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哪一句诗词让你感到孤独和悲伤?

威森猫


孤独与悲伤的着重点不同,小楼试以两句诗分别言之。

孤独——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孤独是一种无所凭依的状态,苏轼的这首《卜算子》将孤独感写得最为传神。

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此词,写的是一只孤鸿。残月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夜深人静,一只孤独的鸿雁独自飞舞,无人见,无人识。突然,孤鸿被夜里奇怪的响声惊动,不住地回头去看,他内心的惊惧,孤独,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抚慰。孤鸿不停地飞,想找一个地方栖息,但是拣尽寒枝,依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栖息的地方,最后只得落在寒冷寂寞的沙洲之上。

孤独的人,往往是内心有自己的追求,不肯随时附世自然无人理解。正如词有的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息,最终也找不到自己栖息的地方,内心永远在漂泊,永远无人理解。

悲伤——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真正的悲伤,是对人生的悲剧意识,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是悲伤最好的阐释。

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荷花是美丽的,春天是美好的,但是,李商隐却说,荷叶生时春恨生,春天来了,荷叶生长出来,荷花即将开放,这是多么美好,然而,春天终将会逝去,荷花终将会枯萎,美好的事物都是短暂的,春去秋来,荷花就会枯萎,荷叶就会凋残。

人只要活着,这种美好事物逝去的遗憾,就会一直存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美好的事物不断消逝,就那流水,永不停息地流失。

李商隐的这首诗,写出了对人生遗憾无穷的悲剧意识,这才是最深刻的悲伤。


谢小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萧萧竹727


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这两句诗我已忘了出处,但一直觉得这两句诗很豪迈。刘伶的诗也写得好,醉倒何妨死便埋,这真是看透了人生啊。

我原以为这些诗就已经够让人孤独和悲伤的了,直到突然有一天……

我的母亲病了,4月1日我的母亲脑出血晕倒了。我从外地赶回来的时候,母亲已经说不出话来,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氧气管、食管、注射管……母亲已经没有了意识,医生说准备手术。过了两天,医生又说还好渡过了危险期,不用开刀了。在母亲意识模糊的那段日子里,我和妹妹轮流着通宵守护在母亲身旁。渐渐的母亲有点意识,能说几句话了,但还分不清白天与黑夜。那几天母亲整天发脾气,我都有点熬不住了。

再过了几天,我发现母亲长了褥疮。开了点药,必须按时搽才能消灭褥疮。由于长时间打吊瓶,母亲的胳膊肿的像萝卜一样。按照医生的叮嘱,我切了许多土豆片敷在母亲的胳膊上,渐渐的母亲的胳膊消肿了。

在医院里住了20多天,母亲出院了,半身不遂。我不再上班,专心照顾母亲。父亲早几年就有哮喘病、脑梗、肺纤维化……原本是母亲照顾父亲,现在母亲病倒了,我要照顾父母,家里的地也顾不得种了。慢慢的母亲可以拄着拐杖走几步,我开心极了。母亲康复的路还很遥远,希望母亲能早点康复……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醉卧沙场君莫笑啊啊啊


问题:读哪一句诗词让你感到孤独和悲伤?

引言:

纵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能让人感到孤独悲伤的文学作品,如过江之鲫层出不穷,我们就不一一列举。

今天,怀着感恩的心情,崇敬的目光回顾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这首《诉 衷 情 》:

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

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据相关文献记载,1975年毛泽东主席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当他老人家获悉周恩来总理病情不断恶化,治疗前景不容乐观,不由得黯然神伤,在悲愤的心情下,便写下这首《诉衷情》给自己亲爱的老战友——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毛泽东这位一生“与天地斗其乐无穷”的伟人,这位面对国内外所有艰难险阻,从不服输的老人,而在此时此刻,内心也许感到了孤独和无奈。

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政权的永不变色,是主席毕生的夙愿。但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这位唯物主义者同样需要抉择。

