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為什麼許多都買糧食吃了?

老艾葉


小時候,農村人都是自己種麥子,然後全村人都把麥子放在場裡讓拖拉機碾壓,麥稈堆得有幾米來高,那時候都是自己吃自己的糧食,多餘的賣掉,但是現在好多農村人都是直接去超市買麵粉吃,為什麼不吃自家的呢?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1、好多農村人不種地了,就算種地也不種糧食了,種點蘋果、酥梨、葡萄等經濟作物,經濟收入能高一點。

2、現在農村人也少了,年輕人都在城裡上班,家裡只剩下兩個老人,買袋麵粉夠兩人吃好長時間,完全沒必要再去辛辛苦苦的種糧食了。


彭衙往事


農民把糧食存到鎮上或者縣上的麵粉廠,吃得時候直接去拉麵粉,我們哪裡沒有買糧食吃都是換面,這樣比較方便,菜也是自己菜地種的。


微觀西部


農村許多人不買糧食吃,這話有點言過其實了。身為農村人,也沒有發現這一現象的存在,倒是看見很多的農村人並不是買糧食吃,而是還在種著糧食。


種地收糧是農民餬口的營生

身為農民,大都是幾代為農。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其辛苦與勞累常常無法言表。面對十幾年來低迷的糧食價格,憑種地基本賺不到啥錢。但是一閒下來心裡發慌,胳膊、腿也不舒服,不能不說這是農民已經養成了勞作的習慣,更是他們對土地的一種情結。種地收糧賺不到錢,只要沒有自然災害,種一料子莊稼,解決全家人的吃飯絕對不成問題;再說了,農村老年人都是從災荒之年熬過來的。沒糧食吃的滋味不好受,他們嘗過。他們對現在的年輕人也時常“憶苦思甜”,時刻教育著,做農民,何時何地都不能不種地。有收的糧食放在家裡心裡才能熱乎著,啥時候肚子不會餓著。


農民手中缺的還是錢

種地都不賺錢了,可種地還要投資化肥等農資產品,需要不少的錢;孩子要上學,用錢是個“無底洞”;有一家人生活等零零總總的開支;還有每年不斷上漲“新農合”、“新農保”繳費等等。面對種種開支壓力,絕大多數的農民只有選擇外出打工掙錢。打工難,尤其是農民,不得不被歧視,只能從事著又髒又苦又累的活。出工才有錢,下雨等原因停工了,還得自己掏生活費。每年滿打滿算也就幹活十個月。年年在打工,年年沒錢存。好在自己種了糧食,吃飯不用發愁。如果不種地,一裝標粉都90多元,一家人僅買面又得花二、三百元,怎麼說,農民是承擔不起的。



自己種的糧食吃著放心

農民自己種了糧食,收割打碾,晾曬貯存起來。沒面吃了,隨便取幾袋小麥,在糧食加工作坊看著自家的麥子被脫粒清除了塵土和雜物。再看著被磨成了白白的麵粉。這可是原汁原味的,做得麵食總有絲絲麥香味。不過,從麵食的色澤來看,真的不如買的麵粉白。但是買的麵粉那種白度,是自種的小麥怎麼也達不到的。還是自家的麵粉吃著放心、安全。

說許多農民買面吃,是太不瞭解農民的生存和經濟現狀了。如果真是這樣,那農民與城市居民還有區別嗎?農民也就不叫農民了!

#為生活而提神


為生活而提神


農村種田人買糧食吃,表面上看,是一個正常的社會現象。但這一現象折射出如下幾個方面社會問題。 一是農民逐步趨向城鎮,農村分工體系在重新組合。
二是表面看,糧食是充飢的,而種田人買糧


吃,也正常和自然,一但糧缺糧貴,將會存在一個不可預計的社會危急。三是
無農就沒糧,隨著農轉非的人員聚增,種田人越來越少,加之自然災害和無法預計的突發戰亂,農村人自給自足將會出青黃不接,糧食問題將會成為社會的心頭痛。


木老定石


這種事情要是擱以前得農村,會被人笑話的。作為一個農村,自己種地還得花錢去買糧食吃,難道自己不會種地,打不出糧食麼?

