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今年高二,成績中等,近來發現他晚上下學後總是躲在房間裡偷偷玩手機,怎麼辦?

WINtheword


飛魚勸學,關注我們身邊的教育問題!

一說起現在的孩子,總是和手機有一種“剪不斷、理還亂”關係,有人說,“要毀滅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這話雖然有點誇張,但是足以說明手機的“危害性”。


問題出現以後,總要想辦法解決。接下來,我將按照“現象——本質——解方法”的思路,進行詳細解答。

“偷偷玩手機”的行為較為普遍

有人將學生學不進去的原因總結為這五個,我覺得挺有道理的:

  • 1.手裡有個手機。

  • 2.心裡有個傻逼。

  • 3.旁邊有個逗逼。

  • 4.智商不在服務區。

  • 5.窗外有臺挖掘機。

“手裡有個手機”:指的是孩子現在已經不再是“以自我為中心”了,而是“以手機為中心”,在沉迷於手機的孩子心中,他們就根本沒有“自我”。

“心裡有個傻逼”:指的是青少年學生早戀,耍朋友,每天不思考怎麼學習,而是思考怎麼找女朋友,怎麼逗女朋友開心,怎麼向女朋友表達真心,傾述衷情。

“旁邊有個傻逼”:指的是同桌和前後桌之間,總是有人講話,下課講,上課也講,自習講,正課也講,總之,好像有說不完的話要立即說出來。但是,這樣的學生,只要老師抽請他起來回答問題,基本上都處於茫然狀態。

“智商不在服務區”:

指的是後進生、學困生等情況,這些學生往往反應遲鈍,理解力差,別人瞬間能搞定的事情,他們卻很難搞定。但在這裡我想多說一句,就是“學生的反應遲鈍,理解力差,其實並不是天生的所謂‘智力問題’,而是在幼兒階段沒有注意注意力、理解力等大腦訓練的結果,這是後天形成的”。

“窗外有臺挖掘機”:指的就是環境的影響了,就算是學生想讀書學習,沒有一個有利於讀書學習的良好環境,恐怕也很難搞好學習!

在這五大影響因素當中,“手機”的影響排在第一位。

除開題主提出這個“偷偷玩手機”的問題之外,另外一個家長也提到了“偷偷玩手機”這個問題:

初三了,還偷偷看手機
閨女已經升入初三了,偷偷玩手機被我發現已經三次了,前兩天國慶假期閨女的一張語文卷子找不到了,讓我幫她找找,不經意間發現ipad在她的枕頭下,一問下知道從9月開學就悄悄把ipad拿過去了,一部30多級的電視劇看完了。

上次發現她偷看手機,我問她要不要每天給你看半小時手機,她說不需要,結果卻趁著我不留意把ipad拿去看了。
今天下午開始第一次月考,靜待結果!

這位家長其實算是比較開明的家長了,她還跟孩子商量“要不要每天給你看半小時手機”,孩子明確拒絕了,但是家長最後還是再次發現孩子“偷偷玩手機”。

說明家長的處理沒有什麼效果。面對這些問題,究竟該如何解決?

“偷偷玩手機”是認知、行為、環境綜合影響的結果,而絕不單單是環境和興趣愛好造成

“孩子晚上下學後總是躲在房間裡偷偷玩手機”這意味著什麼?

如何解釋一個人的行為?如何解釋孩子這種“偷偷玩手機”的行為?在這裡,我們可以用“社會學習理論”來進行解釋。

“社會學習理論”是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被譽為“認知理論之父”的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提出的“社會心理學家基礎理論”。

班杜拉認為,影響一個人的行為一共包括三個方面的因素:認知、行為、環境。

這三種因素也不是“彼此獨立”影響孩子的行為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種觀點也被稱為“交互決定論”。

所謂“認知”:就是指人對特定任務、對象的認識和知覺。學生對“學習”的認知,直接影響著他如何對待學習,要花多大功夫來學習,能否主動學習等。

所謂“行為”:主要是指在學習過程中的行為,班杜拉認為,人的“行為”都是在後頭中習得的,這意味著在學習過程中,既可能產生好的行為,也可能產生壞的行為。但是,無論“好的行為”還是“壞的行為”,基本上都是“模仿的結果”。

所謂“環境”:即影響孩子行為的“周圍因素”,學習環境包括家庭氛圍、校園環境、同學關係等。這意味著,成長的環境影響著孩子的發展;一個會有什麼樣的發展,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跟“教育環境”關係重大。

