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20最大起飞重量220吨,中国还需要640吨的安225运输机吗?

独立feel


据俄罗斯卫星电台2019年10月23日报道,乌克兰决定向中国出售安-225大型运输机的技术成果,包括安-225的整套图纸与制造技术。如果中国掌握这些技术数据,将大大节省超大型运输机的研发时间、人力和财力,会将中国航空制造能力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安-225与波音747

从最大起飞重量看,大型运输机分为三个等级,200吨级包括运-20、伊尔-76、C-17运输机,400吨级包括安-124、C-5运输机,600吨级唯一的一款就是安-225运输机。目前,主要空军强国都大量使用了200吨级远程运输机,其运营与维护成本相对低廉,适合大规模制造并使用,基本能够装载本国主战坦克,实施跨洲际远程军事力量投送。战略运输机的大量使用,使得陆军变得更加灵活机动,即使大规模裁军,也不会明显降低综合军事实力。

安-124机队

400吨级安-124、C-5运输机虽然也有列装,其数量要比200吨级运输机少得多,但它们又是不可或缺的。400吨级运输机担当了重要配角角色,尺寸与重量超过七八十吨的装备为数不少,比如出口到土耳其的S-400导弹系统就是用安-124运输的。此外,俄罗斯民用航空公司的安-124机队商业运输生意火爆,大型工程器械,甚至地铁车厢、火箭、小型运输机都是它的运输服务对象。

安-124运地铁车厢

命运最为悲催的就是安-225运输机,80年代开始研发,至今只生产了1架,除了参加航展刷存在感,几乎毫无用武之地。是的,安-225运输机不仅仅制造研发成本高昂,而且运营成本也很惊人,就拿耗油率这一项指标来看,它就不适合大量装备使用。

正是因为如此,乌克兰眼看安-225运输机就要烂在自己的手里,还不如趁早变现,不要再落得图-160被肢解的下场。我国购买安-225运输机技术也有其内在逻辑,笔者认为完全复制安-225运输机可能性不大,毕竟这个空中巨无霸实用性差强人意。但是,我国在制造200吨级以上的大型运输机还存在技术空白,安-225运输机作为苏联大型运输机技术的集大成者,仍然有很多技术可以作为参考和借鉴,相关技术和经验可以用到400吨级运输机的研发制造中。而400吨级运输机是必需品,军民两用前景广阔。


红龙军团长


在运-20研制成功之前,中国空军也就只有十几架伊尔-76运输机艰难度日,所以我们过去几十年对大型运输机充满了渴望。而安-225作为全球最大的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640吨,可以在运载250吨战略物资的情况下进行洲际飞行,这样的运载能力是我们的运-20运输机66吨运载能力的近4倍,如此强大的运输机确实令人欣喜!

不过,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我们需要的只是安-225运输机的技术,而不是这种600吨以上的超大型的运输机!首先,此前的苏联研制安-225运输机本身就只是用于运送“暴风雨号”航天飞机的,而不是空军用于战略物资投送的。美国研制的“斯特拉托”双体飞机也是类似的用途!

另外,像安-225这样的超大型运输机对起降环境要求特别高,需要至少在4F级国际机场起降,起飞跑道长度要3600米以上,目前中国已有500多个民用机场中,只有石家庄机场等10多个机场拥有长度在3600米以上起降跑道,才能满足安-225这种600吨级的起飞要求!要求如此之高,并不适合战争中恶劣的起降条件!

不过,安-225运输机虽然太大,但运-20运输机却有点小了,运-20的最大起飞重量为220吨,最大载重也只有66吨,一次只能运载一辆99式主战坦克;另外,运-20在最大载重的情况下,最大航程只有4000多公里,并不具备洲际运送能力,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运-20并不是真正的战略运输机!

而我们要想真的拥有洲际运输机的话,就需要再研制更大一些的运输机了,如同安-124和“C-5”银河大型运输机那样,两款运输机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400吨,最大运载能力可以达到120-150吨,并且具备1.2万公里的洲际投送能力,这样的洲际投送能力十分适合实际战场的需求。

综合来说,目前220吨的运-20运输机并不能满足我们的全部需求,而像安-225那样640吨超大型运输机虽然强大,但又不符合战场的实际需求!所以,对于我们的来说,得到安-225运输机的技术,再在运-20的基础上研发400吨的运输机才更为适合!


