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耕地近些年出現“種樹熱”現象,你怎麼看?

龍百曉生


現在農村,很多耕地都用來種植果樹,不再種植糧食作物啦,近年來出現"種樹熱"的現象,什麼原因呢?

1,種樹比種糧食作物花的勞動力更少。現在的農村,很少看到年輕人務農啦,年輕人都進城務工了,留守在農村的都是老人和小孩,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導致很多土地荒蕪,無人耕種。種植糧食作物,工作是很繁瑣的,而且每年都是種植一季到兩季,勞動量更大。翻地,除草,播種,施肥,噴灑農藥,收割等程序,非常的辛苦。而種植果樹相對來說會輕鬆一些,果樹一般都是幾年生的植物,不用每年種植那麼麻煩,可以節省大量勞動力。其次,果樹種植就是挖坑,種植,除草,和護理,平時一個人可以管理幾十畝果園,勞動力不需要那麼多。

2,種植果樹收益更高。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消費水果的需求越來越強勁,水果的需求量不斷增多,而水果的價格上漲得很快,今年的蘋果價格節節攀升,優質蘋果已經賣到十幾元一斤,不好的蘋果也賣到七八元一斤,而且上漲的勢頭不減。荔枝近年的價格也上漲得厲害,現在剛上市的荔枝賣到十幾二十元一斤,比豬肉還貴,讓大多數的市民直呼吃不起,水果價格上漲這麼快,讓農民看到了有利可圖,紛紛表示要種植水果。而反觀糧食的價格,都好幾年沒有變化,一直在原地踏步,種子化肥農藥的價格卻節節攀升,種植糧食的利潤空間更加被大大壓縮了。


鄉野網事


最近水果蔬菜,尤其是水果的單價可謂是一漲再漲。近幾年水果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是這種“種樹熱”現象的誘因。



種的樹那當然是果樹了,你像我們甘肅平涼、天水這兩個地區天水以蘋果樹和桃樹為主,天水秦安縣每年還有“桃花節”;平涼地區則是以“平涼金果”為商標主要來種植蘋果。

拿我們村鎮來說,自從2010年以後,蘋果樹的畝數是年年增長,蘋果的價格也是每一年一個樣子,總體來說還是以小幅度的漲幅為主。

當然這裡面還包涵一些自然因素在裡面。

還有我們村子裡面,在2010年以前種植蔬菜大棚的人比較多,之後漸漸的種蘋果樹就上來了,有好幾家原來種植大棚的農戶現在已經育好了蘋果樹苗,就等著兩三年之後移栽呢。

關鍵我們村子種植蔬菜大棚由於裡面的空氣不怎麼流通,有好幾個大叔染上了一些不好的疾病,還有就是種植蔬菜大棚要天天去裡面,放水、施肥、蓋簾子、拉風口,相比種蘋果樹來說,似乎更加多繁瑣。

總之依我來看“種樹熱”,一個是經濟效益的好處,這是從市場的表現上顯而易見的,算是人和;二是當地氣候地勢環境好,算是天時與地利。

我們村鎮是我們縣最主要的蘋果生產基地,最近幾年特別重視,“種樹熱”熱的是一種農業生產種植方式的改變,熱的是農民的錢包鼓起來了,熱的是國家政策支持下的勞作。


寧寧說的話


嚴格來說,農村的耕地就是承包地,只要堅持”農地農用”的原則,種什麼都可以。但如果已經劃為基本農田的,法律上是不允許發展林果業,也不允許挖塘養魚。有的地方出現了在耕地上種樹的熱潮,怎麼理解呢?


第一,說明耕地種其他東西不賺錢。農村人最講究實在,什麼能賺錢就種什麼,什麼容易管理就種什麼。之所以出現越來越多的人在耕地裡種樹,說明種樹的效益比種其他作物要好,無論在管理還是在收益上都好。

