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篡位为何不以燕为国号?

眞愛壹丗


朱棣从来不承认自己是篡位,而是“靖难”,口号是“清君侧,靖国难”,意思是说,皇帝身边有了奸臣,他不得已才出兵,替皇帝“清君侧”。



说白了,这是明朝皇族内部的权力争夺,在其成功后为何不以“燕”为国号?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朱元璋在位时把几个儿子分等到全国各地做藩王,而立大儿子朱标为太子,朱标早逝,所以又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这就好比家业大了要分家,长子长孙继承老爷子的大明总公司,而其他分公司则由其他儿子去打理,朱棣恰恰分到了北平,以“燕”为国号的分公司。

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后,看到了包括朱棣在内的藩王们有把各自的分公司做大的迹象,小皇帝制约他们越发的力不从心。


于是在心腹大臣齐泰、黄子澄等人的建议下,朱允炆开始了削藩,其实就是把分公司的权力收回到总公司管理,这些叔叔们,就去做个逍遥王爷,岂不快哉?

朱允炆如意算盘打的叮当响,却惹恼了在北平就藩的燕王朱棣,看到自己的亲信兵马被调走,南京的兵马已经将北平基本包围开来,朱棣觉得,再不动手,就要成为侄子切菜板上的肉了。

于是在建文元年,朱棣在北平发动了靖难之役,挥师南下,建文帝朱允炆虽有几次北伐,但终不敌四叔朱棣,最终在三年后,朱棣攻占南京,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称帝,是为永乐皇帝。

从这个过程来看,其实是总公司想削了分公司的权,却没运作好,反而让分公司给吞了。


按照这个逻辑,新的总公司老板朱棣,继承的是老爹的产业,也就是大明总公司,那个“燕”不过是自己管理过的分公司而已,为了表示自己才是大明王朝皇位的正统继承者,是万万不可能将分公司的名号做国号的。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