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日本为什么没有分裂成“南北日本”?

爱旅行的历史小达人


国运使然啊,日本太幸运了。对比之下中国作为战胜国又何其的不幸和哀伤,不仅没有得到日本一分钱的赔偿送,也由于蒋介石的无能,导致了中国失去了在日本驻军的机会,丧失了“分裂“日本的可能。换来的却是日本至今不肯承认的侵略事实。

由于德国投降,欧洲战场结束。盟国希望迅速结束战争十分迫切。而亚洲战场,日本在海外还有大量军队在战斗,占据中国大部分领土。盟军(主要是美国)并没有攻入日本本土。为了让日本尽早投降,扔了两颗原子弹,日本投降盟军、美国“和平“踏上了日本本土,日本丧失了主动权。根据计划,日本本土四岛分别由中,美,苏,英各占一岛。一旦如此。苏联占据的岛屿必然独立。但苏联由于看重欧洲,英国法国有心无力。蒋介石无能。最后只有美国独霸了日本。这样也让日本免于分裂。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也和日本政府彻底倒向美国有一定的关系。英法核心利益在欧洲,对日本兴趣不大,苏联控制北方四岛。不好再伸手,所以只能是美国独占日本。

其中变数最大的就是中国。中国无论站在任何角度在日本驻军都是必须的,如果当时在日本驻军,日本也不至于到现在这样不承认侵略。1945日本刚刚投降,国民党政府已经筹备完毕,国民党陆军第二师(15000人左右)已经准备登陆日本。国民党政府计划将荣誉2师作为派往日本担任占领日本的任务,而且对荣誉2师参与赴日的人员进行了选拔和培训。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完全可以承担起这一任务。朱世明中将已经被任命为驻日司令长官,与美国协议已经签署完毕,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国民党将军队调往东北。至此留下千古憾事。当然即便苏联,美国分别占据日本,日本也未必分裂。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战后,德国分为东德西德,朝鲜分为南韩北韩;而日本没有像前面两个国家一样分裂,继续保持了整体。

日本为什么没被分为东西南北日呢?

1、说好四国分区,有人不想来,有人来不了

时间回到1945年,英美苏三巨头,开了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眼见胜利就在眼前,和平曙光初现,战胜国紧密且有序的商量着如何处理投降后的日本,对日本的处理打算跟欧洲分区占领一样,最后也决定中英美苏四国分区对日本进行占领。当时划分的区域主要是这样的:苏联占领北海道、美国占领本州、中国占领四国岛、英国占领九州岛。

当时的中国因为内战的爆发,本来要派去日本占领分区的孙立人67师在战争中被重创了,因此本来说好由中国接管的四国岛及东京大阪地区也就不了了之了。

另一个在战争中被重伤的英国,更是不愿派兵去日本。这边国家百废俱兴,建设需要出钱出力,当时的日本基本上也是躺在废墟上的国家,没有什么油水,而且距离英国又远,驻军战略价值不大,且还得劳心劳力提供财力物力。所以这两个国家都是一样的放弃了驻军权。

2、美国:坚决拒绝与苏联分治

按理讲,这时候也就剩美苏两大有能力,有闲心的国家去占领日本了。可是本来说好也是南北分治,由苏联占领北海道岛,可是由于美国先占领了日本,苏联动作稍慢,美国考虑到苏联地理位置上离日本太近,对这个美国在远东的重要据点有着极大威胁,一旦与苏联分治,必将如鲠在喉,于是就毁约拒绝把北海道给苏联。

这时候的苏联表示美国佬翻脸不认人的行为太可耻了,苏联远东军区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派遣一名中将前往东京见麦克阿瑟,麦克阿瑟矢口否认有把北海道交于苏联的命令。苏联甚至发出了战争威胁,但是美国予以强硬的回应。因此,美国在日本的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这么做不单给日本施压,也给了苏联一个警告。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方面权衡利弊,认为强行登陆北海道,有着很大的困难。不仅苏联海军远劣与美国海军,此外占领北海道对苏联实际意义不大,而且还要冒着与美国开战的风险,而最大的风险就是美国拥有着可怕的原子弹!于是也就默认现状了。

为什么日本没分治,总结原因就是中国在内战,英国在重建,苏联不是不想,但是美国不愿意!


