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同仁堂,必想起《大宅門》。
白七爺的意氣風發,靠的是白手起家,靠的是問心無愧做生意,靠的是一心一意帶領白家老號重返輝煌。
看完電視劇,每個人都記住了以同仁堂為原型的白家老號那句店訓:“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
說得真好。
但如果這句話只成為企業的“遮羞布”,那就會非常可怕。
同仁堂居然用過期蜂蜜
12月15日,江蘇電視臺報道的視頻新聞顯示,由同仁堂委託加工的鹽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多名工人將已經撕掉標籤的過期或者臨近過期的蜂蜜,倒進大桶裡進行回收。
同仁堂蜜業曾對外宣稱,過期蜂蜜會回收送給蜂農“養蜜蜂”。實際上這些本來是蜜蜂口糧的“過期蜜”,被員工倒入大桶,並且貼上了“倒蜜”標籤送入原料庫。
這些標籤中,有的生產日期為2017年12月份,還有的是2016年11月份。蜂蜜的保質期為18個月,有的臨近過期,而有些已經過期。知情人表示,更多的過期又回收的蜂蜜被存放在了十多公里外的大型倉庫裡。
節目播出後,在一片愕然與驚異的眼神中,觀眾都在傳遞一個疑問:
“沒看錯吧?”
而就在幾天前,同仁堂上市公司總經理劉向光還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堅持落實“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與兩個“必不敢”的店訓,並認為這些都是同仁堂一代一代身體力行,落實在日常商業中的行為。
現在想來,真會說話。
快速致歉的同仁堂
可能同仁堂的領導覺得這是件小事。
畢竟,中國蜂蜜造假從84年就有報道,據此已經三十有四年已。從白糖蜜,到果糖蜜,再到水解蜜,中國蜂蜜造假的手段日益上升。
有數據顯示,中國年產蜂蜜大概20萬噸,出口十萬噸左右。據此推算,國內市場每年應該有不超過10萬噸的蜂蜜銷售才對。
但每年全國市場的銷量卻達50萬噸,也就是說,市場上的蜂蜜只有五分之一左右是真正的蜂蜜。
也許,相比較那些用堂或者水解澱粉產生的果糖勾兌,甚至造假的蜂蜜,相關領導覺得同仁堂蜜業只不過是將過期蜂蜜充當原料繼續加工而已。
因此,同仁堂官方的回應是:
涉嫌違規產品已全部封存,向所有消費者鄭重致歉。
道歉來得很快。但如果道歉有用,那要法律做什麼?
況且蜂蜜即屬於食品,也屬於保健品,國家有非常嚴格的規定。甚至,這也不是“省人工”、“減物力”的問題,而是涉嫌違法違規經營,觸碰了法律。
這件事能發生同仁堂身上,真的讓人跌碎一地眼鏡。這時候,同仁堂的店訓在哪裡?
連保健品都這樣來對待,那消費者會問:藥呢?
股價壓力下的23次黑榜
近日,央視財經記者從北京市醫保中心獲悉,北京市醫保中心嚴肅處理北京同仁堂京北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永泰店、馬連窪店等22家違規定點醫藥機構,其中同仁堂這兩家醫療機構被解除基本醫保協議,追回違規費用。
同仁堂旗下這兩家醫療機構被處罰的原因,居然是藥品管理混亂、部分中藥飲片購銷存不一致等問題。
誰能相信一家秉持“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店訓的百年老號,能幹出這樣的事?
可這是真實發生的,並沒有任何虛構。
更何況,這不是第一例,也不是最後一例。
12月21日同仁堂又上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黑榜。官方公佈顯示,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白礬產品質檢不合格,樣品來自高唐金堤古方。
2018年5月24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佈關於9批次藥品不符合規定的通告,其中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等6家企業生產的9批次藥品不符合規定。
2018年2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通告61家企業生產的65批次中藥飲片檢驗不合格,其中包括北京同仁堂。
……
粗略統計,3年間同仁堂榮被列入檢部門黑榜高達23次。
與登上國家質檢黑榜相比,例如發售號稱原產進口,實際上亞硝酸鹽超標三百多倍,不合格率達到了100%地血燕以及查出豬羊DNA但沒有一絲驢皮地阿膠,都是小CASE。
對於同仁堂來說,真正的危機並不在於蜂蜜過不過期。而是消費者一旦喪失信心,再想重建,將是一個非常艱難和漫長的過程
可與之相對應,上市22年的同仁堂,股價漲勢倒是非常不錯。
截至2017年年末,同仁堂總資產187.08億元,相比上市時的1996年總資產6.53億元,22年資產翻了28.6倍,市值也從上市時14.18億元上升至12月21日的368億元,累計漲幅達24.95倍。
一邊藥品質量不過關,上了國家檢測黑榜;一邊在股市上高歌猛進,牛得不行。
哪個才是真正地同仁堂?
亦或者,都不是?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閱讀更多 華商韜略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