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本质是不是艺术?

纤指十三玄_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答案肯定会有两个,一则书法是艺术,二则书法不是艺术。

就我个人而言,答案倾向于第二种,书法绝对不是艺术。为什么呢?因为古代所有著名的碑帖,充分展示了书法的实用性。换句话说,着实证明了写好书法是一件技术活。大凡写字,都是毛笔,得其法者,可称为书法。写字人人都会,书法并非人人都是。

据“度娘”介绍:所谓艺术,就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绘画、雕刻、建筑、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电影等。

艺术的汉语含意,据权威解释一共有五条:(1)泛指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术技能;(2)特指经术;(3)通过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而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4)比喻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5)谓形象独特优美,内容丰富多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不再写信,不在题匾,不再树碑,书法逐渐脱离了其实用价值,即使有意而为的也是电脑设计。比如舒同、启功、刘炳森等书法字体,都入了电脑字库,即使都已作古,但字体电脑都可以设计出来。换句话说,技术比书写更先进了,但毫无艺术可言。

现在社会的认知水平普遍低迷,似乎只要用毛笔写的字都是书法,都是艺术;只要书协会员,都是书法家,都是大师。

现代所谓书法艺术,就是某些有智之士打着艺术的幌子乱搞书法,脱离了书法书写本质,追求艺术创新而污蔑传统,搞什么丑书、“吼书”,“射书”等鬼魅艺术。

国家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只有我们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文化的特质。所以书法也一样,必须坚持书法最本质的特质就是书写,而不是书协。

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让书法走进千家万户,努力提高全民族的书法品位和文化素养。其实,无论是养成国民自身的文化素养,还是更进一步的把本国文化推向世界,最重要的都是对自己所信仰和追随的文化有自信。

作为一个喜欢写字的人来说,不要管他究竟是艺术或者不是艺术,只要喜欢就去写,这是肯定没有错的。因为我们:笔下有信仰,纸上有自信。3



书法家豆万龙


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来自于中国古代至今一代又一代书法巨匠的辛勤汇总和艺术实践。由于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起源于对形象的理解与艺术的浓缩,使现在书法作品肿依然可以令人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灿烂。

中国书法从诞生起传承了几千年,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帝王将相、豪杰侠士、平民百姓,流连、徜徉、沉醉于其间,并为之倾倒,这就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有人作过这样一个比喻。中国书法艺术像一根魔柱,只要你有机会靠近它,就会被它紧紧地吸住。当你沿着这根魔柱往上爬的时候,任你用尽气力,使尽招数,总是难达其顶。

明代的项穆在他的《书法雅言》中是这样描述书法艺术的,他说:“能随形而绰其态,审势而扬其威,每笔皆成其形,每字各异其体。”

中国书法艺术的这种特有魅力,不仅吸引着东方人,同样也吸引着西方人。远隔重洋生活在另一种文化环境中对中国书法艺术知之甚少的美国人费正清·赖肖尔在他的《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是这样赞叹中国书法的:“书法在东亚是一种伟大的艺术!”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首诗的题目是《颂平常心是道》,作者是宋代无门慧开禅师。该作录入其评释古代禅门公案的《无门关》一书,由此作该禅诗以表达他对“平常心是道”这句禅语的理解。此诗琅琅上口,最为佛门弟子所爱颂。



天高水长


书法必然是艺术,但任何艺术的本质都是文化,书法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门类更是如此。世界上文字林立,唯有书法被称为艺术,为什么?这和汉字独特的造型是分不开的,汉字从最初的图画文字到后来的象形,再到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等等,最终形成自己一套完整的造字法,演变成汉字独特造型的方块字,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真隶篆行草五体书法。而且汉字更是世界上最具底蕴的文字,如愛用心,產要生,運用车,導有道等等。


真正的书法家需要传统文化底蕴作为支撑。纵观整部中国书法史,但凡历史留名的书法家,每一位都是大文豪、大学者。如苏轼,宋四家之首,更是诗人词人,文学家。同样是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创立“江西诗派”。元代书坛的领军者赵孟頫,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再往近了说,启功先生书法写得好,可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国学大师。假设这些人没有这么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底蕴,是不可能写出这么好的书法的。

书法是小道。古人把书法作为正事以外,茶余饭后的小道。把国家大事作为第一位,甚至把读圣贤书放到书法之前。记得陆维钊先生曾经这样说过,自己竟沦落为书法家。可见前人的主要心思并不在书法上。


古风书法


那是自然,书法当然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少有的既实用又高雅的艺术。



要判断是不是艺术很简单,三个纬度:

第一,需不需要长期的熏陶和熟悉,这个长期是指很多年。如果可以在短期内集中训练而迅速提高的,那是技术,而不是艺术。所以,往往艺术家年龄都偏大,因为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理解艺术内涵,而技术大多是中年人最强,年龄大了往往力不从心。