趣野观史


现在的日本实际上已经是“南北日本”了。

二战时期,日本的势力范围比现在大。当时整个千岛群岛、整个朝鲜半岛、南半部的库页岛以及中国的东四省,都归日本所有。

也就是说——当年苏联在远东地区的所有出海口,是被日本完全堵死的。苏联远东舰队只要开出公海,不管往哪个方向走,都要进入日本领海,绕都绕不开。

苏联老毛子是什么尿性,被日本人压缩得这么憋屈,岂能容忍?

所以在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上(分割日本的会议,中国没参加),苏联就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将日本在北纬38度线以北的领土划为苏联占领区,以南的区域为英、美占领区。

PS:波茨坦会议有两份占领方案,苏占区的范围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英美中的占领区的范围。美国为了让中国也参与,便把四国岛划分为了中国占领区。

另外,除了日本本土,日本的海外领地也要被瓜分。其中:

台湾与南沙群岛由中华民国接管,中国东北先由苏联接收,再移交给中华民国;

库页岛南部、千岛群岛、朝鲜三八线以北地区、中国东北的关东州,全部由苏联接管;

朝鲜三八线以南地区和南洋厅(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占领区),由美国接管。

看了这份瓜分方案,想必大多数人跟当时人的心理是一样的——苏联占了大便宜啊!

中国14年抗战,最后没捞到多少好处,也就是要回了被日本侵占的领土而已;

美国在太平洋血战三年,死伤极大,也就是捞了半个朝鲜,半个日本而已。(南洋厅主要是公海,美国就是占几个岛而已)

而苏联,当时它没参战,未折一兵一卒,居然就狮子大开口,要了那么大的地盘,它简直赚疯了。

所以,在波茨坦会议开完后,美国总统杜鲁门立即就反悔了。日本四岛他不打算跟苏联对半分了。因为一来,他不想重蹈瓜分德国和奥地利的覆辙,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二来,美国当时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而苏联当时没有这玩意。论动武,杜鲁门丝毫不怵斯大林。



对于杜鲁门翻脸不认人的行为,斯大林当然是有意见的了。

杜鲁门不想给他分地,难道他就不会自己去抢地盘吗?当然是会的了!

所以,尽管美军在苏联进攻关东军之前在广岛投放了原子弹,借机震慑苏联,斯大林还是命令前线苏联不要管美军的恐吓,抢在美军之前发动了“千岛群岛战役”,收复了千岛群岛和南库页岛,并且还占领了日本的北方四岛。

本来苏军还曾想强占北海道。为此,斯大林在北海道方向部署了两个步兵师,一个歼击航空兵师和一个轰炸机师的兵力。不过由于美军先苏联一步入驻北海道,苏军没实力硬钢,占领北海道的计划便告吹了。

事后,斯大林见好就收,没有再在派军入驻日本一事跟杜鲁门较劲,所以苏联最终也没有派军队进入日本本土。美苏南北瓜分日本的势力范围就此定型。


总的来说,如果按照美苏的原计划,半个日本要划给苏联占领。但是由于美国吸取了德国被分区占领的教训,在日本占领的问题上坚决不妥协。苏联方面当时也没实力挑衅美国,因此也就没有插足进入日本本岛。

不过,虽然苏联没进入日本本岛范围,但他依然趁着二战的最后一个月时间,为自己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比如苏联拿到了远东出海口,远东地区的攻守形势易形了。比如北方四岛问题到现在都没解决。


Mer86


德国和日本战后的结果不同,苏联红军首先占领整个柏林,而后盟军瓜分西柏林。

苏联和盟军都占领了柏林,把德国一分为二,都获得了对柏林的统治权。

德国变成了社会主义柏林,和自由世界柏林,两下对立起来。

而日本战后结果不一样,日本是美国单独占领,而苏联只占领了北方四岛。美国对日本全权占领。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中国政府的要求,让苏联出兵解决中国日军,苏联出兵占领东北满洲国地区,进而占领朝鲜,解决了满洲国傀儡政权和日军。这时的美国已经牢牢把握住对日本的控制权。进而美国在南朝鲜接受了日军的投降,朝鲜出现苏联和美国南北分立的局面。苏联没有占领日本全境。

