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了,每天都在担心公司裁员会落到自己身上,该怎么办?

北漂程序猿小郭


我是小丸子,

40岁了,每天都在担心公司裁员会落到自己身上,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前段时间,某公司在传要裁一批35岁员工,又有某公司在传要裁一批因为家庭原因不能全心全意拼搏工作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职场上的人意识到了危机感,害怕哪天自己就被裁了,也许有人会说怕什么反正被公司裁了公司要赔钱的,大不了重新再找工作就是了,当然如果还年轻可以这样说,但是到了尴尬的年纪,再找工作远远要比不被裁还要难,虽然你现在确实是拿到了一笔赔偿,但是接下来的日子怎么办?

当然在公司的角度来看,公司没有错,毕竟开公司就是为了赚取利益,公司请我们来上班就是想看到我创造价值,当创造不了公司想要的价值时,公司现在换其他人来,也是情有可原的,就好比公司效益不好了,我得不到我们想要的利益也会选择辞职,是一样的道理!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避免在遇到中年危机呢

上文,我也说到了,公司看重的是价值,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价值,达到公司想要的层次,我这不是在帮企业说话,而是现实就是如此残酷,我们想要在残酷的职场生存下去,要要在生活生存下去,那么就必须学会低头,对自己残酷一点!

题主你现在迫在眉睫要做的事,就是好好的给自己定个位,重新对自己有个认知,可以拿公司的其他人来做做比较,看自己的差距有那些,然后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的话你才能在职场上生存下去,不要再等了,再等的话可能面对的就是努力找工作了。

其实公司并不是看年纪来裁人的,而是看能力看创造的价值,自然规则年纪大的在潜力上就输给了年轻人,你身上的光芒已经表现出来了,而年轻人的却有曙光,所以你的光芒做不到耀眼,那么自由熄灭了!


我觉得不应该到了中年从去意识中年危机,而是在一步入职场就要思考这个问题

先来说说我现在吧

虽然我现在才28岁,在职场上应该还是属于抢手的吧,因为25左右一般都是大学刚刚毕业的样子,到了28基本上都是积累了工资经验,而年纪又不大,实际上也是如此我现在找工作可以说非常简简单单,特别是我这个行业,有着4年的工作经验了,已经具备了行业能力了,按理说我应该可以高枕无忧了,至少到35岁以前可以高枕无忧,可是我并没有高枕无忧,而是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害怕自己哪一天被后来的人给超,也害怕被前面的人越甩越远,等到那时我再想努力,就更难了!

借此我想对年轻人说一句,不要到了迫在眉睫时才想去解决问题,而是一开始就要预防问题,趁现在还年轻就努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等到了中年就不用面临中年危机了,加油吧,职场上的兄弟姐妹们!


谢谢你的阅读,希望可以帮到你以及遇到同样困惑的人们,希望可以给我点个赞加个关注,谢谢了!


职场小丸子


你好!我是郭洋嘉,根据你提出来的问题,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年龄在40岁的男性同胞,理论上说是人生最精华部分,无论是人生阅历还是经历的事情都是很丰富的财富。但是:优胜劣汰机制这是时代潮流趋势,也是企业管理必须要注意的重要因素。那作为个体的自己来说,除了完成本该完成的工作任务外,还应努力学习新技能新知识,只有在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才不会被淘汰出局。

以我自己为例:我在1988年8月1日(这天正是我40岁的生日),带领60名四川的能工巧将(石、木、泥),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报到,下午1点钟半从北京出发,坐飞机去到西亚的科威特。在科威特的国防部兵营工程项目部,看到的和自己平时所经历的东西完全不同。质量检查比国内严格好多倍,因此:除了努力学习之外别无选择,在国外项目组的帮助下终于战胜自我,把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做到极致,做到三级检查,级级ok,也因为如此,两年合同期到期之前,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对外工程项目部专门去四川,要求我们公司再延期两年合同期,继续在科威特工作(我举这个例子你该明白我的用心了吧)。