天下布武


2011到2016年的五年间,安-225曾8次到中国来搞货物运输,让见识到它的人印象深刻,无不在感叹世间还会有如此之大的飞机。

它也是世上的唯一,并且只有一架。它是前苏联航空工业发展到顶峰的产物,一次可以吞吐下250吨物资,仅机背即可托举起运-20送到4000公里之外,没有错,它才是超大型飞机。

货舱的尺寸全长43.51米,最宽6.68米,最高4.39米,依其尺寸完全可以一次型运输整套的俄制S-400防空导弹。正因为过于庞大,世上能供其起降的机场没有几个,如果在军事上使用,的确有部署不够灵活的特点,但所有装备都要考虑极限使用的情况,把重型装备运输至战区就近的大型机场就可以了。

如果用于民用,使用就非常广泛,这也是安-225自从投入国际民营市场以来,频频出动的原因啊,常自见它一口吞下地铁车厢,往来穿梭于各国,大正是一种典型的能力,没有的话根本难以实现。美国去年试飞大型双体飞机Stratolaunch,用于航天发射,安-225也可以。

未来“一带一路”搞基建的话,大型预制件使用类似安-225这样的大飞机,可以说就方便多了。更关键的是,没有不知道,有了才能更清楚,如能推动研制这样的大飞机,对我国航空产业升级的拉动,是巨大的,可以带动一系列关键技术进步,正是产业水平的整体提高,可以说

大更是一种促进

大更是一种期待,生活在无限可期的每一天是幸福的,近年我国天娇正在与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展开全面合作,网友们期待全面改进升级后的安-225早日飞上蓝天。


魂舞大漠


虽然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军事大国,但是我们的军用大型运输机无论在规格还是数量上,都和这个世界第三不相匹配!虽然我们现在有了自己的运20运输机,但即使是加上进口的俄罗斯伊尔76运输机,我们大型运输机的规模还只有几十架,这和美国数百架规模比起来,差距明显!而且我们的运输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运输机。航程有限。

那么对于起飞重量超过640吨的安-225这样的大型运输机我们需要嘛?

答案是不需要!这和我国目前奉行的战略有关系,我们主张的是防御战略,只需要在国内或者周边国家进行空运任务,像运20和伊尔76运输机就可以完成!我们不需要像美国那样,进行全球范围内的运输任务,而且还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运输任务。

全球某个地方发生突发情况,美国都喜欢去管,而让美国具有参与管事的资本就是美国庞大的运输机部队。空中运输是目前最为快速的机动方式,比如中东地区现在突然发生意外情况,美国就可以在几十个小时之内,空运数万规模的部队过去,还包括配套的武器装备,涵盖重型武器,比如重型装甲车辆和重型火炮等等。

但是我们国家目前不需要进行全球机动,所以不需要大载重和长航程的运输机,而是需要一定数量规模的伊尔76和运20这个类型的运输机,我们现在的目标还是先把运20运输机的数量提高上去。

未来我们还需要类似C-5这样的战略运输机,它们载重量大航程远,随着国家发展,我们在海外的利益也越来越重要,需要类似C-5战略运输机来保障我们的海外权益。

安-225运输机并不实用

实际上并不是运输机运送的重量越多就越好,像安-225这样的运输机,美国都没有研制和装备,这从一定方面也证明了安-225运输机并不实用,如果实用并且用处大,对运输机有追求的美国早就研发和装备了。

安-225基本上属于一款特殊用途的运输机,用处不多,这个从它的设计之初的要求就知道了,它主要是为了运载苏联暴风雪航天飞机而研制,这也注定了它使用的场景不多。

另外它的使用和维护也是非常麻烦,并且它对跑道的要求也非常高,最简单的要求就是需要在长度超过3000米以上的跑道起降,现实中这样的机场跑道很少。

同时它的使用成本也很大,使用一次的成本对于运输方来说非常浪费,无法承担,所以除非是没有办法,否则全球很少有客户愿意使用安-225来来运送货物。

所长觉得,我们目前需要的是更多数量的运20运输机,未来还需要类似C5这样的战略运输机。


资讯所长


今有鲲鹏跃神州,轻重长度皆适中。东北有鸟更肥硕,奈何连窝都飞不出。

中国空军固然需要大批大型的战略运输机,但不论军用、民用,都需要更加经济和性价比超级高的型号,特别是适合中国空军使用,至少不必干扰中国空军运输机装备体系,特别是比如运-9、运-20运输机。