战后日本被美国占领,朝鲜半岛出现分裂,而日本没有出现两个政权,朝鲜出现了战后和德国一样一分为二。朝鲜半岛的命运多舛,从日本殖民地变成了德国一样的归属。

美国所有了日本,而世界新的格局又迫使美国不能吞并日本成为美国的一个州,而只能用美国的政治制度来管理日本。把日本作为第三方来抗衡社会主义的扩展,日本成为了美国的前沿战壕。

朝鲜战争,美国就是利用日本的人力物力,把日本作为美军的军事后方,大量的军火,军用物资从日本运输,运输到朝鲜前线,打击社会主义的军事力量。

日本今天的作用更加体现了美国的战后思维。作为挡住社会主义浪潮的防波堤。而成为一条岛链,围堵社会主义。


宝树白石


日本在二战后没有南北分裂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日本投降之前,并没有哪国军队真正攻入日本的本土,美国因此才有了独占日本的机会!借助绝对的军事、经济实力和原子弹威慑力,成功打消了苏联、中国等战胜国的驻兵日本的企图,没有苏联的进入基本就断绝了日本南北分裂的可能性,而中国的荣誉二师15000余人即便成功抵达日本,也只是进行一段时间的象征性占领,不具备分裂日本的能力,主要看苏联军队的表现。

在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之后,美国立刻要求苏联对日作战,并答应了斯大林的一系列领土要求,包括维持蒙古现状、占领旅顺和大连并控制南满铁路和中东铁路等等,此外还包括吞并千岛群岛和南库页岛,以及由苏联占领北海道和本州岛北部地区!如果按照这个协议对日本分区占领,肯定会形成日本南北分裂的局面,但突如其来的意外让这一切变的不可能。

这个意外就是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而此时苏军还在为攻占我国东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苦战,它在8月18日才跨过鸭绿江进入半岛并由于补给问题陷入停顿,到8月22日才占领旅顺、大连,此后苏军重点向我国腹地发展,到8月28日才占领抚顺,一天后美国占领日本。美军凭借强大的海上、空中运输能力,快速向日本本土投放兵力,赶在苏联之前接管了整个日本,为战后建立统一的日本打下基础,杜绝了日本分裂的可能。


苏军之所以在争夺胜利果实的过程中慢了一步,和它糟糕的后勤条件有很大关系。在波茨坦公告上,苏联并未发表任何意见,为的就是麻痹日军争取向东线转移兵力的时间,斯大林承诺在德国投降3个月后对日作战,按照这个时间表正好在8月8日发起“八月风暴”行动,但苏联没能按计划集结足够的物资和兵力,以至于进攻和接受日军投降的行动有多次停顿,大大耽误了时间。

而且,负责从堪察加半岛和滨海边疆区进攻的部队严重缺乏海空军配合,进攻实力不比守备日军强多少!为了攻占8万日军和600架飞机驻守的千岛群岛,苏军伤亡惨重!在攻击千岛北部占守岛的行动中,苏军遭到8千名守军的顽强抵抗,直到8月23日才完全占领占守岛!此时日本早已投降,可见攻击作战之艰难。

(千岛群岛和库页岛浪费了苏联太多时间,导致进占北海道的目标未能实现,而占领本州岛就更不可能了)

到8月31日苏军才占领整个千岛群岛,此时苏军仍要争取更多果实,随不顾日本在8月15日已经投降的事实,向南千岛群岛继续进攻!直到9月5才勉强攻占南千岛的四个岛,由于美军已经进驻日本,日本也在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协议,苏军不再有向北海道发展战果的机会。一方面是美国不顾波茨坦公告的承诺,坚持独占日本,另一方面是苏联的海上运输能力,不足以支撑庞大占领军的消耗,因此斯大林很识趣的放弃了占领北海道的目标,失去了分裂日本的机会。

总之,由于苏联太慢、美国太横,原计划的分区占领变成了美国一家独占,也就不存在分裂的选项了。


兵器世界



二战中的三大法西斯主义国家中,意大利投降比较早,所以没有分裂的问题,日本也没有分裂,只有德国分裂了。但德国被分解为东西两个部分,是因为德国同时在两个战场和英美与苏联交战,所以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军席卷而来,惹英美会师柏林城下,英美一方占领了一部分,苏军占领了一部分。