綜上所述,孩子“偷偷玩手機”這個行為,我們可以從認知、行為、環境這三個方面來進行解釋:

1.認知方面:孩子尚未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也未認識到“休息的必要性”,當然,同時也對“手機的危害性”毫無認識,在手機面前,毫無抵抗力,沒有自我控制力,完全陷入“情境”而無法自拔;

2.行為方面:孩子的行為總是源於某種“模仿”,正因為其他人“玩手機現象”得以存在,孩子才會隨之進行模仿:或者是模仿家長玩手機的行為,或者是模仿同學玩手機的行為;

3.環境方面:正是因為以前的玩手機行為沒有得到及時的或者是有效的控制、管理,再加上封閉、單獨的空間給孩子玩手機提供了一種機會,導致現在難以控制。

解決方法:尊重個體,因材施教

(一)“偷偷玩手機”的危害:

該休息的時候不休息,反而使深夜玩手機,第二天早上又得早起,那麼必然會造成遲到、上課精神不濟、黑眼圈、打瞌睡等問題。孩子反覆“偷偷玩手機”的這種行為,如果不重視,那麼將會進一步導致孩子出現“身體素質下降”“學習成績下滑”等問題,嚴重者,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力發展”,你看那些經常玩手機的孩子,他們的“思維反應速度”大都要比正常人慢半拍。

(二)家長該怎麼辦呢?

1.分析孩子的個性特徵,不同類型題孩子要採用不同手段。

不同性格的孩子,應該採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有的孩子內向,有的孩子外向,有的孩子積極,有的孩子消極。根據美國社會學習理論家的朱利安·羅特(Julian Bernard Rotter)提出的“控制點理論”,我們可以把孩子分為兩種:“內控者”和“外控者”。

“內控者”是指孩子能夠通過“個體的內部”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控制,“外控者”是指必須依賴“個體以外的力量”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控制。

◆ 如果你的孩子是“內控型”,那麼你可以找孩子來一次“長談”“深談”。不過,這一次不談學習,而是談“生活與未來”,具體地說,就是談“對自己未來的期待”和“現實成果”之間的對比和評價。

“內控型”的孩子能夠通過家長的引導,認識到自己“現有水平”和“理想期待”之間的差距,從而主動完成對自我行為的調整和修復。(用我們的一句古語來說就是“響鼓不用重錘”)

如果你的孩子是“外控型”,那麼你再用這種“商量式的聊天”方式就不會有什麼效果。家長必須使用“強有力”的手段,來干預和調整孩子“偷偷玩手機”的行為,比如用語言批評、沒收手機、行為懲罰、約法三章等手段,只有如此,孩子“偷偷玩手機”的行為才能得到遏制。(這個時候就體現了“懲戒教育”的重要性)

“外控型”的孩子做事比較被動消極,他們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認為個人的努力無濟於事,他們更願意相信家長的安排或社會的安排,相信命運和機遇等因素決定自己的未來。“外控型”的孩子往往“隨波逐流”,你要是“強化對他的管理”“提高學習要求”,他也會慢慢去適應;你要是對他玩手機的行為姑息和無視,他也會沉溺其中。

2.培養“自我效能期待”,讓孩子產生願意學習,主動學習的內驅力。

“自我效能期待”也稱為“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自我信念”,是“社會學習理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自我效能期待”就是指孩子在面臨某一任務活動(比如學習活動)時的勝任感及其自信、自珍、自尊等方面的感受。

簡單地說就是“幫助孩子建立較高的自信”,但是這個自信不是簡單“相信自己”,還包括“對未來的積極期待”。孩子屢次出現“偷偷玩手機”的情況,說明在他內心裡面,“學習”已經退居其次,手機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比“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要來得更容易,這已經透露出對學習的不自信。

具體做法包括:重新認識自我的學習及現狀;相信一個自己不會被外物所控制、奴役;樹立理想,培養自我期待;愛護自己,包括愛護自己的名譽和身體等。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能力有較高的預期,在面臨困難時往往會勇往直前,願意付出較大的努力,堅持較久的時間;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往往會產生焦慮、不安和逃避行為。因此,改變人的迴避行為,建立較高的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

3.發揮榜樣的作用,為孩子的學習做好正面引導。

孩子的行為,無論是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模仿”。於是,“榜樣”就成了最好的教育。“榜樣教育”不是憑空產生,而是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規律”提出的,“模仿”是一個人天生的能力,如果不加強積極方面的模仿,那麼孩子就會做出許多消極方面的模仿。

