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为何打蒋门神前要把自己灌醉?真的是因为喝多了比较能打吗?


逻辑文史姨觉得施公安排武松一路喝那么多酒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点原因:一是武松就是嘴馋,就想喝点酒,你想怎么着吧,好不容易来趟孟州,还不让品尝下当地的美酒啊;二是施公想用武松的一系列行动让他和蒋门神这种无赖有一个很好的区分,并且也用诸多细节体现出了专属武松的特有“行为艺术”;三是想通过武松一系列的格斗招式想告诉大家我施耐庵也是懂武功的,或者说我施耐庵也是打过架的(或者挨过打…)。

先说下武松品酒这个点。单说酒的品级,《水浒传》中就出现了好多种,我们知道宋朝的酒都是发酵榨制出来的,《水浒传》中的榨制酒也是以各种各样的名称出现的。从酒的清浊纯度和质量优劣看,文中出现的酒有“白”、“清”、“浑”、“老”、“ 水”等区别,那么这些酒的品级除了没毒的御酒外,应该就是武松当年在景阳冈喝的“三碗不过冈”了,而白胜黄泥冈的白酒从价格来看的话品质也应该不错,最差的酒就是王伦招待晁盖他们的水酒了。从这个层面来讲,不同地界不同材料不同特殊工艺酿出的酒味道也大不相同,武松是好酒之人,酒对他来讲就是美食,自然要在这个环节上品遍当地“佳酿”。所以走一路喝一路,完全是嘴馋。

而武松喝了一路喝醉了吗?原著中可没说武二哥此时已醉,尽管电视剧中为了让武松的打戏更具艺术感,往往都让他以醉酒的状态用醉拳的方式痛打蒋门神。但原著中武松不仅没醉,连醉拳都没打。而讲到这里就引出了武松喝酒的第二个点,就是行为艺术。按照电影里一般的情节来看,武松是替施恩讨公道的,所以他大可以一进快活林看见蒋忠就打,或者直接进门先学乌鸦掀个桌子制造下动静,但是,武松并没有这么做。

武松进门先向小二要了一碗酒,这酒刚端上来武松就说酒不好,于是小二换了一碗,武松还说不好,小二认栽,这时小二上来一碗上等好酒,武松喝过之后,对这碗酒有了赞赏。其实我们知道武松就是来找茬的,就像之前鲁达让郑屠切肉,无论郑屠切多少,鲁达都不会满意,所以按照一般剧情来讲无论小二上多少酒,武松理论上应该都不满意。可在真正的好酒面前,武松这等懂酒之人也没有违心的说这酒不好,从这一层面我们也能看出在来快活林的路上武松也是喝了各种不同级别的酒,因此快活林的头两碗,并不称他意。这样一个简单的品酒描写,施公就让武松和那些诚心找茬无理取闹的P民们划开了分界线,这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行为艺术。

第三点,我们从武松打蒋门神的过程中也能看出施公并非一文弱书生,武松刚进快活林时就看到了蒋忠,但他没有直接过去打他,而是装成醉汉先进了店。为什么先要玩这么一出,首先武松和蒋忠并不熟,他对蒋忠的了解只局限于施恩的描述,施恩说蒋忠自夸自己相扑很厉害,在泰岳相扑榜上牢牢的占据了三年C位,并且蒋忠把自己打了一顿,他门下又有不少弟子,是个狠角色。单凭施恩的口述,武松并不能确定自己有稳赢蒋忠的把握,所以他决定先观察一番。武松为什么要装醉,理由也很简单,他就是想让蒋忠放松警惕,让他觉得一个醉汉根本就没什么战斗力。所以当武松开始表演时先把蒋忠的小妾和几个小二扔进了酒缸里,等到引起蒋忠注意时,二人在街头开始了遭遇战。

在蒋忠眼里,武松就是个闹事的醉汉罢了,自己行走江湖这么些年应该也见过不少这样的人,可武松是假醉,在蒋忠还没做出反应时,武松先以醉汉的手势把两个拳头往蒋门神脸上虚晃一下,然后转身便走。蒋忠见这个醉鬼如此嚣张,就去捉他,结果武松先是一记飞腿踢在蒋忠肚上,蒋忠负痛跪地,再用一脚踢其额头,蒋忠轰然倒下,然后武松的拳头在蒋忠头上猛打,打的他直喊救命。