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明白日本为什么没有分裂了。日本二战期间的主要交战对象是中国,美国和英国,但再德黑兰会议期间,苏联就承诺对德国战争结束后,就出兵中国东北,和美军南北两线夹击日本。因此,在苏联对德国的战争结束三个月后,苏联就对日本宣战,出兵中国东北,进攻日军。


美国之所以提出苏联出兵的要求,是因为美军一直在太平洋上和日军苦战,虽然不断取得升级,但是代价也比较大。所以,美军认为苏联参战有助于尽快击败日本,减少美军的伤亡,尽快结束战争。可以说,这也是美军再欧洲经验的复制粘贴,认为这样可以假手德国,削弱苏联的实力,让美国在战后国际秩序重建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但苏联出兵东北之后,挟战胜德国的余威,以在欧洲战场锤炼出来的苏联军队对付日军,非常轻松。苏联出兵后,一横扫千军之势席卷东北,全歼了日本关东军,接着顺利占领了整个东北亚得大部分日军占领区。苏军进展之顺利大大出乎美军的意料,如果美国再不采取重要措施,东北亚就会完全变成苏联的势力范围。


为此,美国在苏联尚未推进到日本本土的时候,紧急采取了两个措施,一个是抓紧扶持韩国政府,情急之下甚至是从原来的日军伪军中中迅速组建了韩国政府,以对冲苏联在半岛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则是决定对日本使用原子弹,以迫使日本尽快投降。所以,赶在苏军到达三八线以南之前,日本就已经投降了,由中美英受降。

也就是说,日本保持完整,没被分裂,就和半岛分裂是出于同样的逻辑,完全是美苏双方为了争夺战后国际秩序重建的主导权而在东北亚跑马圈地。也是在这个意义上,苏联没有进攻日本本土,只是占领了三八线以南。虽然日本没有分裂,但是半岛却分裂了,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萧武


二战结束后,德国分裂为东德(民主德国)和西德(联邦德国),朝鲜分裂为北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朝鲜(大韩民国),而日本没有分裂。

这是因为德国与朝鲜都有不同的外部占领势力,扶植不同的政权所致。苏联占领了德国东部,扶植建立了东德,美英法占领了德国西部建立了西德。

朝鲜1910年被日本吞并。在打击日本法西斯解放朝鲜时,苏联红军进入了朝鲜北部,美国军队进入朝鲜南部,后在各自的扶植下,朝鲜分裂为南朝鲜和北朝鲜。

而日本不同于德国与朝鲜原因在于,二战结束后,美国单独对日本进行了军事占领。五十年代,美国又开始扶持日本已遏制社会主义力量在亚洲的发展。


林城布衣10001


二战结束,日本为什么没有分裂成“南北日本”?其实日本在二战结束时也是很有可能会被几个不同的同盟国分割占领的,但因为在战争结束前的一系列变故,最终同盟国已经制定好的分割占领日本的计划没有实施,形成了日本由美军独占的局面。那么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使日本有了和德国迥然不同的命运呢?


日本在战后“丢掉”了什么?

首先从同盟国在战争结束之前对德日两国的安排来看,其实在早期并没有太大不同。同盟国的原则都是剥夺德日两国在战前数十年通过武力和其它方式强占的所有它国领土,之后对其进行占领,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其在未来也不再有再次发动战争的能力。

德国在战后的领土变更

所以德国在二战之后,不但其通过二战强占的波兰、捷克、丹麦和法国等国领土被强令归还这些国家,而且在战前就由其占领,但存在争议的领土,如东普鲁士、西里西亚、阿尔萨斯-洛林、勃兰登堡东部、波美拉尼亚大部也被分别划归了波兰、苏联和法国等国家。另外在二战前已经加入被其吞并的奥地利也被强令重新独立。所以如果不算奥地利,德国在二战后损失了大约25%的领土,而如果算上奥地利,德国在战后损失了大约35%的领土。

