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病毒肺炎治愈后自身有没有抗体?

平山恩子


病毒治愈后人自身都会产生抗体,但是抗体的时间并不会那么长,所以就算是治愈者也应该加强防护以免再次感染。



三三圈圈


由新型冠状病毒,也就是2019-nCoV引起的感染,其主要表现以发热和急性呼吸道症状为主,引起的疾病叫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由于是一个新发现的致病病原体,人们对这个病毒感染后,人体发生的一些病理和免疫学变化还知之甚少。

目前掌握的一手资料是有限的,没办法确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愈后,是否能够产生保护性的抗体,以避免下一次的感染。

按照常规的科学原理推测,感染一种病毒以后,如果自愈或者治愈了,人体应该是会产生抗体的,不过这种抗体有没有保护作用就不一定了。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就是说,有时候病毒感染之后,产生的抗体不具有保护性,而是一种诊断的依据。

比如说感染丙肝病毒以后,检测到的丙肝病毒抗体就不属于保护性的抗体;还有,乙肝感染病毒感染之后,所产生的核心抗体也不属于保护性的抗体。

这些不具有保护性的抗体的存在,能作为病毒曾经感染过的依据,来帮助诊断。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走过沙漠,会留下一浅一深的脚印。以上所说的非保护性抗体,就是感染一种病原体之后,产生的“脚印”。

如果还不理解,想想某些名胜古迹旁边的某个石头或者树上,刻下的那一行行“某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是不是印象会来得更深刻一些?

还有一种抗体,是具有保护性的抗体。

比如,感染乙肝病毒以后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注射麻疹疫苗苗后产生的麻疹病毒抗体等等,这些抗体能够对侵入人体的相应病毒进行中和。

这种中和有什么用呢?

我们可以这样设想,病毒是一个坑,抗体是一个萝卜,一个萝卜一个坑。病毒进去人体之后,抗体这个“萝卜”就会准确的识别病毒这个“坑”。两者的紧密结合,导致病毒不能发挥它的致病活性。

病毒要去做坏事,保护性的抗体紧紧跟着不让它动手,直至把病毒活活地“拖累”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之后,就有可能产生这两类抗体。

第一类抗体,是用来做诊断的。目前我们所用的诊断是病毒核酸的检测,将来对这个病毒的结构有进一步的了解之后,有望能够开发出血液检测手段,查出病毒的IgM抗体。这样的话能够增加诊断的准确性,加快诊断的速度。

按照以往的经验,大部分病毒感染之后,都能够产生第二类抗体,也就是相应的保护性抗体,艾滋病病毒除外。

既往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也就是SARS患者,治愈以后就能够在体内检测出具有保护性的抗体,也没有见过得两次SARS的。

曾经有一段时间,治愈后的SARS患者的血清,还曾经考虑过要是用来治疗患者。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的国家过敏与传染病中心主任,2020年1月3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就谈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个潜在的治疗手段,就是单克隆抗体,目前正在研究当中。

理论上来说,新型冠状病毒治愈后病毒从人体清除了,就不具有传染性了;而人体产生了保护性的抗体,就不会再次感染同样的病毒血清型。

不过,有一部分免疫学、微生物学和感染病学专家,同时也认为,由于该病毒是非常容易变异的,假设产生的抗体并不能识别变异的病毒体,那么就有可能会再次感染。

综上所述,目前对感染后治愈或者自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推荐的建议是在出院以后还是要注意自身的防护,避免再次感染的发生,因为一旦再次感染,其所引发的症状可能更加严重。

龙医生的温馨提醒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致病病原体,感染之后会不会产生抗体,目前还不是非常确定。常规的假设是可以产生保护性抗体的,但因为病毒的高度变异性,可能即时产生了抗体,对变异的病毒株也是没有抵抗力的。所以即使治愈出院后,还是要注意防护的。


龙大夫的肝病课堂


(上述问题回答属于个人观点)我认为有一定的抗体功能 因为人体本身携带免疫力,但是还需加强自身锻炼 注意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