第二,对兴趣爱好有没有很高的要求。艺术是需要兴趣爱好的,没有对艺术的追求是很难成为大家的,但如果是技术行业,有很多被迫成为技术高手的人存在。所以,艺术我们称之为造诣,而技术称为熟练度。

第三,是否能表达情感和精神。艺术的本质是表达人的情感和精神,而不是去进行商业化活动或者技能的比较。所以,艺术难以用来排名,但不同的人有他更加推崇和欣赏的方面。艺术的欣赏是因为相同的遭遇或者性情,所以能够理解相同的情感或者精神,而不是单纯的谁比谁好。所谓“颜筋柳骨”“翩若游龙”都是对书法艺术性的描述。

从这几个维度来判断,书法无疑是一门艺术。

但同时,书法又是在生活中非常实用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叫做写字,每个人都能够写字,每个人都必须要写字。



不得不说,这点来说,中国汉字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是所有文字中唯一成为艺术的一种文字。英语虽然通用,但没有听说过英文书法,但却有中文书法。

中国书法经过上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在2009年,中国书法成功申请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文字里面独一份。能成为文化,您说是不是艺术呢?

但是写字不是艺术,写字也不是书法。那么写字和书法有啥区别呢?并不是说,写的漂亮好看的是书法,写的不好看不漂亮的是写字。

在字里面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情感、精神的,并达到一定境界的,是书法;字很漂亮,但仅仅是漂亮和好看,那不是书法。

书法艺术正在凋零,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写字变得越来越不实用。这种文化需要我们这代人的热爱和传承。作为书法爱好者,期待书法艺术的再次蓬勃发展。



我是子彧,热爱文史,热爱书法,期待你的关注!


子彧说


        书法,依托汉字去表现美,本质上就是中国所特有的传统艺术。

        书法的艺术本质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表现文字之美。

        中国书法的各种书体,都有一种特殊的美。篆书古朴典雅,弧形遒劲,字形优美。隶书蚕头燕尾,方正圆润,富于变化。草书笔意相连,放纵潇洒。行书灵活秀美,游丝呈现。楷书整齐中和,端庄谐调。

二、表现画面之美。

        好的书法作品,能使欣赏者得到画面美的艺术享受。注重章法,讲究布局,很好地处理了各元素间的辩证关系。做到疏密有致,虚实相配,形成一种整体美。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就是典型的代表。

三、表现书法艺术家独特气质和审美情趣。

        以书圣王羲之为例,其书法雄健而骨秀,流美而沉静。看笔法,棱侧起伏,轻盈秀丽;看字法,条理分明,顺达通畅;看章法,道法自然,斯文高雅。其经典之作,无不彰显出艺术的本质,形态秀美之中蕴含内在力道,无处不洋溢着艺术气质与审美风范。

         总之,书法的本质是艺术。它与绘画有同样的艺术地位,自古代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





观海楼书法


本人不是书法专业工作者更谈不上什么书法家,但对书法却情有独钟,深爱有加。由于几千年来文字文化的传播区间较窄,且表述规范过于刻板拘束,使文字文化这种高品味的表述方式一直被少部分人所垄断着,并作为统治平民百姓的御用工具。名人写的字可称其为书法或字贴,而俗人或百姓书写的只能称为写字或信手拈来,而且还把条条框框规定了一大堆,让普通百姓望而生畏,不敢僭越,此乃愚民文化也,诚不应效仿之。然,“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特别是采用汉语拼音及解放后进行文化“扫盲”,使文字文化的巢臼一下子打开了,可另一种倾向却泛演了起来,一些人借着文字简化的风潮,竟把错字、别字、拼音等,都端到了大雅之堂!令学者、大师们目瞪口呆,无所适从,这也是亟待解决的文化文字规范化的问题。

再来讨论书法,书法是艺术,而且一种高级艺术是勿容置否的。但本人认为,可不是所谓那些书法大咖或诸如两个老赵假名气而信马由缰的书法艺术,而是真正的书法传统艺术!

毛笔书法,是大中华独创的独具特色的大中华书法艺术或书画艺术的瑰宝,其不但内涵丰富意味深长,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静怡养心趣味橫生!但现时代的年轻一代的大部分人(包括大学生)对文字的书写艺术,竟到了几乎不堪入目的程度!只有拍键盘按智能手机屏才是他们的专长和看家本领,而你若让他们去书写,则几乎不会或根本不屑一顾,他们认为这都是没有用浪费时间老掉牙的东西,何其苍然!