对于这一命题,他也做好了“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当他得知老战友也重病在身,也许他那颗雄心,或多或少也有了一丝孤独和凄凉。


据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1976年下半年,毛主席老人家弥留之际,经常一个人独自吟咏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庾信的《枯树赋》: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慷慨悲凉,催人泪下。

忧国忧民,家国天下,一位伟人同样也有平常的情怀——这首词字数虽然不多,但读来情感真挚,读来沧桑心碎,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所以说伟人也是常人,也有七情六欲,也会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孤独无奈,悲凉伤感,从这首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次感谢悟空问答平台!感谢文友提问邀答!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


兵法天下


我不知道这首诗算不算?但我想到孤独,脑海里的第一首出现的诗就是这首,一位年迈苍老的老兵,站在荒芜的门前,望着落日,守着孤坟。。。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我记得这首诗好像是我们小学的时候学的,它相比于我们推崇的千古名句,好像稍显平淡了一点,诗风不华丽不张扬,甚至说它针砭时弊也少了一点力量,它不是李白、杜甫、苏轼等大诗人写的,甚至创作者已经无从考证了。但它还是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也许有的人会说这首诗的主旨主要是描述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黑暗,主要还是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我想说这都没错,可是站在那位普通老兵的立场上,他真的什么都失去了,是一种没有希望的孤独,再也没有爱情,友情和亲情了。

年少离家,他或许怀着对家人的思念,或许离开了他心爱的姑娘,不能再见。一直在战场上拼杀,或许也收获了难忘的战友情,但一切都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了。家人和心爱的姑娘相继死去,只留下孤坟,真的是无处话凄凉。

人是很怕孤独的一种生物,可是他的命运呢,我们都知道,世界对普通人总是残酷的,就这样终老一生就是他的命运了,无人陪伴,这太残酷了





你好文化君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一 这本是大诗人李白的诗,如借以描述本人当年在那个"上山下乡"年代,所遭遇到的“苦难"和"孤独“,再合适不过的了。记得那时候从县城到区镇,仅有的只是名曰 : 晴通雨停"公路",正常时每天发3~4个班次的车。从区镇到公社没有班车,更没有所谓的“拖拉机”和“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只能凭靠两条腿步行往返。而从公社到大队到生产队,只有坑洼不平的机耕路。遇上雨天,10多里的土路,来回需得一天。由于贫穷,公社仅有一台柴油发电机,只在晚间发电两小时,供“三级"干部开会时使用。这里的普通社员家庭,或早早吃罢晚饭上床睡觉,或者点上用鸡蛋换来的煤油照上一段时间,待家里的鸡鸭鹅猪、安顿好后熄灯休息。作为知青的我,起初被安排在一个孤零零的一幢草屋子里。屋后及四周,被竹林包围。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屋前一片开阔的池塘,池塘的北面是绵延、荗密的山岗,每逢阴雨绵绵之时,或是夜深人静之时,隐约可见密林丛中“荧光"闪闪,不知名的鸟兽怪叫声,不绝于耳,悽声悲凉。说实话,那时还不到20岁的我,独自一人居住在这幢孤独的草屋里,确实极为恐惧。最恐惧的一次要数"下放"后的第二年的初夏,也是一个乌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那天下午和几个"知青"去了区上看了场《刘三姐》电影,傍晚便在区上聚了一餐后,各自回了各自的居住点。我独自一人地、头顶着浓重的乌云和沉闷的雷声,急促大步地奔走着。不一会,滚动着的雷声夹杂着暴雨倾盆而下,平坦的土路瞬间变得泥泞起来。雷声,雨声,风暴,闪电,交织在一起。当我狂奔到一片荒岗时,突然一道闪电划破雨夜,借着闪电的一刹那,仿佛听见荒岗树林间一片骚动,几个黑影来回奔跑着。我吓得不轻,湿透了的身子直打哆嗦灬。自那以后,我再也不敢独自一人黑夜在外。”思家",也是时常笼罩在我的心头,特别是秋冬时节,没有太多的农活需要忙时,我也总是常常倚靠在门旁,遥望北方远远的天际。


大皖孤者何惧


读国破山河在这句诗让我感到孤独和悲伤!

