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个十三岁的男孩,正处在叛逆期,不爱学习,对自己没要求,没有自尊心,父母讲话也不听,该怎么办?

邵金明


家有一个十三岁的男孩,正处在叛逆期,不爱学习,对自己没要求,没有自尊心,父母讲话也不听,该怎么办?

该怎么办,凉拌。

父母首先要反省自己的问题,什么样的孩子都是父母教育出来的。每当我看到电视中孩子不孝、怎样坑爹时,我一点都不同情,这都是父母自己“作”的结果。很多父母,提前不学习如何教育孩子,随着自己心情想怎么养就怎么养,结果到最后父母发现教育不了,无法收场了,又哭又闹的,说孩子不行,不孝,我反而觉得是父母坑了自己孩子。

然后正面回答下这个问题。

孩子13岁,进入叛逆期,不爱学习,对自己没要求,没有自尊心。

孩子之所以这样,从心理学上来说,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进入了角色混乱期,孩子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建立新的自我认知,知道自己是谁。

这一阶段的孩子处于迷茫期,因为他们既不是孩子,也不是成人。

他们想远离父母,证明自己长大了,但是他们能力又不够,又离不开父母的支持,所以他们迷茫,表现为对父母的若即若离。对父母的话也容易采取对抗的措施,来证明自己长大了。

这一阶段,孩子最重要的就是重新定位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界限,认清自己的能力。

这个父母帮不到孩子,需要孩子自己内省,自己认清自己。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把他们当成人看待,从而帮助孩子正确的渡过这一阶段。

可以肯定的说,父母越是跟孩子对抗,孩子越是要证明自己,也只会越采取对抗的策略,对抗父母。


神通奶爸


十三岁男孩,处在叛逆期,不爱学习,对自己没要求,没有自尊心,父母讲话不听,怎么办?

这孩子怎么看都像是我家的啊。最近也是因为孩子头疼死了,昨天还跟孩子爸吐槽,好想什么也不管了,直接跑掉。

先借题主的宝地吐槽下我家孩子吧,这样心里好过一点。我家的是个男孩,今年刚满十四周岁。孩子除了一岁到五岁这几年是婆婆带大的,其余时间一直和我生活在一起。孩子爸爸长年出差,很少在家。如果在家的话,也是很少管孩子。

属于那种只知道负责家里经济开支,其他一概不管的爸爸,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也不知道孩子在哪个班上课。最近几年,孩子大了,他才开始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不关心过程,只关注结果,要求孩子考第一。在爸爸眼里,孩子哪哪都是毛病,不愿叫人啊,内向啊,成绩又不拨尖啊,几乎没有正面表扬过孩子,父子俩也不够亲近,相处起来十分别扭。

和我的关系呢,算是马马虎虎,随着他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排斥我,感觉我管得太多。特别是学习这块,自律性还是不够强,我多说几句,他便不耐烦。和我对着干,不理我。而且还因为玩手机游戏的事,我们经常起冲突,曾经一度也生出厌学的情绪,不写作业,撕试卷,不上辅导班,在课堂上顶撞老师。

爸爸听说孩子这样的行为,当事情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他回到家又行使他父亲的威严,这样诈尸式的育儿,让我吃了不少的苦头。孩子并没有因为他的介入而更听话,反而更叛逆了。

因为我和孩子的经历,我总结了避免孩子叛逆,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孩子一定要父母亲自带,孩子的习惯养成越早越好。老人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有一定道理的。孩子一定要自己带,在老人手上带出来的孩子,父母重新接手,一是感情培养很难,培养不出一手带大的那种天然的亲密感。无论你怎么努力,孩子始终和你是有隔骇的。二是固有的习惯不容易改变,而且当你要求孩子改变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都会感到受伤。

二、爸爸一定要和妈妈一起参与到养育孩子当中来。父母双方共同养育孩子,孩子得到的爱才是完整的。而且爸爸参与到带孩子,能与孩子建立起父子感情。而且还能帮助妈妈分担一些负面情绪,让妈妈有愉悦的心情来面对孩子,家庭氛围好了,这样孩子才愿意听父母的话。

三、父母要勤于学习。现在孩子因为网络,懂得很多,也很有个性,父母必须放下我们在原生家庭学习到的养育方式,用更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四、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只有自身优秀,有好的习惯才能够引导孩子,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五、对孩子的期望不可过高。每个孩子都有个体的差异,不能对他报有过高的期望。当他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一直被批评,被指责时,会对自己丧失自信,变得自暴自弃,从爱学习到不想学习。