而许多朋友说到战后的日本可能会觉得日本没有损失什么控制的土地,但其实实际情况也并非如此。因为二战之前日本占领的土地其实也是远远超过现代日本的领土的。首先,日本在1879年将琉球王国吞并。在公元1895年通过甲午战争强占了中国的台湾,并控制了整个朝鲜半岛。在1905年通过日俄战争夺取了库页岛南部。在1910年又通过《日韩合并条约》将朝鲜半岛完全吞并。在一战之后,日本又通过国联的决议,获得了托管之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一些小岛的权力,在事实上也把这些地区纳入了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

日本在二战期间非法侵占的领土,其中深蓝部分是在战前就被其侵占的领土

虽然日本吞并的这些领土基本都是通过武力强占,而且在占领过程中犯下了无数罪行,但在当时由列强把持的国际环境里,日本对这些地区的占领还是得到了列强的承认,在国际上被视为日本的“领土”。所以在二战爆发之前,日本的“领土”也差不多达到了62万平方公里左右。而在二战之后,被其强占的台湾归还中国,库页岛南部归还苏联(另外还有北方四岛/南千岛群岛),朝鲜半岛赢得独立,琉球被美国占领,太平洋上的那些原来由其托管的小岛也都获得独立或者转归其它国家托管(主要是美国),所以日本的领土重新恢复到了公元1879年吞并琉球之前的状态。当时总共有29万平方公里左右之前由其侵占土地物归原主(或转由美国托管),差不多占其在二战之前全部“领土”的46%左右。所以在这方面,其实日本和德国在战败之后的待遇是差不多的。

分割占领日本的计划

但在另外一方面,确实德国和日本的待遇差别就很大了。德国当时按照几个同盟国的约定,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但日本却几乎完全由美国一家占领,并没有分给其它同盟国,那么这种差异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实在日本决定投降之前,同盟国也曾制定过至少两个像德国一样,由几个不同国家分别占领日本的计划。在其中都分配由中国占领日本四国岛。但日本在投降之前的一系列差异与变故导致这个分割占领计划最终没有实施。

(战后分割日本计划其中之一)

首要的差异当然是德国和日本在投降时的不同状态所决定的。因为德国在二战末期可以说确实是抵抗到了最后一滴血,在德国宣布投降时,基本上德国全境都已经被同盟国所占领,所以德国在战后的占领区划分其实也反映了在战争结束时各国实际的占领区域,至少是苏联和西方国家的实际占领区域。

而日本的状态则不一样,日本是在被同盟国攻入其本土四岛以及中国台湾岛和朝鲜半岛之前就已经宣布了投降,所以可以说日本在战争结束时,并不存在不同同盟国之间的自然占领边界。如果当时日本不是在这种情况下投降的,而是像德国一样,等着同盟国从四面八方一点一点打入其本土以及朝鲜半岛和中国台湾,那么很有可能日本就也会出现像德国一样的不同同盟国之间的自然占领边界,那它被分而治之也就不可避免了。

苏联对日作战计划

其实在德国战败前夕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就向美英承诺会在德国投降之后3个月内对日宣战。而当时苏联所计划的对日宣战可不是仅仅局限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而是包括出兵日本本土的,至少是包括出兵北海道地区。当时苏联提出3个月的宽限期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二战末期苏联所有的军队主力都集结在西线。无论是人员和装备,从西线调往一万多公里之外的远东地区,而且还要确保集结起绝对优势兵力并为其提供后勤保障,这对于苏联来说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当时美英也同意3个月这个时限,所以其实苏联对日动武的时间很早就确定是1945年8月9日了。8月8日晚上11点,苏联通知日本对其宣战,1个小时01分钟之后,即8月9日0时01分,苏联分三个方面军对日本发起了进攻,如约在远东开启了对日战事。日本看似已经要重演德国被分割占领的命运了。

从分割占领变为美国独占

当天凌晨4点,日本内阁得到了苏联已经开战的消息,当时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和外相东乡茂德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认为日本在广岛遭受原子弹攻击和苏联开战的情况下必须立即结束战争。但当时日本陆军阿南惟几却不同意。当天上午10时30分,政府召开军事参议官会议,讨论是否投降。在会议开始31分钟之后,美军在长崎投下了第2枚原子弹,很快这个消息就传到了正在召开的会议的。但在会议结束时,主张接受和反对接受《波茨坦公告》(也就是接受投降和拒绝投降)的官员仍然各有3人,所以投降的决定并没有马上做出。但在第二天凌晨,日本天皇亲自做出了投降的决定。之后日本立即通过外交渠道通知各个同盟国,在保留天皇制的前提下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

