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帮大佬杜月笙为何在重庆吃了哑巴亏?

颚慕格尼讷


人在江湖,纵有万般手段,也有龙游浅滩被吓戏的时候。

杜月笙在上海恣意纵横,可谓是春风得意,不过,在这春风得意的时候,也往往隐藏着不测之祸。

这祸事一起,要么被人彻底踩到脚底,要么折损几分颜面,要么便迎着这祸事干一场,让风头更盛,让风光更好。

不过,杜月笙虽是上海滩上响当当的一号人物,遇到了这祸事却也只能认栽,只能将哑巴亏咽到肚中,然后慢慢消化。

杜月笙在重庆究竟遇到了了什么,竟让他不得不吃这个哑巴亏?

这事得从杜月笙站队说起——

1927年,蒋介石将上海收入了囊中,可是,在上海的却不只有他的人,也有我党的人,这让早已将上海视为口中禁脔的蒋很不高兴。

当时,上海号称“十里洋场”,说是中国的商都也不为过,只要将上海拿在手中,他便可以安安心心地捞钱,没钱怎么养兵,没钱怎么买枪买炮,怎么扩充实力?所以,对于上海,蒋绝不会和人分享。

于是,蒋为了独享上海,发动了“四一二”事件,此时已成上海大亨的杜月笙为了傍上蒋和国民党,站了蒋的队,积极配合蒋的“清党”,上海工人武装领导人汪寿华便是被杜月笙的“小八股党”给活埋的。

杜月笙想从江湖跃入庙堂,又站了蒋的队,自然不能不帮蒋办事。

当然,杜月笙在站了蒋的队后,又趁势发展了自己的实力,让自己爬上了一个更高峰,所以他在1932年时才敢拍桌威胁洋人“两个钟头毁灭租界”。

后来,他又创立了恒社,拉拢了无数各行各业的青年才俊,实力更加不可小觑,可谓是让所有人看愣了,人人心中震撼,一个“江湖中人”怎么便站到了这么高的位置?

蒋也看重了他的影响力和雄厚的财力,当时又缺人马,所以便想借杜月笙的手和钱给自己招兵买马。

杜月笙一听,心脏也在“砰砰砰”直跳,这或许是他洗白自己的一次绝佳机会,只要办好了这事,弄不好他便能够一跃跳入政坛,即便跳不进政坛,打入军界也不错。

不过,当时上海商贸繁荣,招兵买马的成本过高,又过于鱼龙混杂,绝不是招兵买马的好地方,所以,杜月笙将眼光盯向了西南一隅——重庆。

杜月笙在重庆招兵买马用的也不是老一套,想让人去干这送命的活,便得让他们看到当兵的甜头,最甜莫过于钱。

此外,他还让想当兵的人看到了乐子——先让戏班子唱戏,戏唱完了再谈招兵的事,不管能招多少人,不管能不能招到人,先用唱戏聚拢人气,看戏的人多了,便总会有几个活不下去的人为了吃一口饭投军!

杜月笙这一招,用的很成功。

可是,这么一来,他又得罪了不少人,也就是川中的袍哥。

这川中的袍哥便如同上海的青帮,杜月笙曾经将到他的赌场里闹事的三合会人扔到黄浦江里种了荷花,袍哥又怎会坐视杜月笙到他们的地盘上“作威作福”,即便他是蒋派来的也不成。

所以,袍哥一看杜月笙挖人挖到了自己的地盘上,他们的脸顿时不知往哪搁了,气自然也不打一处来了。

于是,袍哥经过一番思虑,决定教训教训杜月笙这个外来的和尚,让他知道,他的经念得再好听,也得看他们给不给他念!

当时,袍哥给了杜月笙两个“耳光”。

第一个“耳光”,袍哥打向了杜月笙的戏班里的花旦。

这个花旦叫马媛媛,她不仅戏唱得好,人也漂亮。这也是她的命,戏唱得好便罢,人生的好看也罢,偏偏她是在给杜月笙唱,还是在袍哥的地盘上唱,成了杜月笙在重庆招兵买马的活广告,所以袍哥对她下手也在意料之中。

袍哥对她下了什么狠手?对于女人,“奸”之一字可谓最惨。

杜月笙听了马媛媛被奸一事,当然想知道是谁在和自己过不去,可实际上不用想不用查也知道,这事的幕后是袍哥。杜月笙可是雏儿了,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站在谁人的地盘上。

可是,他终究得做点事给手下人看看,不然谁还肯给他卖命?