总结一下:担心是多余的,学习是需要的,要想出人头地,自己必须加倍努力才是!下面这位同事,就是在优胜劣汰中成长起来的车间主任,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工作安排和员工之间交流沟通能力都提升不小。



郭洋嘉


【职友圈老金观点】:别过度关注自己的年龄,多想想自己有哪些能力可以变现。现今的职场有太多的关于“中年危机”方面的资讯,很多处于中年的人,看了这类资讯后,会产生“职场恐慌”,甚至对号入座。

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勇敢面对自己的年龄,但别过渡关注自己的年龄,与其终日被“中年危机”所困扰,不如多抽点时间想想自己有哪些能力可以变现。

下面,我就分享下,如果我是题主,会怎么做,纯属个人浅见,以供题主参考,也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


步入职场中年,别恐慌,理性看待自己的年龄

人到中年,没必要去逃避年龄,哪怕用手捂住耳朵,依然不会改变已是中年的事实。那为何不坦坦荡荡地面对自己的年龄呢?大多数人之所以会因为年龄恐慌,主要原因在于:

1.职场多年,却无法得到晋升,担心自己被新人淘汰

老王工作了15年,虽说工作勤勤恳恳,但一直处于基层岗位,眼看自己已经中年,身边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甚至有的年轻人成为了自己的上级领导,心里越来越恐慌,觉得自己很快就要被淘汰了。

2.记忆力和学习力下降,面对新事物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老李发现人到中年后,突然之间记忆力下降的厉害,很多时候明明前一秒还看到的事,后一秒就记不得了。都说活到老学到老,但老李明显感觉自己学不进去。

3.长期停留在舒适区,害怕跳出舒适区后无法应对

老张多年工作,终于可以比较轻松的处理工作中的事,甚至每天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看看报纸,看看新闻。公司要新组建一个部门,老张有机会担任负责人,但又害怕自己万一做不好,或者不能像现在这样轻松,最后放弃了这个机会。

那么到底该如何理性看待自己的年龄?如果我是题主,我会这么做:

1.告诉自己“职场中年”已成事实,再焦虑恐慌也是中年

曾经也觉得身边同事年轻人越来越多,一开始会有点感慨,感慨多了发现,中年的现实并不会因为自己的感慨而改变,承认这个事实也没什么难的。

2.提醒自己职场工龄不是资历,更不是实力,只是工作时间的体现

很多人会错误的认为,工龄就是资历,资历就是实力,其实这种想法最终只会让自己失望,工龄仅仅只是对自己工作时间的记录,什么都代表不了。


【小结】:理性看待年龄,并不是说从此认命,而是接受年龄现实,但不接受自己停滞不前,拒绝成长。


应对中年裁员,别焦虑,用对方法也能发现拐点

裁员职场中年人是近几年比较热的话题,尤其在互联网公司,更是家常便饭。如何才能避免被裁员,以下是我的一些个人建议:

1.花点时间给自己的职场做个回顾,主要回顾下自己第一份工作到现在,学到了哪些,曾经有过哪些成绩。

比如做技术岗位的,可以回顾下自己掌握的技术,哪些是通用技术,哪些是新技术的底层原理;做业务岗位的,可以回顾下自己积累了多少客户,且这些客户平时是否有过定期维护。

2.平时多观察下年轻人已成为单位骨干的同事,有哪些是自己可以学习,并提高自身能力的优点。

比如现在的年轻人喜欢玩短视频,别去看怎么拍的,而是多看看别人拍的内容是什么类型的。现在不少年轻人喜欢学习职场类的知识,作为中年人也不要排斥,自己也去学习下。

3.多关注社会动态,尤其是新兴行业和新技术,虽然自己年龄大了,但学习的心态不能老。

现今的社会,新兴行业和新技术发展太快,平时没事就多关注下财经新闻、科技新闻,了解当前社会哪些是主流,甚至还要多了解下国家的新政策,有时候会内含很多商机。

以上3个方面可以让自己不至于导致自己信息闭塞,打开了信息更新,接下来还需要做的是:

