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十歲了從事業單位辭職重新創業,為什麼很難找新的工作?

嚴哲哲


40歲辭職,說明單位幹了二十年已經幹砸了。

40歲創業,說明走下坡路二十年仍然沒指望。


秦川大弟


說實話,40歲已經過了企業招工的生命線,一般都卡在35歲。我本人最近就是投了很多簡歷,幾乎是全軍覆沒,偶爾有公司打電話讓去面試,結果去了一看好幾位在那趴著寫簡歷,大多都是30歲左右 ,我寫完簡歷和老闆簡單的聊了幾句,然後讓我回去等通知,這都10多天了也沒等到通知,可想已經泡湯了。

可能以前年輕的時候沒在意年齡的劣勢,真等到你40以後找工作就會發現為什麼這麼難,其實很大原因就是年齡,只是你沒往這方面想,還以為是其他原因。

所以說除非你的專業技能和條件在行業裡有競爭優勢,或則輕易不要選擇跳槽 ,要不你選擇自主創業,想要找個理想的工作很難。


混沌悟道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我跟你年齡差不多,我不是辭職,是工齡買斷下崗。以前在外企工作了20多年了。之前也找了兩個工作,都幹不長時間。主要是工作壓力太大,工作量也很大,還有跨行業跨度太大。我之前做採購的,我應聘也是採購,可是這家公司做服裝輔料,有100多種輔料,我對服裝完全門外漢,日本人發來郵件有好多專業名詞,不知道什麼意思,趕緊查字典,明白了以後又要看看實物,整明白這個輔料用在服裝什麼位置上……做了5天,我的胃開始疼,以前我身體很好,我覺得應該是壓力太大了,我又比較好強,想一下都學會,可是現實又不可能馬上學會。然後我就辭職了。我總結了一下,我這個年齡已經不允許我做壓力太大的工作,特別是行業跨度太大、比較複雜的工作,身體承受不了。另外,我以前的工作環境、工作內容比其他公司好很多,很難適應一些小公司和私人企業。你是事業單位更不容易找到合適的工作,先不說年齡,現在的企業工作壓力都太大了,一個人得幹好幾個人的活,你之前做公職工作,相對輕鬆一些,現在很難適應企業工作。40多歲的人想重新找工作確實很難,用工單位更想找年輕人,有活力,有幹勁,身體好,能加班,抗壓能力強,這些方面我們都不佔優勢,所以很難找到工作。


大連二姐


你今年四十歲了從事業單位辭職出來創業,一定是你在原單位混的不好,比較窩氣,活著氣不順,這也和我當年辭職差不多。在金融單位工作多年,工作待遇還不錯,覺得這不是我待的地方,在這些單位,脾氣太直,心眼太實,不行。最後也是在四十多歲辭的職,走入底層社會,才知道生活的艱幸,社會的昏暗。為了生活什麼活都幹過,基本上和農民工一樣了。不過也好,吃得苦中苦,才能做得人上人。最後雖然沒有做成大老闆,也算小有成就了。你現在沒有退路了,從頭開始吧,破釜沉舟,才有出路啊!


深山來客18


有以下幾個原因:

1.年紀增大,本事沒增大,但脾氣增大了。也越來越暴躁。領導職務沒能力做,要和20歲左右小夥一起摸爬滾打又覺得灰頭土臉不像樣,而且體力也開始下降了,重點的體力活和加班熬夜會有些吃不消。

2、40歲左右許多人的思維定型,思維活力下降,比較難從事具有挑戰性的,思維開放的工作。自身不求上進,以及家庭方面的問題要考慮許多,也有不少人不再提高自己的各方面水平和能力,不學習不看書,而知識老化、思維固化、能夠釋放的能量會日漸捉襟見肘,遇到心儀的工作也會搞不定。

3.目前中國經濟社會的現狀是,年輕人很多,具有大學本科乃至碩士博士學歷的人才一批批在出來。每年的畢業生其實並不能夠完全就業,這就有一個逐年遞加累積的過程。高學歷的年輕人有知識,有才華,腦子活,對新事物掌握和了解多,也比40歲左右的更有冒險精神。這樣一來,你一個40歲左右的低學歷的人(40歲左右及以上的人口中,大學專科以下的學歷應該是佔了大部分的),有什麼優勢?做事更有經驗?這恐怕未必,也許你就是老油子。拍馬屁也許還拍在了馬腿上。

綜合以上,40歲左右的人學歷低,體力差,思維活力較年輕人弱,接受新事物能力差,於是成為就業市場的弱勢群體。現在大多數企業招聘管理層以下人員,一般都標明35週歲以下,這無疑又加上了一根難以破除的緊箍咒。

要改變的話,40歲左右人員唯有不斷學習,終身學習,加強本領。要麼自己創業,要麼靠自己的能力獲得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


郭家大公子


隨著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並且想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也是越來越難,所以很多人都在想著是不是能夠自己開始創業。那麼有哪些適合自己一個人單幹又很賺錢的項目呢?不面一起來看看吧!

