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形勢看,買房子合適,還是買理財合適?

見一個愛一個的花痴女


朋友們好!買房?還是買理財?如果放在前些年,有條件的話,自然是選買房,目前,房價到了十字路口,可謂冰,火…理財則是不溫不火!買房還是理財,需要具體分析二者的情況,然後來優化選擇!

首先,瞭解一下目前房產市場的狀況:

前幾天,有新聞單位發佈了一篇,房價過快下跌也不利於穩定的文章…充分說明目前,房價以出現分化,部分地區,持續上漲,而有些地區,出現了回落的苗頭!這就是目前,房產市場的現狀,房產投資,流動性略有欠缺,因此要從長遠考慮!


其次,再來了解一下理財:

目前理財也有分化的趨勢,大眾化理財總體收益率,低位徘徊,銀行理財平均預期收益在4.17%左右,但大資金理財例如信託私人銀行等,收益率比較穩健甚至有上升趨勢,目前年化預期,在7%~10%之間,通常是100萬以上起步!理財受地理位置影響較小,流動性高,靈活性好!


最後,分析現在的形勢,買房?還是理財?

買房:如果自有資金充足,無需長期高額負債,或處在經濟發達,人口淨流入的地區,買房,既可以增值,又隔離通脹風險,多元化的資產,優勢不言而喻!

理財:如果資金有限,或所處地區人口淨流出,新房源過多,收入與房價的比例居高不下,理財,流動性,靈活性好,不受地區經濟,咱狀況影響,進可攻退可守,無論買不買房,都是一個好的選擇!


理財迦


在浮雲君看來,現在這個階段不論是買房子還是買理財,都不太合適。經濟發展週期的轉換已經在潛移默化中開始了,或許“寒冬”已經在逼近了。




為什麼說經濟寒冬已經快臨近了?又有什麼徵兆呢?即便是經濟寒冬真的來臨又會對於樓市、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1)外資撤離潮正在愈演愈烈,不少耳熟能詳的大公司,比如三星工廠都在加速撤出,大面積的人員遭遇失業,面臨中年危機的人也不在少數;


2)GDP增速逐年下滑。要知道一個百分點的 GDP 增速就代表了數百萬人的就業,2017 年GDP增速為 6.9% ,2018 年為 6.5% ,2019 年或許僅僅能艱難維持在 6% 以上了。。。




3)企業招聘數量的大幅度萎縮。曾幾何時“內薦獎勵1000元”的橫幅掛在各大電子廠的大門口,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但是現在很多大企業都已經不招人了,即便是招聘網上公佈的崗位,反饋的比例也是非常之低,往往簡歷投遞之後鳥無音訊。


4)股市行情的萎靡不振。股市是“實體經濟的晴雨表”,在2019年年初遭遇一波不錯的反彈行情之後,大盤的走勢開始轉頭向下,到了現如今滬指的成交量再次回到了 1500 億的區間,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又將再次開始了。。。


5)實體店鋪關門、轉租的次數越來越頻繁。兩三個月回家一次,不少熟悉的店鋪已經不知不覺消失了,店門口掛著醒目“轉租”字眼的店鋪數量也在越來越多。




6)多次降準釋放流動性。經濟不景氣了,怎麼辦?——釋放流動性,央行大肆印刷鈔票。2018年降準了 4 次,2019 年也已經降準了 2 次,在美聯儲降息後,我國跟隨降息的概率也同樣很大。經濟已經到了不刺激不行的地步了。。。


7)黃金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從年初至今國內黃金的價格從相對低位 277.8 元/克上漲至 313 元,漲幅達到了 12.7%!黃金大幅度漲價往往預示著經濟危機已經在路上了。




種種跡象表明:現在的經濟大環境並不是太樂觀,選擇買房也好、投資理財也罷,風險都是非常之高的。或許還是安安穩穩選擇國有五大行進行儲蓄最為穩妥,起碼旱澇保收


為什麼買房不再合適?

2018年我國的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在 2000 元左右(國家統計局官網可查),而根據網民的統計結果顯示,我國整體房產的均價達到了 8000 元。。。


即便是很多買房一族,其實也都是在咬牙揹負沉重的房貸在苦苦支撐。萬一經濟大行情持續惡化,對外貿易影響持續升級,更多的企業訂單數量會遭遇減少,更多的外資會加速撤退,屆時很多的普通人都會遭遇中年危機。


揹負沉重房貸,沒有太多積蓄的居民萬一遭遇了失業最終會怎麼樣?——棄房斷供是被逼無奈下的抉擇。屆時房子會大量湧入市場,供過於求的現狀越來越突出,當地產市場最終淪為買方市場,價格的降低也就是順水推舟。


更為讓人震驚的是:按照目前的房價而言,即便是價格腰斬,減去 50% ,大部分居民還是買不起。一旦房價遭遇持續下行,後果將會是不堪設想。




經濟逆週期,理財也只會越打理虧得愈多!

