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属长调词,是最难填写的词牌之一,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诗意龙飞雨


毛泽东主席是近现代最杰出的古体诗诗人,这是毋庸置疑的,而这首长调词《沁园春·雪》则是毛主席最具代表色彩、最大气磅礴的一首词,被公认是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诗词作品,具有不可抗拒的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

为什么说这首词最吸引人,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毛主席写这首词的时代背景。这一段时间,发生了太多影响共产党命运的事件,这首词创作于1936年2月,是红军夺取艰苦卓绝的长征胜利之后,在陕西站稳了脚跟,打破了国民党的重重围剿,又准备开赴抗日前线之时所作。这首长调以咏雪开始,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评论了国家历史人物,又歌颂了祖国的今天与未来。

然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首词好在哪里。首先,真正的风流人物不应该仅仅懂得争夺江山,更应该懂得如何去建设江山,让祖国更加的美丽富饶,让人民更加幸福安康;其次这首词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在我们的眼前呈现出祖国一副雄伟壮阔而又富饶美好的模样;再者这首词上阕描绘北国雪景壮美,下阕评价历代英雄,跨越了时间空间,表现出毛主席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后来在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去拜访自己的多年好友柳亚子,将这首《沁园春·雪》,赠给了老朋友。柳亚子非常喜欢毛主席这首词,见猎心喜之后,就和了一首,然后拿着这两首词到报社去发表。可是国民党当时有规定,凡是关于毛泽东的消息一概不准见报,报社只好把柳亚子和的这首词刊登了上去。好多文人见到和词以后,都觉得很好,就想见一见毛主席写的这首《沁园春·雪》的真容,后来《新民报晚刊》编辑吴祖光辗转抄录了这首词,发表在《新民报晚刊》上。一时重庆纸贵,这首词

传遍山城,传遍了全国。蒋介石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让国民党治下的文人墨客皆填词想把毛主席这首《沁园春·雪》比下去,可是没有一个人能达到毛主席这种高度。

这首长调词《沁园春·雪》体现出了毛泽东主席前无古人的宽广胸怀和气魄,让无数人为之倾倒。

  

  


清悠初见


酬好友邀答:

首先题目中的《沁园春》才是词牌名,而《雪》是词的标题,也就是说,是借用《沁园春》此一词谱来咏雪。



《沁园春》词谱,正格为双调一百一十四字,上阙十三句四平韵,下阙十二句五平韵。按字数划分,归属长调。

词中的长调和小令,要比中调难填,这是大多数词人的共同体验。当然历史上也有不少以小令或长调见长的词人。而说回《沁园春》一调是否属于最难填的词谱之一,也是因人而异,亦有词人是以填此调见长的,例如,南宋有个词人叫陈人杰,其存世的词作有31首,全部都是采用《沁园春》一谱。

《万氏词律》有云:“《沁园春》是古调,作者极盛,其名最显。”可见此调也是历代词人较喜爱的词谱。此谱的特点是以四言为主,句式整齐,讲究对仗。实是脱胎于骈体文,王国维就曾将此调称作有韵的骈体文。因此,要深得此调之味,最好是有一定的骈体文基础,在运笔上也宜用赋笔。而在格律上,我们从以下词谱中可见,可平可仄的字甚多,这点对初学者有利。



下面结合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说说此调在创作上所需注意的几个事项: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起拍为三个四言句式,在这里作者在第二、三个四言句用了对仗。

此调起句是否对仗,并没有特别要求,过往的词家作品,也有不对仗的,但从笔势上,则以对仗为工。至于对仗的形式,可第一二句或第三、四句作对。也可三句全对,即采用鼎足对的形式。例如,苏轼的名作《沁园春.孤馆灯青》的起句: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四言句均是对仗的,这称作鼎足对。

知识点:鼎足对是由三个句子组成的一种对仗形式。又称为“三枪对”,“三句对”。还有一个很优雅的名字叫“燕逐飞花对”,出自明.朱权的《太和正音谱》。 鼎足对常见的形式是由一出句,两对句组成,也有两出句、一对句的形式。在宋词、元曲中有大量的使用,例如稼轩词《水调歌头·和赵景明知县韵》中的:“五车书,千石饮,百篇才”。又如元曲中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对句) 小桥流水人家。(对句) 古道西风瘦马。(出句)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我之所以将望字作了分行,是因为在此调中,望字属于领字(或称领格字),在声律上,习惯用去声。在吟唱时,此字会作拖长或停顿。

除领字外,我们可以看到,这也是一个对仗句式,此调中此句要作对仗,基本上是一个定例。对仗上,可以两两相对,也可如此句一样作扇面对,在笔势上,又以扇面对为工。

知识点:扇面对,又称为“扇对 、隔句对。是骈体文常见的对仗形式,在词、曲中也很常见。如此句中,长城内外对大河上下,惟余莽莽对顿失滔滔,即第一句对第三句,第二句对第四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我们可看到,这里的两个四言句,对仗十分工整。尽管词史上也有不对仗的词作传世,但以对仗为工,如苏轼的“世路无穷,劳生有限”等句,均作了工对。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歇拍承启句。在这里,须晴日,属于领句,通常会根据主题选用不同的仄声字,引领歇拍处的提调或降调。而看字,也属于领字,由此字领出两个四言句。

此两个四言句并没有对仗要求,是否对仗全由作者依笔势和主题决定,在这里,作者没用对仗。但也有词家采用对仗的,如辛弃疾的《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句:“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便作了工对。

下阙的形式和上阙基本相同,简单说说: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在这里引字也属领字,领出一个七言句。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此处同样是以一领字,领出一组扇面对。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和上阙不同,作者此处没有用对仗,也无不可。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结句和歇拍句式一样,但此处需要突显收势,如作对仗则较难把握,所以,大多数作品都不作对仗。

