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知识为什么不能遗传?

猪娃崽崽


知识不是"基因\


资料完善度低


我们的一生中,有相当长的时间要用来学习。上学以前要学习说话,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有的孩子学龄前就要学习认字、跳舞、弹钢琴,上学以后要系统地学习各种知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要花费十几年的时间,才能掌握在现代社会中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在毕业之后,还要不断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除了专业知识,我们还要从生活中学习各种生活技能,包括烹调、使用各种工具和电器、骑自行车、开汽车、游泳等各种技能。除此以外,我们还有各种兴趣爱好,比如唱歌、跳舞、绘画、演奏乐器等等。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对于各种事物的看法和观点,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本领越来越多,技能越来越精。如果没有发生老年痴呆,人在走到生命终点的时候,往往是知识和经验最丰富,对于世界的认识最深刻的时候。

人一旦去世,我们一辈子辛辛苦苦获得和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思想、观念,都随人而去,不能"遗传"给下一代。所以新生的孩子又得从零开始,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学习。

要是人的知识和本领能够遗传,那该多好啊!可是科学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

也许有人要问,一些本领不是能遗传吗?许多动物生下来就具备某些能力,比如蜘蛛不学习就会结网;蚊子不用学习就会吸血;蝴蝶从茧中出来就会飞;小鱼孵化出来就会游;小海龟从蛋里孵化出来就会爬,而且知道向海的方向爬;哺乳动物的幼仔生下来就会吃奶;小羊生下来很快就会站立,几天后就会跑等等。

既然这些能力是遗传来的,那为什么我们不能想想办法,把人的知识和经验也"装"在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即DNA)中,传给下一代呢?

问题在于,我们的遗传物质DNA所携带的信息和上面所说的知识和技能是两种不同的信息。它们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储存在不同的物质中,两者之间不能相互“下载”,而我们的生殖细胞只能传递储存在DNA中的信息。

对于绝大多数动物来讲,遗传物质DNA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提供身体建造的蓝图,是发育成有八条腿的蜘蛛,还是六条腿的昆虫,还是鱼、鸟、兽、人,都是由这个蓝图决定的。第二,这个遗传物质还必须为这个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所需要的基本能力。比如昆虫要生存,就必须能运动,吃食(包括捕食以及所需的本领),逃避危险,而且还能交配产卵,以繁衍后代。所有这些本领都必须是与生俱来,不需要学习的。而且对于低等生物来讲,还必须是这样,因为它们没有足够发达的神经系统来学习某种本领。

这种与生俱来,不需要学习的本领,人们称之为“本能”。但是在长时间内,“本能”这个词成了一个避难所,好像这些本领被称为"本能"之后,就不需要再解释了。

其实“本能”也是需要解释的。既然这些本领能够传给下一代,那这些信息就必然以某种方式被携带于受精卵中。从我们目前的知识水平来看,这些信息是存在于DNA中,由受精卵中的蛋白因子来开始“解读”的。DNA携带有该生命所需的全部蛋白质的编码信息,以及启动每种蛋白质被实际“表达”(根据DNA的编码合成该蛋白质)的“开关”。受精卵分裂形成不同的细胞后,不同细胞里面的蛋白因子(也是由DNA编码的)再决定某种蛋白质在什么时候在这些细胞里出现,以及出现多少。这样有序(空间和时间)表达的各种蛋白质,就能相互配合,形成生物的反射链,在接受一定的外部刺激后就会产生对应的反应。由一连串这样的反射构成的行动,就是我们所说的“本能”。本能是最简单的反射动作,也是固定和程序化的。

