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间应该怎么理财呢?

无处安放的青春20771516


我们俩个基本上都是挣的都花了,还房贷了,给孩子买东西了,没有存款,就这样了,如果再有钱那就投资稳定收入吧


鑫源妈妈成长记


理财本来就是一个细致的事,而夫妻之间又是一个很玄幻的关系[灵光一闪]所以当理财和夫妻之间扯上关系,我觉得这是一个世纪难题[抠鼻]

我家刚开始是我老婆管钱,任何收支都由她来管理,我无事一身轻,可是不到一年她就烦了,什么车贷房贷,这个费那个费,定期活期......搞得乱七八糟,关键还常常对不上帐[酷拽](剁手族),然后就是我一直在管钱,后来我老婆经常说我在套路她[捂脸][捂脸]

在我的朋友里面,有两个不错的典型,给大家说一说~一个是由一直都女方理财,原因很简单,女方挣得多,我哥们儿是个公务员,级别也不高,也没有副业~这哥们儿自己都说:能力越大责任越重,她管账,我服气~

另外一个典型,是刚结婚不久的夫妻,这俩人是我的同事,俩人是AA制,各管各的,不过貌似他们有个公共账号,每个月固定存钱,他俩都是喜欢经济独立的人,他们觉得这样挺好,一般事都AA,有事了俩人再商量,我还真没听说过他俩为钱闹别扭~

其实夫妻之间怎么理这个财都可以,关键问题是彼此间的信任与理解,能做到这两点,什么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你觉得呢~[呲牙]



86吾皇万岁


首先要相互理解,互相支持,更多在于包容,我事业上总是受组,记得15年有次翻身的机会,那年有人低价转让香蕉地,五元一棵,大概三万棵左右,也就十五万拿下了,当时我已谈好价钱,准备收购,因为我看好16年行情会好,就在回家决定时,被两个女人强列反对,一个是我妈,一个是我老婆。她们总说我异想天开,稳亏,老老实实做农民最好,始终说不服他们,最终放弃收购,在16年行情大好,那片蕉每棵收成应该在100元左右,算下来总共300万左右,太可惜,我与第一桶金失之交臂,回想起当初就是少了支持与理解。

17年终于说通家人,我人生中第一次创业,拿着手中仅有的十万入股鸿诚香蕉基地,这一年我成功拿到第一桶金,净赚2倍之多,本想全投再做一年,可老婆说要回老家盖房子,我叫她去市里买一套她不愿意在市里生活,怎么也要回老家盖,盖完再出来奋斗,她表弟在版纳那边也是入股香蕉基地的,经她表弟洗脑,她怎么也要去那边,说不过她,只有去了,一下子我们投30万,但今年有行情,香蕉却黄叶病暴发,面临绝收,真的好难做,有时资金都快断,我跟她说放掉这里去搞其它行业,反正血本无归,干脆去做点别的,但她始终不相信我。所以我们的发展路总受组,希望有一天她理解与支持我,我定努力干一翻事业。

总结:一家人必须相互理解与支持方能闯出自己的一翻事业


周老师研双彩


我想大多数家庭的收入来源以男劳动力为主,女人看管孩子,收拾家里,再赚较少一点的钱补贴家用。

我家是这样,如有一笔收入进来,我和老公便商量把近段时间必须的开支除出来,如有剩余便攒下,到有一定数量时,就给家里置办一些用品。手头还比较宽裕的话,就买一些彼此爱好的东西。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家里要整备一笔大的支出的话,那就能凑合就凑合,能不买就不买,所有的支出都尽量为大支出让道。


草绿了



琳琳282609089


家庭理财属于非专业人士的理财,面对现实要理性选择,不能盲目。一般理财有三分原则:一份保意外之需(随时可以变现),一份理性投资(零风险投资),一份风险投资(有一定风险的投资)。