六、要多鼓励孩子,表扬孩子。

父母要多用正面的语言激励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具体表扬,激发他的自尊心。一个自尊心越强的孩子,会严格要求自己的。

七、要理解孩子,包容孩子和体谅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因为荷尔蒙水平的影响,孩子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想急于独立,宣告自己是个大人了。他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想要自由。这时,父母要适时的闭上嘴,少唠叨,把管理权交还给孩子。除了在大事上替孩子把好关,不要管太多的小细节。

八、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全方位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必要的时候,和孩子以朋友的身份沟通交流。让孩子敞开心扉,做孩子最好的聆听者。帮助他,解开青春期的困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和他一起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挫折,帮助他成长。


当孩子正与父母对抗时,没有沟通的意愿,父母可以先冷静一下,让孩子静一静,找到一个恰当的时机,再与孩子沟通,让他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不想学习的原因,和对父母的意见。父母通过与孩子的对话中,找到自己和孩子的问题。是否对孩子期望过高?是否经常批评孩子?孩子的学习方法是不是需要父母的帮助。并加以改善,和孩子真诚地沟通,并表示和孩子共同进步,改善交流和教育的方式,一起努力。

当孩子知道父母愿意与他沟通,理解他,尊重他时,我想他会有所触动的,也会有积极的行动。

我是静静,政务工作者。家有十四岁男孩,与大家分享养育孩子的酸甜苦辣,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和我有一样的困惑,欢迎私信我。

静静育儿观


我家的十三岁叛逆期,小学的时候就旷课几次,初一才读一个多月就旷课,怎么劝都不听,在家玩游戏,不听话,跟之前对比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我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才知道是叛逆期,还购买了网上的视频,孩子的问题其实是父母的问题,意识到我们的教育方式不对的时候,改过来,孩子改变好多。


Loveisshortandintens


从你的描述中,确实可以看出孩子这个阶段让你不知所措,每一个表现都让你愤怒无奈担心又焦虑。

孩子进入青春期确实很难搞定,随着身体的逐渐发育和体内荷尔蒙的分泌,大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1、情绪不稳定,波动大。甚至喜怒无常。

2、独立意识增强,叛逆。表现为与父母对着干,父母让往东,他们偏往西。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出现的这些变化往往让父母措手不及。以前懂事听话的“乖宝宝”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叛逆少年”。

当出现这些状况时,如何去纠正他们的行为甚至让他们按照我们认为是好的去做是不可行的,只有改善关系,调试好与青春期孩子亲子关系才是最佳办法。

1、不要轻易评价、指责、否定青春期的孩子。

2、守住亲子界限,分清孩子的事和自己的事。允许孩子有自己思考和成长的空间。

3、尊重孩子的想法和价值观,不要强加父母的想法和价值观给孩子。

4、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和需求。给孩子安全感。

5、经常与孩子聊天,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与青春期的孩子保持好的亲子关系是最重要的。亲子关系好了,所有的事都不是事。

无论他们出现什么样的叛逆,不是孩子的错,当然也不是我们父母的错,都是关系出了问题,是相处方式沟通模式出了错。而纠正方式的主导方在我们父母这一方,所以如果我们能及时调整自己,用正确的方式来与他们相处,让孩子感觉到我们的爱,不那么排斥与抗拒,才能调和亲子关系。

改善关系不是一朝一夕,期待你们可以慢慢尝试,一步步靠近!


妈妈V帮


13岁的男孩,处在叛逆期,不爱学习,对自己没要求,没有自尊心,父母讲话也不听,该怎么办?

从你的问题中,可以看出,你每天对孩子唠唠叨叨,充满批评、抱怨、指责。难怪孩子不听你的话,因为从心里不喜欢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认为要想改变孩子,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01
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

一个家长对着孩子,每天唠唠叨叨,说不完的重复话,没有一点新意,孩子就会从心里上厌烦,根本就不想听。作为家长首先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总是要求孩子,要做这,要做那。停止抱怨,停止啰嗦,加强自身学习。学习心理学,学习教育学,努力提高自己,适应孩子的成长要求,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

02
家长要包容孩子。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孩子什么情况,都要爱孩子,从心里去接纳孩子,理解孩子,包容孩子。孩子是父母养大的,孩子现在这种状况,也是家长教育的结果,不要一味地指责孩子,多反省自己,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心理上支持孩子。

家长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要控制好情绪,要心平气和,要用朋友的方式谈心,不带一点情绪,避免和孩子争吵,更不能打骂孩子。和孩子不说话,都比和孩子争吵强,要用自己的爱心去融化孩子心里面那块坚冰。

