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一本大學不考研真的沒有出路麼?

王世融


這個肯定是錯誤的,普通一本大學就業也挺好的不一定非要考研。我下面來講講一下我對普通一本考研與就業的看法。

1、如果你想考研的話,並且認為自己有能力考研的話你可以去用心的去考研。因為考研的話提升了自己的學習,站的越高看的就越遠了,你身邊所擁有的資源也更好,就業方向也就更廣了。

2、如果不想考研的話,就業也是不錯的一個選擇。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考研的,到了大學人慢慢成長起來,想的就越多了,壓力也就越來越大了,沒有再像以前那種對學習的渴望了,增加的是生活中的各種繁瑣的事情。到了大學畢業的時候你可以選擇就業,比如女孩子追求穩定可以選擇考教師資格證、考公務員等國家公職單位。也可以去大公司就業。

3、如果大三大四了還沒有對考不考研做出決定的話,建議儘快做出決定。衡量考研與就業的利弊,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在此希望我的解答對你有所幫助,祝你前程似錦。


小傅談大學


作為一名研究生導師,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本科生不讀研依然會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實際上每年只有一小部分考生能夠最終走進研究生課堂,大部分本科生都需要到行業領域發展。

是否決定考研取決於多方面因素,其中包括自身的職業規劃、學習能力、專業特點和社會發展趨勢等,並不是所有的專業在讀研後都會拓展就業渠道,實際上有不少專業在讀研之後並不會打開更多的就業渠道,尤其是博士研究生更是如此,這一點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雖然不讀研依然有很多選擇,而且積極參加工作也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但是在當前產業結構升級的大背景下,讀研能夠獲得的好處也是比較明顯的。當前行業領域越來越重視創新型人才對於企業發展的意義,所以未來行業領域會逐漸釋放出大量的研發型崗位,而這些崗位往往會更願意選擇研究生。從近幾年研究生的就業情況來看,目前不少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會選擇進入企業發展。

對於不選擇讀研的本科生來說,未來要想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也需要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不僅要通過工作崗位來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還需要考慮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自主學習計劃,包括提升學歷。

最後,當前是網絡化時代,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髮展,當前的大學生應該重點關注一下相關知識的學習,畢竟未來更多的行業崗位都需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技術,而掌握計算機技術也會提升一定的就業競爭力。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我!


IT人劉俊明


一些粗淺的建議,希望能夠幫到你。

1.明確讀研的目的。只有明確了讀研的目的之後,才能為未來提前做準備,我分析大致的讀研目的主要有以下幾個:(1)有學術理想,希望未來以科研為職業;(2)希望研究生身份能過成為未來職業的敲門磚,很多企業只要研究生,有的人本科學校競爭優勢太小,故希望提升自己的學歷,來增加未來求職過程中簡歷通過的幾率;(3)想體驗一下科研的感覺,但也不排斥工作;(4)單純逃避就業,想晚點進入社會。

上面的(1)和(2)都是比較明確的目標,對自己的人生有著清晰的規劃,(3)和(4)看似目標不明確,實際上確實絕大部分人的狀態,尤其是(4),逃避可恥但真的有用,但不可能一味地逃避,早晚要面對現實,所以應該儘快認清自己是屬於上面的4中類型的哪一種,處於(3)和(4)的,儘快分析自身情況,將目標轉為(1)或(2),因為這是後面很多工作的前提 。

2、認清自己。如何做到1的“明確讀研的目的”?審視一下自己的過去,你是一個真得愛學習的學霸還是一個只是會考試的“學婊”?你是否能耐著性子推導高等數學中一個定理?你能否耐心讀完一篇英文論文,並針對論文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方面我就吃了大虧,我會考試,成績一直不錯,但我實際上不愛學習枯燥的數學物理理論知識,一度看不清自己的實力,糾結於讀博和工作,結果浪費了大把的時間,所以一定要儘早看清自己。

3、基於1的目的,選擇合適的讀研城市、學校和導師。(1)城市真的太重要了,儘可能去選擇大城市,大城市你能接觸到的學術資源和工作資源都是二線城市的N倍(本人親身體會,自己在一個自稱一線,實際頂多二線的城市,實習和工作資源均特別少,出去面試一次花錢流水一般),而且像北京和上海都有對本地畢業生落戶的專屬優惠。(2)學校,同樣的實力,你可能能去大城市的211或者小城市的985,綜合(1)進行權衡對比吧。(3)導師,如果你想追求學術,儘量讀學術型碩士,以後碩博連讀也方便,選個大牛當導師,經費和科研人脈都會讓你欣慰,如果想工作,讀個專碩吧,畢業要求低點,選個愛做項目或者人比較好的導師,可以放你出去實習。

