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野味 從我做起

2003年,SARS在全球範圍內傳播並感染了數千人,全球進入緊急狀態。調查顯示,大量SARS相關冠狀病毒在中國的菊頭蝠中傳播,這表明致命毒株可能源自這些蝙蝠,並在廣東牲禽市場上所銷售的果子狸傳播到人類身上。如今武漢發生的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擴散至多個省份。究其源頭,主要就是漢口火車站附近的當地海鮮市場——但其中商品大部分並非海鮮,而是野味。與非典相似,病毒從野生動物身上傳播到人身上,進而傳播開來的。近期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會同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先後下發緊急通知和公告,宣佈在疫情期間實施最嚴厲的野生動物管控措施,全面禁止人工繁殖場所野生動物轉運販賣,禁止一切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

野生動物體內潛藏的病毒多。一些生物由於身體結構,生存環境等,使得病毒、寄生蟲、細菌存在於動物的肌肉、血液裡,通過蒸煮很難殺死,病毒傳染的危險性很高。即使對野生動物進行極度徹底的烹煮,徹底殺滅病菌與寄生蟲,在野生動物體內無法分解代謝的有害物質很多,人一旦食用會引發多種疾病。以蛙為例,受曼壓裂頭絛蟲感染的青蛙達91%,這種寄生蟲在人們食用過程中進入腸胃後寄生,然後又產幼蟲順血液鑽入體內各部,若進入人腦將導致失明、癱瘓、癲癇,甚至死亡;蛇更因以鼠為食,其體內的寄生蟲種類更是舉不勝舉,其傷害往往帶有長短不等的潛伏期;蝙蝠是幾十種病毒的自然宿主,但蝙蝠卻不會因這些病毒致死,但人類若食用帶有病毒的蝙蝠,就有很大風險染上病毒。

其次,家畜在端上餐桌之前,會經過安全檢疫部門檢疫,而野味則沒有經過食品安全檢測,再加上許多野味是國家禁止售賣的保護動物,所以野味在售賣的過程中,是沒有任何安全保證的。從營養學角度看,野生動物和人工飼養的動物沒有明顯區別,也沒有發現野生動物含有任何其它動物性食品不能取代的東西,野味不僅沒有滋補功效,或許還會帶來健康傷害。

吃野味加快了瀕危野生動物的滅絕,破壞物種多樣性,也給人的健康帶來巨大威脅。這次的新型肺炎給人們敲了一次警鐘。杜絕野味,刻不容緩,只有徹底摧毀這條灰色產業鏈,才能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