03
家长每天要发现孩子的一个优点。

从现在开始,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每天发现孩子的一个优点,发现一个就表扬一个。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你的表扬,你的激励,多给孩子温暖,让阳光照进孩子的心田。刚开始也许效果不大,坚持下去,你一定会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孩子的改变。

总之,家有叛逆期的孩子,家长要改变自己,要用爱心去包容孩子,去接纳孩子,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坚持不放弃,陪伴孩子成长。

如果我的回答能给你帮助,


一抹老师


七、八岁是狗也烦的年龄,十三、四岁是鸡也被气疯的年龄。

孩子成长的过程,带给家长的是一个快乐与焦心交替的过程。

问题中提到的情况,相信很多家长都会遇到。孩子是成长中的人,这个年龄阶段出现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那么,该如何应对呢?

1.家长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必焦躁,理性对待。13岁的孩子出现了叛逆,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个年龄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有了自己的交际圈子,他们有心事的时候,往往不愿意、不主动跟父母和老师交谈,而是选择自己的同学或者朋友来倾诉。这是孩子成长必经的一个心理阶段。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十三岁的孩子,还没有自己的想法,对家长或者他人总是唯唯诺诺,这种“听话”,才真正叫人担心!

2.要学会主动与孩子沟通,更多的是尊重和倾听,不要走到孩子的对立面。孩子不爱学习,是什么原因?家长你了解吗?是了解一点点还是了解得比较全面呢?有没有关注他在学习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你有花心思用最好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吗?

孩子的成长,一定是遭遇一个个问题、解决一个个问题、获得一步步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和孩子在一起,帮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树立信心,培养他独立做事、做成事的能力。

3.多和孩子体验户外活动,增加亲子感情。有时间,不妨带孩子去爬爬山,骑骑自行车;有条件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并让孩子参与行动规划,这样不仅锻炼他的意志力和做事的能力,也能加深亲子感情,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叛逆期的孩子需要的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而是尊重与倾听,需要心灵呵护,这个阶段的孩子出现新特点,新问题,家长不要揪住不放,也不能听之任之,疏导的过程中,情感的因素很重要,给予孩子多一些关爱的行动吧!


泥巴驿站


对孩子的描述是正处在叛逆期,不爱学习,对自己没要求,没有自尊心,父母讲话也不听,这个时候感觉任何常规的说教都起不了作用了,可能要试一试不一样的方法。

首先看一下很严重的一点,没有自尊心。我想问题中没有自尊心的表现可能就是“脸皮厚”,什么都不在乎。骂也行,打也行,怎样都行。这是典型的消极回避、放弃自我的表现。可是没有人会没有自尊心,如果觉得孩子没有自尊心,有可能是孩子从心里完全把你隔绝了。心理学家李玫谨说:孩子最愿意听跟他心理亲近的人的话,所以这个时候要解决的不是孩子自尊心的问题,是孩子跟父母的关系的问题。

怎么解决呢?找一个突破点,走进孩子的内心。找到这个突破点的前提是父母一定一定要发自内心的爱孩子,而不是孩子的一些外在表现,比如听话啊、学习好啊等之类。只有从内心认同孩子,才有可能发现孩子的美好之处。

一、跟孩子打成一片。多陪孩子一起单纯的玩乐,在玩乐情况下是最容易打开孩子心扉的,因为玩乐时,人是放松的,会放下心理防线。观察孩子喜欢玩什么,最好是户外活动,可以让人大汗淋漓的事情,比如篮球、足球之类的。不要预期一次就可以起作用,要有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冻也非一天两天的事。

二、多肯定孩子,找到孩子内心柔软的地方。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那一群孩子也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有一个格外自闭。后来老师发现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特别强,于是组织了合唱团。后来孩子们爱上了这个合唱团,也都“改邪归正”了。我们普通的孩子可能没有那么高的天赋,可是孩子总会有闪光点。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安静等等,这些其实都是闪光点,看到孩子的闪光点,肯定他,给他赞许的眼光。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不好地方,这样只会让他自我否定,找不到价值感,如果没有价值感,就会觉得做任何事情都没意义,也就会表现出所谓的“没有自尊”。


小七在思考


你好,男孩处于青春期,如果他又是比较慢热的孩子的话,这段时期他就特别敏感,讨厌母亲的啰嗦,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做决定了,他们所见识的世界还不够大,父母应该掌握好孩子的性格,用适合他们的方式去引导和沟通,而不是一味的去用否定的语气去责备孩子,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会更加严重,甚至会说你认为我不行,那我就不做了的想法。

母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旅程......