最后,我把苏轼的《沁园春.孤馆灯青》也附上,大家可留意下此词的对仗和笔势。


诗词书院


肯定写不下去了。因为沁园春这首词,囊括的字数,思想,景物等,极其庞大,需要有一个甚至几个主线索去陈述,铺垫,然后感怀。没有经历很多世故风霜,没有亲身深刻的感受,是很难写出整首,词藻华美,刻骨感人,情景交融,平仄合律的沁园春。是诗词爱好者初期,甚至中期,都很难完成的课题。楼主的上半阙,把能想到的韵脚,景色,全都没有主次,脉络的涂写了上去,下阙已然是,无景色可描述,无故事可叙述,无文字可斟酌。文字很华美,景色描写也很多,但没有你心中要讲的故事,上半阙还有些空洞,所以后继维艰。单靠几许惆怅,几分怀思还不够呀。

但是,比我强多了,强太多了。我也曾试填过这首词,一周下来,连半阙都没完成,很是汗颜。

所以建议楼主,不要他人帮你填写,当然别人也无法在这半阙的基础上,继续填写。留好它,等你阅历,内涵,人生,都升华一个阶段后,再来试着去填写,修正,再填写。很有纪念意义的。先试写--清平乐,卜算子等一些词牌,循序渐进方为良策。








我爱古诗词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在长征到达西北后所写的一首咏雪词。它最早为世人所知,是在1945年10月重庆谈判期间。

此词原本是毛泽东作为诗友之间“和诗”而写给柳亚子先生的。不料被人看到后,互相传抄、不胫而走,最后被《新民报晚刊》发表后,轰动整个山城。

那么,这首词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轰动效应呢?按上面的提问,也就是,这首词最吸引人的是什么呢?

我想答案是明显的。那就是此词具有前所未有的豪气、胸怀、格局、大气

诗言志,词也一样。

《沁园春•雪》真切地向世人传达了一代伟人毛泽东身上所具有的罕见气魄、宽大胸襟和远大格局。

那是在1936年2月,毛泽东带领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艰苦卓绝长征之后的两个月,中央在陕北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内阶级矛盾让位于中日民族矛盾。

此时,毛泽东带领一部分红军准备东渡黄河直接对日作战。

部队走至清漳县高达村休整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把陕北高原装点成银装素裹的洁白世界。

放眼这片辽阔的冰雪世界,毛泽东诗情大发,挥毫写下这首千古绝唱。

词的上阕写景,表达对祖国壮美河山的赞叹和热爱。

词的下阕思载千古,用”惜“字贯穿引出对历史人物的功过评说。

毛泽东回顾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对比走过无数艰难险阻及完成世所罕见奇迹——长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封建时代统治者的局限和缺憾立显。在毛泽东看来,真正能护我河山、壮我中国,真正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彻底解放和最后胜利的,只能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

胜利来自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光荣属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

所以,毛泽东以赞美和预言结尾,铿锵高呼: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何等豪情,何等大气!

正如毛泽东诗词的最早赠与人——诗友柳亚子先生所盛赞的那样:“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之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每日读书书评札记


的确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很难写,至今无人超越,有此可见,毛主席文采斐然,是个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胸怀广阔,放眼世界,有着全局战略目光的军事家。

毛主席的这首“沁园春.雪”,我每每读起都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前半阙写景,仿佛置身其中,看到了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长城内外唯莽莽银白之景色,大河上下之水因冰冻而不流,群山象舞动的银蛇,更象在原野里奔驰的蜡像,待到晴天日出,再看看着银妆素裹的祖国山河是多么的壮丽,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是对北国风光,祖国美丽山河的概括,也是画龙点睛之笔,我也很欣赏此名句。

下半阙毛主席以恢宏的笔触,磅礴的气势,容天纳地的胸怀,横扫千古,高举反封建主义的大纛,严肃客观地批判了了中国两千年来,封建主义制度的一个侧面,并站在革命历史的最高点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风流人物。

这首词,曾被柳亚子先生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其后,吾亦逢合,今读之仍情景交融,赏心悦目,韵味悠长,吾辈之幸矣!


洪德于心自方正


试赋《沁园春:咏秋》

北风呼啸,梧桐叶落,

草木枯干,見农家稻熟,闪闪金黄。

秋虫鸣声,顿觉凄凉,苍蝇蚊虫,焉然命伤,清风气畅精神爽,

秋日景,旅游方時兴,山水风光。

交通快捷便利,高铁呼啸,往来纵横。

黄河长江东去不复反,五嶽名山气势不凡。

井岗虽小,民族圣地,是中国革命摇篮,游不尽,看江山如画,只有当代。


老龚166916589


词牌《沁园春,雪》难度极高不好創作。但毛泽东这首诗词他气势磅礴,用词得当附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而且雄心勃勃,具有挑战性。不管写人写景和最后结尾都有着雄心壮志,和立足于不败之地!具有后人也无人超越的境界!!!


镇浪1054355145656


《沁园春-雪》一词把宋词的雄健风格推到雄伟风格,同时,也把填词的清规戒律给打开了一个很大的门洞,如果一味追求这种效果,那么已没有必要区分诗和词的区别,我们可以放胆决定自己写词的句数、字数、平仄,也可以命名新“词牌名称”,打开一条全民填词的崭新道路,否则现在那些只湊字数,或者移词摘句毫无时代气息的所谓“词牌词”将污染词界。


亥禄翁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六朝九都,谁能像今天的共产党一样,拥有一大批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中华民族盎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看谁?看今朝的中国共产党人!


天边的云彩68408499


说得出具体就不算最吸引人了。

读完毛主席的《沁园春•雪》,顿觉得什么诗仙,诗圣,都得靠边站!大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