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花還似非花、無情有思”蘇軾這首《水龍吟》承載了最深的情感

蘇軾是豪放派詞人的代表,詞大多開闊激昂,然這首婉約風格的《水龍吟》卻也是情感生動絲絲入扣,讀來不禁萬千滋味湧上心頭,欲罷不能。

“似花還似非花、無情有思”蘇軾這首《水龍吟》承載了最深的情感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譯文: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無人憐惜任憑衰零墜地。把它拋離在家鄉路旁,細細思量彷彿又是無情,實際上則飽含深情。受傷柔腸婉曲嬌眼迷離,想要開放卻又緊緊閉上。矇混隨風把心上人尋覓,卻又被黃鶯兒無情叫起。

不恨這種花兒飄飛落盡,只是抱怨憤恨那個西園、滿地落紅枯萎難再重綴。清晨雨後何處落花遺蹤?飄入池中化成一池浮萍。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塵土,一份墜入流水了無蹤影。細看來那全不是楊花啊,是那離人晶瑩的眼淚啊。

“似花還似非花、無情有思”蘇軾這首《水龍吟》承載了最深的情感

上闋第一句“似花還似非花 無情有思”開篇便耐人尋味,作者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楊花雖與百花一同開在春天,卻並不像其他花那麼備受關注,只得默默凋落。

楊花的飄落不歸,看似無情,實則“有思”,墜落並不是它的本意,因為這是不受自己控制的。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這幾句詞人由楊花寫到柳樹,又以柳樹喻指思婦、離人,可謂匠心獨運如夢如幻。

下闋開頭“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這裡以落紅襯托楊花,筆調傳神,抒發了對楊花的憐惜之情。繼而“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叩問楊花墜落後去了哪裡呢,原來早已隨著流水飄落無蹤跡了,這同時也是問思婦何在,也如同這楊花隨著流水飄走一般探尋不到了。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這裡表達的是一番惜春傷春之情,楊花的歸宿和詞人的情感水乳交融,令人傷懷。末尾“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則乾淨利落的點明瞭主旨,讀之思緒綿長餘音嫋嫋。

“似花還似非花、無情有思”蘇軾這首《水龍吟》承載了最深的情感

全詞句句深沉,絲絲入扣回環往復,讓人不禁會去想這到底表達的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啊!我想可能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