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真的是越老醫術越高嗎?你怎麼看?

平凡人生之無痕


從傳統觀念來說,中醫講究望,聞,問,切。所以,說實際工作經驗,臨床診治,是日積月累的,人們看病時都喜歡,找個老大夫看病,這也是從古至今,受科技落後,傳統觀念所影響的。現在科技發達了,有些疑難病通過先進儀器就能診斷出來了。所以,我認為看病與年老大夫無關,都會看好病了。


1962yu86


有些道理!但不是所有老中醫都厲害。

大概四十多年前,我老家有一個老中醫就是很厲害,我記憶中他當時已經七十多歲了,找他看病的人太多了,他特別擅長治肝炎病,人都說他能夠治好肝炎病,可惜他老人家早已去世了,所有秘方早已失傳了。


冥想靜觀


別人的事情不清楚,不能靠臆想的。我只說說我老岳父。

我岳父如今80多歲了,一生醫人無數,每到逢年過節,拎著禮物表示感謝的患者不計其數。

我們常常取笑他,按國家現在的政策,這個國家應該感謝他。經他手治癒的不孕不育婦女有很多,有許許多多的小寶寶是因為他才有機會來到這個世界,他為中國的出生率做了好大的貢獻。

他幼年學醫,一生唯一的愛好就是鑽研醫書,即使現在已經不接患者了,還是堅持學習,書寫醫案。

我覺得一個老中醫的技術高明,不是因為他老,而是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用於鑽研醫學,孜孜不倦的累積進步,所以技術才會越來越高,當然,年紀也老了。

我老岳父唯一的遺憾就是後代之中沒有一個學醫的,他的醫術就此失傳了。寫的那些醫案,也沒有了任何價值,從此不會再有人閱讀。

我本來是打算讓自己的孩子學中醫的,但是諸多原因,選擇放棄了。

大家看看國內的醫療環境,對中醫的打擊是相當的大,有人甚至把中醫和巫醫相提並論,而且從事中醫要付出畢生的心血,對於醫者本身來說,值得嗎?

無知的後果,就是有一天當你需要中醫的時候,卻發現早已無醫可醫。


一個守鋪的超市小老闆


我從醫30多年,談一點個人的體會。

人們通常說的“老中醫”,不僅是指“鬚髮皆白”的年老中醫,也包含著對這個中醫醫德、醫風、醫術的一種認可。

一般人們公認的老中醫,多是在當地行醫多年,被當地老百姓普遍認可的年老資深的中醫大夫。

這樣的老中醫,醫德高尚,受人尊敬;醫術精湛,能起沉痾。久經考驗,臨床經驗豐富;見多識廣,能給患者帶來一種信任、安全感。

被患者信任的老中醫,說一句話,就能使患者轉憂為喜,破涕而笑,怒氣頓消,心開意解,甚至從絕望變成希望;從消沉、抑鬱變得積極陽光,這才是老中醫的魅力,有一種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無法模仿的優勢,這是歷經歲月打磨、光華熠熠而不自詡的寶貝啊!

常聽患者講,讓某某老中醫看看病,聽他(或她)講講病情、病因、治療、調護,沒等吃藥,病就好了一半,就是這個道理。

有些國寶級的老中醫去世後,會給中醫界同行有一種“難以估量”的損失感,因為他們有一些高明的學術見解、獨特有效的醫術未能來得及傳承,的確是一種很大的遺憾。

有些老中醫,生前對一些疑難病症有獨到的得心應手的治療經驗,跟他們學習的門人,還未能進一步的領悟,還未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還需要高師點撥時,老中醫的“突然”去世,使得他們的寶貴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出現“斷層”,殊為可惜!

這樣的老中醫,才是人們心目中的老中醫。

至於有的中醫,年少聰穎,年輕成名,患者盈門,醫界“黑馬”,客觀存在。與大多數青年中醫需苦練內功,坐個“十年冷板凳”迥然不同。

還有一些年紀雖大的中醫,一輩子肚子裡沒有多少學問,也看不好幾個病,得過且過,不求上進,庸庸碌碌,是難以進入人們公認的“老中醫”行列的。

近意堂主,2019年12月6日晨作(回答)