4、儘早開始你的科研。無論是未來是讀博還是工作,一定都要儘早開始科研,千萬不要聽信導師“科研要循序漸進慢慢來”的鬼話。(1)如果你要工作,儘早搞科研,出成果,發文章,然後你就心理有底了,可以去實習或者學習其它為工作做準備的課程。(2)如果你要讀博,大量讀文獻是必須的,但也要儘快發表文章,文章是學術界的硬通貨,沒有文章別人也看不到你的成果,而且你看著同年級別的博士一篇篇的SCI發著,你到時候有多大的底氣保持淡定呢?

5、針對未來要工作的朋友,儘早開始為工作做準備。儘早做簡歷,看看其他大牛的簡歷,找到自己的不足,一般情況下,公司對校招應屆生都會關注學歷、實習、項目、學生工作、其他榮譽獎勵和資格證書,“學歷”一般已經固定,其他的都可以改變,所以看看自己的簡歷缺少哪些內容儘早去彌補,找有含金量的去彌補,去充實自己的經歷和簡歷。

6、(一句雞湯)在某一時刻,只專注做一件事;在某一時間段,並行做多件事。(1)我們絕大部分是普通人,加上年齡增加,精力衰減,我們已經很難再向小時候那樣,一般看電視一邊寫作業,哪怕可以效率也會非常低。我以前就是不明白這個理,一邊聊天,一邊看文獻,效果可想而知。(2)在某一時間段,我們要並行做多件事。有人說搞學生工作或者實習會影響學習,大學好好學習就行了,但實際上如果不在學生階段學會並行做多件事的能力,未來估計也會深陷工作的泥淖之中,營造一種假勤勞假積極的表象,而不能抽出時間去提升自己或者處理人際關係,會對自己的未來的職業發展之路設障。

7、總結就是兩個字——儘早。早就是優勢。早就可以讓你搶佔先機,給自己未來多留一些時間,萬一之前有試錯的(例如去某個崗位實習過後,發現自己不適合這個崗位),未來還有改變的時間和機會。

祝你好運!


梓根聊升學


普通一本大學生的出路不止考研一條

1. 讀研只是提升自己的途徑之一。

讀研只是通過提高自己的學歷,從而讓自己獲得更高平臺的一種方式,讀研是一種相對收益比較確定可觀的途徑。大部分都是風險保守者、從眾者,所以想讓自己未來獲得更高收益的同學,很多都會選擇讀研。

當然讀研是一種很不錯的提升未來競爭力的途徑,但不是唯一的。每個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長、愛好、性格、家庭背景、未來規劃,去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提升途徑。比如考證、考公務員、創業、實習、社團,這都是一些很不錯的方法。

2. 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並不斷加強。

在大學裡可以通過自我判斷,去挖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並在大學四年裡不斷鞏固自己的這個核心競爭力。目前的社會的競爭更多還是“長板效應”,全面發展很可能導致沒一樣精通,還不如挖掘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並不斷放大這方面的優勢,作為自己一生的護城河。

3. 一定要有持續提升自己的決心

人生是場馬拉松,你在某個階段的成功,只是暫時的領先,轉眼就可能被超越。我們必須要有持續提升自己的動力和決心,通過讀書、實踐、與他人交流等各種方式,去讓自己不斷進步。


阿勝學長


有沒有出路,先看專業,其次看個人能力!專業好就業、待遇好,普通本科也好就業,碩士不是985/211也是好就業的。相反,專業不好就業,即便本科985/211,或碩士985/211,也即便個人能力強,都是不好就業的!總之,專業,遠遠比大學牌子和個人能力重要的多!


美日盼兮


主要看你專業,有的專業不考研直接出來找工作註定走不好,具體就業情況想必學長學姐那裡你也略有耳聞(比如醫學);如果學的軟件工程之類的出來找個不差的工作並不難,但想快速越過基層鍛鍊,考個研可能就是你甩開大多數熱人的唯一途徑。


跌落紅塵的土豆


肯定是錯誤。首先要看什麼專業,如護理專業普通本科畢業很容易就業,既是名校不好的專業也不好就業;其次,在以後工作中主要看工作能力,與名校關係不大。等到大四根據就業實際情況決定是否考研。


冬春之言


這樣想的話,那豈不是專科畢業活著高中畢業的豈不是要餓死了?這種看個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