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方土特產:淄博陶瓷

中國地方土特產:淄博陶瓷

中國地方土特產:淄博陶瓷

淄博陶瓷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位於魯中部的新興工業城市淄博,是古齊國的都城,是馳名世界的瓷都之一。這裡生產的琉璃品和陶瓷製品不僅享譽國內外,而且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

  從發掘的北辛文化遺址看,早在公元前5100年,山東就有了製陶業。到公元前4000年大汶口文化時期,山東的製陶技藝已達較高水平。從出土的大汶口彩陶看,慢輪成型,能塑造鬻、鼎、觚、豆、缽、罐、盤、背壺等多種器形,能用土紅、赭石、白堊士、碳黑等顏色在陶器上用直線、斜線、弧線精細地勾繪出各種規矩整齊的幾何形紋、花瓣紋、八角星紋等圖案。可以說,大汶口文化時期,這裡已成為山東製陶的良好開端。而稍後的龍山文化時期(公元前2600年——前2000年),山東製陶業已可以生產黑色磨光、薄如蛋殼的黑陶,表明山東的製陶技藝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淄博陶瓷,據文獻記載,盛於宋代(960年前後),“居人相襲善為陶”,遂有“瓷城”、“瓷都”的譽稱。近幾十年來,當地政府從繼承祖國遺產和發展淄博經濟出發,始終把陶瓷產業作為淄博的經濟龍頭來抓。近年來,“國際淄博陶瓷琉璃節”的連續成功地舉辦,使本已聞名於世的淄博陶瓷、琉璃成為海內外市場的-貨。淄博的陶瓷、琉璃業在新科技的刺激下,在保存、繼承傳統工藝,不斷挖掘恢復失傳特色產品的基礎上,大膽、成功地採用現代科學技術,研製新材質,開發新產品,使淄博陶瓷琉璃真正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一般說,淄博陶瓷是淄博陶瓷和琉璃的統稱。如果按其工藝和產品,淄博陶瓷和琉璃又有不同的歷史和特點。下面,我們分類簡述。

  淄博美術琉璃又稱“料器”。它是以博山當地盛產的琉璃料條加工製作而成各種工藝美術晶的統稱。史志和當地古代琉琉爐遺址發掘所得證實,博山美術琉璃的成批生產,至少已有600年的歷史。明代萬曆年間,博山一帶,料爐遍地,已是中國琉璃工藝晶的主要產區,清初,博山的琉璃製品“北至燕,南至百粵,東至高麗,西至河外,其行萬里。”(清·孫廷銓《顏山雜記》)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詔令內務府造辦處設立玻璃廠後,每年召博山琉璃工匠赴京服役,博山琉璃技藝遂流傳北京。當時博山西冶街的城門上有“珍珠瑪瑙翠,琥珀琉璃街”十個大字,很能說明博山琉璃的特色和當時玻璃業的盛況。

  博山美術琉璃種類很多,主要分為料獸、刻花、花球、珠簾等大類。博山料器以歷來能逼真地仿製各種玉石、瑪瑙、珊瑚等寶物的材質而聞名,主要品種有晶瑩奪目、色彩豔麗的各種琉璃花球和古樸凝重的雞肝石料製成的花瓶、文具,在國外頗受歡迎,另外。黃玉般的雞油黃也是難得的珍品。其他如各種套料雕刻的花插、菸缸、燈具以及各種料珠、手鐲、掛墜等,更具有濃郁的民族和民間色彩,現擇其要者述之:

  料珠是博山所產各種形式琉璃珠子的統稱,因規格、製作工藝和價格檔次不同分為三類:米珠類,又有圓珠、蓮子珠、頊璉珠、瑤珠、佛珠等品種,而每個品種內又有多種形狀和規格之分。如圓珠即有小米珠“二六”,“五錢”、豆型珠、簾子珠、建珠等10餘種規格。擀珠類,形態和色澤都較特殊,工藝技術難度更大,以仿製各種名貴玉石為特色,有仿珊瑚珠、紅瑪瑙珠、松綠珠、貓眼珠、鳳眼珠、猴珠、燈籠珠、料渣珠等等。管珠類,用拉制成細小的空心琉璃管切割而成,因管徑的粗細、切割的長短、管料的色彩各異,也有多種規格和色澤。料珠是博山琉璃製品中歷史久遠,花式規格豐富、產量最大、最有特色的一個品類,長期以來一向是各民族各階層人們所喜愛的裝飾品。今已為國家規定應保證供應的民族必需品之一。

  料獸是博山琉璃制傳統小型兒童玩具之一。它以獅、虎、狗、馬、牛、猴、羊等為題材,長不足寸,塑形古拙冼練,憨態可掬,頭部特大,四足粗狀,身背板平,藝人們戲稱為“小板凳。”用色則大紅大綠。也有一種體形較大,重達二三斤的,當地人稱為“獅豹”。它色彩豔麗,形色生動,有民間獅舞之風貌,是傳統料獸的代表作。博山傳統料獸,民間文化特色濃郁,雅俗共賞,不僅在民間流傳極廣,而且也素為國內外美術界、民間藝術界和民俗學界人士所共珍。