日本投降之前最后一任内阁铃木内阁

所以虽然当时苏联已经制定了8月24日出兵日本北海道的计划,但在日本投降已经是大势所趋的情况下,美国很快改变了态度,不再支持苏联对日动武。8月18日,杜鲁门通知斯大林,美国不支持苏联出兵北海道。而斯大林当时权衡了几天之后,也意识到在美国已经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苏联不是美国的对手,所以那时不能因为对日本本土动武触怒美国,因此在8月22日决定取消对北海道的军事行动。

但因为前面提到的原因,美国在日本投降之后改变了主意,确定了自己独霸日本的目标。所以除了明确反对苏联出兵北海道之外,美国对当时仍然是其盟国的中国军队进驻日本也采取了消极的态度,要求无论某个地区由哪国军队驻扎,都必须保证美国对当地的专控权。同时还要求所有外国驻军所需费用和物资完全都由各国自己承担。而这和当时驻德各国军队可以征调德国当地物资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忙着打内战的蒋介石最终放弃了在日本驻军的“权力”。

(战后进驻日本广岛的英军廓尔喀兵团)


所以在战后,虽然对日本的占领名义上仍然是由驻日盟军总司令部所完成的,但其实真正出兵的只有美国和英国。而英国出动的占领军除了其本土士兵外,还有澳大利亚、印度和新西兰(当时英帝国还没有完全解体)士兵。但因为战后日本完全由美国主导已成为了既定策略,所以英国占领军在日本的6年时间基本上只是负责监督日本的去军事化和军事装备处理等工作,总体上只是起到了协助美军占领的作用。1952年,英军全部撤出日本,美军成为了在日本驻军的唯一外国军事力量。


桃花石杂谈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整个日本进行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的投降。1945年9月2号,在日本东京湾停泊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投降签字仪式,这也标志着二战的结束,也代表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是二战的轴心,但是日本投降是最晚的,虽然苦苦坚持,还是以失败告终。德国和意大利分别投降以后,日本还在和美国,苏联和中国苦苦做斗争呢。当时日本的军队,有200万在中国,其他部分的军队在东南亚和太平洋的一些岛屿上,美国海军利用自己强大的优势将封锁日本的领土。

而此时的苏联,在1945年8月派出150万军队,迅速击退了东北的日军。与此同时,苏联还计划从北海道登陆,占领日本的领土。但是苏联还来不及行动,日本就宣布投降了。其实就算是苏联想要占领日本,恐怕美国也不同意,美国已经做好了独占日本的准备。也只是邀请蒋介石出兵,客气一下罢了,蒋介石当时忙着内战,自然是拒绝的,而且按照当时中国的发展情况来说,也不适合出兵日本。况且,美国只是象征性的邀请一下,如果蒋介石真的答应,恐怕美国也不会同意,到时候不知道有生出什么其他的事端。

意大利和德国投降的比较早,意大利没有被分裂,但是德国却被分裂成东西德国两部分。德国在二战期间在两个战场同时跟英美还有苏联交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苏联和英美在柏林“会师”,德国被占领,英美占领一部分,苏联占领一部分。同时英美和苏联又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较量,本身社会制度不同,必然不可能一起统治德国,所以无奈之下德国就被分裂了。

