顾全大局又不敢杀许攸。这时候许褚出现了,在未得到任何指示的情况下,直接一刀将许攸斩了。后来曹老板同样包庇了许褚。这便是许褚懂曹老板的表现,他知道什么时候为曹操解除烦恼,说明他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如果这次比武是红袍赢了,许褚肯定不会强行干涉,因为这正是曹操所想的。可结果却是绿袍中的徐晃赢了,宗亲将领反而被压了一头。这种情况下,许褚的出手,反而缓和了曹老板以及宗亲将领的尴尬。

你看许褚出马,他并不跟徐晃比箭,上去就是揍人。两人并没有深仇大恨,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平时相处的都挺融洽。这次许褚只因为一件锦袍,就跟老战友翻了脸,而且还大打出手。这种情节显然说不通。他肯定不是为了争那袍子。

事实上!许褚是上去打个圆场,他把锦袍扯的粉碎,使大家都没得争了。既缓和了宗亲将领们的尴尬,同时曹老板也高兴。


因此!曹操见状,不但不责怪许褚。而且还盛赞了许褚、徐晃之勇,给所有人都赠送了一领锦袍,落得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同时,大家只会认为是许褚的一根筋搅了局,并不会怀疑到曹操的头上。曹操的及时出现解围,反而使众将看到了他的大度,以及他爱才好士的性格特点,这也是曹操收获人心的表现。


爱尚文史


徐晃获得了锦袍,为啥许褚无理取闹,曹操还包庇许褚?



提问说的背景是,建安十五年(210),也就是赤壁之战两年后,铜雀台建成,这在当时是一座史无前例的巨大建筑。仅台基就高十丈,台上建五层高楼,约二十七丈,就是总共约三十七丈高。按汉代一尺约23.75cm折算,竟然有88米,比现在三十层楼还高。



曹操非常高兴,下令在台上大会宾客,设宴庆贺。文人们都挥毫泼墨,写诗作画,最著名的,就是曹植的《铜雀台赋》。顺便说一句,《三国演义》中,罗先生在两年前,这台估计基础都没开挖时,就让诸葛亮把《铜雀台赋》拿出来,目的是把赋中“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彩虹,读didong)”,改成“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激怒周瑜决心抗曹。热闹高兴的时刻,除了文人们文章诗词捧场,自然少不了众武将武力表演。



曹操设定的是武将骑射,在百步之外摆一箭垛,在上面的垂杨柳枝上,挂一领西川锦袍,作为奖品。下令说,如射中箭垛红心者,奖战袍一领;若射偏脱靶,罚水一杯。参加比赛的武将,分为两队,曹氏宗族都穿红,其余将领全穿绿。第一个出场的,是曹氏宗族曹休,飞马往来,奔驰三次,一箭射中红心❤,金鼓齐鸣,众皆喝彩、赞誉不断。第二位是文聘,拈弓纵马,也射中红心。第三位是曹洪,飞马叫道 : “看吾与汝解箭”!一箭也射中红心。第四位是张郃,飞马翻身背射,这个玩了点新花样,也射中红心。第五位就是提问的徐晃,



这徐晃不按拳路,飞马出场后,不是箭射箭垛红心,却一箭射断挂着锦袍的柳枝,锦袍落地,徐晃抢上去抓起就跑,许褚一见大怒,徐晃本来出场就不按顺序,张郃射毕后,本来应该是人家曹氏宗族射,徐晃抢在前面不说,还不射箭垛,别出心裁射断柳枝,直接抢锦袍就跑,这还像将军吗?简直就是无赖。



于是,许褚的直性子就发作了,既然徐晃违规乱来,咱老许也胡搞一把,难道还怕你徐晃不成?摧马上前,来夺锦袍,徐晃抓紧锦袍,用弓敲打许褚,许褚一把按住弓,把徐晃抓住拖离鞍桥,两个从马上滚落,在地上放开狂抓乱打,战袍撕得粉碎,打得鼻青脸肿,一个睁眉怒目,一个咬牙切齿,互露杀气,各不相让。



曹操见了两位将军这熊🐻模样,又气又笑,和稀泥的解决办法是 : 徐晃、许褚二位将军,听孤一言别打了,参加比赛的将军,锦袍每人一领。并对众将训话说,只要诸位努力,锦袍有的是,孤岂吝惜?诸位看看,曹操根本没庇护许褚,实际是庇护了徐晃。因为徐晃破坏规则在前,许褚本想主持正义,只是动作太鲁莽、手段不太妥当。



说句公道话,上面诸将的射箭技术,只有张郃,算是技术高超,贴近实战,翻身背射,难度大的多,与其他射姿有很大不同,徐晃虽射断柳枝,最多只能说准确度高,但别人射中红心,同样准确,而徐晃擅自射断柳枝,抓抢锦袍,不仅破坏规则,还有失风度。(943)