施公给武松这招起名为“鸳鸯腿”,这个鸳鸯腿的“施法”全过程颇为华丽,且在实战中也颇为实用。在蒋忠追武松时,武松先后蹬左腿踢蒋忠肚,这时跪地的蒋忠已没有了防御能力,而命中之后武松整个身体向左倾斜,这时刚刚踢中别人的左腿落地做为支撑腿,右脚又借助着往左扭腰的一个鞭腿,直奔蒋门神的额头而去。武松的招式很简单,但对付蒋门神也绰绰有余。如果没有佯醉做铺垫,武松的这个招式未必有效,因为在对方不轻敌且没被酒色掏空身体的情况下,面对一个背身准备扭腰的时候,应战者完全可以在摆腿瞬间冲到你面前,这样一来你的腿还没落地,应战者已经在你面前可以选择多种攻击方式了。

所以结合这三点,武松这酒必须得喝,自然是喝了不白喝。


所以我是武黑吗?


逻辑文史游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

武松到了快活林,是一上来对蒋门神挥拳就打吗?并不是。他来到蒋门神的店中,先是嫌酒不好,接着风言风语调戏蒋门神的小妾,最后被小妾扔到酒缸里,又把店伙计都打了。这才惹恼了蒋门神,跑过来跟武松打了一架,被武松轻松打败。

看到这一段,居士我想起了鲁达拳打镇关西的情节。鲁达要打镇关西为金翠莲父女出气,但他也不是见到镇关西就打,而是先让镇关西切瘦肉、切肥肉、切脆骨,成功激怒了镇关西,最后才三拳K.O.

武松和鲁智深的这种行为,用一个词就可以概括:找茬。中国有一句古话:“伸手不打笑脸人。”一般人很难在平白无故的情况下,突然猛揍另一个人,能这么做的人都是心理不正常的人,比如李逵。这就像《魔兽世界》中的战士,在发招之前要积攒怒气。

现实中的冲突也是这样,在打架之前两个人都会有语言上的冲突,把愤怒的情绪积累起来,才会动手,比如:“你瞅啥?”“瞅你咋地?”“再瞅一下试!”然后才开干。不可能出现两个人走路上相互一瞪眼就动手的情况。

武松在动手之前,先喝了很多酒,把自己喝到八九分醉,其实正是为了接下来的找茬做准备。因为武松虽然武力很高,也曾杀过潘金莲、西门庆,但他是一个极其冷静的人,只会对付有仇之人。武松跟蒋门神无冤无仇,绝对不可能上来就动手。所以他等到喝醉之后,再借着醉意调戏蒋门神小妾,引动蒋门神的怒火,才好动手。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梦露居士


答:千万千万不要以为武松喝多了就比较能打。

还记得吗?《水浒传》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武松就因为喝多了,虎落平阳被犬欺,龙困浅滩遭虾戏,被一条小黄狗绕溪岸吠叫、挑衅,结果一头栽下溪里,头重脚轻,怎么爬出爬不起来,最后被孔明、孔亮兄弟像缚小鸡一样,缚回庄上,用大索吊起,用藤条密如风雨地抽打。

武松被打得够呛,差点命都没有了。

说到这,有人会说,武松在打蒋门神前,对施恩自称,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可以拔山。

那么,武松这话是假的?

当然是假的。

武松打架的本事是有的,但吹牛的本事也不小。

举个例子,第二十八回《武松威镇安平寨,施恩义夺快活林》,武松因为杀庆杀嫂,被发配孟州,关押到了施恩父子掌管的安平寨。牢内好心的囚徒劝武松提前送些好处费给差拨,这样,等人家打起杀威棒时,可以打得轻点。

其实,这样的事,之前林冲也遇上过。

林冲也是天下一等一的英雄,听了这“杀威棒”三个字,脸色大变,赶紧掏腰包,把从柴进处得来的十两银子恭恭敬敬地奉上。

武松却非常傲慢,说我可不鸟什么杀威棒,他要打便打,我若是皱一皱眉头,就不是好汉,从先打过的都不算,从新再打起。我若叫一声,也不是好男子!