1.目前的實休店情況

實體店鋪現在面臨煎熬,他們面對互聯網的擠壓,面都同行的排擠,還要面對房東的剝削,他們很苦,也很累。

實體店有實體店的優勢,定向,聚焦,真實,最主要的是用屍體驗好,體驗不好的實體店早關門了,現在說說享禮吧。

2.享禮是多元化發展的,幫助商家盤活用戶的享禮。

通過異業聯盟共享平臺客戶資源。

通過平臺上上傳優惠商品,實現精準引流。

隨著平臺的快速發展,上萬加盟商家,百萬消費用戶,上億跨平臺用戶,未來將會形成巨大的流量池。

3.享禮可以做到幫商家帶來客流量,可以幫助商家鎖定客戶,享禮購物優惠,加油優惠,還有禮品兌換中心,還有O2O商家聯盟,這麼強大的大數據購物平臺,是不是給商家和用戶帶來的商家生意好了,用戶也購約開心了,加油的朋友們更開心了。這麼牛逼的購物商城,帶給大家歡聲笑語,大家開心嗎,高興嗎,商家是不是客戶更多了,消費者比以前是不是更省錢了,所以有好東西要跟大家一起分享分享,謝謝朋友們,謝謝!享禮能助你。


用戶2668750068833


今年40歲了,從事業單位辭職重新找工作,為什麼很難找新的工作?

因為你從事政府工作多年,沒有體驗過工作的經驗,一切要從頭開始,就算你有文憑有學歷,沒有工作經驗,工資少了你不一定幹,又沒有特殊的一技之長,所以用人單位不想用你這樣的人,一般表現工作很難找,這也很正常。這是我的個人看法!





易知354


從這提問裡面,我們可以分析出幾個原因:

1. 新崗位難適應

事業單位是以政府職能、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單位、非公益性職能部門等。它參與社會事務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宗旨是為社會服務,主要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在這裡面待久了的人,可以說我們的某些地方已經被侷限了,其一,工作時間,如果讓你每天上10-12小時,一個星期只休息一天或者不休,相信你已經很難適應。

2. 經驗無、機會少

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適合你的工作非常少,不像自媒體或者製造業,服務業等大眾化的行業,裡面有大把的機會,這就給你造成了一些限制。四十歲,到了這個年齡,在製造業最少是經理、副總級別,在事業單位,我相信也是領導級別了,如果出去讓您幹小羅羅的工作,我相信您也很難放下身段去親力親為的動手做,這不是高傲,這是我們習慣久了的心態,這就限制了工作崗位,也少了很多機會。如果說換行業,40歲沒有相關的經驗,只能從基礎做起,有可能只能做搬運、開車等工作了,一般動手的工作已經被年齡限制了。總的來說,就是機會不多,也很難放下面子去做。

3. 限制多、重新來過難

你的心態估計也變得沉穩,到了四十,有可能不敢去拼去闖了,還有家庭的原因,不能隨時離家太遠,太久等,所以,你的很多方面都被限制了,不好找新工作。如果重新再從事其他

一步步來,時間也少,資源、人脈也少,比較難做。

最後,到了四十,我建議還是做自己的事情比較好,可以做做自媒體,自主創業等,因為這是可以自主選擇的,機會也比較大,自己能把握,可以不被外界干擾。當然,如果能有熟人介紹到其他單位去工作,能勝任,工資比較理想的話,也可以考慮。重新找其他崗位的工作,我覺得還是沒必要了,因為重頭來過的成本太大,也高。找到不合適的,高不成低不就,自己也難受。

 




