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科技發展集團3.3萬件防疫藥品已發出


1月30日,同仁堂科技發展集團位於大興天宮院的物流配送中心全體員工提前結束休假,投入緊急發貨行動。

同仁堂科技發展集團3.3萬件防疫藥品已發出

四個節奏的“交響樂”

清晨9點,隨著客戶訂單如雪片般傳來。科技發展集團物流配送中心隨即響起了一首“交響樂”,雖然只有四個節奏,但卻傳遞著當下最動聽的消息——藥品出庫了!

同仁堂科技發展集團3.3萬件防疫藥品已發出

啪啪啪啪!是貨運辦公室工作人員用力按下電話按鍵的聲響,“是九州通嗎?今天發給你們的感冒清熱顆粒能不能收貨!”

“能收貨”“好,我們開發單”,戰“疫”時刻,要最精煉的語言,最高效的行動。在發貨前,工作人員要先和收貨方溝通,一方面確認能否按時收貨,另一方面瞭解路況,是不是封路了?怎麼走能省時間?貨運辦公室的人腦子裡好像計算機的CPU飛速運轉,綜合比對各種因素,“如果對方沒人接貨,就把發貨單向後排,避免出現佔用貨位的情況。”

同仁堂科技發展集團3.3萬件防疫藥品已發出

唰唰唰唰,這是打印出貨單的聲音,一份份單據背後,是一份份焦急的企盼,從1月22日,這樣的節奏未曾中斷。在仔細核對無誤後,工作人員跑著將單據送到出貨區,這兩天,他們的在朋友圈的步數一直排在前列。

滴滴滴滴,這是掃描條形碼的聲音,在3500平方米的出貨區,幾個小小的身影在貨堆之間穿梭,他們是出庫複核崗,負責藥品出庫前最後一道審核,將探頭對準條形碼,屏幕上立刻出現藥品名稱、規格、接收企業等信息,核對一致後才予放行。同仁堂人心中,藥比天大,一點兒差錯也不能有。

同仁堂科技發展集團3.3萬件防疫藥品已發出

隆隆隆隆,這是庫房捲簾門開啟的聲音。今天,捲簾門的開啟頻度比往常都要大,門外等候的大貨車“虛肚以待”,小夥子一擁而上將藥品裝入車廂。一輛廂式大貨車,不到15分鐘就能裝滿,鬆開手剎,踩住油門,出發!

忙而不亂有絕招

發貨清單顯示,當天要裝車的中成藥涉及十餘個品種,大部分為藿香正氣水、感冒清熱顆粒、防風通聖等抗擊疫情所需的“一線用藥”。

細看發貨單,裡面又另有玄機——有人要液體制劑、有人要丸劑、有人要片劑、有人要膠囊,發貨地區更是遍佈全國的80餘家經銷商和零售終端。在外人看來,實現配貨無差錯,確實難度不小。

同仁堂科技發展集團3.3萬件防疫藥品已發出

在常年大貨運量的錘鍊下,物流配送中心早就練就了“忙而不亂”絕活。在硬件方面,自動化程度極高的立體庫可根據需求,自動挑選出所需產品;流水線上閃爍的紅燈可對出庫藥品按收貨單位進行掃描後分類;遍佈各處的攝像頭和傳感器隨時監控系統運行情況;在軟件方面,叉車司機手搖方向盤精準走位,將藥垛碼放得讓“強迫症都服氣”;訓練有素、隨時待命的維修人員“接訴即辦”,跑步奔向現場,將個別零件故障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

同仁堂科技發展集團3.3萬件防疫藥品已發出

同仁堂科技發展集團3.3萬件防疫藥品已發出

3.3萬件藥品已發出

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和信心同樣重要的是藥品供應。同仁堂科技發展集團啟動應急發貨機制,營銷、物流配送系統全面復工。

從1月22日至1月30日,已經發出3.3萬件防控疫情所需藥品,在這個被病毒改變的冬春,同仁堂人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一份保障,為消費者奉上一份安心。

同仁堂科技發展集團3.3萬件防疫藥品已發出

“客戶對藥品種類和數量的需求,隨著疫情的變化,呈現逐漸上升趨勢。”科技發展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春節前夕,感冒清熱顆粒、板藍根顆粒等防治感冒類藥物佔據發貨量的大頭。隨著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的出臺,中醫中藥在治療中的地位日漸突出,科技發展集團生產的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防風通聖顆粒、生脈飲、安宮牛黃丸等中成藥成為消費者新的採購熱點。

為了將防控疫情所需產品及時投放市場,科技發展集團要求承運藥品的單位一律使用公路貨運。國內鐵路網四通八達,鐵路運輸豈不是更快?面對疑問,物流配送中心經理助理李偉表示,如果使用鐵路,一是在車站面臨二次裝、卸貨;另一方面會遇到和別人“拼車”的情況,無形之中降低了運輸效率。實踐證明,貨車“點對點”的運輸方式效率更高,也更符合當前刻不容緩的要貨需求。目前,科技發展集團的物流配送能力可實現半徑200——300公里的送貨範圍實現當日到達,像廣州等南方城市,最晚4天內也可送達。

截至1月30日17點,科技發展集團當天發送產品1.3萬件。隨著疫情發展,科技發展集團將隨時對接需求,保障市場供應,隨時整裝待“發”!

記者 崔紫陽

通訊員:陳豔玲、王愛敏

攝影、攝像、剪輯:董一鳴

執行主編:周宇傑

主編:陳麗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