經濟大週期都不太景氣、樂觀了,做投資、搞理財還能指望獲得可觀的收益嗎?——顯然是不太切實際的。


股票、基金這些投資標的的收益都是跟隨經濟週期走的,經濟週期不好,大概率都會是賠本的。我們普通投資者只能單向做多,期貨參與的成本又很高,所以對於我們而言,除了配置黃金幾乎沒有對沖經濟下行週期的手段。




總結

就現在的經濟形勢而言,還是安安穩穩把錢存放在銀行最為靠譜,起碼收益總會是正數!


浮雲財經觀


買房合適?還是買理財合適?

由易居研究院發佈的50個典型城市租金收益率報道,最低的廈門收益率僅有1.2%,也就是說在廈門購買一套100萬的商品房,每年租金1.2萬,一個月1000元;烏魯木齊的租金收益率最高,達到了3.6%,意味著購買一套100萬的商品房,每年最近達到了3.6萬,每月租金3000元。

央行一年期的基準利率是1.5%,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上浮40%,達到2.1%幾乎是極限了。如果是大額存單(20萬起存),那麼小型商業銀行還可能上浮50%達到2.25%,甚至可以達到4.3%。在銀行購買理財的話,一般平均每年也能達到了5%左右。

如果買房投資,僅是靠房租來計算的話,顯然現在是不划算的!

但是,上面的計算過程忽略了2個重要的點:

1、房價上漲。在過去20年的時間裡,在我國沒有什麼比投資房地產更靠譜的,房價上漲升值過程,讓大家忽略了房租收益比。

但是,目前的樓市環境是: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在去年7月最高層甚至提出了“堅決遏制房價上漲”!

如果房價上漲幅度低於GDP漲幅,低於通脹速度,顯然,投資房地產真的是不划算了!

2、房租上漲。目前的房租收益率很低,如果是三年前買的房呢?很多城市房價是這兩三年才大幅上漲的,當時的房價/現在的房租,房租收益率很可能是超過理財的。

至於買不買房?投資不投資房產?

我個人的意見,手裡有閒錢,可以考慮配置房產,但是槓桿別做太高;如果是借錢、高槓杆投資房產,還是算了吧,風險很大!


瘋狂太原人


很高興能回答你這個問題,那我給你分析一下買房和買理財產品的優勢和劣勢!

買房:首先我們糾正一個問題,就是房地產不屬於消費,而是投資!近年來房價蒸蒸日上,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房價不斷創新高。以致於大家都有一個恐慌,房價會不會再繼續漲?房地產作為剛需,恐慌是很正常的,但不要偏無於理性,近年來房價不可能再繼續上漲。房地產作為民生行業,政府不會讓它漲的太離譜,現在正在調控,習主席曾說過“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房地產作為一種投資,我再次糾正,房地產不是消費,而是投資!投資房地產至少面對以下風險,房地產投資流動性差,成本高,未來房價上漲的勢頭很小!在這裡我不主張買房,當下房價正處於一個高位。除非是有特別的需要,如買房結婚。如果用房地產保值增值的話,未來房價下跌風險很大!

理財產品:理財產品分為固定收益理財產品,如存款,債券等,它們的風險較小,流動性不高,且收益較小。另外一種理財產品是浮動收益類的,如股票,基金等,它們風險挺高的,收益自然也不錯,流動性也高。當然面臨的損失也是難以正常控制的,除非投資有專業的相關知識。就以股票為例吧,我國的股指不高,正是投資的好時機,未來發展前景良好。

最後綜上所述,買房的話,如果是特別需要的話,可以買,如買房結婚,用來做保值投資的話不太理性,另外投入一套房子的成本很高,大部分人因為買房一夜回到解放前。在這裡我不提倡提前消費,也就是你們說的房抵押貸款。看似不錯,其實是在透支未來你的投資。買理財產品的話,固定收益類的我不太贊同。畢竟收益小流動性不高,浮動收益類的雖然風險高,收益相對不錯,流動性高。但是投資者沒有專業的投資知識的話,所面臨的風險也是顯而易見的!無論是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還是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它們投入的成本不是太好,我這裡所說的成本是資本(投資起點)。對於金融來說,風險和流動性放在首位。因此理財產品比較理想,最理想的理財產品是固定收益類和浮動收益類組合降低風險!

感謝你的問題!提示一下,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用戶3073830988560142


問這種問題的人感覺最重要的事情應該是努力工作,稍微多賺點錢,讓自己的收入多少能跟上統計局的評論工資再說吧?


老虎1944


買城市核心位置的房產是最好的選擇,不建議買三四線小城市房產,一二線應該優先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