要發揮“榜樣”的作用,家長可以從這兩個方面入手:

  • 一是家長自身做好榜樣示範,在平時地生活中,尤其是孩子在家時,絕不能經常性地拿著手機玩耍,哪怕你在看新聞,甚至是蒐集資料,也會給孩子負面的示範;

  • 二是尋找、蒐集一些相同階段、相同層次學生關於“學習”的“勵志故事”或“優秀經驗”,講給孩子聽,或者出示給孩子看,讓孩子在內心裡面對優秀者產生“直接或間接性的觀察、模仿和學習”,這樣便有助於孩子找到學習應該有的方向,將處於“中途開小差”狀態的孩子拉到正軌上來。

前者主要是為了有效管理孩子的手機問題,後者主要是為了解決孩子在學習方面的問題!

結束語:

用“社會學習理論”來認識並解決孩子“偷偷玩手機”這個問題,你可以看到一個非常明顯的優點:那就是絕不會武斷地、粗暴地、極端地處理這種“偷偷玩手機”的行為。很多家長採取直接進入房間沒收手機,或者立即扔掉手機,將其大罵一通或者痛打一頓,一味地“罵”和“打”根本就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造成孩子更加強烈的“逆反心理”。

當然,本文提供的方案也不是什麼“神丹妙藥”,不是每個人拿去都用有的,剛才我們說過了,首先得分析孩子的“個性特徵”,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不同的個性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法。願孩子們能夠早日脫離手機,尋找自我,創造未來!


飛魚勸學


這個手機問題確實挺困擾高中學生的。目前中國社會進入手機社會,幾乎一切金融服務都在手機上有體現。讓學生完全脫離手機不現實。希望孩子學習不受手機影響也刻不容緩。確實挺難把握的。

我的孩子2018年高考的。她也愛玩手機,從初一開始她就住校,為了聯繫方便,我給她買了智能手機。初中的時候,學校對手機管束的也不嚴,一般回到宿舍是可以用手機的。所以,她基本上手機就沒受過限制。後來進入高中,學校依然管的不嚴。所以,我們家長也沒太過於嚴格。雖然,在家裡看見她玩手機太晚的時候,也會說她兩句,但從未說沒收她手機。也從來不管她玩什麼內容。甚至遇到好玩的小遊戲,還會和她分享一下。

但是手機依然有它的壞處。高二開始時,她竟然談戀愛嘍。晚上躲在被窩裡和小男友那個聊哇!一聊幾個小時!氣死我了!後來和她老師說了談戀愛的事,我們家長不採取極端的懲罰辦法,男友家長和我們也一樣開明,我們不鼓勵也不懲罰,但採取引導,想拍拖可以,去圖書館拍拖吧。其它地方不準去。後來她就每週坐地鐵二十公里去市圖書館拍拖。學習就沒耽誤。學校裡,老師知道情況後,沒收她的蘋果手機,我就給她一個老掉牙的智能手機暫時代用。沒有電話卡,就不能上網了,就拿來聽聽歌。

我小孩有個優點是不愛玩遊戲。只是喜歡手機聊天和閒暇之餘聽聽歌。所以,我覺得不能沒收她手機,高中本身壓力就大,如果沒有手機幫她解壓,她住校孤獨感更大,不是好事。我堅決給她聊天。所以我的孩子高中時壓力不大,比較輕鬆。

遇到愛玩遊戲的孩子怎麼辦呢?其實首先家長要了解手機遊戲。為什麼手機遊戲那麼吸引孩子?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同學一起玩一個遊戲。互相比較誰是青銅誰是王者,只有把孩子這個吸引力去除了,孩子自然就對遊戲有了免疫力。我的方法是一種長期的教育,從小我就隨便孩子玩遊戲,但是,當她愛上一個遊戲的時候,我就給她介紹一種更先進的遊戲,我也帶著她玩,我自己就是王者。結果,她就不愛玩遊戲了,老比不過老爸,沒啥意思。。。

2018年,我的孩子文科進入中山大學。她是廣東省文科671名。大一她拿到了中山大學的最高獎學金。並且在大一完成了英語六級考試603分,取得了北大清華保研報名條件。