1.多加入些行业圈子,多看看行业中有哪些潜在的机会

2.尝试做一些副业,最好是从自身特长出发,总结一些实用经验

3.休息时间,抽空多跑跑本地人流量大的区域,看看哪些商贩的东西比较受人欢迎


【小结】:应对裁员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虚度每一天,做好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积累,关注社会动态,再不济多去和商贩聊聊天,学会挖掘财源点。


总结

最后再回到题主问题中做个总结,如果每天都在担心裁员会落在自己身上,最好的办法就是现在就行动起来,而不是每天让自己处于焦虑中。越早的提前准备,即使真的不幸遇到裁员,也不会不知所措。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谢谢:)

如果我的回答帮助到你,可以关注@职友圈老金。共享职场生存、晋升技巧、副业实战经验。


职友圈老金


不说40岁了,作为刚刚30+的人,即使在大家认为稳定的体制内工作,我也会思考万一哪一天因为体制改革我被辞退了怎么办?

焦虑是没有用的,唯有行动可破焦虑。

亦舒:“当我四十岁的时候,身体健康,略有积蓄,丈夫体贴,孩子听话,有一份真正喜欢的工作,这就是成功,不必成名,也不必发财。”

关注3个维度,远离焦虑,把控职场生涯主动权。

一、健康:定期运动,保护革命的本钱——身体

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的生活。可很多人都误解为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在现在人多粥少的职场,很多人都在用透支身体来换取事业的成功。

“女工连续4天加班22小时猝死 生前常说太累”“过度加班导致过劳死”类似的新闻在网上隔三差五的冒出头。

最近的有在浙江卫视综艺《追我吧》录制过程中,年仅35岁的高以翔突然晕倒,经3个小时的抢救后,不幸去世。

不管现在多少岁,请开始运动吧。从每天散步开始,逐步增加运动量,选择一个喜欢的运动方式,保持每周运动3次左右的频率,保护好身体的健康。

德国著名哲学家亚瑟·叔本华曾说:“只有最愚昧的人才会为了其他的幸福牺牲健康,不管其他的幸福是功、名、利禄、学识,还是过眼烟云似的感官享受,世间没有任何事物比健康还来得重要。”

二、储蓄:定期储蓄,保护离职的体面——金钱

罗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说:财富就是支持一个人生存多长时间的能力,或者说:如果我今天停止工作,我还能活多久?

请随时保持拥有支撑自己无收入状态下,可以保持家庭生活开支半年以上的储蓄金额。这样才有不怕辞退,敢于辞职的勇气。

没有金钱支撑情况下离开职场,对于家庭的压力,自身寻找新机会的压力都是致命的。

有了可以让自己从容选择,轻松寻找新工作计划的金钱储蓄,生活会迸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三、阅读:持续阅读,保护思维的活跃——能力

《富爸爸穷爸爸》书中说:“我们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资产是我们的头脑。如果受到良好的训练,它就能创造大量的财富。”

最后,共勉。

埃莉诺·罗斯福:“做你内心认为正确的事情,因为不管你做不做,怎么做,总会受到指责和批评。”

我是语迟A,职场中人,愿与你践行思悟,一起一往职前。欢迎关注我,并留下你的评论吧。


语迟A


时光如梭,斗转星移,人生如梦,人生如戏,这些词不时在我脑海中闪现,感觉时光流逝的太快了,转眼间就快40岁了,到了中年人生进入了下半场。

我和你一样,也即将步入40岁。开始变得焦虑,变得有一点迷茫。我倒不每天担心自己会失业,但是每月发的那么一点工资,根本不够每个月的开销。该怎么办呢?我们必须进行人生下半场的规划。虽然常说计划没有变化快,可是只有有了目标,有了规划,我们才会有前进的方向。迷茫时,焦虑时,才会有前进的动力。规划就是我们人生下半场前进的高速公路。

人生如戏,人生如梦,可是我不能游戏人生。我是两个儿子的爸爸,我是老婆的丈夫,我是父母亲的儿子,我也是岳父母的儿子。我有压力,我有焦虑,感到挣钱不易,总想时间过慢点,总想多一条挣钱的方法。困惑着,努力着,生命不息,闯创不止。

折腾着就是了!