比如刚孵化出来的幼鸟是不懂得辨认母亲的。它只是感知离它近,又不断移动的物体,把它当做母亲。在这里感觉到的移动信号被用做识别母亲的依据,驱动运动系统跟随母亲。所以幼鸟能把人当做母亲而跟着跑。蚂蚁根据其它蚂蚁的气味来辨别敌我。如果把同一窝蚂蚁中的一只涂上别的窝的蚂蚁的气味,就会受到以前的同伴的攻击。青春期性激素的分泌使生物产生追求异性的冲动。动物在哺乳期,催产素大量分泌,动物的母性就表现出来。人为地干扰催产素的分泌,动物就会对自己的孩子不管不顾。所有这些反应程序都是事先“安排”好的。

由于“本能”所需要的信息是由DNA来储存的,所以它形成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需要成千上万年的时间,且一旦形成,改变起来也非常缓慢。更重要的是,能储存在DNA中的这类信息的数量也非常有限,只能保证生命最基本的需要。

随着动物的不断进化,神经系统越来越复杂,主动学习,即获得后天的知识和技能,就有了可能。幼虎要向妈妈学习如何捕食,人工饲养的老虎就是有活鸡活羊在面前,也不会去捕捉它们。猴子用石头砸开果实坚硬的外壳,也是需要向成年猴学习的本领。鸟类“唱歌”也是从父母那里学习到的。到了人类,学习的能力就登峰造极了。我们不但能学习大量的知识,还会思考、推理、预见、和创新。

可是,所有这些通过学习得来的信息都不是储存于DNA的序列中的。所有精神活动的产物都以记忆的方式存储于大脑中。据现在被普遍接受的科学理论,记忆就是神经细胞之间某些特定联系(即“突触”)的强化。从外界来的刺激被转换成为神经信号,在脑中沿一定的回路传递。在这些回路上的神经联系也就得到加强。如果这种加强的状态能够保持,那它也可以被“读取”,也就是“记忆”被“回想”起来。大多数的联系加强都是短暂的,很快就会消失,称为“暂时记忆”。这使我们的大脑能迅速消掉那些不需要的信息。如果这种加强成了固定的,那就成了长期记忆,可以数天,数年,甚至终生不忘。

所以我们一生的精神活动,其实就是在不断改变我们脑中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信号传递的路线及其强度)。这相当于改变电脑的硬件。在电脑的处理器中,电路的性质是恒定的,只有“开”和“关”两种状态。人脑的学习过程相当于使处理器中一些电路得到加强,另一些电路被削弱。这在电脑中是不可能的。这些“硬件”(即神经细胞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方式)的改变不能转换为DNA序列的改变,所以这些信息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这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正是因为精神活动的产物,包括经历、思想和观点不能遗传,才使每个人有机会真正从零开始,成为一个新的人,成为真正的"我",而不是上一辈生命(包括他们的思想)的继续。如果是那样,反而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而且,这些精神财富虽然不能通过生殖(即通过DNA)遗传,人类却有办法把它们记录下来,通过语言、文字、录像,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也可以被所有的人,包括我们的后代,按需要学习。所以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知识和经验是可以传递的。不仅如此,这些知识还可以逐代积累,变得越来越丰富。传递方式也不限于父母对子女,而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利用。这是人类优越于其它动物的地方。不过对于任何个人来讲,还是得从零学起。这是生物结构和精神活动的特性带给我们的局限性,是我们无法改变,必须接受的事实。


