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侄子,14岁,上初二,迷恋上手机,已和母亲打架几次了,咋办?

用户7306466846371


这个呢主要是孩子青春期的正常心理,14岁迷上手机大部分原因主要取决与父母,每当孩子打游戏的时候明知道游戏不能停却还要孩子强制性的停止游戏,这就会让孩子进行叛逆的心理。

还有就是父母的重要原因,孩子和你们吵架的原因是因为手机,而家长却常常和孩子想的是反向思维,孩子因为和父母吵架主要原因是过度制止,平常家长就会看见孩子玩手机就烦,想要让孩子远离手机,然而这种方式就会让孩子更加喜爱手机。不是说不能管,意思是要让孩子得到充足的游戏时间让孩子厌倦游戏,这样往往会让孩子提升成绩不受游戏影响!

父母要体谅孩子,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的重要阶段,这段时间会取决于孩子以后的作为,这段时间才是孩子改变的时候,父母要懂得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事物!


孤傲带点冷


看到这个问题,我很想说一下我家女儿的情况。

女儿上七年级了,学习有点紧张,卧室的灯经常亮到很晚。为了不打扰孩子,我和他爸爸都早早的上床休息。有一天晚上,我听到她的卧室内传出滴答的声音,我轻轻的打开她的门,看到她正在玩手机,我走近了,她都没注意,我一把抢过她的手机,看到界面跳跃着QQ
,一看好友还很多,都在激烈的发言。我当时就生气了,一把把手机摔了,女儿害怕的不能办,一直求我说再也不敢了。

可是从此以后女儿玩手机一发不可收拾,不长时间就逮着她玩手机四次,成绩是直线下滑。作为家长的我很着急,那么如何让孩子步入学习正轨,戒掉手机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看一下手机到底有什么魔力,让孩子们如此恋恋不舍?

现在的初中生学习压力很大,每天就是两点一线,学校与家一条直线。孩子每天的生活很单调,学习很烦躁,在这种情况下很需要心里倾诉对象,这样就会用手机联系同学,朋友,慢慢的QQ好友,微信好友就很多,他们的关系让孩子难以割舍。

还有的孩子迷恋手机游戏和娱乐中,每天是打打杀杀,在虚拟世界中的成绩让他们找到了自我,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满足。每天都是电影、音乐、照片,抖音,快手,弄得孩子心猿意马,不想写作业总想摸手机。



孩子长期依赖手机,作为家长一定要处理好,不要一味禁止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家长应意识到无论我们怎么防,孩子对于电子科技产品的好奇心,是绝对不会减的。

所以我们给孩子恰当的引导让孩子正确地使用手机才是最好的办法!

现在的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青春期少年有旺盛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网络世界也有足够吸引力,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就沉迷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如何帮助孩子戒掉手机瘾呢?



1、帮助他培养自我意识,建立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

只有通过有意识的去锻炼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意志品质,去强化自我管理意识和应对现实生活的能力,去加强自觉抵制互联网,认清自己的现实需要和应解决的真正问题,做到合理安排时间,有限度地上网。

2、家长帮他培养一些新的爱好和习惯。

多带孩子去参加一些喜欢的活动,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多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用新行为和习惯来代替上网习惯。

3、对于网瘾较深的,要特别留意。

不要经常批评孩子,这样容易造成叛逆,家长要适时发现他们身上的发光点,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引导他们回到正常的学习或者生活当中去。

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你做什么他就学什么,这就是身传言教。所以家长一定记得不要在孩子面前拼命地玩弄手机。如果可能的话请放下手机,多看看书,和孩子下下棋,打打球,聊聊天,或是一家人出门散散步,这些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有利于孩子成长,促进家庭幸福。


妞妈教育心得


十四岁左右的青少年叛逆,已是普遍的社会学校教育问题,请家长不必太伤心,或许你孩子是个有思维有个性的聪明男孩呢,长大后肯定有出息,不过有个家长是这样做的,请借鉴。

一.要成功先发疯,先美美地放纵他一次。正好不是端午节小长假吗,放假后的第一天,小俩口早早外出旅游了,一反常态不打扰孩子,知道他昨晚打游戏到天亮,让他任性去吧。果然,在11点以后,电话打来了,火急火燎地,“爸,你们在哪,快来,发洪水了...”爸爸慢条斯理地说,十四岁了,也算是个男子汉,怎么话都说不清楚,什么,卫生间漏水?这算什么问题,把打游戏的聪明劲拿出来...挂了!过一会又来电话了,“妈,物业的电话总能告诉我吧?”哦,宝贝,一楼电梯外面就有,妈妈相信你的能力,我们正在去省城的高铁上,打算去散散心...又挂断了,一点也不着急的样子。

晚上十点半,电话又来了。儿子,你都已经十四了,还有问题?我们...准备在外面游两天,家里实在憋屈得很,你,吃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不是有零花钱吗?