于是,大家像看死人一样,异常同情地看着他。

而他还在那儿胡吹大气,说,他要打便打毒些,不要人情棒儿,打我不快活。

不过,因为施恩要利用他帮自己夺回快活林,这顿杀威棒没有打。

后来他又演出了轰轰烈烈的“醉打蒋门神”情节,读者看得心花怒放,也就忘了他这通胡吹大气的牛皮了。

但我可是一直都记住,牢牢地记住,以为他是练了铁布衫金钟罩之类的硬气功,有金刚不坏之体。

到了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武松不是中了张都监的美人计吗?信了张都监的谎言,准备娶张都监的侍女玉兰为妻室。失去了戒备之心,在中秋之夜,多喝了几杯黄汤狗尿,被张都监贼喊捉贼,押至当厅。武松一开始急得赤红煞白地跟人家分辩。那知府沉下脸,下令用批头竹片暴打。

我以为,武松会运起他的铁布衫金钟罩之类的硬气功,把这顿暴打轻松化解。

但是,书里写:“那牢子狱卒,拿起批头竹片,雨点地打下来。武松情知不是话头,只得屈招做。”

看,那个口口声声称“他打杀威棒,要打便打,我若是皱一皱眉头,就不是好汉”的好男子、伟丈夫,竟然在批头竹片的抽打下,乖乖屈打成招。

真是令人泄气。

所以,武松说自己“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可以拔山”,纯属吹牛皮,绝不可信。

不过,他会醉拳,有五六分酒意时,能发挥更大潜能,那倒是事实。

景阳冈打虎是如此,快活林打蒋门神也是如此。


覃仕勇说史



这明显是一种策略。

酒喝的越多越能打是不可能的。武松打虎前确实喝了不少酒,但如果他喝得走路都不稳,如何能打得老虎,恐怕连个正常人都打不过。所以,喝酒越多越能打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武松在打蒋门神之前,故意在沿途经过的每家酒店都喝上三碗酒,而且还弄出个说法,叫作“三碗不过望”!这明显是从景阳岗打虎那里的“三碗不过岗”沿袭而来。施恩担心他喝酒误事,武松却说,你怕我醉了没本事,我却是没酒没本事。一分酒有一分本事,五分酒有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力气不知从何而来。这种说法,咱们可以从几方面来分析。



其一,酒壮英雄胆,是有一定道理的。不喝酒的人,其表现可能比较正常。一旦喝了酒,尤其是酒稍微过一点量,受酒精剌激,血液循环加快,必然会兴奋,其言行举止确实不同寻常。平时不好说的话可能会说了,平时不好做的事,酒后也敢做了。其力气也会比平时增长。这种情况,稍有社会常识的人都能理解。

其二,武松所说的十分酒,是指喝得恰到好处的时候,而不是喝醉了。人喝醉了,神智都不清醒,需要人挽扶着,怎么可能发挥出武功呢?这也是常识。武松之所以那么说,是虚张声势,一方面是让施恩免去担心,另方面是借酒升力,绝不是喝醉。

其三,我始终理解,武松醉打蒋门神,精彩就在于这个醉字上。表面上看着好像是醉酒的人,其实他比谁都清醒,不清醒怎么战胜对手?说到底,醉是一种策略,意在迷惑对方,麻痹对方,让对方产生轻敌思想,以为是一个醉汉前来闹事。在这种形势下,武松借着酒劲,再使出看家绝学“玉环步,鸳鸯脚”,这才把蒋门神打倒。应当说,酒在行动过程中,确实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绝不是喝醉了,更不是喝得越多越能打。



文化一家人


武松把自己灌醉?你们觉得可能吗?诚然,武松喝了很多酒,貌似喝多了,其实不然,武松是装醉。那么,武松为什么要喝这么多酒呢?为了壮胆,酒壮英雄胆。说到底就是为了先得“势”——气势。

大家知道,酒的主要含量是酒精,酒精有抑制人的中枢神经作用,但先期会使人兴奋,后期才是抑制。这就是喝完酒的人为什么会有一段兴奋期,然后才萎糜不振开始睡觉的原因。

刚才说了武松喝酒是为了先得气势。因为酒精的作用,会使一个人兴奋。那么兴奋有什么用呢?比如两个搏击选手比赛,通常都是比较兴奋那个打的好。他打的会非常积极主动,由比把握先机。

再比如足球比赛,往往因为强队踢的兴奋度不够,输掉了比赛。

清河武二,绝对是个搏击高手。他知道身长九尺且在泰山争跤三年不败将门神的实力。遇此强敌,绝不可大意,丢了名头。所以武松才想从气势上打倒他。而能使自己兴奋的只有酒,(当时没有兴奋剂)所以,武松才喝了很多酒,醉打了将门神。当然了,武松酒绝沒喝多,是装醉。这些都是他做为一个武术高手用的策略而已!