这一做,他又惹恼了袍哥,好你个杜月笙,看不出深浅了是不是?事实上,杜月笙看出了深浅,只是他一贯的处事原则让他不得不为马媛媛出头。

袍哥一看杜月笙不识相,便出手打响了第二个“耳光”,这个“耳光”,他们打向了杜月笙戏班里的另一个角——常春恒。

对于常春恒,袍哥已经不是打一顿这么简单了,他们觉得得见见血了,不让杜月笙见见红,他们怕杜月笙还是不知道他们不好惹。

所以,常春恒成了袍哥的枪下鬼。

这两个“耳光”打完,杜月笙的戏班可谓是连失两角,一时之间也闹得人心惶惶,谁还敢登台唱戏?

唱完了戏,一个弄不好,也没了命。

杜月笙对此虽然不乐,可是也没奈何,重庆不是上海,如果真和袍哥撕破了脸皮,他拿什么和袍哥打?难道将远在上海的青帮流氓调到重庆?

他当的只是过江龙,能不能过江,终究得看地头的蛇让不让。

他奉蒋的命令来重庆招兵买马,受了气,能不能让蒋给自己出气?显然,蒋不会帮他出气,袍哥手里可拿捏着四川的军政,蒋怎么可能会为了杜月笙去和四川的军政要员闹别扭?

所以,他只能摇摇头,叹叹气,然后走人。

杜月笙折损了几分颜面,也只能咽下这口气,他从一个小人物爬到人生的巅峰,受过的气太多了,所以,他也能咽的下这口气。


宁糊涂


杜月笙,上海滩的地下皇帝,青帮教父,三百年帮会第一人,他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杜月笙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威震上海滩多年,只有他一跺脚整个上海滩都要颤抖,那么就是这样一个在上海呼风唤雨的重量级人物,确在四川重庆吃了一回哑巴亏。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堂堂青帮大佬为何在重庆让人给涮了呢?

这事还得从蒋介石身上说起,抗战期间,蒋介石为了扩大兵力,进行了大范围的招兵买马,由于在江浙一带招兵需要的费用太高,因此蒋介石想借助杜月笙的恒社势力到西南地区招兵,当时杜月笙的恒社组织在社会上的威武很大,于是杜月笙就答应了蒋介石的请求,其实也是为了讨好蒋介石,后来经过商议杜月笙决定把招兵指挥部设在了重庆。



杜月笙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为了制造声势,杜月笙还请来了当时比较出名的戏班子,在重庆招兵现场临时搭台连续演出了好几场戏。这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看戏的人越来越多,当时在那个民不聊生的年代,特别是在重庆这个山区信息闭塞的地方,能看到戏那就是奢望不及的事情,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来了不少,杜月笙呢就利用这个机会发布招兵消息,一些连温饱都难以维持的人,听说有人要招兵纷纷报名参加,想以此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杜月笙的恒社在重庆招兵任务首战告捷,非常成功。蒋介石得到消息后也非常高兴,称赞杜月笙做事有一套。



但是就在杜月笙为招兵沾沾自喜的时候,他忽略一个环节,也就是这个没被重视的环节出来问题。什么问答题呢?一句话说得好强龙不压地头蛇,杜月笙在厉害,在有本事,那是在上海滩,离开了上海滩你就是虎落平阳,四川是怎么地界,动乱年代黑恶势力到处都是,上海有青帮,四川还有哥老会呢,被称为清末民初民间三大社团组织之一的哥老会那也不是吃素的。



因此杜月笙犯了一个大忌,一向以会做人著称的杜月笙竟然也会犯这种高级错误,那就是到了四川重庆没有拜码头。所谓“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马路钱”。谁的地盘谁做主,杜月笙在重庆闹的动静太大,因此引起了哥老会的不满,哥老会为了教训一下这个上海来的青帮大佬,于是就对杜月笙请来的戏班子下了黑手,先是强暴了戏班子的头牌,想借机警告杜月笙好好做人,不要太狂妄自大了。