反观安-225运输机出现的时代,是苏军鼎盛时代,而那个年代苏军也仅仅是装备了2架安-225运输机,而乌克兰现在根本没有制造安-225运输机能力,就算帮助我们制造出来,安-225运输机产量绝对不会超过5-10架,而反观世界航空运输业来看,运输机还是中型为主,重型为辅,更对是对机场和跑道要求低的,比如伊尔-76、C-17运输机,而中国现在运-9和运-20运输机完全符合世界国航空运输发展的潮流。

但是类似于安-225战略运输机来看,这种运输机单架次运输量十分巨大,可以运输超宽和超重的货物,能够执行一些“非常任务”,但是在执行常规任务运输效率并不高,很多机场基本不能停靠,同时为了保障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也不得使用全力进行机场保障。

这两天再一次传来乌克兰安-225运输机要落户中国的消息,这种消息每隔几个月就会出现一次,但可以明确说基本不靠谱,也不可能靠谱。安-225是一种独特的特种机,但并不适合中国空军或者民航的使用装备体系,更不能大批量生产,最为重要的是乌克兰目前的航空工业根本没与实力打造,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的一些简单看法和资料整合,供抛砖引玉,欢迎更多讨论和交流互动。如有转载,烦请表明出处!

军事天地


换过涂装的安-225运输机


毫无疑问,肯定是不需要的,其实安-225本身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其就是简单粗暴的将安-124的机身拉长了而已,整个货仓的横截面并没有任何变化,然后增加翼展在增加两台发动机这就完事了。不过为了背负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将原本安-124的单垂尾改成了双垂尾,避免航天飞机影响方向舵效率。

安124和安-225有着极深的渊源


苏联研发安-225是专门用来背负航天飞机的,使用面太窄,而且其对机场使用方面有着极为苛刻的条件,通常会用来运输跨洲际飞行的重型高密度货物。而中国目前用不到这样的运输机,就连美国对这样的运输机都没有要求,这也是为什么安-225出现了数十年到现在还是唯一的原因。中国需要的是和安-124、美国C-5同一个级别的运输机,而且目前来说要求也不是非常迫切,可以慢慢投入时间自己研制。

展出的运-20民用加长版


运-20运输机基本上可以满足中国军队的所有运输要求,货仓裸高4.4米,最大载荷达到了66吨,可以运输绝大多数陆军装备。而从珠海航展来看,未来不久后民用版的加长型运-20也会出现,可以进一步的提高运载能力。安-225让运营它的航空公司赚的个盆满钵满,给人一种非常有用的假象,实际上一架安-225应对的是全球的客户,想不赚钱都难,如果真的仅仅是为了租赁行业去设计这样的巨型运输机,毫无疑问肯定是不明智的,我们的最终目标还是安-124运输机。


军情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各位读者大大点波订阅关注吖~


兵器次元


安东诺夫安-225“梦想”运输机是一架离陆重量超过600吨的超大型运输机,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承载力最大的运输机。这种运力巨大的运输机对缺乏超大型运输机的我们中国来说,真的是充满诱惑力的。尽管我们现在已经有了最大起飞重量200多吨的运-20,但从实际考虑运-20的运输力还是低档次的水平,所以中国未来必须要具备类似美国C-5和安-224这种级别的超大型运输机,以此形成高低搭配。安-225是全世界运输能力最强的运输机,因此关于中国引进安-225的讨论就从来没有终止过,甚至有传言称中国有计划把乌克兰安东诺夫整个搬过来。

衡量一款运输机或者一款武器装备,仅仅从大和威力猛方面来考虑显然是不够的。现代国家军队的任何一件装备都必须是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要不即使拿来也没有太大作用。安-225的运输能力是很大,但现阶段的中国真的需要那么大运输能力的运输机吗?从实际情况来说,未必。因为安-225即使买的起,但也不一定可以玩的转。