书法真的就是象有些人说的应该退出历史舞台没有用了吗?否!书法不但有用,而且还意义重大深远!比如书写功能的砚席锤磨,对于加深作品内容的熟练背诵和掌握具有着其它方法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写好硬笔书法,首先必须先学毛笔书法,因为,毛笔书写一般速度较慢,通过疏密相间及合理搭配,可以把文字的间架结构全部地展现出来,如果毛笔字写好了,硬笔书写功能就会自然天成;经常练习写毛笔字,因其书写难度较大,且要求较严格,一个字或一篇临摹,可能要反复书写多次或多遍,这样你还用去专门背课文吗,书写了那么多遍你还记不住吗?而且,背课文或背警句的最好方法就是默写。你如果是用毛笔去默书的话,你的印记不是会更牢固吗?同时你的书写功能也会有大幅度地提高;毛笔书写最关键的地方是能够促使你更牢靠地学习掌握诗词,文作方面的知识。古文人大都可以出口成章,其根本原因,是他们胸中词汇量浩繁丰富,这些潜质,大部分都是来之于他们长期地进行书法演练所获得的!人的思维记忆是有瞬时窦缓的,而毛笔书写东西时,恰恰就会有机地适应了人们加深记忆这种特点,毛笔书写,回会疏缓地让你把你所书写的东西比较牢靠地记住了。即然毛笔书法有这么多优点和好处,那当然应称其为艺术,而且还应是一门实用意义深远的伟大艺术!

至于说书法艺术,就不能只单论毛笔书法艺术,在熟练地掌握了软笔书写功能的基础上,再行用硬笔书写,那同样亦应称其为艺术。书写阿拉伯数字,英文俄文字母也有艺术。还有就是简繁体的书法艺术,其实只要是字的基本功扎实,即书法练成熟了,书写繁体简体都是一样的!应该说,真正的书法艺术,还得首推延宕中华几千年的——毛笔书法艺术!


鲜明11


书法就是书法,不必称书法艺术。书法的本质,就是书写汉字的方法,规则,法度。书法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化的明珠。所谓艺术,涵盖面太窄了。而文化却是汪洋大海。





一叶小舟82704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形式上,它是一门刻意追求线条美的艺术;内容上,它是一门体现民族灵魂的艺术。

中国书法是书写汉字的方法,严格来说,是人的一种能力,一种技能,可以学习和传承。

中国书法有三个要求,

1、准确

写字要准确,不能引起误读,故意更改前人留下的字,恣意更换点画都是不行的。有些人不懂汉字是传承性的,不懂汉字需要全民族多年实践创造,不懂历经无数风雨才有今天完整成熟的汉字符号系统,随意删减自夸艺术,其实是无知

2、简练

真草隶篆行,每一种书体都有特殊要求,按照当时时代需求所创造的公认的点画和结体,并非胡编乱造,而是经历了具体形象到抽象一种过程

3、美观

第三个要求,就是艺术性要求。

中国汉字造出来的时候,其实不美观。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有关汉字的记载,是一种介于文字和图形的符号,跟图画有点像但是又不是完全为了美观和装饰而画出来的画。这些类似文字东西是中国汉字的发源之一。社会的发展要求文字进步,越来越简单,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美观,这是时代的要求。。

总的来说,书法包括艺术内容,但是并非全是艺术。

艺术两个字是舶来品,西方的价值观不应该套用在中国书法上面,削足适履不可取

如果光说书法是艺术,那就太小看书法了。再说,成天艺术前艺术后的标榜书法艺术那些人,其实并不懂书法。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博观艺术


中国的书法始创于文字的产生初期,而为意愿的传达和留存为用,作为一种载体在实用中逐渐发展完善。起始的文字是以符号的形式出现的,中国的表形文字是一种有别于表音文字和表义文字的独特的文字,在世界文字系统中独一无二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步演变发展,从甲骨到陶器,从大篆到秦篆即小篆进而隶,行,草,楷。在书写实用中使人们意识到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还有审美价值,这和书写的工具相关而洐生而耒。因为古时是用的毛笔,毛笔是软性笔它不同于硬笔,在书写过程中由于行笔快慢,轻重而由此产生粗细,深谈的变化的秉性给人生发出感情上的起伏享受,尤其在草书中更为表现的淋丽尽致,艺术显现。在用笔,结体,章法上使尽手段,加上侧峰的运用,粗细,大小,长短,疏密,墨色,对比,避让,拙朴,秀丽,沟壑等。一幅好的书法作品胜过一幅山水画。



jimmy9090909


书法的本质当然是艺术。因为书法符合艺术的一切特征。首先书法描摹的对象是以汉字为本体。其二,书法的书写有丰富的技巧和笔法。其三,书法有很高欣赏价值,很多书法家和受众为其迷狂。其四,书法能表现创作者的心灵世界,展现创作者的人格魅力。其五,书法能以作者独特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与欣赏者进行心灵沟通。这些特点是其它艺术所共有的。因此毋庸置疑书法就是一门艺术,而且是难度和抽象表现最高的具有丰富想力艺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