第二天小俩口回家,一改唠唠叨叨,问东问西的态度,爸爸打开电视,把音量调到最高,妈妈翘着二郎腿,坐在沙发拨弄手机...“你们...卫生间漏水了!”儿子大吼起来。噢,我,看看去。爸爸走进卫生间,我还以为什么问题,不就是马桶外的软管烂了,换一个不就行了吗,把早已准备好的软管拧上。爸爸又悄无声息地过去继续看电视...

周一,班主任反映,孩子作业基本完成,只是很潦草。

周二,语文老师回话,课上发呆,不过没拿手机。

周三,数学老师回话,课堂上积极主动起来,做题速度快了许多。

周末,孩子一改蛮横霸道的态度,你们,这周末打算去哪儿吗?

二.水到渠成,开诚布公:孩子,我们是不是该谈谈你玩手机的事了?

三.让孩子不玩手机,家长要先给孩子一个学习的氛围,尽可能不看电视,放下手机,拿几本书看看,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不喝酒,不打麻将。

四.引导孩子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你现在的重要任务是学习,所以要对自己的将来负责,对爸妈有个良性的汇报,不能小小年纪动辄自暴自弃。

五.可以让孩子打游戏,不过必须在完成既定的任务以后,而且时间不能超过两小时(看情况而定),否则,没收!


一鸣男


1.首先家长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初中的学生一旦迷恋上手机,不是一两天就可以改变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此时家长要有耐心。

2.针对孩子的个性,因势利导。多数孩子不能强迫他放下手机。可以多花些时间陪孩子去做些其他事情,比如看场电影,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刚开始以孩子感兴趣的活动为主。

3.经常和孩子聊聊天,不要说教。比如你可以和他聊手机游戏,聊他现在的同学朋友,逐渐变成他的朋友,而不仅仅是家长。如果不行可以先去和他的同学成为朋友。

4.等孩子渐渐好转,不再像以前那么依赖手机了,你可以逐渐让孩子懂得更多,承担更多的责任,比如家务,比如给他一些课外书,鼓励他去结交更多的朋友。

5.无论孩子表现的更好了,还是孩子又有了些反复,突然又开始对手机爱不释手了。都可以带他去旅游一次,去一个可以让他有更多思考的地方,比如大城市,比如高山大海,陶冶孩子的情操,让他觉得人生不能被手机耽误。

6.孩子经过几次反复一般都会逐渐放下手机,这时父母不能放松对孩子的教育,仔细思考导致孩子迷恋手机的原因,缺少陪伴或许是主因。让孩子参与到你们的家庭建设中来,承担更多的责任,不仅可以让你轻松一些,对孩子的未来也是极为有利的。孩子能力或许超乎你的想象。


复制二维码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案例很多很多。。。孩子问题的发生跟家庭教育中没有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没有合理的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存在溺爱孩子的问题,存在乱管孩子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不是简单问题。。。建议父母先上网搜搜一篇文章《一部手机坏一个孩子》看看。。。这样的情况,只靠父母家庭自己已经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建议父母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帮助,,,寻找水平高的心理咨询师帮助指导,,,父母跟孩子一起学习成长改变提高。。。父母学习做合格优秀的父母,孩子学习做合格优秀的孩子、合格优秀的学生。。。孩子问题就可以彻底解决。。别无其他的好办法。


罗桂田心理咨询


个人认为不管几岁,不管因为什么都不应该和母亲打架,母亲带给他生命,从小把他养大中间吃了多少苦糟了多少罪,是什么给了他对母亲动手的理由,还有他对母亲动手,那父亲在做什么,从伦理角度来讲他在打母亲,从爱的角度来讲一个男人在打你的爱人,一个一直陪伴到老的爱人。这种事不能忍,父亲该出手狠狠教育下这个孩子,还这么小因为手机就敢动手,长大了还了得。该打就打,让他知道这个家里谁才是真正的主人。让他知道对母亲动手的后果。还有就是大人也不要总对着孩子玩手机,他看你们完他也玩,你们要是对着他看书,他也就喜欢上了阅读。以上个人见解。


司徒龙嘟


1首先和母亲都打架了,这肯定是家长对孩子的引导方式过于粗暴,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了,用过于强硬的手段是不可取的。

2家长尽量在孩子面前少玩手机,做到以身作则。

3多和孩子做朋友去交流,告诉他频繁使用手机会伤害视力,日后对他生活有什么样的伤害。

4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让他明白学习的阶段,主要工作还是学习,过多玩手机,必然会减少学习的时间,让孩子过于疲劳。

5做好心理准备,孩子习惯的改正需要时间,不要急于一下子就把他扳过来,慢慢来。


外卖妈妈


提到孩子,提到手机,提到管教,生叹怎么这么难?别用叛逆来掩盖悟性低致缺失的实质!有悟性就有方向,有方向便有动力!有动力就有由心的行为,有了行为一切都是阳光美好的!这同样也展示了生活中的规律姿态!