首先,如何起降安-225都是一个难题,以安-225最大超过600吨的体量,全国可以起降它的机场寥寥无几。考虑到每个机场的繁忙程度不同,所以最后能够顺利每次起降安-225运输机的可能就是只有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了。这个机场标准不算低,重要的是平时不太繁忙,可以提供出来比较长的跑道供安-225降落使用。与前者相比,对跑道要求不是很高的安-124则几乎可以在国内任何一个中心机场实现起降。难道我们为了一个安-225运输机要重新搞出新的机场?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其次,拥有安-225运输机的背后是对各种保障系统的要求。如此庞大一架飞机,对日常维护保障的要求不会低。我们中国现在可能才刚刚建立起来国产大型运输机运-20的整个体系,而对于更超大型运输机的各种都是空白。即使乌克兰人真的愿意提供安-225运输机,但实际的工作都是需要我们自己来做的。修建机场都是小事,伴随着安-225的进入,可能需要建立出一套完整的维护保障体系,其影响的不是一点,很可能会影响到我国空军未来的规划和发展。

最后,我们要安-225这么大的家伙干什么?这是一关键问题,如果我们确确实实需要的话,那不管多么艰难都要搞出来,而实际情况是当前中国并不需要这种巨无霸。当年苏联研发安-225是为了用它来托运航天飞机,我们显然没有这个需求。所以从实际需求来看,我们中国要的可能是安-225运输机的技术,但却不一定要安-225运输机本身。


科罗廖夫


中国需要的是安-225的技术而不是安-225这个飞机本身,或许作为民用平时可以运一下超大货物,但是军用并不是太适合。要注意,衡量军用运输机的指标不仅仅是载重量,还要考虑起降条件、货舱适配性、成本、维护种种问题。所以运输机不仅仅是载重越大越好。

首先要明确一点,安-225起初并不是作为一款军用战略运输机而设计的。他的设计目的是驮运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运载航天设备及火箭零部件,所以是作为一款“民用飞机”而不是军用运输机。其产量当时预估也只有10架左右,并非像安-124、伊尔76那样大批量生产。

从表面上看安-225有着250吨的惊人运载量,最大起飞重量也达到600吨。但是这种级别的运输机对起降机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他的满载起飞距离为3500米,降落距离也达到3000米,翼展面积达到905平方米。普通军用机场很难达到他的起降要求,就算是民用机场也必须要是大型的国际机场的长跑道才可以。如果综合跑道长度、ACN-PCN(飞机等级序号-跑道道面序号)等因素,国内有资格降安-225的机场也就是十几个左右,再考虑到空域和机场繁忙程度,实际上只有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被允许起降安-225,其他周边机场只作为备降机场使用。所以苛刻的起降条件严重限制了安-225的投送范围,这就成为安-225无法成为常备战略运输机的第一个大的问题。

俄罗斯和美国的战略运输机都是采用高低搭配的模式,俄罗斯使用的是载重60吨的伊尔-76和载重150吨的安-124搭配,美国使用的是运载量77吨的C-17和运载量130吨的C-5搭配。对于军用运输机来说,130吨左右的运载能力基本可以完成所以装备的运载,毕竟像主战坦克这种超重装备也就是50-60吨左右,一个架次运送2辆及附属装备还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这些军用运输机的货舱也是根据现役主战装备的尺寸来设计的,即便是体积较大的装备也不会受到限制。C-5和安-124的起降条件就没有那么苛刻,他们的起降跑道都可以控制在2500米左右,远小于安-225的3500米,这样全国的任何省份(全世界任何国家)都可以找到能够起降的机场。4E级的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就多次进行过安-124的起降,但青岛机场却无法起降安-225。下图为装卸货物的安-124和C-17

还有成本和维护性,安-225由于起降条件和体积是在十分巨大,如果成为军用战略运输机的话那么要专门修建大型军用机场或者对现有军用机场进行扩建,还要配套专门的巨型机库,使用成本较高。而且这种飞机体积巨大,涉及的系统实在是太多,在维护方面还是比较麻烦的,维护周期还更长。所以在成本上还是维护方面上都是比130吨级的运输机要麻烦很多,毕竟任何军工产品也是要考虑经济性的。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目前使用的是伊尔-76和运20这两种60吨级战略运输机,由于我们并什么海外基地,大部分任务都在国内或者附近国家,而且还可以临时租用大型民航飞机,所以这两种飞机暂时已经够用。将来我们的投送需求增大后还会发展一种类似于C-5和安-124水平的运输机作为补充。但是像安-225这种级别的运输机放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成为战略运输机的主力,毕竟性价比实在太低,全世界找不到多少能够起降的机场,这样就失去了战略投送的意义。

