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老师经常让学生抄写日积月累,抄课文,大家的看法是什么?

心善则静


很多语文老师都喜欢这样的方法,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会用到。但是我会对抄的内容,和抄写的字数有所要求。

作为语文老师,我还是比较赞同这样的方法的。当然对学生没有任何选择地抄,或者大段大段抄,给孩子造成严重的课业负担,或造成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我并不支持。

语文素养,要经过长期的浸染才能培养,摘抄是精读的另一种形式

我们打小就培养孩子读书,读书和提高语文成绩有没有直接关系呢?没有。但是阅读却一定能够间接帮助语文成绩的提高,而且帮助提高其它科目的审题能力和表达能力。摘抄可以把它当做是学生一种更细致的阅读方式,我们都说抄一遍相当于读十遍。如果学生能够沉下心来认真摘抄,内消化的过程非常有助于孩子的知识沉淀和积累。



1、低年级的孩子进行摘抄,可以巩固字词的书写,以及遣词造句能力。低年级的孩子认字少,书写能力差。这种抄写非常有利于孩子对文字的识记和运用。小学生经常进行组词和造句练习,而好词好句好段的摘抄,可以直接培养孩子遣词造句的能力,相当于无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当然不能是为了抄而抄,歪歪扭扭地写一篇,不用心,就是纯属浪费时间了。如果孩子一边能够认真摘抄一边嘴里跟着轻声地念,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诵读能力,效果会更理想。

2、高年级的孩子进行摘抄,有助于写作素材的积累,写作技巧的学习,语感的培养。孩子的写作,我一直都认为是更高层次的模仿。因为我们现在都是应试作文,有得分的标准。在我们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的时候,基本上也是带着这样的目的,那就是力求孩子的写作能够符合中高考的标准,能拿一个满意的分数。而对美文进行摘抄,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的写作能力,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技巧,通过学生的默读和品析,培养孩子的语感。

例如我上学的时候散文就写得特别好,就是因为我非常喜欢朱自清的散文,对他很多的名篇都摘抄在笔记本上,甚至都能够背下来,在写作的过程中就有意识地进行模仿。这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因为没有人是天生会写作文的。而让学生进行美文摘抄,语文老师也是基于这个目的。

3、还有些时候老师会要求把书法和摘抄结合在一起。很多语文老师都要求学生用正楷书法进行摘抄,这样既锻炼学生们的书写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品味文学之美,更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可谓一举多得。



用心摘抄,坚持不懈地积累和沉淀,才会让孩子在文学的天地中有所收获

上面我也提了,如果只是为了应付作业而摘抄,学生潦潦草草地随便抄一篇,没有任何实际价值,所以在指导孩子进行摘抄的时候要有所甄别,把握一定的标准,掌握一定的方法。

1、对摘抄的内容进行选择。可以选择遣词造句比较好的句子,例如运用了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或者表现方法的句子;也可以摘抄一些富含哲理的句子;可以摘抄一个含义隽永的小短篇或者精彩的文章开头。

2、对摘抄的篇幅字数要把握一定标准。摘抄并不是说抄的越多就一定越好,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语文素养的培养也一样。如果每天摘抄的内容过多,不但给孩子造成沉重的负担,而且孩子消化起来比较困难。我认为一天抄百字左右就很合适,如果是周记三百字左右即可。

3、对摘抄的书写要提出严格的要求。摘抄的态度认真才能有所收获,评价孩子摘抄认真不认真可以观察他的书写。如果孩子书写潦草,字迹歪歪扭扭,页面涂涂抹抹,一般来说都是在应付差事。如果书写很认真,看起来清楚工整,说明孩子确实用心了。

4、准备专门的摘抄本,按照摘抄的内容进行分类。抄的好词好句好篇,都可以看成写作中收藏的宝藏,要培养孩子对于摘抄内容分门别类的习惯。例如可以按照内容分为写景、状物、写人、叙事;可以按照表达方式分为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按照文章的结构分为开头,正文,结尾等等。

5、经常对摘抄过的内容进行重温。精心挑选的摘抄内容,可以称得上是文章中的精华,应该指导孩子经常浏览、重温。“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何况是对书中的精华进行温习,只要能够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收获。



总结:综上所述,摘抄不是机械地搬运,更不应该是完成任务而进行的抄抄写写。而应该是一种精读的过程,一种把外在的文字内化为个人语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家长在指导孩子摘抄的时候,一定要培养孩子摘抄的用心态度,并把它培养成为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孩子一定能够从中有所收获。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


轩老师谈教育


语文老师经常让学生抄写日积月累,抄课文,我也是支持的,不过对不同年级的孩子,应该采取灵活的方式。

我女儿上小学二年级,从上学以来还真没做过很大量的抄写。尤其一年级上学期,还真没有过抄写作业。一年级下学期才开始周末有了抄写作业,也不过是些“每个一类字写三遍,组词两个”,这类的作业。

