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三十六年,九张全家福和它背后的故事


#自拍我的故事# 我的家乡在四川自贡,1982年出生的我现在生活在北京,即将奔四的我这个春节回到老家过年,因为疫情出不了门,只能在家中翻阅过去的照片。这张拍摄自1984年春节的照片是我找到的爷爷奶奶这一边最早有我的全家福。照片里26岁的妈妈抱着我,旁边是我的爸爸,那时候的他刚刚而立之年,看上去那么年轻。我的奶奶抱着刚出生三个月左右的堂妹。爷爷奶奶一共有四个孩子,两男两女,我爸爸行大。

1987年春节,在同样的地方我们的全家福又增添了一个孩子,三姑在1986年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于是我有了两个妹妹。拍照的地方在自贡贡井区的老宅院子里,那个小院有着我美好的童年记忆,爷爷奶奶是爱花的人,一年四季院子里不同的花轮番开放,尤其是占据院子一角有一株巨大的玫瑰,盛放时满园芳香。

1991年春节,爷爷奶奶家从老宅搬到新家。1990年2月,四姑生下一个儿子,为这个三世同堂的家庭增添了又一份幸福。市场经济的浪潮也席卷了四川的这座小城,大家开始到照相馆拍摄全家福,当时上小学二年级的我对这家照相馆一点也不陌生,一年级加入少先队的那天,我从学校回到家爷爷奶奶就特别正式地带我来这家照相馆拍了照片。


然而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1995年9月,罹患癌症大半年的奶奶去世了。奶奶的身体一直很好,我从记事开始就几乎每个周末几个小家庭都会去奶奶家玩,到上学以后我们几个孩子更是每天在奶奶家吃饭。作为一个13岁的孩子,奶奶的去世对我的冲击还是很大的,甚至在我看过去,奶奶的去世,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家庭史,自此之后,我们渐渐的没有每周都全家大聚会,我那个属于家族的童年时光,好像就此结束。

1996年11月,自贡新建的西山公园开园举办菊花展。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爷爷逐渐走出来,奶奶刚去世的那段时间,因为担心爷爷的身体,我们四个家庭轮流去陪爷爷住。在这一年里爷爷给奶奶出了一本个人口述史的书,自费印刷送给了亲朋好友,我也是从那本书里了解了奶奶从童年到退休后的生活,同时也在我的心灵里种下了某些写作的种子。

来到新千年,2000年的春节,三姑搬了新家,一家人在三姑家过年,这个时候爷爷有了新的老伴,高二的我也逐渐进入学习的冲刺阶段,妈妈在1998年下了岗,就没有再找工作,在家照顾我。爸爸为了多挣点钱,到成都去打工,差不多一两个月才能回来一次,每次回来全家人都会聚一聚,酒桌上大家都劝我爸等我上了大学就回老家,后来这个期限逐渐后延,跨过了我大学毕业,跨过我结婚,直到2018年,他65岁这一年,才彻底退休。


2007年4月,大学毕业了已经工作两年,我第一次带女朋友回老家,家里人特别热情,每家都设宴招待,并且拍下这张照片。当时堂妹也已经工作,表妹和表弟尚在念书,家里人都说女朋友长得有点像表妹,一看就是一家人。2009年的时候女朋友正式变成了妻子。

2015年春节,我和妻子带着一岁的龙凤胎木朵回老家过年,一家人其乐融融,这一年的春节可以算是我们这个四世同堂家庭人员聚得最整齐的一次,我们一家定居在北京,堂妹一家定居在成都,曾经每周都见面的兄弟姐妹如今一年可能也就只能见上一两次。后来几年因为距离气候等原因我们都没有回老家过年。2017年2月,96岁的爷爷去世,四世同堂终成回忆。

今年春节,早早下决心回来过年,却遭遇了一场疫病,在尚未禁止聚会的时候,我们一家戴着口罩拍了一张恐怕会铭记终身的全家福。虽然爷爷没有了,但是新的成员在不断加入,表妹在爷爷去世那年生了第二个儿子,而我的小表弟去年也结婚了,马上就要迎来自己的孩子。三十多年间,在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几张全家福里,我从里面回忆起一段丰富又一言难尽的家庭史,它是一个一个成员的命运,是一个家族维系向前的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