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手机被监视?平时说话,搜索的信息,马上就会被别的app推送?

冷眼看你装29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app权限问题!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前一买秒搜索了商品信息,下一秒看新闻就被推送该商品广告。

究其原因,大数据时代使人们的网络浏览信息变得透明!

网络平台的机制有共通性,大数据时代能分析定位数据信息,如果平台共享相关信息,那么这种推送就会更加准确了。

另外一个泄露信息的地方就是麦克风、浏览器,这个也是app权限问题了。相关权限的开启,后台能读取你相关的语音数据,自然会根据数据分析后推送广告信息。

前几年315曝光过的恶意充电桩.钓鱼wifi.恶意手机软件.还有出售的废旧手机.实际上仅是恢复出厂设置是完全可以通过简单的手段来恢复数据的.其中我觉得最信息泄露最多的地方还是app权限还有恶意手机软件和钓鱼wifi这几个.

很多app会申请一些对正常使用无影响的权限,包括知名厂商的app.这其实很容易造成信息泄露.如某社交app请求读取联系人权限和定位权限.当然用途可能是用于匹配通讯录还有附近的人,但你信息很可能就泄露了.

还有就是用户主动发布到各种社交、求职、中介之类的app网站。

互联网时代我们或多或少的会牺牲点隐私获取某方面的便利,然后各种各样的个人信息通过某种方式(黑产、内部泄露或是爬虫收集等等…)汇聚起来,再被有心人利用。大数据下我们根本与裸体无异。


哈皮姐弟


我把手机的麦克风、定位、相机、图片、通讯录、sri功能全关了,坐在沙发上和儿子面对面聊天,说车的雨刷是不是该换了,过后打开手机淘宝,满屏都是我的车专用雨刷,当时吓得一身鸡皮疙瘩,检查一遍确定所有权限(除了WiFi)都关闭,它怎能知道我的需求?可怕的是最近又出现了,我想换轮胎,也是还没搜索,打开手机我的车专用轮胎又在首页显示:厂家、尺寸完全正确,太可怕了!大数据完全说不通,两次都是我和家人聊天后出现,之前一直没有推送,也没有开启手机???。要不是父母岁数大了怕有事联系不上,我真的想关机。


焦三枝


有时后和朋友客户聊天 或者脑袋里想吃什么东西,再打开手机 显示的全部都是你想找的东西,有一次跟朋友商量在家里做烧烤 肉不好切 不好串,结果打开手机推送的是 家用烧烤切肉的刀 一套切肉 串肉的模具,感觉现在人都没啥隐私了。


星际-战舰


其实并不是手机被“监控”了,而是你本人被“分析”了。

“监控”还是“分析”

用“监控”这个词,是有点负面的,毕竟牵扯到这个词,会让人联想到很多不好的现象,从而对手机被“监控”这件事越发的讨厌。

要我看来,与其说手机被“监控”了,不如说自己被“分析”了。

你说感觉手机被“监控”,其实是你在手机APP中的浏览轨迹,被记录了,再然后你的这些行为数据被其他 APP“分享”了,而你的数据被越多的APP“分享”,就越会让你觉得自己做一件事,好像手机上的所有APP都知道了,然后也就给你一种假象,你手机被监控了!

其实不是的,毕竟数据的“分享”,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说所有的APP都可以拿到你的行为数据。

比如,你在淘宝购物,然后打开今日头条,发现头条也在给你推送相关的广告,这就说明,淘宝和今日头条是存在“分享”关系的;

又比如,你在京东上浏览物品,打开今日头条,也在给你推送相关的东西,这就说明,京东和今日头条是存在“分享”关系的;

而你在京东,就不会被推送你在淘宝浏览的东西,因为他两并没有那么好的“关系”。

了解了这些,你是不是愤怒为什么我的数据会被“分享”?

鱼和熊掌

作为用户,我当然也是不希望我的数据被四处“分享”,这样会让我没有安全感。

但是客观点说,如果没有大数据,没有大数据分析,那么生活中很多的便利,我就不会享受到,比如,打开今日头条,我得像以前看报纸那样,在一堆信息中,花费大量时间,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行为数据被“分享”的初衷,我想肯定是为了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让用户觉得这款APP真的人性化,“我都没说要干啥,它就知道了我要干啥”。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的人不喜欢被推送,那就有人喜欢被推送,比如我在其他地方看车,到了淘宝,它就给我推送车上的挂饰、坐垫,我就会很乐意去点击。


难得糊涂!所有的不开心,其实都只是自己想要的太多。

月半程序员见闻


说的好听的就是大数据 其实就是侵犯咱们的隐私权[抠鼻][抠鼻][抠鼻]


無爲2019


说过的话,我知道头条打开了我的麦克风,关键是有的时候,我心里一想,头条就推送了,如何解释,。


天下齐辩


昨天和朋友打电话,说护墙板的事情,今天广告就来了。你说可怕不?



希望之星大会


的确有这种现象存在,平时喜爱浏览的一些页面,包括搜索引擎输入的关键词,甚至连自己说话的相关内容,都会有别的APP及时推送,总感觉背后有一双眼睛一直在盯住自己。[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罗布泊觅鱼


分享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一直打算做影视视频循环播放的节目,查看一家排名数一数二的直播网站,确定没有这款节目后咨询客服,客服告知做这类的节目只能是网站邀请,自己不能申请。第二天上网观看视频居然出现了自己咨询的节目内容。当时感觉挺意外,这样的节目筹备也需要不少时间,怎么隔天就展现出来了。换位思考可能是别人早就准备好了,只是巧合。过几天不甘心,准备另一节目去咨询,得到了一模一样的结果。总结是在咨询过程中回答了客服的问题,透露了你的思想。

个人认为手机被监控 窃听麦克风的几率微乎其微,是你和你拥有的一切以被大数据收纳,只要在互联网输入关键词就会显示你所想的一切。

这样的事情与上网时间成正比,无网络地区与此感觉无缘。


美乐行


大数据就是干这个用的,让你越变越傻,眼界越来越窄,越来越容易被控制。比如我们一旦浏览了一条什么新闻,以后基本会被类似题材和内容的新闻围绕。一旦看了一种什么商品,再打开类似的购物APP,此类商品铺天盖地,总有一款适合你。这种信息的轰炸其实很可怕。大数据是好事儿,但是应该多用于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和监控,比如人贩子的锁定和追踪,比如对贪官污吏的监督和取证。如果用来监控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那真是回到道路以目的时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