我们语文每周会有一张试卷,算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和复习。老师强调最多的是阅读,有一个班级小打卡群,她是几乎每天都会光顾的。对于日积月累,也是重要内容,从来没要求抄写过,最多也就是读读。当然,试卷上会有针对课文内容和日积月累等内容的填空。

二年级以来,日积月累的内容更深一些了,有谚语以及《论语》等古籍上的话,老师会解释意思,也会在试卷上让孩子根据意思把这些经典语句写出来,捎带着也让孩子们复习了易混淆的汉字,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己”字,孩子们出错几率特别高。当然,这句话在试卷上出现的次数也多。

我同事的儿子也上二年级,他们一年级刚开始,就已经“一字多词”地练了,我知道“ABB、AABB"等也是从他那里,那时我女儿还没有涉及这些,连写的作业都几乎没有。

时至今日,这两个小孩的语文水平相差无几,甚至我可以说女儿更占优势。女儿班里的语文,别的不说,她老师在群里就轻描淡写又满怀自豪地说:“我们班语文成绩很好,平均分103.86分。"(满分105分)

语文学习是要日积月累、重视读写的,但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并且要有大量阅读做支撑,语文学习才会成为有源之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关注👉牵蜗牛散步的女神医,让我们一起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牵蜗牛散步的女神医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语文老师经常让孩子抄日积月累和课文书是非常好的习惯,个人认为很有必要,我有个女儿上小学下面我谈谈我的感受吧!

我的女儿上四年级,语文老师从一年级跟到四年级,老师从一年级就开始推荐各种适合孩子看的绘本、课外阅读给班级里孩子。低年级孩子比较小老师要求孩子累积一些简单的词语和一些好句,一个礼拜累积5个,每周检查一次,要求背诵的古诗一定会让孩子默写三遍,所谓一个好习惯的开始就是为了日后能轻松,家长一定要配合好老师。到了二年级老师为了给三年级写作文打基础,就会要求孩子写周记,把平常积累下来的好词好句慢慢用上,久而久之发现孩子的周记写的一篇比一篇好,有的甚至达到作文字数标准,女儿慢慢习惯了这个方法,阅读到好的词语和句子就会顺手拿起笔记录下来,因为有了这些前期好习惯养成和铺垫,到了三四年级作文轻松非常多,不会像刚接触作文的时候无从下笔,否则我现在是最焦虑的那个了。

语文不像数学靠的是思维方式,语文靠真的是日积月累出来的,所以抄日积月累和课文是很有必要的





家有苏宝


我也是个语文老师,我认为语文老师经常让学生抄写日积月累,和抄课文的做法,不应该反对。因为这是学习语文的方法的一种。

我记得,在小学刚学习拼音和孩子的时候,老师经常让我们一个字写五遍,一个拼音写五遍。慢慢地我们的就记牢固了。课文我们经常是先抄写,再背诵。慢慢地这些课文就记住了。这些对长大以后的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都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孩子,小的时候,多写多背诵一些东西,这有什么不好呢!

识记是语文的一项重要的能力。在孩子小的时候,识记得越多,知识越丰富,将来长大了将会受益无穷。

这种识记的能力一直伴随着孩子的始终,是必不可少的。就是到了高中,我们学习语文,为了记住一些东西还要抄写一些东西,比如说为了积累作文的素材,我们还要做一些摘抄,背一些精彩性的语段。为了记住名句,我们也需要进行反复的抄写和背诵。 总的来说,语文老师经常让学生抄写日积月累,抄课文一般来说,是有益无害的。

这个问题的一些个人的看法,可能某些内容有所偏颇,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欢迎大家讨论,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


师眼看天下


作为两个孩子的宝妈,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非常赞同老师的这个方法。我家大女儿也是经常写日积月累,老师要求把读书中的好词,好句子,好的段落全部都抄下来,这也是语文老师让孩子记忆的一种方法。我觉得很不错,特别是有一些孩子很懒,不愿意写字,只有老师让他写,他才会听话。时间久了他就会习惯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既练了字,又增加记忆力,提高了写作能力。





张小小的vlog


为什么语文老师经常让学生抄写日积月累,抄课文呢?原因非常简单就是让学生记住。而为什么非要抄写日积月累而不抄写其它呢?因为非常重要。

—、日积月累的重要性。

以小学语文日积月累为例进行说明,上图是小学课本中一个单的词语盘点、和读读记记、古诗词。也就是老师常常布置让学生抄写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是一个单元的重点词语,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内容,考试必考内容,属于基础中的基础。大部分日积月累是一些古诗、谚语、俗语,还有名人名言等等,属于文学常识,也是基础题型,语文考试最为常见题型。

二、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日积月累的过程。

日积月累,拼音:rì jī yuè lěi,意思是形容长时间的积累,指一天天地不断积累。学习语文知识就是不断记忆,不断积累的过程。有好多基础的知识就是要进行记忆,而记忆最快速、最牢固的方法就是抄写。有句话不是说眼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吗?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古人在很早以前就明确提出积累的重要性,作为学生更应该坚持,持之以恒的积累。