丘吉耳


我家小孩也高二,高一上學期自己攢零花錢和在校晚餐省下的錢買了個二手手機。一天夜裡兩點半在打遊戲被我發現,狠狠批評小揍兩下手機沒收。到今年暑假快結束時被我發現他又有一個手機,被我用掃帚狠揍幾下,他說其實這個手機暑假之前他就買了卻並沒有影響他的成績,(和之前比高一期末考試有進步)他說即使我把手機收了他還是會想辦法買手機,就是必須要有手機,說其他很多同學都有。我說如果你學習好我也不會反對,和他約定開學第一次月考成績必須要有進步,各科都要班級前十,後面考試還不能退步,每晚十一點半左右手機必須送到我身邊,不然手機沒收。今天月考了希望他能保住手機吧😄


煙霧繚繞221143853


我兩個女兒都讀高二,成績中上,對於手機我是嚴格管控的。

初中三年兩個人買了一個手機,手機不許帶到學校。

高一開學每個人買了一個900多的華為,仍然是不帶手機去學校,晚上10點10到家,耍20分鐘手機。每天耍20分鐘。

寒暑假每天一小時,不會多給時間,也不少給時間。養成習慣自己都不多耍,喜歡買書,堆起看。

手機必須合理利用,不用不行,沉溺其中更不行。


大福的實名認證


孩子在高中階段學習非常緊張,如果偷偷摸摸的玩手機的話,基本上影響學習成績是必須的。

曾經教過的一個學生,雖然是小學老師,雖然僅僅帶了他兩個暑假,但其實這個孩子非常聰明,目前為止,在我們縣裡面是最優秀的學生能夠穩定在前10名。

在有一次和他的父母一起吃飯的時候,談論到孩子拿手機的問題,這位家長非常的開明,給這個孩子買了手機,孩子基本上到了學校之後,就把手機關機或者放在靜音,從來不拿出來,也就是說在任何情況下,保證了自己不規範學校的規定。

關於晚上回家是否使用手機或者你用手機做一些不應當的事情呢,家長可以明確的說道,孩子的自制力非常的強,和他同樣的孩子,同樣優秀的孩子,大多數都用手機,並且手機的價格都比較高,但是這些孩子從來不把手機拿出來進行一些學習之外的工作。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主要還是自制力,所以說,一個自制力強的孩子自然而然的可以集中自己的精力,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或者應當做的事情,而那些自制力差的學生,就會利用各種時間,耗費自己的精力和家長打游擊。

如果心存僥倖的話,我們可以認為孩子玩手機可能存在於一段時間,過了這段時間就好了,不過,過了這段時間如果不好怎麼辦,這才是家長應當擔心的,因此對於所有的家長來講,客觀的情況下,應當和孩子談一談,瞭解一下孩子具體的想法,只有交流才能是解決問題的方案,所有的強制措施都是不可以的。

總之孩子在高中階段出現了迷戀手機這種情形,應當和孩子進行交流,避免事態的進一步發展,避免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宜城老師


眾所周知,高中是最關鍵的時期,尤其是高二、高三,學習比較緊張,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學習上,是不能夠分心的。

對於網友的提問,兒子今年高二,成績中等,近來發現他晚上放學後總是躲在房間裡偷偷玩手機,不知該怎麼辦,對此,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01

科技進步有利於人民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想想我上高中的時候是2006年,那個時候智能手機還沒有出現,而且我們班上當時幾乎沒有人有手機,都是辦的電話卡,要給家裡打電話了就去到電話亭打電話,沒有電子產品的存在,能夠影響學習、讓學生分心的就是小說了。

然而十幾年過去,科技有了很大的進步,智能手機等各種電子產品都出現了。科技的進步使得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也更加美好,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弊端。

智能手機對學生的危害是很大的,因為手機裡有各種遊戲,也有各種供娛樂的APP,並且能夠讓人愛不釋手,玩著玩著就忘記了時間,如果不利用好手機,對孩子學習的影響是很大的。



02

針對孩子偷偷玩手機,作為家長該怎麼辦呢?

對於高二的孩子玩手機,肯定是不能夠放任不管的,因為手機的誘惑力太大的,有些孩子的自制能力又比較差。

那麼家長可以怎麼做呢?