然而如今在很多農村裡,現在的情況確是這樣:多數的農村人都花錢買米買面,甚至一些人連菜都不種了,只到集市上去買了。米麵之類的到鎮或者村裡的超市很方便的就買來了。



我還清楚的記得若干年前,每到春節之前,我們村裡都要準備過年的東西。面、米都要提前備好,需要到麵坊機米機面一大口袋,回來要自己蒸饅頭、包子。但現在基本上都買了,多少買一些夠吃就好。春節時候的豬肉都是自家殺的家豬割的肉,如今,這種情況基本消失,都是花錢買。

為什麼在農村能夠自給自足的東西,村民們卻不再自己生產、自我滿足,反而還得花錢去買了呢,難道花錢買非常划算麼?當然不全是。



麵坊沒了,沒法自己加工糧食了。

還記得很多年前,在農村去麵坊加工米麵的場景嗎,我們把這叫做機米、機面。那個時候每家幾乎都有糧倉,會儲備不少的糧食,需要吃的時候,就可以去村裡的麵坊處理。一袋米的加工費也就是兩三塊錢。但現在俺們村的麵坊早就不開張了,靠這個賺錢太難了。後來我們吃糧食漸漸的都去買現成的了。

農村人口少了,很多東西包括糧食沒必要自己做了。

平日的農村基本上沒多少人了,很多家庭的情況都是留有老人小孩,青壯年都在外面工作。每天也就吃那麼些糧食,買一些也就夠了。比如趕集,買點煎餅、麵食、米麵啥的,基本上夠吃好些天的。再說,靠老人孩子去加工糧食我不現實。



農業結構調整,很多農村土地更少了,糧食也不多了。

多年來,農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家的產業調整,讓農民的增收不在一味的依賴土地,多種經營下,土地成了稀缺品。加之很多農民不在種地,這糧食也自然”不夠吃”了。所以。花錢買糧食也就不足為奇了。



如今超市、糧食店很普及,買東西很方便。

可以說現在幾乎每個村子都有一家兩家的超市以及店面,而如今到鎮上趕集,不論在路還是交通上都非常的好。我們村子就有兩家超市,時不時的還會競爭,推出比較便宜的東西,都這麼方便了,老百姓也是能買糧食就買了,手中的錢足夠過好日子的了。

其實,我倒是覺得,這生活條件好了,農村人的腰包也都鼓起來了,吃糧食是不是買的早已經不是什麼要評估一下的事情了,恐怕這才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吧。


蘇北申哥


農村人為什麼許多都買糧食吃了?

記得小時候自己家裡是有一畝多的水田的,那個時候吃著自家種植的小米,吃著自家種的時令蔬菜,生活雖然過得清貧,但也依然自在。大約在十五年前,家裡水田改成茶園,從此以後過上了買糧食的日子。

其實拿我們村子來講,

不止咱們一家,很多家庭都開始買糧食來度日子。我們家至少還種點小菜,不需要完全靠買糧食過日子。而有的家庭則連土地都荒廢了,年豬也沒有喂,完全只能靠買糧食過日子。這種買糧食過日子的現象在農村究竟是好是壞,沒有一個定論,但我們可以從其原因中找尋一點端倪。

  • 為擴大經濟效益改種其他

因為有自留地的存在,才會有農民的存在。但現在糧食的價格並不理想,為了在土地上取得更多的收入,不少農民把以前種植糧食的土地改為種植其它經濟作物,這樣就能在咱們土地上取得更高的收入。同時,因為現在農村種地的大多數是老人,他們沒有太多的力氣勞動,而諸如茶之類的經濟作物種植後管理起來較為方便,採摘也很簡單。

比如在咱們村不少土地都有糧食種植改成了茶樹栽培,這樣一年下來差不多能夠取得兩倍到三倍的收入。而且在茶樹的行距裡,還可以栽種一些其他類型的經濟作物,這樣還能夠進一步增收。

  • 村裡沒多少人

這就是現在的“空巢村”現象,一個村子的年輕男勞動力都外出打工去了,村裡留下來的都是老弱病殘。他們雖然有一顆在土地上勞作的心,可奈何沒有那個力氣,自然也就不能用土地滿足自家的糧食需求了。最後沒有辦法,只能靠著子女給的錢,買點便宜的糧食來混日子。

還有就是現在一部分人看準農村的土地荒廢,把這些土地租過來,進行大規模的產業化種植。在這樣的基礎上,農民自然也不得不選擇購買糧食。

  • 糧食的價格可以承受住

一方面是現在的糧食價格偏低,使得農民失去了自己種植糧食的信心;