也就是真正可以投资的只有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像中国家庭中产夫妻年收入30万元,扣除生活开支10万,每年结余估计在20万元左右。过去20年,最成功的家庭投资估计就是房地投资,不少家庭因为负债购房而赚了不少。随着市场的不断成熟,这样投机性投资机会越来越少,家庭投资趋于合理,曾经的投机可以面临决巨大的风险。比如金融投资在风暴过后,太多的投资者血本无归,教训可谓惨痛。

三分之一投资在优质股票上?一个同事20年前花1万投资了万科,如今账户里3000多万元。比很多人觉得得意的房产投资强不少吧。他笑称:缺钱了就去卖掉点股票,选择一只成长型绩优股,选择长期投资,而非短期投机,或许会让你衣食无忧。

至于国债低收益稳妥型投资可以用第二份三分之一去投资。

另外夫妻之间投资一定要一人为主,不能双头管理,扯皮导致矛盾导致家庭问题。



成才攻略


少年夫妻,老来伴,夫妻在生活中是搭档,理财是为了生活更美好,也是每一对平凡夫妻绕不过去的话题。

前两天,大伯过来串门说起,他去收租时遇到的情况,觉得越发不能理解起来。前两年收租都是男人掏钱,女人不管事,现在去收租,基本都是女人出来应付掏钱,男人基本不出面。

大伯就说,难道你们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女人当家了?我对大伯说,您老收的租金能在手里放多久啊?还不是没焐热,就上交了?

生活中,很多情况是一家之中一个人主要负责理财,打理投资或是存款什么的,另一方基本是不管,甚至连银行密码都不知道。多数情况下,夫妻中管理财务的都是女方,因为女生婚后基本生活在公司、家两点一线中,就算有朋友同事聚会啥的,也基本都是拖家带口,付账时也基本都是AA制,要么就是几个闺蜜间轮流付账。

男生婚后大部分情况是聚会也好,还是应酬也罢,不会比婚前少,甚至为了工作可能这样的场景遇到更多。为了好面子或是其他原因,更多时候付款时基本抢着付款(这里无意对男生有任何偏见,就是男女性格不同导致),因为身上有钱也不太会计较这个月家庭开销或是其他打算,往往容易把预算超支。

夫妻婚后生活状态决定,多数情况下,女生更容易管理和规划家庭理财。当然也有剁手不断的女生,如果家里遇到这样一位女主人,夫妻间就要好好商量一下家里的财政大权到底有谁管理更为妥当了。

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在理财问题上,夫妻间有争议也很正常,尤其是新婚夫妻一时间很难达成一致,此时可以多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制定共同目标比如说买房,那么可以共同出资在公用账户一起打理,剩余部分适当宽松买一些自己喜欢的物品,或是留给男生聚会买单用也是没问题。

只要目标相同,保留适度财务宽松政策,对自己对对方都有益处,家庭也会更和谐。


城惜水树


两个决定共度一生的人步入婚姻殿堂,成为夫妻,组建家庭,已经成为一体了,现代家庭主流已演变成双薪夫妻,二份薪水,对比上一代资金是更多了,如何理财则是一件颇为烦恼的事了。家用分摊从早期"先生赚钱、太太管钱"的单一模式,迄今衍生出至少6种模式,但是理财专家普遍表示,没有一种模式可以称为"最佳模式",因为各有优缺点,也各有不同的适合家庭;有的家庭还会因时制宜,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家用分摊模式。

模式1 一人全权支配,薪水交由一个人(妻或夫),由她(他)全权支配所有家用,这种方式适合互信基础够的夫妻。而拿到财政大权的配偶,不仅要有理财能力,更要有无私的精神,不能将全部动产、不动产都登记在自己名下,因为一旦让另一方有"做牛做马"的不好感受,夫妻关系就很难长期维系。

模式2 高薪者提供部分家用,

例如先生只给固定家用,不够的部分才由太太的薪水贴补,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日常开销稳定的家庭。反之,如果太太需要贴补的缺口经常很大,而只给固定家用的先生却有很多余钱来"善待自己",诸如大手笔添购个人奢侈品的话,太太当然就要跳脚了。