  料玉盆景是博山美術琉璃品種之一,用玻璃料製成仿玉石紋採下端帶有小孔的花瓣、葉片和枝幹,以細金屬絲串綴成整枝花木,放入花盆而成,宛如名貴玉石雕刻的仿瑪瑙、珊瑚、茶晶、紫晶、芙蓉石等的花朵,仿墨玉、岫玉、金星石等葉片,是觀賞性的裝飾工藝品。

  堆花料器是博山美術琉璃傳統品種之一。在剛成型的器物需要裝飾花紋的部位,迅速粘上軟化好的色料,並立即用鉗、剪、鐵片等小工具以拉、剪、搓、塑等方法塑出多浮雕似的花、葉或禽鳥等形像,稍加整形後放入退溫箱內逐漸冷卻即成。器形簡潔流暢,花飾自然生動,可作為花瓶、花插、煙具、檯燈座等,既可實用又有觀賞價值,是一種普及性的琉璃工藝美術品。

  套料劉花也稱“套料雕刻”、“套色琉琉雕刻”。以兩層以上彩色琉璃高溫融套製成器皿的坯胎,經退溫冷卻後,再用傳統的玉石雕刻技藝用器表按設計的圖案逐層精心雕磨,刻掉圖案以外的套料,保留最內層色料,襯托出已刻好的不同色料層的圖案花紋,具有浮雕藝術效果。最後再經拋光,整個器身和不同色彩的花紋都晶瑩滋潤,宛若玉雕。器形雖多為壺、瓶、罐、壇、盤、盒等,但一般都不作實用,是一種較為貴重的陳設工藝品。“套料雕刻”是博山美術琉璃品中獨具特色的雕刻品種。

  雞肝石是博山美術琉璃品中特有的一種著名色料,因其色如雞肝、紋如佳石而得名,特點是在大片紫紅色中隱有姿態萬千的黑色斑紋,有的如重巒迭蟑,雲影水痕,有的如古木奇石,繁花纖草,天趣盎然,令人遐想。它最適合製作格調高雅的器物,如成套文房用具,既是實用品,又是古樸凝重、典雅大方的案頭陳設藝術品,歷來受國內外文化藝術界人士珍愛,並多次作為高層次工藝品參加全國和國際展覽,廣受讚譽。

  雞油黃博山美術玻璃中名貴色料之一。它光澤晶瑩如玉,滋潤欲滴,色黃似雞脂,豔麗而不浮華,天然玉石中無此色,所以愈益顯得珍奇。此料多用以製成造型古樸端莊的瓶、壺、罐、盒、盤等器皿,刻以浮雕花紋。含蓄蘊藉,格調高雅,是盛銷的高檔美術琉璃工藝品。

  淄博美術陶瓷淄博陶瓷與琉璃並稱雙珍,且歷史比琉璃要早得多,稱譽海內外的時間也長得多。在宋代,淄博被譽稱“瓷都”,不僅因其遍地瓷爐,居人相襲善陶,陶瓷產品豐富,更重要的是研製生產出了“兩點瓷”(也稱“油點瓷”或“天目釉”)、“茶藥釉”等歷來被視為“陶瓷藝術中的珍品”的稀有瓷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淄博人在繼承優秀傳統基礎上,與現代科學技術結合,除恢復了幾種歷史失傳的名貴色釉,成功地仿製了“龍山文化”的蛋殼陶之外,還創造了“紅金晶釉”、“雞血紅釉”、“金星釉”和幾十種黑釉變化釉。在陶瓷彩繪基礎上,解決了自古以來烏金釉上不能加彩繪的難題,種類不斷豐富,各種浮雕、堆雕、圓雕題材廣博,人物、動物、花卉、博古文物,式樣俱全,園林陶瓷古樸而新穎。並首創粉裝飾畫掛盤和人物肖像刻瓷掛盤,多次作為國家領導人出訪時贈送外國國家元首的禮品。

  在這裡,我們重點介紹一下“雨點釉陶”。“雨點釉陶”產於博山,始於宋代,因漆黑的釉色表面上星布著斑點而得名。如果用雨點釉陶器盛茶水,則斑點便象金星般熠熠發亮。雨點釉陶當時盛行於世,並流傳東瀛,為日本人所珍愛。其後,全國興起青花白釉瓷,油滴瓷製作技藝逐漸湮沒失傳,後人雖曾多次努力試驗,但仍未恢復。本世紀20年代,著名博山陶瓷藝人侯相會經多年反覆探索實驗,直到1936年才取得成功,博山“雨點瓷”自此揚名海內外。其技藝特點是:在點亮似漆的底色上,疏密有致地遍佈小如粟米大如黃豆的銀白色圓點,以茶水入器,器內金光熠熠,如注入清水或白酒,則銀星閃耀,映日視之,晶瑩奪目,器形端莊凝重,古抽樸雅,有宋代遺韻。現在侯老藝人已謝世,幸喜絕技後繼有人,博山美術陶瓷廠生產的雨點釉陶器有雙龍瓶、天球瓶、柳葉瓶,以及盤、盞、茶具、文具、酒具等種,風格獨特,深受國內外人士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