但是这事并未引起杜月笙的重视,哥老会见杜月笙不尿他这壶尿,顿时火就上来了。于是再次拿戏班子开刀,这次是枪杀了一名戏班子成员。你杜月笙不是不在乎吗,那好,我闹出一条人命来试试。这一闹动静大了,杜月笙开始领悟到自己坏了江湖规矩,得罪了与青帮齐名的当时民国三大帮派之一的四川“哥老会”。同为帮派组织,相煎何太急,更何况当时的势力都不相上下,杜月笙也意识到了自己身处逆境,与其对抗不如一走了之 ,才是万全之策。


杜月笙是个明智的人,在人家地盘上也不好轻举妄动,上海又距离重庆这么远,想要结集势力报复谈何容易,于是杜月笙权衡利弊后,只好哑巴吃黄连咽下了这口气,就这样杜月笙结束了在重庆的招兵,打道回府乖乖的回到了上海。

后来据说杜月笙还拿了一笔钱,用来补偿在重庆被害的戏班子这两个人,重庆发生的这件事在杜月笙心里一直是个结,这件事也让他颜面扫地。

对于当时杜月笙至高无上的地位来讲,哥老会的这次挫折无疑是杜月笙一生中的耻辱,这个哑巴亏吃大了。


任驰赢天下


杜月笙是谁?青帮大佬,有“三百年帮会第一人”、“上帝”之称,上海滩三大 亨: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在上海,提起杜月笙,没有不害怕的,就连蒋介石也得敬服他。但就是这位在上海跺一脚乱颤的人物,在重庆却吃了哑巴亏,不得不灰溜溜离开了重庆,又一次验证了强龙压不住地头蛇的真理。

事情的起因,是蒋委员长。他有求于杜月笙,求杜月笙为他募兵。杜月笙爽快地答应了蒋介石的这个要求。但要想募兵,在上海谈何容易,这是一个国际大都市,不差钱的地方。“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在这个商业味十足的大都市,一听募兵这个事,躲还躲不及呢,没有几个人愿意当兵的。于是杜月笙将募兵地选在了重庆,并派了一个剧团敲锣打鼓做宣传。这个地方四面环山,消息闭塞,经济欠发达,当兵可以挣钱,有饭吃,因此吸引了很多壮劳力参加。正在杜月笙得意之时,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先是剧团的当家花旦马媛媛被强奸,随后是剧团的台柱子常春恒被杀。谁敢太岁头上动土,经查是当地的帮会势力哥老会手下分支袍哥会。袍哥会是与青帮、洪门并称的三大民间帮会组织,主要活动在四川一带,他们强悍好斗,抢劫、船帮、盐枭、保镖等活动为主要生活来源。如今杜月笙征兵征走了不少袍哥,令袍哥会大佬动怒,这不是釜底抽薪吗?全当了兵,袍哥会不解散了吗?因此断然采取行动。杜月笙虽是上海青帮大佬,却也得罪不起四川袍哥,因此此事不了了之,灰溜溜离开了重庆。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历史春秋网


杜月笙头顶上海皇帝、上海教父等桂冠,脚踏上海滩,三百年帮会第一人,他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连蒋介石都笑脸相迎的重量级人物,确在四川重庆吃了一回哑巴亏。

回答问题之前先认识下“哥老会”这个组织:

哥老会起源于清初,盛行在四川、云南,和青帮、洪门并称中国民间三大帮派组织。。

哥老会曾在中国同盟会的策划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推翻满清的运动。熊克武、石青阳、邓锡侯、范绍增等都曾是其成员,由此可见其实力非同一般。

话说抗战期间,杜月笙利用其恒社组织在社会上的名望替蒋介石为招兵买马,因发达地区招兵所需费用太高,杜月笙同蒋介石商议后决定把招兵指挥部设在了重庆。

聪明的杜月笙为了制造声势,请来当时比较出名的戏班子在招兵现场临时连演好几场戏。引起人们的关注,招兵工作首战告捷。蒋介石得到消息后非常高兴,对杜月笙赞许有佳。

杜月笙在重庆闹的动静太大,招走许多青年,属于虎口压食,引起了哥老会的不满,哥老会为给这个上海青帮大佬一个教训,先是剧团的当家花旦马媛媛被强奸,但并未引起杜月笙的重视,哥老会见杜月笙不尿他,顿时火冒三丈,随即枪杀剧团台柱子常春恒。