顺便说一句,最近网上很流行我们要把安东诺夫整体搬过来、乌克兰把全套的安-225图纸交给中国,其实这都是一些网络媒体捕风捉影一厢情愿而已。安东诺夫对乌克兰来说就是国家支柱,一个国家会把自己的支柱给别人?前段时间财大气粗的波音还想并购安东诺夫,但最终也是以失败告终。而中国与其说看中安东诺夫公司和安-225不如说看中的是他们相关专家和大型运输机的技术。


雏菊西瓜Peterpan


大飞机我们肯定需要,虽然我们拥有了220吨级的运-20运输机,但是这对于我们空缺巨大的空运需求来说,我们依然希望拥有更大吨位的运输机。我们拥有大飞机的需求,但是不代表我们一定要拥有像安-225这样的大飞机。虽然其拥有最大起飞640多吨的能力,但是这并不一定就适合我国发展需求。
安-225背负着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一,需求、技术和能力是要相互协调的。发展大飞机虽然是我们的需求,但是在技术和能力上,我们目前还不具备发展像安-225这样的超过600吨的庞然大物。那么在没有一定技术积累的前提下,发展这样的大飞机,无异于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巨大的障碍。即使能够获得向乌克兰提供的帮助,但是对于相关的技术人才,我们并不具备,相关的产业工人我们同样也不具备。发展这样的超大型运输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困难。

二,超大型运输机不适合我国的战略需求。这主要表现在,我是一个富源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环境多变的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要设计的运输机,必须适应国内基本的飞行环境。而安-225运输机是按照,前苏联的设计要求,而设计的。你设计的总体目标是为了背负暴风雪航天飞机为主要任务的,并不是主要为了战略运输而设计的。那么这样的大飞机并不适合我们。同时我们国家,多高原山地地理结构,并不适合超大型的军用运输机,这会限制我们很多国内的机场无法使用。
世界主要运输机对比图

三,我们需求的大飞机应该是与安124相类似的,毕竟这样的大飞机更能贴近实际需求。虽然运-20运输机拥有60吨以上的运载能力,但是相比较安-124运输机,最大载重150吨相比,安-124运载能力要强上2.5倍。也就是说制造一架像安-124这样的运输机,我们就等于生产了,2.5架运-20的能力。而且安-124运输机可以适应我们绝大多数的国内机场,这也大大简化了后勤问题,提高了运输效率。相比较再扩建机场跑道而装备制造安-225显然很不划算。
安-124运输机

所以,对于我们目前而言虽然,拥有了运20运输机,但是其相对于较小的机型和较低的运载能力,只是解决了,我们有无大型运输机的尴尬。而更适合我们未来的战略运输还是要建造400吨级的安-124运输机最为合适。淡然小司认为短期内我们是不需要去花费巨大的精力研制600吨级的战略运输机,而是应该更贴合实际的去研制相对技术限制较小的400吨级战略运输机。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淡然小司


运20的运力是不够的!虽然最大起飞总量高达220吨,但是扣除自己本身的重量跟负载的燃油以后实际载重量也就是55~70吨左右,这种重量只能运载一辆主战坦克,如果要大规模调兵的话,这种运力是不够的,像美国的c5载重高达100多吨,可以一次性运载2辆m1主战,这种运力可以让他们在前线快速投入兵力;俄罗斯的安124运输机载重量甚至高达150吨,美俄两国就是借助于这种大型运输机来实现全球军事快速部署。

要想在全球玩战略空军,至少要有两款运输机做组合,比如,美国是由c5跟c17搭配,俄罗斯是安124跟伊尔76做搭配。我们的运20大约是跟美国的c17差不多级别,因此我们还是需要一款类似于c5跟安124这种级别的运输机。

至于说640吨的a224运输机则比较鸡肋。一个是用途少,很少需要用到这么大型的飞机;其次是起降条件太苛刻,这么大型的飞机要专用的机场,而且对跑道的损毁也非常严重;三是这款飞机对机身材料要求非常苛责,连美俄都很难驾驭,我们本身在材料方面就是短板,如果强行上马这个级别的飞机,造不造得出来另说,其机身寿命,零部件使用寿命也会大大缩短,运营保养都很困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