製造業管理知識分享


首先創業是很難,四十歲的人就更難了。

第一:創業要有好的項目,而且科技含量要高,在經後的社會發展中可持續。

第二:要有一個過硬的團隊,否側很難。

第三:資金,如果沒有資金創業也很難。

所以創業要俱備的三個要素,這個年齡創業很難,一是精力,創業是要精力和體力,這個年齡段的體力和精力和25歲的人比就很差。

冒險:越年輕越敢做,25歲左右的人就敢想,就敢做,而40歲的人就不敢,同樣一件事,25歲的人會馬上行動,40歲的人就會憂鬱不前。

夢想是做的,有夢想才有行動,但40歲的人想的多做的少。

舉一個例子:

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有二位鬱友,一位是在校大學生,知道自己是抑鬱,通過藥物加心理諮詢,效果一直朝好的方向走。而另一位4O歲,就不這樣,也就是固守舊的思維模式,沒有積極冶療,對醫院開出的藥也不能按時服用,想的多做的少,最後終於堅持不下去,某前在家休養。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想要成功的人,還要心理品質的提升,有的人失敗了不敢面對,而有的人勇於承擔。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的,這只是我的看法,歡迎大家留言點評,謝謝大家。




魏銘一婚姻與家庭


人到中年的就業和生存問題是一個絕大多數人都無法迴避的問題,我想簡單說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題主說自己40歲了,決定從事業單位辭職重新開始,但發現找工作很難,這種情況可能是他之前沒有預料到的。其實這不是一個個例,而是一個普遍現象,也不是現在才有的,而是一直以來都存在的。只是很多人在來到這個年齡階段之前從來沒有預見過的,如果你是一位普通上班職員,在職場上沒能通過10-20年的奮鬥積累下可以是自己能力躍升或者積攢下可以身體自由的財富,那麼基本上就面對這個問題。話又說回來,能夠在年輕剛剛進入職場時就能夠以逆向思維預見到將來可能面臨的問題是很難的,因為人在年輕朝氣蓬勃的時候,是很難會想象出未來的困難的。同時也因為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會有無限的可能性,誰都不願意相信自己在不遠的將來會陷入困境。


其次,我們國家的情況決定了我們普通的勞動者必然會面對更加殘酷的競爭和新陳代謝的壓力。我們國家每年都會有7-800萬的左右的畢業生走出校園,他們需要就業。再加上過往幾年遺留下來的,超過千萬是有可能的,這些遺留下來的人不是在參加進修就是技能培訓。另一方面現在就業基本上都是知識和技能就業,而非過去的勞力或者時間決定的就業。對於用人單位來說,他永遠考慮的就是成本和效益問題,在他們有重組的選擇的時候,成本優勢將是他們重點考慮的。如此以來,人力資源大國優勢,技術革新驅動發展時代特徵,年齡的學習時間和精力差異的疊加,讓我們大部分人就業年齡的生死線不斷提前到35歲左右。


第三,現代教育體系的建立本身是工業化的產物,也就是當年資本家出錢來培養工人的,其實就是一個工人工廠,就是給工業提供合格工人的。雖然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在人才培養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但是,除了頭部那部分高校在培養精英的人才意外,絕大部分高校基本都是用合格工人的模子在塑造人的。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普通的畢業生一出校門就著急找工作,成績越是越好點的職業生涯越定型--白領群體。只有極少數的,個性強的人,沒有被模子教育框住的人,才會有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往往這部分人發展的都不差。也就是說我們現在大部分人面臨的困境其實也是教育造就的思維模式的結果。為什麼到了中年再去找工作時會很難呢?除了上面客觀的環境因素外,我們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思維限制導致了自己的被動,也就是說沒有提前為自己的今天的困難做些儲備。無論是知識技能,人脈資源,物質財富等等,這些必須在開始的時候努力的去儲備。


最後,我想說的是如果你過去的工作並沒有給你帶來足夠的有競爭力的經驗積累,知識技能,或者物質財富作為保障,現在需要從頭開始的話,也不要有灰心迷茫,至少現在這個社會革新的加速度在不斷增強,各種產業生態一夜之間可能就會變了模樣,今天還迷茫不知道幹什麼的時候,也許一覺醒來就有了新職業出現。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的去理解這個世界,不斷的學習跟上這個世界,不要以自己的年齡和時間有限為藉口,現在我們國人平均年齡在80歲左右,40歲只好還有20年的奮鬥好時光。不要為眼前的困難嚇倒,不要停止探索新事物的腳步,要的就是不斷的學習精進自己的優點,做到突出,極化,未來永遠都會有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