优农优品


知识是可以遗传的,越是低等生物,遗传的知识量越大,建筑学方面,蜜蜂造巢,蜘蛛织网,蚕作茧,最简单的,虽然是高等动物,但是原始状态的单细胞的精子,到达安乐窝后就“知道争先恐后地游向它们的另一半,海龟出壳后就知道大海的方向,越高等动物遗传的知织量越少,少到只知道生下来就能吸吮母亲的奶头,动物的行为知识遗传现象太多了,本人没作过这方面研究,只举以上几个简单常见的例子,高等动物的人虽然不能遗传知识,但能遗传性格,品质,天分等等适合干某种工作的条件以及人生发展的方向,显著的例子:一娘生九子,九子各别,几乎在同样的环境下成长,有的善良柔弱,有的凶狠恶毒,有的很平庸,有的有各种天分,遇到一定的适宜条件,成为各种“家”,理工科的、文科的等等,如果位置颠倒也许就是十足的笨蛋,这又要看命运了,天分虽不属知识范畴,而是学习某种知识的必要条件,但复杂程度大概不次于知识,因为比人低一等的高级动物可能就不具备,了但比人的技能低一些的天分可能是有的,如马戏团动物可以表演一些高难的杂技。科学技术知识没有必要遗传,因为人的寿命和精力有足够的条件去学习和掌握,文艺方面只能遗传天分,没有天分是绝对没有必要去费力的,例如文学艺术、绘画、歌唱、表演等,但天分再强,没有后天的功力也是不行的,这个不能遗传,每个人都只能从头作起而没有任何捷径,所以,科学可以无限发展,因为后人可以踩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登高,而艺术则不然,功力不可能踩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高攀,每个人都得从头作起,而人的寿命有限,精力有限,所以艺术在达到一定的历史高峰后就难在发展,甚至创新的余地都没有了。也许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区别就在这里,艺术是有顶峰的,而科技没有,遗传学很复杂,涉及的面很广,所以越扯就越远了,但是还有一个最难回答的问题,动物的进化当然离不开遗传功能,但动物(也包括植物)在进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功能和适应力是怎样传递给它的遗传物质的载体一一精子和卵子的呢?这个问题达尔文时期(恩格斯在世)没有解决,如今呢?恐怕这也是一个最难最难回答的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课题。


杜嵘盆景


好问题!

我们可以想象夏日鸣叫的蝉,它们从来没有机会见到上一辈,不可能接受教育,它们是如何学会觅食,避险,寻偶的呢?

因此,动物会遗传最基本的生活本能,却无法累积上一辈的知识和经验。

哺乳动物,如果没有文字,足够复杂的语言,它们的知识也是无法积累起来的,只能有一些经验的传承。

人也一样,我们有和蝉一样的遗传的先天的生活本能,也有后天主要依靠知识传授,生活经验积累的知识。

目前来说,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学习人类累积的知识;消除一部分对社会有害的动物本性。如果没有后面的那个部分,人类很可能失去羞耻心这样的社会习性,变得“树上地上随便搞”。

未来人类能不能通过外科手术“植入”知识?

很有可能!

不过光有知识“植入”是不够的,思考能力(类似电脑的运行速度,内存,正确的运行规则)也是很关键的。

不过,就题主问的问题,目前知识靠遗传是不行的。遗传主要体现在一个人的思维速度,全面性等特征。


我是谁谁是我谁是谁o




为什么知识不能被遗传?主要是因为知识这种信息不能被写入人类的DNA里面。

遗传物质DNA所携带的信息,和知识或者技能这类信息是两种类型的,它们分别有不同的储存方式。



遗传物质DNA的主要作用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提供生物身体建造的蓝图。比如说蜘蛛为什么是八条腿?有些昆虫为什么是六条腿?鱼、鸟、兽、人的身体构造都由这些蓝图决定。

第二,DNA记录的信息必须保证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像一些生物的基本运动能力,吃食的能力,交配产卵的能力,这些动物生出来自己就知道。比如说,小鱼孵化出来就会游泳;海龟出生就会爬向大海。而且这些对越是低等的动物来说,越重要也越明显。DNA优先储存的这些信息就是各生物体的本能,不需要学习就会有的能力。



而我们所说的知识或技能,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信息,一般是存在我们的大脑之中。

现在普遍的科学理论认为这些信息是以记忆的形式储存的。而记忆就是神经细胞之间的某种特定的联系,通过加强外界的刺激转换成神经信号。如果这些神经信号,以一定的回路在脑中传递,并不断被加强。我们就可以把这些信息保存下来,同时也就可以被读取,就是被记忆或者回想起来。