01
男孩已经长成他心中的男子汉,母亲渐渐退出,让父亲用男人的方式沟通和交流

13岁的男孩有一种自己长大了,可以做主自己的一切事情了,再加上外界的诱惑让孩子分辨不出是非,这时候如果我们一直告诉孩子不,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孩子是听不进去的。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尝试让父母的关注转移一段,然后让父亲约着孩子聊聊,用男人的方式进行沟通,谈谈未来。因为孩子的未来他可能从来没有想过,他不清楚自己要什么。

02
多一些耐心,站在他的角度去想他看到的世界。

慢热性格遇上青春期的孩子我们不能太着急,你就跟他急那你等来的就是他放弃。

我们可以尝试去了解他的世界观,以及他的所见所闻去理解他的世界,而不是站在我们的世界里面一味去指责和要求。

我们可以先从孩子兴趣爱好入手,然后和孩子谈谈他兴趣,再说说你的看法和理解。

让你们有一个沟通的渠道。

03
信任欣赏孩子,努力挖掘孩子的优点,给予肯定。

教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曾说,亲人朋友或老师,对于孩子的积极暗示与鼓励,会对孩子的心理和智力产生良好的作用,并且孩子与暗示者的关系会越来越亲密,这种积极作用就会越明显。

每一个孩子身上都会有自己的优点,或许孩子学习不好,生活也很懈怠但是我们可以先从孩子的亮光点出发。你试着想,如果每次孩子听到你对他的不满和不屑,孩子久而久之觉得我就是这个样子的,因为你们觉得我就是这样的。

居里夫人小时候他的祖父用很认真的眼神告诉他,你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后来经过居里夫人的努力,在这个路上他一直记得祖父说过的话。

对孩子的肯定很重要。


你好,我是工科逻辑学豆瓣妈,致力于0-6岁科学育儿和大脑逻辑思维学习,分享有温度的育儿观点,如果你有育儿困惑,愿与你一起讨论交流,感谢你的关注和留言。

小豆瓣成长路


请先自我反省一下,您对孩子做出这样评价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很多的家长都在说自己的孩子有问题,都在焦虑,都在不断的进行说了不听,越不听越说的循环当中。

其实一切的根源都是我们家长站错了角度,看错了方向,家长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家长总是把自己的欲望强加给孩子。但家长真的都是对的嘛,家长的欲望强加给一个独立的个体真的合理吗?

现在的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比我们的年代广泛的得多,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强,信息储备量更大。所以这个时代的孩子不同于上个时代的孩子,他们更需要平等的交流,更需要对等的信息,更需要良性的引导,更需要获得肯定和尊重。试着用另一种方式与孩子一起成长,慢慢你会发现孩子的优秀。


whczlpwb


叛逆期是每个孩子成长中的必经阶段。作为一名初中老师,每天我都接触到这样的孩子,儿子也正在经历叛逆期。面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父母应该首先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孩子的青春叛逆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并不是说孩子到了叛逆期,一下就变得不服管教。而是在青春期之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就已经存在了问题,只不过在青春期的时候会把这样的问题放大,凸显出来。我相信一个学习习惯很好,一直非常懂事听话的孩子,即使到了叛逆期,也不会一下变得六亲不认,不学无术。很多家长自身存在着问题,却把这样的问题归结到孩子的叛逆期,所以我们先要反思自己的言行。

  • 一直忽视与孩子的沟通,不重视孩子的感情依恋。很多家长都说自己工作忙,没时间。把孩子往老人那儿一放,或者往辅导班一扔,就觉得尽到了父母的责任。可是孩子不是植物,可以依靠阳光和水就能长大,ta有情感,需要依赖,偏偏家长忽视了与孩子的情感沟通。等到ta长大了再建立依赖和信任,这是不现实的。
  • 家长越强势,孩子越叛逆。
    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你可以命令ta斥责ta,让ta完全服从自己的管理 。等ta到了青春期,个子比你还高,已经不再惧怕你的高压式管理,所以会动不动反抗。
  • 管理方法不得当。有的家长孩子一旦出现问题,非打即骂,要不就是当众讽刺挖苦孩子。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使孩子丧失了对学习的学习兴趣,变得敏感而自卑。
  • 过于溺爱,小时候不愿管,长大了管不了。孩子已经习惯了家长的宠爱和无底线的妥协。等到有一天发现孩子管不了了,又说孩子到了青春叛逆期。

可以说,一个不成功的孩子背后一定是不会教育的家长。所以在埋怨孩子的同时,也反思一下自己,自己真的做到了为人父母的责任了吗?