但是呢,日本就跟德国的情况不一样了,日本主要的斗争对象是中国,美国和英国。德兰黑会议期间,苏联承诺对德国的战争结束以后,就派兵进驻中国东北,跟美国联手夹击日本。于是,苏联结束对德国的战争三个月以后,苏联就对日本宣战。那么美国为什么要苏联出兵呢?因为美军一直在太平洋上跟日本苦苦的战斗,虽然取得了点胜利,但是也没有尝到什么甜头,战斗打的非常的艰难,而且到了后期,美国人民表现出明显的厌战情绪,都很迫切的希望战争能够快点结束,美国认为如果苏联出兵,可以更快的结束战争,同时减少美国的战斗损伤。但是苏联出兵后,进展非常顺利,美国十分惊讶,苏联横扫全军,全歼了日本关东军,将日本军队赶出东北地区。美国看到这种状况,特别的担心,如果再不采取措施的话,按照苏联的打法,肯定东北亚地区就都被苏联占领。于是,美国紧急采取措施,扶持韩国政府,缓冲苏联对整个半岛的影响。二是,对日本使用原子弹,逼迫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后,英国、美国、苏联这三大巨头,开了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开始讨论战败国如果处理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分割日本的领地,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打算,四个国家分配领地,苏联占领北海道、美国占领本州、中国占领四国岛、英国占领九州岛。但是中国抗战结束以后,很快就爆发了内战,中国忙着应付自己国家的事情,无暇顾及日本占领的事,所以由中国占领四国岛也就就此搁置,不了了之了。

英国那方面呢,在战争当中损失惨重,自己的国家需要建设,而且当时的日本也想当于是一片废墟,如果进驻了还得可能还得花钱帮他们搞建设,有这个时间不如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所以英国也放弃了进驻权。

那么,中国和英国都放弃了日本的进驻权,就只剩下苏联和美国了,一个二战之后迅速崛起的大国和当时的社会主义大国,本来两个国家说的是南北分开统治。但是呢,日本离苏联的国土太近,如果让苏联统治日本,那么苏联的实力越发强大,那么日后就是美国在远东地区的一根刺,所以美国破坏掉之前的约定,独自占领日本。

在我看来,到后期日本看到形式不对,战局对他不利,也知道最后会以失败投降。既然要失败,必须得争取一切力量,将失败的损失降到最低,被分裂肯定也不是日本所希望看到的。日本肯定知道苏联将加入战场,如果苏联加入战争的话,中国当时抗战处于弱势地位,而苏联是当时的社会主义大国,如果他加入,最后肯定是苏联和美国的一场博弈,所以日本即便抵抗不住,也在苦苦挣扎着,为的就是,在苏联和美国争斗的时候求生存,减少失败的损失。

由于种种原因,日本逃脱了被分裂的命运。而且曾经,杜鲁门就说: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美国本身就不想让日本分裂,日本分裂的话,美国的控制成本也会增加。而且日本本身的国土面积很小,分裂后的经济更没有办法发展,所以不分裂对于日本本身来说也是好的。美国进驻日本后,对他的军事、政治经济方面和教育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日本从集权制向民主制过度,保证了社会形态的单一性,防止了分裂,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对于日本的发展也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木剑温不胜


这个问题会被提出来,主要还是因为同为战败国的德国在战后分裂成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两个国家。所以我们在看待日本在战后的发展问题时,可以和德国的发展进行对比分析。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战败投降。根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相关协定,德国被一分为四,被英、法、美、苏四国占领。而这四国分属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双方在利益博弈中最终把德国这个位于意识形态对抗前线的国家一分为二。


那么我们来稍微整理一下德国会被分裂的原因。

德国身处政治环境更复杂的欧洲,位于冷战前线。纳粹德国被盟军打败,盟军之中既有在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的美国,也有社会主义大国苏联,还有德国死对头法国和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英国。这使得德国一战败,国土就被各国占领。而正是因为占领德国的四国相互斗争,才使得德国分裂。


那么把目光转向日本。

日本在二战中虽然也败给了盟军,但主动攻击的最大力量是美国。日本并没有被像德国一样被占领、被瓜分。

由于二战大损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也对苏联造成了打击,所以远在远东的日本并没有成为各大势力纠缠的主战场。

而日本国内的政治力量,经过军部独裁和战败以后,已经十分弱小。所以说,

在日本一家独大的美国,并没有把日本一分为二控制的需要。要是真把日本分裂成两国,美国的控制成本就要上升。而且国土面积小,资源又匮乏的日本,要是分为两国,发展起来就更艰难了。

虽然日本在二战后并没有分裂为“南北日本”,但日本历史上也曾出现南北朝。而那段历史,就远在约七百年前了。

总的来说,二战后的日本没有遭受分裂,一方面是战后控制日本的基本只是美国这一股势力。另一方面,日本的资源也不支持他一分为二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