第一、對孩子手機進行沒收

現在孩子使用手機很少是用來打電話、與他人交流溝通了,大多數都是用來看新聞、娛樂的,其實高中孩子擁有手機對自己是有百害而無一益的,對孩子進行沒收手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第二、關於玩手機的時長與孩子達成協議

關於玩手機這件事,孩子學習久了也需要進行一定的放鬆,不然弦蹦的太緊了也是會出問題的。

還有一種解決孩子玩手機的問題,就是與孩子達成協議,每天允許孩子玩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時間的手機,遇到快要考試的時候就不許玩手機,這種方式也是比較好的。

這樣一來孩子不僅不用躲在房間裡玩手機,可以很好地放鬆,另一方面玩手機的時長得到了控制,也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這樣就很好地解決了問題。



結束語:對於兒子今年高二,成績中等,近來發現他晚上放學後總是躲在房間偷偷玩手機,家長不知該如何辦,我認為科技的進步在給人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作為家長可以對手機進行沒收,還可以對孩子每天玩手機的時長與孩子達成協議。

我是小劉老師說,歡迎關注、轉發和分享。


小劉老師說


不說上學的孩子,就是我們大人,現在都已經被手機拉下水了。正值求學期間的孩子,一定要控制好手機,否則真是荒廢了人生和學業。

我有個親戚家孩子學習成績特別好,都沒有參加中考,直接保送到杭州某知名高中,因為這個孩子學習自覺性一直都特別好,而且上進心也很強,父母幾乎不怎麼關注學習本身的問題。最近上了高中之後,每天吃完飯就直接鑽進房間學習到半夜,父母還在煩孩子的身體萬一搞壞了怎麼辦?突然有一天深夜,他父親起來上衛生間,聽到孩子房間裡有講話的聲音,父親就覺得奇怪,房間裡沒人,也沒有手機,也沒有電腦,怎麼會有講話的聲音呢?於是敲門進去真的瞭解情況,然後孩子承認是同學送給了他一箇舊手機,他每天都藏在身上和同學聊天,上網,玩遊戲,父母第2天和老師進行聯繫也反饋這孩子學習成績最近下降的厲害,上課狀態非常差。



首先,手機對學生的誘惑力太大,父母應該從自我做起。孩子玩手機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父母的影響,很多父母在孩子每天回到家時,都在不停的督促孩子學習學習,實際上自己躺在沙發上,窩在床上,甚至吃飯都在看手機,這會讓孩子覺得生活中玩手機很正常。所以父母必須要讓自己忙碌起來,不要讓孩子感覺自己無所事事,這是榜樣的力量。


其次,要和老師溝通維護孩子學習的環境。現在很多的學校,高中生是不可以帶手機進校園的,但是仍有學生偷偷的把手機帶進校園,甚至很多學生的手機是共享的,大家輪流玩,老師要想抓住還真有難度。前不久某學校在大門口用金屬探測儀檢查手機,查到手機一律扔入水桶,雖然有不少人認為不妥,但是我覺得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從根本上切斷孩子手機的來源。

最後,要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這一點是最難的,但是必須要做。只有學生本人認識到自己學習的重要性,他才能從一些無謂的事情上擺脫出來的,否則不玩手機,它還可以玩其他的,不想學習的孩子,他能玩手指頭玩一個晚上,至於具體方法,需要家長自己去尋找,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一樣,不可能用同一種方法去完成所有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有些方法控制不好,反而會引出悲劇,新聞上經常報道有孩子,父母強行不讓孩子玩手機導致孩子跳樓。


總的來說,對於孩子的玩手機問題必須要堅決予以控制,對於有些實在控制不住的孩子,可以和他約法三章,每天在完成學習任務後可以看半個小時手機。總之是一定要找到方法,放任不管或者是強行控制都是行不通的。

你覺得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支持我的,給我個贊和關注哦


美蛙英語


我是山村老師,每天為您解答教育領域裡的疑惑!關注我,走在教育領域不迷路!


都說要毀掉一個人,給他一部手機就行,雖然這話聽起來有點誇張,但現實卻真是這樣。沉迷於手遊的中學生更是九頭牛都拉不回。高中階段是整個求學階段的關鍵時期,成敗與否就看這關鍵的三年。孩子成績普通,而且還經常躲在房間裡偷偷玩手機,這是要走向沉淪的節奏啊!