流誉后


铜雀台建成后,曹操举行了射箭比赛,垂杨上挂了一件锦袍,在百步之外设一箭垛,谁射中箭垛的红心,就可得锦袍,射不中就罚白水一杯。

最后是徐晃射断树枝,得了锦袍,没想到许褚强行抢夺,于是两个人打了起来,把锦袍扯烂了,曹操劝停两人后各赏蜀锦一匹。

从结果来看,许褚明显是不守规矩,无理在先,但最后曹操处理的结果是不做任何处罚,每人还有赏。许褚是曹操的亲卫队,守卫左右的人,算是心腹之人,曹操不可能因为这种小事而惩罚他。


红黑圣西罗


原文如下:操欲观武官比试弓箭,乃使近侍将西川红锦战袍一领,挂于垂杨枝上,下设一箭垛,以百步为界。分武官为两队:曹氏宗族俱穿红,其余将士俱穿绿:各带雕弓长箭,跨鞍勒马,听候指挥。操传令曰:“有能射中箭垛红心者,即以锦袍赐之;如射不中,罚水一杯。”这是曹老板定下的规矩。但是徐晃却没有遵守曹操的规矩,徐晃夺下锦袍之后,曹操众人都是惊讶没有称赞徐晃,原因就是他不按规矩办事。

这是许褚看不下去了,便也去抢夺锦袍,两人相互不忍让都是拼劲全力争斗导致锦袍撕毁成两半,为啥许褚要抢夺锦袍呢?原因在于许褚认为徐晃根本没有按照曹操的规矩办事,作为忠心忠于曹老板的近身侍卫,许褚觉得自己应该要教训一下徐晃,让他明白不照曹操说的规矩办事的后果是怎么样的,所以许褚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和徐晃打斗在一起。曹操也没有呵斥许褚,反而说:“孤特视公等之勇耳。岂惜一锦袍哉?”给大家每人赐了一匹蜀锦,化解了此事。可以说曹操对于许褚确实比较偏爱,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是对许褚充分信任和偏爱,多疑的曹操怎么会把许褚留在身边做贴身侍卫呢?

可以说曹操对于徐晃的不按规矩办事肯定会有不满,这时许褚的出现,可以说教训了徐晃,曹操看到了这样的结局,所以两者都不处罚。既敲打了徐晃又保全了许褚。


Sylar弈


题主的问题来自《三国演义》“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谨”中的章节。

早在曹操相继消灭了袁绍、袁术后,有次夜宿邺城,半夜时在外看见地面有金光闪动,让人挖开得一铜雀。因有传闻舜帝母亲梦见玉雀入怀而生了舜,曹操认为是大吉之兆,大喜。当即命建一个十丈高台名铜雀台,将铜雀放置于上以示太平。并在铜雀台左右各建一台,名玉龙和金风,并用桥连接成整体。


在几年的努力下铜雀台搭成了。曹操大宴文武官员以示庆祝,并让武官在铜雀台下比试箭法。曹操让人将一红心箭靶放置百步之外,又命武将按曹姓(含夏侯姓)和外姓将领分两列立两旁,轮留骑马射靶上红心,射中者奖励川西锦袍一件,未中者罚饮水一杯,并将锦袍悬挂在一杨柳树的枝上。

结果曹休、文聘、曹洪、张郃、夏侯渊轮番精彩表现,尽射中靶上红星。此时徐晃飞马出来弯弓搭箭,却不射那靶,只朝挂着锦袍的柳枝射去,柳枝射断锦袍飘落下来,徐晃飞马接住,大喊"谢丞相锦袍"!就直接将锦袍披在了身上。这时许禇大为不服,飞马出来抢夺,两人打成一团,锦袍被撕得粉碎。

那么为何许褚无理取闹要去抢,曹操又为何不责怪许褚呢?这里面有几个为人不知的原因。


一、许褚忠心护主,曹操揣着明白装糊涂

许褚为曹操的贴身保镖,对曹操忠心不二。当曹操将曹氏宗族和其他姓将领分开轮流射靶,许褚就属意曹氏将领获胜,他认为这符合曹操的意思,偏偏锦袍被徐晃夺走。而且题目要求是射靶心,徐晃射柳枝算违规,即然你违规夺得,那我就可以抢,许褚就是抱着这种心态而去抢的。曹操当然了解许褚,知许褚是无理取闹,但他不愿指责许褚,更不愿扫了他的一片忠心。


二、许褚本想露一手,但让徐晃弄得没机会了

许褚作为曹操的第一勇将,箭法肯定也是非常了得的,谁知徐晃直接将锦袍取走,后面的人包括他都没有表现的机会了,他那个气不打一处来,蛮劲一上来,冲出去就抢。徐晃可不是软柿子,你敢抢我就敢打,当场两人从马上打到马下。

三、曹操有意制造了这种局面,锦袍他早预备了多件

曹操对手下武将很了解,百步开外能射中靶心者远不止一人,但他仅用一件锦袍来悬赏,就是要挑起他们的争夺心。一件锦袍不算什么,但那是一种荣耀,武将为荣誉而争斗正是他所希望的,尤其是在战场上更要有这种精神,他高兴还来不及呢,当然不会责怪许褚了。曹操的设计很成功,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曹操对他们进行安抚表彰,叫上铜雀台来,每人赏一件锦袍。这都在他的预料当中,所以锦袍早就预备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