超越1933202637212


武松不傻,他直到最后打败蒋门神后,才说出让他让出快活林的话。就是说,一旦武松被打败,他什么也不会说,蒋门神会从轻发落。而此时官府也会找茬,酒后闹事和蓄意斗殴是两个概念了。东家那里也好交差,就说大意了,没控制好,所以酒喝多了,事前我武松说了大话。


浩浩和汤汤


适当的喝酒,有类似兴奋剂的作用。

小说毕竟是艺术,不要把它当真,但是适当的喝酒,使人兴奋,特别是中枢神经,有利于神经募集肌纤维。酒精是脂溶性的物质,可迅速透过大脑中枢神经细胞膜,作用于细胞膜上的酶,使大脑皮质功能受抑制,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

武松酒量非常大,所以他喝酒使神经兴奋,也是自己的身体痛觉会减弱,还真会有利于他的格斗。


福州禅武


武松在打蒋门神以前大量喝酒,是为了造势。他造的势并不是为了给施恩、蒋门神看,也不是为自己壮胆,而是给其他商家看的。

施恩曾说,【小弟一者倚仗随身本事,二者捉着营里有八九十个拚命囚徒,去那里开着一个酒肉店,都分与众店家和赌钱兑坊里。但有过路妓女之人,到那里来时,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后许他去趁食。那许多去处,每朝每日,都有闲钱,月终也有三二百两银子寻觅,如此赚钱。】

像施恩这样的地头蛇,丢了快活林再抢回来,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一个小酒店能赚几个钱?最重要的,是恢复在众店家心里的地位。不然以后怎么再去分别人一杯羹?

武松深知此理,所以喝得醉醺醺去找蒋门神,闹事嘛,就是要把事情闹大,闹到原来的众店家都看到,好让他们畏服施恩,让原先那些店家都看到施恩的声势,让施恩风风光光重新入主快活林,让店家不敢起不臣之心,仍旧乖乖给施恩上贡。

所以,武松才沿路吃酒,到了快活林以后也不是直接打蒋门神,而是各种找茬儿,调戏老板娘,打伙计,直到把事情的省事闹得足够大,最后才打败蒋门神,并且不忘告诉蒋门神,【去央请快活林为头为脑的英雄豪杰,都来与施恩陪话】。

完全是为了给施恩挣面子。不过,施恩江湖经验尚浅,有些没看懂武松的好意罢了。


纯钧LHGR


武松为何打蒋门神前要把自己灌醉?真的是因为喝多了比较能打吗?

俗话说的好,“酒壮怂人胆。”意思是平时能力很差的人需要喝酒壮胆,才能作大事,武松是个怂人吗

显然不是,武松打蒋门神是靠真正的实力,而不是喝酒壮胆侥幸取胜的。

我们看看武松的师傅,就知道武松的实力有多强,周侗,人称“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北宋年间武术大师,以善于箭术闻名。南宋名将岳飞之师,明清评书人称其为姜维的后代。

名师出高徒,武松的武功绝不是一个流氓混混可以相提并论的。所以我们知道武松打人与喝酒没有任何直接联系。

而且在《水浒传》中,喝酒不是武松的特例,梁山好汉基本都喜欢喝酒。其实在宋朝,人们普遍都喜欢喝酒,就连赵匡胤不也是杯酒释兵权吗?

