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白守黑 ·「第九幅」

知白守黑 ·「第九幅」| 畫比紙大,那畫就好

知白守黑


論畫,知白守黑,陰陽互存,消漲無極。

做人,守身玉潔,力求真善美。

本書和劉知白老人微妙同名。

他摯愛遺產,羞襲古人,創沒骨山水,

天奪彩筆,卻自鑄典型。

本書精選團扇百件,煙霞縹緲,筆墨幽峻,

畫小境宏。柯文輝先生為之撰散文百篇,

剖析藝境,點評風格,文思寬博活潑,富於啟迪。



畫比紙大,那畫就好


劉知白山水清音 柯文輝觀畫獨白


知白守黑 ·「第九幅」| 畫比紙大,那畫就好


高手筆下沒有贓墨、贓顏色。通過墨色的陰陽、明暗、深淺,能把贓色贓墨變成一種特殊的表現手段,使畫的境深大大突破。

外祖父是喂牛的老石匠,也種地。我幼小時問他,什麼樣的畫最好?他說:“四尺的紙畫出來掛在牆上,被人看成五尺,五尺的看成六尺,六尺的看成八尺,一句話,畫比紙大,那畫就好。一位篆刻家的印拓貼在牆上,比印石要大,篆刻家就有本事,反過來就無能。”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現在過去六十多年,細細回味,也就是作品的張力。

這些團扇式的小畫,張張比紙大。此畫孤立地一觀,確有贓墨,正是處理得宜,化腐朽為神奇,成功的畫家都應該是這這種能耐。

看畫,我又想起一位很有名的畫家,登門求外祖父刻印紐。遺憾的是這門藝術現在已經沒有出類拔萃的大家。

畫家問道:“老漢,您怎麼會看畫呢?很多教授也不會看啊!”

外祖父說:“我會喂牛。這跟看畫道理一樣,喂牛強調草膘、料力、水精神;畫畫呢,墨是膘、筆是力、水是精神。”

畫家非常驚訝地拱拱手說:“老爺子,您真聰明!”

外祖父哈哈大笑說:“是那些講空頭畫理的大人先生們太不聰明瞭,我很愚蠢!”


[作者小簡]


白雲千載

知白守黑 ·「第九幅」| 畫比紙大,那畫就好

劉知白(1915——2003),號白雲,晚號如蓮老人等,安徽鳳陽人。1933年考入蘇州美專,後拜顧彥平為師,隨師潛心臨摹顧氏“過雲樓”藏畫。1948年在廣西全州提出“學時有他無我,化時有我無他”的畫學主張。其藝術上承宋元,下接明清,既繼承傳統精髓,又注重形式的創新,最終法古變今,創造了潑墨大寫意山水畫的新技法,成為中國畫傳統的最後守望者和新世紀創新的前行者,即他已經站在了傳統與現代的臨界點上,預示了新世紀中國水墨轉向抽象與表現的歷史趨勢。出版有《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劉知白》《劉知白中國畫集》及《清氣和詩醉墨痕》《知白守黑》《秋水長天月下簫·劉知白作品賞讀》 等研究其藝術的專著二十餘種。


知白守黑 ·「第九幅」| 畫比紙大,那畫就好

柯文輝,男,1935年1月25日生於安徽省安慶市,當代著名書畫評論家、鑑賞家、美術理論家,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研究員。曾任當代國畫大師劉海粟秘書十年,其間與劉海粟、林散之、李可染、錢君陶等大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90年代在中國話劇研究所從事學術研究。1993年起享受突出貢獻政府津貼。


知白守黑 ·「第九幅」| 畫比紙大,那畫就好

誦 讀


安麗麗 筆名:幔簾隔燕,遼寧省錦州人,小學教研室主任。市優秀教師、教壇新秀。酷愛文字和品壺談茶,尤喜詩詞,擅長朗誦。一直堅信:讀書是邁向高貴的最低門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