我有一侄子,今年也讀高二,成績普通,同樣也愛玩手機,愛打王者愛吃雞!平時在學校不允許帶手機進校園,所以讀書時不能玩,但一到放假回家,那絕對是機不離手。表姐說了無數次都不聽,為此連手機都砸了兩個,但依然無效。看著侄子成績一天天下降,表姐也挺著急的,但又沒有好的辦法。最後我讓她試試逐漸減少玩手機打遊戲的時間,不要一次就阻斷了他玩手機的路。

先找孩子約法三章,簽訂協議!首先規定孩子每天可以玩一個小時,但前提條件是必須完成作業以後,如果學習進步,可以玩的時間更久一些。如果學習倒退或不前,那就減少玩手機的時間。其次,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要讓孩子把手機交到家長手裡,等孩子寫完作業後再給孩子玩。最後,強調一點,如果學習出現在班上倒數十名以內,沒收手機。

表姐這樣和侄子協商侄女,還真有了一定的效果。雖然目前效果不是那麼的顯著,但好歹有了一定的進步。

當然,以上的方法可能對於別人的孩子不一定適用,但希望能給予題主一點啟發,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疏遠比暴力的堵更有效!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愚見,不喜勿噴!對於孩子玩手機問題,你有更好的辦法?歡迎各位留言交流!



山村老師看教育


高二的學習已經很緊張了!如果說玩手機上癮了那麼學習會分心,成績會下降的!只有手機換成老人用的手機!沒有什麼功能只有可以接電話就行!他不願意也不行!只有這樣才能讓他集中精力學習!等考上大學了再給他買個好手機獎勵他!我孫子就是這麼做的!但不是我們要求的!是他自己提出的!他三年沒玩智能手機!當然他自覺的要求不玩心裡願意學習興趣就高!今年考上了大學了!非常高興他媽給他買了新手機!這個方法行不?


用戶9585480775850


高二還玩手機說明孩子對學習一點不重視。我給你提供幾點建議。

1、如果孩子上癮了,很嚴重,堵為主

如果你孩子玩遊戲已經很上癮了,那麼這個時候一般靠談話是沒有用的,必須採用刮骨療傷的方式,來硬的。

辦法一:

父母必須沒收孩子的手機。關於沒收孩子的手機也要講究技巧,如果孩子不聽父母的話,父母可以藉助班主任老師幫助把手機沒收掉。

按照學校的規定,班級是不允許帶進手機的。如果孩子把手機帶到了學校,父母要及時告訴班主任,可以配合班主任老師查查宿舍或者學生的桌洞把手機沒收掉。

辦法二:

少給孩子零花錢。現在很多孩子問家長要零花錢,其實不是用於買吃穿,而是為了買手機玩兒遊戲用的。

我曾經沒收過一個學生的手機,後來我發現他還有兩個手機,原來他母親一個月給他500塊錢。這個傢伙攢了半年就買了一部手機,後來又買了一個。

2、如果孩子玩手機並沒有上癮可以限定空間和時間,疏為主

有很多學生現在是離不開手機的,家長也不要認為孩子只要拿著手機就認為無藥可救了,手機說到底就是一個工具而已。

如果你的孩子玩兒手機不是上癮的那種同學,你可以給他安排好空間和時間。比如說在家裡可以玩兒一陣子,到了學校裡就不給他手機。

在家裡玩的時候也要適當控制時間,比如一天規定只能玩一個小時。

3、請求班主任老師的幫忙。

孩子專注於玩手機,說明孩子被手機裡的東西完全吸引了,而不再想關注其他的東西。

說白了,孩子對學習已經沒有感覺,或者產生了厭惡感,才會通過手機尋找寄託。

如果通過班主任和其他任課老師的開導,孩子的內心發生一定的變化,也許孩子就會轉移到學習中來而不再玩手機。

我們學校曾經有一個老師通過做心理工作,真的把一個學生變成了很好的孩子,最後考入了浙江大學。

4、可以給孩子配一個功能比較少的手機。

今天的孩子之所以喜歡玩兒手機,就是因為今天的手機完全是個智能化的工具,可以看電影可以玩遊戲,幾乎什麼事情都可以幹。

有了這麼一個包羅萬象的東西,孩子肯定會長時間陶醉於其中,而不想關注學習。

能夠讓孩子快樂的事情,孩子是非常願意去做的,能夠提高學習興趣的東西孩子也一定會去做的。所以家長一定要找到孩子興趣點在哪裡。

5、那種完全不可自拔的孩子,必須藉助專業人士的幫助。

我們這邊有戒網中心,包括手機上癮的都可以來我們這裡治療。

我相信你們那些地方應該也有類似的機構,不要排斥這樣的機構,因為他們從專業性上來講值得你去試一試。

上網有時候和吸大煙其實是一樣的,一個是身體上不可控制,一個是精神上無法自拔。完全靠孩子自己其實是很難扭轉過來的,必須藉助外力。

以上是我給你提供的幾點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