文人也不能喝,苏东坡曾有个弟子,据记载,此人每次饮宴,动辄一斗。一斗是什么概念,宋代的一斗大概是二十斤,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吃顿饭竟然能喝二十斤,这不是我瞎说,宋代文献都有记载。

所以武松喝酒根本就没有喝醉,不是现在理解的喝酒喝的酩酊大醉,不省人事,那样的话武松一定误事,甚至被老虎吃掉了。

我们记得书中写武松从处理哥哥的后事开始,就一直忙忙碌碌,一直到发配的时候,武松一直没有好好喝酒,路上衙役虽然好好招待,可是也没有喝的尽兴,这时候遇到了施恩,武松需要开怀畅饮,才提了喝酒的要求。

武松知道蒋门神的实力,也知道自己的实力,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武松可是从不作没有把握的事情的。武松是胸有成竹。

当然武松的性格也是主要原因,武松是一不怕事,二不怕事大。即便要被打杀威棒的时候也不服软说句好听的,武松就是这么横、这么牛。在武松的字典里面就没有“怕”这个字。

这次打蒋门神不一样。首先,给施恩出头,然后才是自己显露一下自己的本事,出出风头。

因此,战斗越激烈,喝酒喝的好像醉了一样,效果越好。

所以武松要求在一路上尽情喝酒。

其实武松早就准备好用醉拳来收拾蒋门神了。

出发前一天早上,武松还特地穿了一件土色布衫。他为什么穿土色布衫?

因为醉拳通常需要躺在地上或坐在地上,所以土色接近这种颜色。

对于蒋门神这种级别的武松也不需要穿的那么认真严肃。

果然,一切都在武松的控制之下。不久,在快活林,在公众的亲眼目睹之下,武松和蒋门神共同为人们上演了一出精彩的打斗。

博而化易,原创精品!(纯技术分析文。)


博而化易


武松醉打蒋门神,是《水浒传》里让人最津津乐道的情节之一。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是梁山好汉普遍拥有的个性标签, 那么为什么武松要喝醉了再打,难道是喝醉更能打?还是只有喝醉了才能打出醉拳?

其实,武松醉打蒋门神的原因有如下三个:

1、让“金眼彪”施恩开开眼

武松被押送到安平寨后,被蒋门神夺了活快林酒家的“金眼彪”施恩,好吃好喝的一番招待,拜了把子,把夺回快活林的计划托付给武松。两人当夜大喝一场,见武松大醉,原本计划次日的行动,施恩父子商量后决定推迟一天。

所以再吃饭时只有大块的肉,却不给大碗的酒喝。武松非常不高兴,后来询问侍候自己洗澡的两个仆人,才知道“明日正要央都头去干正事”。武松能服气吗?怕我喝醉误事?好吧!我偏偏要喝醉干大事,让你施恩看看我的能耐。

2、难度比打老虎小多了

武松怎么出名的——在景阳岗上打死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打虎前做了什么预习功课——在“三碗不过岗”酒家喝了十八碗酒。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喝了酒,头脑清醒的武松应该不敢冒险跟老虎过招。酒壮雄胆,仗着酒劲武松才闯上了景阳岗。

毫无疑问,打蒋门神的难度打老虎小多了。也许武松是想复制一次景阳岗的成功,或者是想重温一遍景阳岗的成功。所以,他才把序幕拉得很长,步行前往快活林,每经过一处酒家就喝上三碗,用自己最熟悉的套路,来一场醉打蒋门神的大戏。

3、兵不厌诈,麻痹对手

喝上一路酒去干架,以武松的酒量只当是喝水消暑了。在武松自立的“无三不过望”规矩下,喝了二十多碗酒。然后就东倒西歪,“虽然带着五七分酒,却装做十分醉的”,喝过“三碗不过岗”酒的武松,用醉酒来麻痹对手,三下五除二就把蒋门神收拾了。

《隋唐演义》、《水浒传》等小说给英雄好汉贴上了一个标签: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男人才是好汉,不喝酒的英雄算不上真英雄。所以武松才自称“我却是没酒没本事。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这气力不知从何而来。“

而酒后打虎的武松,也才放言:“若不是酒醉后了胆大,景阳冈上如何打得这只大虫!那时节,我须烂醉了好下手。又有力,又有势!”

所以,用现代酒场上的流行语“酒品即人品”来评价武松,醉打蒋门神最能表现武松的洒脱和真性情,人品那是杠杠滴硬啊。

最后要说的是,系列电影《醉拳》把醉拳这一中华功夫传播的家喻户晓,醉打蒋门神的武松也成了醉拳的开山鼻祖。其实,仔细读完《水浒传》你会发现,武松醉打蒋门神使用的是“玉环步,鸳鸯脚”,是武松的平生绝学,跟醉拳没有半点关系。

也许,民间演绎出来的醉拳,才是醉打蒋门神的乐趣所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