但是大多数这样的神经信号是短暂的,很快就会消失,这就是所谓的暂时记忆。

只有通过长期持续的加强,这些信息才可能成为长期记忆,成为个人积累的知识。

所以说,储存方式的不同导致了,知识这类的信息无法被遗传,DNA信息携带能力有限,让它肯定优先储存生物生存技能。

知识无法遗传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虽然有人可能会说如果我们能出生就继承上一辈人的知识,这样一定更加优秀,而且节约更多时间研究新知识,但如果我们真能遗传上一代的知识,就意味着我们还会遗传上一代的记忆,这太可怕了。

因为这样每一个出生的人都不可能成为一个新的人,一个真正的“我”,而是上一代生命的延续。

其实不需要遗传,人类也学会把有用的知识,通过语言、文字、影像等方式来记录,供后代人去学习。

不仅让旧的知识得到了传承,还可以通过新的个体思维,对前人的一些知识进行迭代,以及更正。这个更有利于人类智慧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总之,不能通过DNA遗传知识,其实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好事。它给人类自身的发展,带来的更大的可能性。


想法捕手


首先你要弄清楚什么叫遗传?事实上,遗传分两类,一类是隐性遗传,主要依靠的是基因;一类是显性遗传,主要依靠的是环境。

通常,隐性基因遗传主要负责人体中的组成部分,比如皮肤、长像、疾病等;显性环境遗传主要负責人理中运行部分,比如习惯、想法、作为等。

从理论上讲,人们所谈到的遗传往往只是遗传的隐性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属于人性的范畴,所以是可以遗传的。

但相对于显性遗传部分,由于这部分遗传本身已经脱离了细胞组织,不具备链生特性,而只是能改变人的理性。

而知识正好属于显性遗传的范畴,即表现为习惯、想法和作为的具体状态,所以不具备遗传性,这也正是知识具有不连续性、多样性和创新性的原因。

试想,如果知识能够遗传,那知识的顶峰一定属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阿基米德家族了,也就没有后来的牛顿和爱因斯坦们了……!

(未完待续)





定慧堂


遗传学显示,基因只能复制并遗传物质的东西,而知识是后天获得的意识层面的东西,基因可以遗传高智商,但是不能遗传意识,就像电脑硬盘的资料可以保留,而内存里的资料在重启后会丢失一样。


東方曉曉


遗传靠不住,知识靠学习得来!

我是十指点中考,中考政治姚老师,接受邀请来回答这个问题,我用中学课本的政治学思维来聊聊,

知识的得来是一个感知到内化再输出的过程。它由最初的学来,到最后的致用,来提现它的作用,它绝不是遗传来的。



就拿我的政治教学来说吧。我们政治课学习的目的,就是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上课的时候我要先向学生传授知识,给他们讲清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最后构建知识体系。学生一看,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哪些需要识记,哪些需要理解,哪些知识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是知识。



但是,学生所捕获的知识,又有哪些人能够能够灵活运用到考题当中呢。他们考试的时候,有的依然发愁,依然迷茫,为什么,因为知识是知识,能力是能力,她们需要做好知识的迁移和转化,需要学会变通和运用。这就需要他们以实践为载体来实际操作,以现实训练为依托,来提高自己的作答能力。

这种能力可能来自于一小部分的遗传,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需要自己去用心训练。在实际训练中总结,在总结中逐渐提高。



老祖先告诉我们,山有路勤为径,功夫不负有心人。只靠先天遗传的那点儿优越,那点原始的能力,去应付我们现在的学习,远远不够,也是绝对行不通。记住,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步步为赢,才最实际。