不听话,或着说有着自个想法的女儿,在昨天也是星期日去学前,又一次把我气坏了!气的我怀疑我的生命应否再继续!言语上的将军,行动上的奴才!家务事不干,学习不真心用功,还顶嘴气人甚至开口脏字儿!还信势旦旦的说其班中的男女同学说话都这样!我觉的无论何人在沒吃沒喝连肚子吃饱都成问题,我想其会收起呱呱的嘴干正事的!都是吃饱找抽形的!父母身教大于言传,管教从检查自身开始!但或许因为悟性在身的各体差异,才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孩子!再苦口婆心叮咛,可有些孩子的弯路是必须要走的!只有撞了南墙才会由心所思!

只是心伤劳累流泪的,永远是生他们的爹娘我们的内心!有时用心在滴血的疼痛绝不为过!

但无论孩子们如何伤父母的心!还是只要她他们走正道,过的好!再大的苦累都愿意换得孩子一生真正的意义!

另养儿女真的只是义务!看看身边,不由的你会认定一个真理就是,父母的十心满意,能换回孩子的一份心就已是烧高香了!

不奢望儿女的任何!就不会让自个不知所措!







我叫陈妙姈我意


孩子到了14岁,基本上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无论是在性格方面,还是在待人处世方面,都会和孩提时代发生很大的变化。儿童时期,孩子的世界里不再只有父母。青春期以前,孩子们最主要的客体对象就是父母,他们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在这个阶段,孩子只能依附在父母身边,他们对待世界的看法也基本上是父母传输给他们的。但是当孩子进入了青春期以后,这种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孩子向外探索的欲望非常非常的强烈。这种强烈的探索愿望如果得不到父母的支持的话,孩子的相关的欲望就会被压抑,这样的话就会产生心理问题,逐步把注意力转向网络,手机等其他方面。另外还有一点,青春期的孩子已经不再把父母当做最重要的客体,他们把客体对象变做了明星,朋友等,并可能在网络,手机上得以实现。


心理咨询师马俊


14岁是明显地青春期时期,处于叛逆的时候,要注意方法,不能再像小时候一样对他强制性的控制了,不然会引起孩子的反抗,一定要使用巧劲,而不是蛮力。关注公众号“今日好习惯”一起分享孩子的习惯问题。

我之前写了一篇这样的文章,大家可以看看。

李玫瑾说,青春期的孩子,教育一定要有方法,有时候话说到了就可以,没必要反复在孩子面前说;孩子犯错了,点到即可,也没必要给逼着孩子承认错误,孩子承认错误很难得的。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越来越叛逆,不听话,但有的孩子能安然度过青春期,重回好孩子,大部分的原因在于家长的教育方式。

孩子从出生到成年,每个年龄段的教育方式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改变,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一不小心就把他推到了对立面。

就像李玫瑾教授说的,青春期的孩子,教育要与之前有区别,用对方法,才能安然度过孩子的青春期。

为什么呢?因为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强,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自尊心强,希望大人能把他当成成年人来看待,而不是孩子。

不明白孩子心理变化的家长就会习惯性地强制要求孩子听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做事,那孩子就偏偏不那样做,目的很简单,谁把我当小孩看,我就偏不如他意。

例如你天天告诫他要好好学习,才能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道理他其实都懂,而你反复唠叨这事,令他反感,甚至是厌学,逃课。

你跟他说这件事不是这么做的,他就会偏偏那么做,他就是不如你意,但不会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这时候家长要注意说话的语气,不能用大人教小孩做事的语气来说,而是把他当做大人来看待,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好多了。

在对待孩子犯错这件事来说,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家长点到为止即可,没有必要对他上纲上线,又是非逼着承认错误,又是写保证书或者道歉啥的,孩子的自尊心强,很可能适得其反,走向反面。

李玫瑾教授说,让孩子承认错误很难得,不要争执到底,很可能会让孩子对你不恭敬,他知道就行了。

这就是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受不得说,你对着他唠叨,他会反抗,甚至是说出大不敬的话“你吵死了”。

其实这也就是一个把握度的问题,因为孩子已经大了,有些道理已经懂了,你再重复地说,换谁都会反感。

孩子小的时候,大人说什么话他都能听,叫他干什么也能遵从,所以家长就习惯了这种命令式的教育,等孩子到了青春期,一时没改过来,就容易使孩子叛逆。

所以,如果你家有青春期的孩子,记得李玫瑾教授说的,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