這也是很多人提出的我國糧價一直偏低,雖然國家給予很多扶持政策進行補貼,但一部分農民還是不願意再種糧而改種其他東西了。

第二,速生桉和果樹是種植的重點。農村的耕地裡種樹,在我們廣西主要是果樹,有個別偏僻的地方可能會偷偷種桉樹。

種果樹,水果屬於農業,而且它屬於經濟作物的一種,收益比較高,特別是近幾年來的沙糖桔和沃柑,每畝收入幾千塊甚至幾萬塊,只要有成本投入,農民搶著種。

而種桉樹到耕地裡是禁止的,好像我們廣西各市縣已經組織清理整頓過,如果還有人種到耕地裡就是漏網沒查到或是新種的了。


第三,說明農地農用的監管不到位。農村的耕地,必須要用於農業生產,這就是所謂的農地農用。如果用來種其他樹木,將會影響破壞耕地的耕作層,特別是對於基本農田,更是一直都禁止。

但目前各地農村還是會有一些人種樹到耕地裡,說明地方的監管力度不夠。加上很多村幹部對此很難為情,不想去惹麻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其他村民沒有意見就算了。

這也正是中國農村的村情。如何加強對耕地的保護力度,確保中國的糧食安全,還是任重而道遠……


想了解更多農村土地問題解答,請記得點擊右上角關注【桂農通】,謝謝您的支持!


桂農通


第一,經濟效益的驅使,是農村出現“種樹熱”的根本原因。

第二,盲目跟風,是進一步加劇“種樹熱”的重要原因。

第三,熱潮是來得快也去得快,退潮之後也許留下的不只是一地雞毛。

一,遍地開花、動輒高大上的苗木種植、果樹種植項目,其隱憂已初見。

筆者恰好今天走了幾個地方,雖是車覽,也很震撼,高速公路兩旁的坡地上,目之所及地均是才種植不久的果樹,有的原本是水田的,也放幹了水,種的樹苗。

前不久,參加幾個會,會上討論的重點都有發展苗木,發展果樹種植,而且是大規模成片發展,原則上要求至少是幾百上千畝成片。

一兩週前,參加一個飯局,席間一老闆說到去年至今至少又種植了果樹近千畝,且全部是政府大力發展的果樹品種。

今天看到這一提問,試點回想一下了解到的苗木種植、果樹種植項目,大規模搞得驚天動地的也很多,小規模跟進的也不計其數,而且不少此類項目都獲得了一定的扶持資金或補貼,或本身就是當地大力發展的農業項目,可以用遍地開花、亂花漸欲迷人眼來形容。

“熱”的對立面是“冷”,熱到極限也是開始冷卻之時。這是燒開水的規律,100度水開了還會繼續呢,只會慢慢從100度開展冷卻。


二、網紅小龍蝦的今天,很有可能就是“種植熱”的明天。

一窩蜂養殖的結果,想必大家都知曉了,目前成品蝦的價格已低成了個位數,不知又有多少蹭熱度的會損失慘重。

市場究竟是什麼,市場的容量究竟有多大。網紅小龍蝦的今天,對遍地開花、動輒高大上的苗木種植、果樹種植項目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葡萄、芒果、核桃、火龍果等已不再高高在上,其他的呢,預計步其後程的將不在少數吧。

欲感受“三農微耕機”犁開土地的更多鄉土氣息,敬請關注@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衷心感謝閱讀和點贊。

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


眾多原因。

1.國家的糧食政策現狀導致的根本原因,因為農民種植不賺錢,還可能賠錢,如果出去做農民工,至少年收入5萬左右。

2.樹木的優點就是省力省錢管理簡單,隨著時間,越來越值錢

3.地方土地改革只是喊口號,沒有落地,沒有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農村的政策和細則,農村的基礎設施,配套設施落後,農村跟城市同步了,國家才會越來越好。

最後,希望土地改革儘快落實細節,中國才沒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工。







有地的人


只怪糧不如水。


Wangchunming


這個是市場經濟導向造成的。與國家對三農不重視,不傾斜。不支持造成的。農民要生存。在當今只有種樹。沒有更好的選項。三年撂荒就收回。是橫在農民朋友脖子的一把利刃。導致全國基本農田種樹盛行。


老農民20192020


對這種怪現象村黨支部書記應當對農戶進行批評教育,擅自改變耕地用途是十分錯誤的。


用戶5650353428365


在十億人口,有幾千年文化傳承,以農耕發展的華夏民族,不管在什麼時候,任何條件下(包括科學技術發展),都不能忽視農業,首當其衝的是糧食生產。我認為從省,市到縣都必須把自己的糧倉經常看一看。"手中有糧,心中不惶。"/民以食為天"。如果遇上戰爭,"人馬未動,糧草先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