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花还似非花、无情有思”苏轼这首《水龙吟》承载了最深的情感

苏轼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词大多开阔激昂,然这首婉约风格的《水龙吟》却也是情感生动丝丝入扣,读来不禁万千滋味涌上心头,欲罢不能。

“似花还似非花、无情有思”苏轼这首《水龙吟》承载了最深的情感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译文: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把它抛离在家乡路旁,细细思量仿佛又是无情,实际上则饱含深情。受伤柔肠婉曲娇眼迷离,想要开放却又紧紧闭上。蒙混随风把心上人寻觅,却又被黄莺儿无情叫起。

不恨这种花儿飘飞落尽,只是抱怨愤恨那个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清晨雨后何处落花遗踪?飘入池中化成一池浮萍。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一份坠入流水了无踪影。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是那离人晶莹的眼泪啊。

“似花还似非花、无情有思”苏轼这首《水龙吟》承载了最深的情感

上阕第一句“似花还似非花 无情有思”开篇便耐人寻味,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杨花虽与百花一同开在春天,却并不像其他花那么备受关注,只得默默凋落。

杨花的飘落不归,看似无情,实则“有思”,坠落并不是它的本意,因为这是不受自己控制的。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几句词人由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喻指思妇、离人,可谓匠心独运如梦如幻。

下阕开头“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这里以落红衬托杨花,笔调传神,抒发了对杨花的怜惜之情。继而“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叩问杨花坠落后去了哪里呢,原来早已随着流水飘落无踪迹了,这同时也是问思妇何在,也如同这杨花随着流水飘走一般探寻不到了。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里表达的是一番惜春伤春之情,杨花的归宿和词人的情感水乳交融,令人伤怀。末尾“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则干净利落的点明了主旨,读之思绪绵长余音袅袅。

“似花还似非花、无情有思”苏轼这首《水龙吟》承载了最深的情感

全词句句深沉,丝丝入扣回环往复,让人不禁会去想这到底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啊!我想可能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