附圖:我近日手機隨拍選。





近意堂主


道法自然,大道至簡。醫學是一種不確定的學科,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因辯證所以就離不開豐富的臨床經驗,這也就造就了,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中醫難培養是個不爭的事實,天賦,悟性,刻苦缺一不可。中醫之所以會出現如今的局面。現代教育和中醫理念有脫節,中醫學院一般只招收文科生,而文科生相對理科生身上少了一些悟性,一箇中醫學院十年都很難培養出一個合格的中醫大夫。中醫素有可以救一人也可屠一城之說,因此許多中醫對看家絕技寧可失傳也不教失德之徒。為什麼說中醫越老醫術越精,常言道,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裡就體現出臨症多的優勢。一個大夫不可能一輩子不出錯,關鍵在於不斷的通過臨症總結經驗,有些天賦高的中醫大夫二三十歲就能闖出「一貼」的名頭,可是到了五十歲後他卻不敢用一帖藥給人治病,這不是他的醫術退步而是走向成熟的標緻。就拿針灸中的「燒山火」和「透天涼」針法來說,這是一種天賦、悟性、刻苦缺一不可針法。曾經有人撰文質疑這兩種針法是否真實有效,其實是許多人將中醫西化的結果,中醫可不是一加一等於二,同樣的穴位同樣的針法不是每個人都能得氣,許多中醫大夫窮其一生也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得氣,而有些少年卻能在十三四歲就能做到近乎百分之百有效。而針法的理解及手指對針感反饋敏感度各有不同,這位就是許多學習針灸的孩子,能迅速捉摸到患者肌肉在入針後的細微變化,而許多專家教授卻不能做到。針灸其實是一門童子功,學習針灸一般年齡最佳為八到十五歲為佳,過了這個年齡可以學但已不是最佳年齡。因此中醫越老醫術越精是正確的但不全面。


空空空空123456


我為什麼經常勸現在人不要學醫,不要寫律詩?

我50多歲了,3歲隨爺爺和老大爺學醫學,詩學,時至今日覺得自己還是個小學生。

學醫沒有20年都不敢說自己懂醫,藥理學只學習藥材屬性遠遠不夠,要去各地認藥,採藥,嘗藥,走訪產地人的用藥…十分艱苦。

詩學首先要學會詩解,詩學解析不是查閱資料,查字典就可以,要去各地走訪,收錄。不瞭解民間文化沒法解釋,解釋出來的沒有故事,而且是十分的蒼白。比如有些詩學大家解釋詩的意思為什麼和中學生理解的是一樣?為什麼能講詩的人自己不會寫?其最大的原因是不瞭解民間的生活與文化,寫出來的詩不接地氣。

老中醫為什麼越老的中醫醫術越高明?一個是老輩相傳的,一個是經驗非常豐富的。醫術高明不是治病,而是能應急突發事件,藥用錯了會危機人命 ,如何挽救?


用戶碧家小玉


一般來講,如果這個中醫一直在幹,是這樣,中醫來源於生活,與生活的悟也有關,如同中國文化一樣,象小孩學習古文,傳統文化一樣,讓他背記住,他可能不明白,但隨著時間,生活,閱歷,他會逐漸明自,隨後又會指導他如何生活,那我們中醫有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也會隨著老中醫的臨床,對待人的差異性會更強,會更精準。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59300022c4c493841fa\

山東推拿老王


從實踐上說,中醫越老越好,因為經歷的多,見的怪病多,世面見得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就是初次不會,以後也學會了。從這點說,中醫越老越好。但從理論上說就不一定了,社會發展太快,配方每天都在變化,研究者試驗者體驗者多如牛毛,不斷地推陳出新,讓人眼花瞭亂,應接不霞。從這點上說,中醫就不一定越老醫術越高了。




與上正義同行


中醫越老醫術越高的說法是對的。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說“久病成醫”,指的是平常人經常有病,在病痛的折磨下,千方百計求醫問藥醫治病痛,掌握了很多醫理和藥理,自己簡直都成醫生了。何況老中醫呢?一生中不斷接觸各種疑難雜症患者,想辦法去治病救人,經驗越來越多,醫療知識越來越豐富。人都說“薑還是老的辣”就是這個道理。年輕的醫學碩士博士、專家,也沒有老中醫的經驗豐富!朋友,你可別不信喲!


桑天永


中醫真的是越老醫術越高嗎?這不一定,評價中醫醫術高低,關鍵看是否悟懂中國經典醫學《黃帝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本草經》及後世之《溫病學》這是祖國醫學的核心技術。由於歷史原因,我國在遭到外國列強侵略的同時,祖國醫學文化也遭到嚴重破壞,自清代我國中醫開始被西化,洗腦式的被摧殘,直到現在也難以恢復。中醫被西化大多數深受其害,以西醫思維開中藥,其實是踐踏中醫中藥,但凡被西化的中醫,不論年齡大小老幼,是沒什麼中醫醫術的。失去中醫核心思想去治病,永遠不得其要。“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