青春期的孩子也不是不可理喻的,你的方法对吗?

面对孩子的顶嘴、叛逆,很多家长选择了委曲求全,忍气吞声;也有些家长每天和孩子进行无休无止的斗气、争吵,把双方折磨得痛苦不堪。你只觉得你痛苦吗?我想孩子也不快乐。面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办呢?

1、看透孩子的伪装,给已经长大的孩子应有的尊重。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善于伪装。他们习惯用不听话、无所谓来伪装自己。从表面上看他们不爱学习,不想学习,没有追求,没有理想,对家长的话爱理不理,装作若无其事。用这样的方式标榜自己长大了,标榜自己的独立意识增强了。那么ta想要什么呢? 尊重,对,就是尊重!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不能把ta当成小孩子了,应该给ta一定的尊重,最好把ta当成大人一样对话。

案例:昨天吃晚饭的时候,孩子的爸爸又开始絮絮叨叨责备孩子餐桌上不懂规矩。孩子突然就很烦躁地把筷子放在桌上,不满地说:“我不是小孩儿了,能不能别老这样说我。你好好说我能听懂!”

讨厌家长像小时候那样对自己管东管西,说话不讲究方式,是青春期孩子非常明显的特征。那么家长不妨换一种方式去沟通,换成:“你看我们能……?”也许效果会好一些。



2、因势利导,帮助孩子规划目标,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未来。

既然孩子到了青春期,强烈的标榜自己是大人了,作为家长,我们不妨赋予孩子一定的责任感,给ta一定的信任,最主要的帮助ta规划人生的目标。家里的事情经常和孩子商量,让ta也参与到家庭构建中来。对孩子的意见不要听都不听就予以否决。就算孩子说的不合理,也要耐心听完认真沟通。

不要每天只把目光放在孩子的日常琐事上,先让孩子的生活有目标,有规划。空谈这些可能不会引起ta的兴趣,可以在孩子感兴趣的基础上和ta沟通理想和目标,让孩子可以看到自己的未来。

案例:记得班里有一个孩子沉溺于游戏,谁劝也劝不动。于是我和他谈心的时候经常从游戏入手,夸奖他游戏打的好,脑子转的快。然后又问他对未来的规划,他总是摇头。于是我跟他说,世界上也有一种职业是专门制作和研发游戏软件的。孩子听了非常感兴趣,表示自己也想做这样的职业。我告诉他要做这样的职业,首先也要学好知识。只有好好学习,考上高中和上大学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现在这个孩子马上就要考大学了,他的成绩一直在进步。

3、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可以冷处理,但不要冷暴力。

有时孩子情绪非常激动,当双方难以沟通的时候,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凭借自己的身份给孩子压制,沟通不了的时候可以采取冷处理,把沟通的事情暂时搁置起来。

冷处理不等于冷暴力。冷处理是等双方情绪平稳下来之后再沟通;冷暴力则是拒绝沟通,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案例:放暑假之前,和一个学生沟通的时候,孩子出现了过激的反应,开始是顶嘴狡辩,后来干脆咆哮。看到他当时的表现,我让他先上课,叮嘱他的朋友们放学之后和他一起回家并劝解他。大约过了两天,我再找他谈话,他变得心平气和了很多。我们谈到最后他哭了。哭是孩子放下伪装,打开了心扉的表现。

4、如果语言沟通不顺畅,可以换一种方式。

语言沟通往往会带着情绪,而情绪又往往造成一定的误会。如果跟孩子语言沟通不顺畅,那么我建议选择换一种方式。

  • 找孩子喜欢和尊重的人帮忙沟通。可以找孩子的朋友或者老师帮忙沟通,这样的沟通效果比较理想,因为孩子能听到心里去。
  • 通过写信的方式沟通。虽然这样的方式比较原始,但我们在写信的时候往往是单向的倾诉,情绪平稳,一边写一边思考,能把自己的想法心平气和地、完全地表达出来。有时当面不好表达的情感,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出来。



结语。

当然,对青春期叛逆期孩子的管教绝不仅仅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完的。我只是借鉴了管理学生和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给题主和像题主一样需要帮助的家长一些启示。每个孩子情况各不相同,每个家庭的情况也不一定相似,但作为孩子的家长,在摸索管教孩子的路上还要坚持。孩子的成长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却是家长的责任。关照反思自己,关爱尊重孩子,相信能让孩子平稳的度过这段特殊的时期!(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