三、除了抄写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快速、高效掌握日积月累。

1、同学互相监督记忆。

这是两个同学相互提高的最好方法,具体是同学甲拿着课本看,充当老师角色,同学乙背诵。当乙同学背诵错误时,由甲同学指出错误,并告诉正确答案。完成后,反过来,互换角色再来一次。这样做的好处,监督他人的同时自己也掌握了知识点,而且可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2、听写。

听写和抄写差不多,但是听写更能提高注意力,调动了视觉、听觉、知觉,比抄写更加积极,在有老师或家长、同学的情况下优先选择听写,其次才是抄写。

结束语:有很多同学看到老师布置抄写的任务不以为然,总认为自己记性特别好,只要记住就行了,完全没有必要抄写。其实,学语文往往不是这样的,刚学过,几天之内智力好的学生不会忘,但是时间一长就会遗忘。而抄写可以加深记忆,延长遗忘的时间,因此,不要对老师布置的抄写认为是一种负担,而要积极的去应对,让日积月累通过抄写成为你一辈子都忘不了知识点。


蓝老师看教育


对于语文学习,积累很重要,动笔抄写也很必要。

俗话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有道理的。

抄写过程中,如果能做到以下以几点,动笔的效果会更大。

一、不能是完成任务的心态。

抱着纯粹完成任务的心态,脑子是不思考的,不思考,效果会差很多。

抄写积累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减少完成任何的心态。一是让他自已挑选一些认为有意思的句子,二是让他自已设定每天完成的目标。比如,我女儿每天都抄写一句就可以了。

二、设定每天抄写的数量。

比如每天写3个词,写一个句子。不要觉得少,关键是每天能完成。

从某种角度来说,“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三、词语要能理解,句子要能明白意思。

如果不理解或不明白地写下来,对孩子学习不会有太大帮助。

句子是孩子自已觉得有意思的,也可以和家长一起选择。如果抄写完成,孩子能写一写自已的想法会更好,那怕短短一句子话,甚至一个词语都好,至少是孩子的思考和想法。

四、最重要的一点:坚持。

这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

任何小的事情,只要坚持,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改变。

【只有阅读,方可越写】我是阅读越写与森老师,欢迎交流、讨论和学习!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点赞。


与森老师聊阅读


其实,在期末复习阶段,我们很多孩子一回家,家长就开始了全天候无死角监督写作业并辅导复习。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语文学习都是基础,考试形式无非就是拼音、字词、短句、看图写话。那么对于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老师要求多抄写、多背诵,也是为了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度,熟悉考试节奏,学会基础知识运用


带着梦想再出发


我赞成。因为语文的学习需要积累。抄写日积月累,课文有利于学生对生字的记忆,词语的理解。而且我的英语课中也会给学生留一些,抄写的作业。

第一,家长要认识到 抄写作业同样重要。语文和英语这类学科,需要大量的记忆。语文生字,重点段落,优美句子,古诗词都需要记忆。英语单词,重点句型。只有记住了,背过了,才可能在写作中引用他们。

怎么记呢?课堂上时间肯定不够,课后老师又不能时刻跟着,所以老师通过布置一定的抄写作业,来保证大部分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抄一遍顶读十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都是说写的好处啊!

第二,老师要注意抄写作业的数量和质量。抄写作业重要,巧妙利用才能起到作用。否则,只会加重学生负担,唉声叹气,费时费力。

1.抄写作业不能多。小学生三年级以下低年级学生不能超过15分钟,高年级学生不能超过40分钟,也就是一节课的时间。有些老师今天的抄写三课语文课文。学生写两三个小时还没有写完。只写的手酸疼,笔芯都写完了一个,你说说家长和学生能高兴吗?

2.抄写作业有针对性。今天课堂上学习了古诗,课后作业就背古诗,抄写两遍,很好。今天课堂重点学习了拟人句,课后作业就把本课文中,或者本单元中出现的拟人句抄写一遍。(根据数量多少决定,本课文就两句话,本单元总共不到十句)。

3.老师对抄写作业要认真检查。

一定要检查作业。对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进行表扬,不认真的提出批评。如果时间不够也要挑选学号进行检查。只有老师花时间检查,学生才会重视这项作业。你老师都不重视,学生能重视吗?

4.学生们在抄写作业的同时可以练习书写。

写一手好字,意义重大。整齐美观的书写,在语文试卷上就是阅卷老师美的享受。相反一团乱麻,层层叠叠,看上去就像千万只蚂蚁堆积在一起,别说老师了,家长看到也得发疯吧!

借着抄写作业,练习书写多好。对于不知道写什么的同学,是不是很开心。再也不用单独练字了。

最后,抄写作业很重要。抄写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之一。我们老师家长学生都要认真对待。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7908150438322167"} --}

肖老师英语课堂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记忆,还能巩固字词的准确书写。是一种简单又实用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