玩在当下玩出茗堂



首先说下职场40岁后的人生轨迹:

1、继续打工:40岁这个年龄竞争力已比不过25岁出来工作几年经验的了,因为公司会考虑员工疾病,家庭、工作效率,人工成本,加班强度等,除非你在公司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既然你都问这个问题了,相信你不是那个不可替代的。


你想继续打工,但是又没能力创业,那就努力提升自己,比如学习一项市场需要,但是你有优势的技能,可以从你身边的亲戚,朋友优先考虑,看是否适合你,如果你觉得自己能胜任这份技能,就沉下心来学习2-3年。


如果觉得自己身边亲人朋友没有合适的项目,可以去个技术学校,也有很多刚需岗位,比如厨师,糕点师等偏后台,没有太多年龄要求的。


如果你不想去学校,身边又没好项目,那就找个自己敢兴趣的东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件式往往自己敢兴趣的才是最容易坚持下来的。


2、创业:想发财创业是普通人跨越阶层最好的途径,但是风险太大,不适合多数人,不排除有部分人到40岁后突然觉悟,想奋发图强赚大钱的。首先评估下自己在资金,人脉,货源上有没优势,如果都没有,建议还是打工为好,你条件不成熟还鼓励你创业的,就是拉你下进坑。


如果条件不是很成熟但是又想创业,可以考虑跟其他人合伙,优先从自己熟悉的行业为下手;自己不用管公司,偶尔跟合伙人对下账目即可。


如果前面2个创业都排除了,那就找一个自己能做的副业吧,目标是短期能看到收益的那种,因为没有收入的副业人很难坚持。


以上内容纯手打,希望能帮到大家,觉得回答的不错的欢迎点赞加关注


夜猫当家


40岁了,每天都在担心公司裁员会落到自己身上,该怎么办?

“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这是墨菲定律的核心内容。再来看你这件事情,如果你把焦点都放在每天担心公司裁员上,那么落在你头上那将是早晚的事情。

生命中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自己感召来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你喜欢的还是讨厌的。因此我们应该把焦点关注在我们所拥有的和所希望的,而非欠缺的和担心的。否则你一定会心想事成。

40岁的年龄理应是身强体壮、经验丰富、精力旺盛,不为世事所困惑,就不知题主为何每天会担心公司裁员落在自己的头上呢?我想造成担心和恐惧的原因或许只有一个那就是“本领恐慌”。假如你在20、30岁本该奋斗的年龄选择了安逸,没有用心去积累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行业知识,如果你只是在混日子,你把心思都花在揣摩领导的喜好,你把业余时间都花在了休闲、娱乐、看电视、打麻将、应酬,从来不在读书,不在学习。那么你不担心谁又担心呢?

好了,接下来我们还是聊聊怎么办吧。古人云:朝闻道,夕死可矣。一个人不管40岁还是50岁,只要醒悟了,只要想要改变,永远不晚。

第一、 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工作是实现人生目标和理想的途径和载体,因此工作不是为了应付,不是为了上司,不是为了公司,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你应该感激公司所提供的工作机会,工作舞台。请诚实的回答:是你需要公司多一点,还是公司需要你多一点?假如是公司需要你多一点,那恭喜你,表示你是有价值的。假如是你需要公司多一点,那表示你要有危机感啦。

第二、 努力提升专业水平

8小时之内求生存,8小时之外求发展。8小时之内的工作时间只是满足基本的工作要求,而8小时之外的业余时间才决定你在职场的竞争力。从今天开始,你需要把过去用在应酬、休闲、娱乐、看电视、发呆的时间用于提高专业学习上。三个月之后你就会惊讶的发现自己进步了一大截。

第三、 尽早作出贡献

不要满足于工作的最低基本要求,尽量要把每一项工作做到卓越,尽早在一些重大项目当中作出突出贡献,这样你的表现必然会引起公司的关注和重视,你将成为升职加薪的对象,而非裁员的对象。

总结:与其担心和恐惧,不如奋起努力。职场不相信眼泪,只相信实力,当你通过自己工作态度的改善,专业水平的提升以及做出的卓越贡献,就算你被裁员那又会怎样?以你的能力和表现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企业愿意聘请你,加油吧!