另一方面較低的糧食價格,又使得農民能夠買得起。此外,現在便利的交通和各種高科技農業種植,使得市面上的農產品五花八門,遠比自己種植的選擇更多。在這二者的共同作用下,自然種植糧食就不如買糧食來的划算了。

  • 對這個現象的看法

我個人認為這是農村發展的必然趨勢,它有利於農村農業種植走上規模化的道路,促使專業農民的產生。同時也有利於一部分農民的收入來源轉型,幫助他們擺脫低收入。當然更重要的是要做好糧食價格的穩定增長,讓廣大農民有種地的積極性;也還需要做好對土地的保護。

雖然讓農民買上糧食看似是可笑的一件事,但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因為一是不可能每個農村家庭都在土地上打拼、求生存,二是規模化種植也有利於提高土地的單位生產效益,更好地服務於農村。


愛茶者九號


農村人買糧食吃很正常。

農作物有地區性,我是山東德州的,我這邊就不種小米、大米、…這邊主要就是種植玉米和小麥。自己不種的糧食只有去買,不買就沒有這種糧食吃。

我家的玉米不用買,做玉米粥,拿自己家的玉米,到村裡推磨的哪裡,加工成玉米麵。玉米麵可以做玉米粥、窩窩頭。小麥也可以拿去加工成全價面,自己做黑饅頭。這倆樣勤快的家庭會用自家的糧食做。

農村生活節奏也快了,都出去打工賺錢了,自己加工自己家的糧食做飯的少了。大家圖省勁,買成品或半成品了。比如饅頭,原來都是自家蒸饅頭,現在都是買現成的饅頭了。

農民種糧食,但是種的品種單一,糧食的加工已經精細化市場化了,沒必要吃自己種的糧食了。買現成的就可以了。



農村裡的逍遙


大家好,我是小鄧子,我來回答農村都為啥買糧食吃了

拿我們鄉鎮來說吧,土地很多都流轉承包出去了,我們這裡流轉栽花椒樹和桑樹還有芋子了,沒有種地了就沒有糧食了,只能去買了。

種地沒有打工強,很多人就打工為主,當然就不種地了,有的工資高的做一天工可以買幾百斤米了。

我們這裡以大米為主食,水稻要有水才能栽,沒有水也就沒有水稻了,只能買糧食了




楓香村華兒哥


我是見證了這個變化的過程

農村人去買糧食吃有兩個原因

1.去買糧食,不是說去買小麥,而是去買加工好的麵粉

以前的時候,村裡都有磨麵坊,把自己家的麥子淘洗乾淨,拉著去磨麵坊就能磨成麵粉,還有麥麩,把面往廚房麵缸一存,一家人的口糧也就出來了,麥麩還能餵豬餵羊,後來這種磨麵坊慢慢的倒閉了,一個鄉上有一個麵粉加工廠,可以把麥子存在那裡,然後換取等量的麵粉,在後來麵粉廠也只賣麵粉不收村民的糧食了,導致只能去超市買成袋的麵粉了。

還有就是現在太方便了,饅頭,麵條,青菜,肉,不永走遠,村頭超市就有,買回來自己稍微做一下就能吃。慢慢的形成習慣了。


寶蓮燈泡1218


個人覺得農民賣掉自己的糧食然後買別人的並沒有很多人。


第一,我家是農村的,我家的糧食會被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要賣掉的。第二部分

就是自己家要流出來的口糧。我們這裡主要種植大豆,玉米,還有水稻。所以最基本的這幾種糧食自己家是不用買的,也沒有那個必要去買別人家的。但是,我們會買一些自己家裡面沒有的,比如,白麵。我們這裡的主食是大米,所以偶爾會做些麵食,所以每年會買幾袋兒面。


第二,在我個人認識的這麼多的農村人中很少有人把自己家的糧食賣光然後買別人的,我們這的人覺得那樣會很丟臉,自家種糧食,還買糧食,那肯定是自己家的糧食不好導致的。實在沒辦法了,才會買別人家的糧食,那樣的人家真的是很少數的。


第三,遇到幾個人家的確是到秋收完事之後把自家的糧食賣空了,然後又去花高價錢去買商店或者別人家的糧食。那是因為自己家借了錢要提前還人家的錢,沒辦法才會這麼做的。


總結:一個真正的農民應該保證最起碼的自給自足吧,加油吧,所有的農民,農村一定會越來越好,農村人一定會越來越幸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