我是十指点中考,姚老师,喜欢就关注。


十指点中考


我是燕子燕阳。

要搞清楚知识不能遗传的原因,首先要搞清楚遗传到底是什么。

这里说的遗传当然是生物遗传。

所谓生物遗传,是指生物通过有性或无性繁殖的方式,将自身性状传递给后代,后代因此获得其父代\\母代性状信息的过程。

可见,遗传的内容是生物个体自身的信息和状态。

其次,什么是知识。

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经验总结。

知识是经验,是观念,是概念,因此,知识是抽象的。

知识的内容决定于不同文化间的意识形态和不同观念后的思维方式,因此,知识是不确定的。

知识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它无法作为个体性状信息表征。

比如,头发的颜色,身高,脸庞的轮廓......这样的信息是具体的,相对稳定的,可表述个体性状的信息,这些信息蕴藏在基因序列之中代代相传,以保证物种延续。

而上到物理数学:牛顿力学,相对论;下到生活常识:红烧肉的制作,酿酒工艺等等,这些知识都是随着时代不断拓展的信息,这些信息都知识人类感应环境后的经验总结,并非对物种自身的具体描述。

所以,知识并不能被遗传。


燕子燕阳


人类的基因里已经携带了足够的信息知识,供使人类生存成长。已经有小部分的知识在人类演化中进行遗传,每个正常发育的人类都具有。如将大部分或是全部知识在增加到遗传里的话,增加了遗传成本,不符合自然选择的要求,完全没必要,是一种浪费热量的行为。

第一,知识是什么,知识的来源

简单来说,知识就是人类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进行总结的产物,大体上可以认为是经验。由此,我们可以推论知识来自于人类不停地实践,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无论是口头流传的故事,还是书本上的定理公式,都是源自于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总结留存下来的经验,将此统称为知识。那么,知识应该分为两大类,一类狭义的知识,是人类后天的产物,必定要经过大脑的运行处理之后才能是知识;一类则是信息,以符号存在的知识称之为信息。所以,狭义的知识属性决定了它不具有遗传的属性,广义的知识———信息则不同,具有遗传。


第二,基因中承载着遗传信息,此类遗传信息是否是知识?

从胚胎学和基因学,我们得知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的成功结合诞生了生命,而精子和卵子各携带了一半的基因,组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基因体。基因体携带了人体构造的所有信息包括各个器官的组成发育、外貌的特征等等,以及作为人类的本能行为信息包括语言、思考,学习等等。那么这些遗传信息是否是知识呢?

我认为遗传信息应属于知识范畴,虽然还没有人能够将其解读出来,但任然具有广义知识的属性。因而知识是可以遗传,不过仅仅是将关于人类构造以及本能行为的知识,置放在基因里进行遗传。


第三,知识是否有遗传的必要

除遗传信息之外,任何知识都是不可遗传的。原因在于成本太高,实在没有必要将所有的知识进行遗传。就如同买一套房子,如果仅是毛坯房,价格肯定是要低的;假使经过装修之后,价格肯定会进一步上升;假使不单装修,还添置家具电器设备,那么价格就更高了。遗传信息恰是如此,毛坯房相当于空白的遗传信息;装修了的房子就是现在遗传信息;在增加遗传信息的话,那就是配置家具电器设备的房子。


在自然选择下,既不会选择第一种,因为没有遗传信息,生命就无法构造,或者即使构造也不具有生存能力,也不会选择第三种,因为成本太高,对于自然选择来说不划算。人体固定热量消耗的前提下,最适合的部分器官消耗才会采纳,过小过大,都会淘汰。

再者说,基因遗传信息已经含括了最有效的本能信息,如语言、思考、行动、学习等等,它能够保障人类能够从外界接受知识。即使不接受知识,依靠遗传信息也能生存下去,甚至得到繁衍机会。如狼孩的事例,如果不是基因遗传信息的本能信息,使得狼孩学习狼的生存方式,否则他不可能能够生存下来。

知识并不是不能遗传,只不是不会遗传大量的知识。自然选择依靠最小成本获取最大利润的做法,将必要的信息进行遗传,使得人类能够顺利生存繁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