赋能团队发展,助力组织绩效提升,我是行动学习促动师代志杰,欢迎大家关注我并留言交流。

代志杰


你有这个担忧,说明你在你们公司的职位并不是不可或缺,而是随时可能被替换的,所以说你担忧是正常的。只是,我们除了每天战战兢兢的上班,害怕随时会被开除,以这样的心态来上班真的好吗?很明显,这对你对公司都不好。

这时,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没错,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细致更专业,比一般人都要好。这时就凸显出你在公司的重要性了。要不然就开展副业,如果被公司开除的那天真的来了,起码你还有自己的另外一份事业,老话说的好: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总之,我给你的建议就是两个。要么提升自身专业技能;要么就发展副业。

加油!


爱莲说职场


只有认识自己,保持危机感,不断改善自己的问题,才能生活在工作场所。很多人在工作中享受着不错的薪资待遇,却不把工作当回事,而他们对于公司的付出只有时间,遇到问题却承担不起自己的责任,没有什么积极性去解决…这样的员工往往是企业最忌讳的,领导聘用你其实并不是花钱买下了你的时间,而是是因为让你干工作,所以要花时间。换句话说,做事是目的,花时间只是方法。其次就是指哪打哪,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员工其实看上去表面并没有什么问题,不迟到不早退甚至从不缺勤,领导吩咐给他们的任务他们也会按时完成,但是却不会主动去做什么,主动寻求什么改变,对分内之事不推辞,但对其他的一切事情也不主动。这样的员工,循规蹈矩,不管做什么都需要领导在背后催着赶着,往往让领导很头疼,这样的员工如果在公司里呆的时间久了,对于公司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异域风情家


我还没到楼主的年龄,但是经历过和楼主类似的事情,现在再回头看看,发现与其不停的焦虑,不如直接行动。

《谁动了我的奶酪》的启发

这本书是我最近在看的,是一个很简短的故事,故事里有4个角色,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代表了我们人性中简单的一面和复杂的一面。

嗅嗅:能及早嗅出变化的端倪;

匆匆:立即采取行动

哼哼:心事态变得更加糟糕而否认、抵制变化;

唧唧:发现变化可以带来更好的生活后学会及时地作出调整!

楼主的情况和我当时的情况都像哼哼,不停的抱怨、担心,固守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愿意也不敢出去面对,总是考虑工作不好找,年龄大了,有家庭等等因素,就这样默默的等着。

但实际上变化反而是生命的常事,我们反而要像唧唧学习,拥抱变化,调整自我。

推荐楼主也看看这本小书,也许会有一些启发。

我在转变

我当时的公司也到了经营不善的情况,倒闭就是早晚的事,我当时除了担心和焦虑,也没有做什么的举动,因为就是觉得年龄大了,出去不好找。

但是真正等到被裁员,到了不得不找工作的时候,虽然难,但还是能找到工作的。

现在回想起当时的状态,反而觉得自己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被动的接受。

于是在工作之余,我开始寻找其他学习成长的机会,争取再找个副业,以免再出现类似的情况的时候不再被动。

最好的方式是行动

40岁人到中年,没有了工作固然可怕,但是既然木已成舟,不如就想想自己能做些什么来改变,在职开始投简历,找找有没有可以转行的机会等等,也许等你行动起来以后,自然焦虑就会少很多。

焦虑影响心情,心情影响健康,健康是一切的基础,期望楼主早日摆脱困境,一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