原因一

这句诗是唐代诗圣杜甫的诗,杜甫年少的时候就很聪明,能写文章能作诗,因为年轻的时候没有遇到好的环境所以没有为官才写诗的,而且一生颠沛流离,他的一生确实非常的苦,但是我觉得杜甫更多的苦到写到了诗里,所以他把一生的苦写到了自己的诗里。

原因二

杜甫第一次的转折点是因为参加国考的时候有奸臣李林甫的阻挡所以没有入朝为官,第二次刚做了一个仓库保管员也就是正八品的官又来了安禄山的造反,所以一生就开始带着自己的妻儿老小开始奔波,即便是这样他任然心系国家,我觉得他晚年最遗憾和最大的心愿就是没有漂泊到自己的河南老家,此时读到国破山河在,有家不能归的凄凉油然而生!

感谢您的关注


兵传媒


《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的孤独千古难觅。我曾经有过这种感受,连个交流的人都没有。当时我在六楼高的脚手架上,正是午休时间,我躺在和我腰背等宽的跳板上,侧目看见远山如黛,山顶上的信号塔尖闪着银光。这是我高考失利之后的第一百次迷茫。在建筑队打工,还是回去复读,我抉择不了。大学像一个梦魇,总是在我的梦里出现。

二十多年过去了,想起初入社会的时候,还历历在目。我决定不再上学之后,就把自己放逐。一个人去到陌生的城市打工,从此放下大学梦。汗流浃背还是凄风苦雨,都要一个人抗住。我和周围格格不入,就因为我觉得自己还是个人物,不同于其他工友。这轻浮的自负让我吃尽苦头。大学梦放弃了还有文学梦,在工棚里写诗,读书,呛人的烟雾蒸腾和十几个大汉的脚臭味朦胧了现实。在我被工友嘲笑,把书夺走并按到牌桌上打升级的时候,一个同学给我寄来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那一刻我至今记得。

一个文学青年,带着深度近视镜,说着怪话,写着蹩脚的诗歌,满手是钢筋的铁锈,脱下的裤子都能站着。满嘴脏话,和工友们讲下流段子。每到深夜看书,心里有一种难言的孤独,看见刺眼的碘钨灯不时烧焦扑来的飞蛾。抠出一支烟,在灯管上点燃了,深吸一口,让烟雾在体内运行一周,缓缓地吐出。这时候的寂寞,伴随着鼾声抽搐着。


何茶趣


李清照词《一剪梅》一一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雨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孤竹国人1


夜里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明月夜,短松冈。

十年生与死,从此不相见,唯有在梦中。还是那明月高照的夜晚,我推开我们卧室的小窗,你还是十年前那样的年轻美丽,明眸善睐,鬓云高耸,香腮似雪,慵懒得画着蛾眉。你听到了推窗的声音,惊地回头,看到了我,可我不再有当年温润如玉的面貌,岁月的痕迹已经爬上了我的脸,当年的青色帽子早已退却了它原本的颜色。外面的两鬓已有了丝丝白发,更有了中年的微胖肚腩!

你的手就那样停下,又轻轻地落下,任精致的梳子落在地上。我们彼此凝望,任泪水肆意的横流,因为你知道这是在我的梦里,我也知道这是在我的梦里,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相见!我害怕梦的醒来,我愿永远留在这美好的梦里!

但是,当我看到天上的那轮明月,你却消失了,在我眼前的是那小小的山岗,你的坟孤独的在松树下!墓碑上的字是那样的清晰,“爱妻王弗”。

在这苍茫的世间,只剩下了一个孤独的我了!再也看不到你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