模式3 高薪者负责所有家用,譬如高薪的先生负责扛下所有家用,太太赚的薪水可以完全用在自己身上,适用在所得相差很悬殊的家庭。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开销庞大、又没有预先做好保障规画,家庭财务其实潜藏很大的风险。

模式4 设立公共家用账户,由夫妻成立共同账户来支应共同开销,乍看是最符合公平原则,但争执也最多,问题出在"共同开销"的定义。例如太太想在客厅添购一盏数万元的欧式古董落地灯,理由是既美化家中气氛,又能当成收藏资产,应该属于家庭共同开销;但先生却认为这只是太太个人喜好,反对由共同账户支出,类似争执就会经常不断。

模式5 各自负担特定家用,由夫妻各自负责特定开销,譬如先生扛房贷,太太负责一般家用。如果夫妻所得相近,各自负责开销的金额也相差不大,就能相安无事;但是若某一方支出的金额浮动很大,或是一方负担金额持续下降、另一方负担始终居高不下的话,夫妻间仍然会时起龃龉。

模式6 各自负责理财目标,譬如由先生负责平日开销,太太的薪水专作退休金准备,也就是先生负责达成短中期理财目标,太太负责长期理财目标,夫妻协力、专款专用,这种方式可让家用争执降到最低,但是双方都要有一定的理财能力,才不至于两头落空。

夫妻关系就像是一起开着车上路,如果齐心协力,"就能在油箱全满的情况下,一路快乐的开到垦丁";但如果连家用分配都攻防不断,"就像是油箱不断漏油,可能只开到台中,旅途就要中断了。"因此,不管采取哪一种家用分摊模式,只要能建立共识与互信,夫妻就有机会"一路逍遥到垦丁",这才是最佳的夫妻理财办法。


淘货小李


首先确定好家庭收入开支很重要,做好开源及节流,去掉不必要的开支进行理财,最好可以按收入情况划分为四个账户:

1)日常的开支,主要指生活的基本开销,包括日常饮食,交通费,水电费用等,费用控制约占总开支的10%以内,同时预留3-6个月的生活费作为应急使用。

2)保命的钱,拿出一部分购买保险,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保障,另一部分用于日常医疗的应急,转款专用。

3)投资生钱。拿出30%收入用于购买收益比较大的股票及主动型基金,提高理财收益率,需要你的眼光及判断合理的标的进行购买。

4)保本的钱。剩下的40%用于本金的增值及保值,用于未来的养老,子女的教育,梦想基金等,可以考了购买货币型基金或债券等。


财商哲人


夫妻之间应该怎样理财?

溯源认为:夫妻之间要么集中一个人管理,要么单独分开,两者不要产生交集。至于日常生活中刚性需求支出则设立家庭共同基金来解决。

首先,咱们说说刚性支出的家庭基金

当前社会男女之间不仅仅是口号上平等,事实上夫妻之间在财富、独立、思维和价值观上面已经是处于平等位置。对于家庭的刚性需求,比如房贷、孩子教育,日常的生活吃喝玩乐,夫妻间成立一个共同基金,至于谁出钱多少,这事商量着来即可。

其次,我倾向于夫妻间各自单独理财,并且最好互补干涉。至少其中一方面在对方没有主动提出讨论的话,尽量少讨论。理财这事每一个人的风险认知,预期收益、时间期限等等均不相同,而钱是目前最现实的东西。如果你的建议对了,或许夫妻间和睦一些,反之可能关系就紧张。我认识一对夫妻,他们的投资理财集中在基金和股票上,经常为了卖出基金而吵架,男的认为长期持有,女的则认为落袋为好,各有对错,其结果不和谐的家庭理财也很糟糕。

最后,夫妻间虽然相互独立的理财,但是两者还是要设立一些大原则。比如某些产品不能碰,如P2P,网贷这类,比如衍生品交易以及不能使用杠杆这些基本常识。

总之,理财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商量着、协商着来,相信幸福的家庭一定是相互理解,对金钱的认知趋于打通。

我是溯源归一,极简投资践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