至此杜月笙才明白自己坏了江湖规矩,没有先拜码头,得罪“哥老会”。

杜月笙十分明智,深知强龙压不住地头蛇,更何况人家是龙呢?杜月笙权只好哑巴吃黄连,匆忙结束招兵,灰头土脸地回到上海。


美丽青春您真痘


其实整件事情的经过很简单,就是杜月笙爱重庆得罪了同为民国三大帮之一的“哥老会”,哥老会对他进行报复,而杜月笙一直忍让,回到上海之后也没有对哥老会报仇。

这件事因蒋介石而起,抗战时期,因为缺少兵力,所以蒋介石需要招兵买马,但是因为江南地区的招兵费用太高,资金短缺,所以想到了杜月笙,希望通过杜月笙去帮他完成这个任务,而杜月笙也答应了。

(杜月笙)

杜月笙到了重庆之后立马开展招兵事宜,但是因为时间有限,加上人口不集中,一家家去招太费劲,所以就想了个办法,决定请戏班子唱戏,这样人自然就多了,短短的几天就召集了大量人马,要知道我们爷爷辈的人都喜欢看戏,更别说民国时期的百姓了,他们能免费看戏自然会来。

可是这件事却惊动了四川一带的“哥老会”,哥老会是什么?是民国时期活跃于长江流域,声势和影响都很大的一个秘密结社组织。

(哥老会)

有道是来到人家底盘总得打个招呼,杜月笙确实有所疏忽,但实在是因为时间紧迫,他没来得及估计那些“繁文缛节”,但是哥老会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这是不给面子,还搞出这么大动静。

哥老会先是派人强暴了唱戏的头牌,杜月笙知道后并没有理睬,而是继续招兵,哥老会看见这样更来气了,认为杜月笙看不起他们,于是枪杀了一名戏班子里的人,杜月笙知道后也没有采取过激的行为去抵抗,而是完成任务后“灰溜溜”的回到上海,回到上海后就将招来的人交于蒋介石,虽然因为哥老会的原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还算是有成果。

(招兵买马)

事后杜月笙也没有报复哥老会,有人认为杜月笙是因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强龙不压地头蛇”等原因明哲保身,其实在我看来,这才是杜月笙比其他大佬聪明的地方,既然答应了蒋介石,就应该好好完成任务,毕竟忍一时风平浪静,其实还有个原因就是杜月笙心系国家,他认为招兵抗战是大事,马虎不得,如果因为哥老会的原因而耽搁了招兵,这样得不偿失。

其实我们看看杜月笙的一些事迹就知道,他虽然是青帮大佬,但是却很爱国,他帮助戴笠组织武装力量抗战,还不断捐钱捐物,身体力行,即使在上海被攻陷后,杜月笙依然在宣传大家抗日,连自己手下的人都个个奋勇杀敌,在当时的情况看来,连青帮的这些人都如此保卫国家,作为中国的一份子,他们更加坚定了抗战的信念。

(宣传抗日)

之所以回到上海也没有找过哥老会的麻烦,一是因为哥老会也有一定的实力;二是因为杜月笙认为没必要,既然自己都安全回到上海就算了,事后她还补偿了戏班子两个成员的家属。

这就是杜月笙的为人之道,也正是他与别人不同的地方。


猫眼观史


杜月笙,上海青帮会的老大,一个跺跺脚都能让上海滩震三震的人,一个在上海滩能呼风唤雨、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怎么能在重庆吃了个哑巴亏呢?

在抗战期间,蒋介石为了扩充军队,在江浙地区大规模招兵买马,可招兵费用太高,蒋介石想借助外部势力,他想到了杜月笙。杜月笙当时在西南地区已很有威望势力,若有他号召,招兵会更容易。杜月笙为了讨好蒋介石,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决定将指挥中心设在重庆。

为了能扩大影响力、制造噱头,杜月笙费心思请来了一出戏班子,天天在招兵现场唱戏。此举吸引了众多人前来观看,其中不乏难民和年轻小伙。杜月笙便利用这个机会散布招兵的消息,果然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也获得了蒋介石的肯定。

这让杜月笙有些洋洋自得,可他万万没想到,正是这个主意让他吃了个大亏。

俗话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这是重庆,不是上海,纵使你杜月笙在上海多么有能耐,到了重庆还是守当地的规矩的。杜月笙到重庆既没有“拜码头”,也没有打招呼,还闹得这么大阵仗,这可让当地的社团组织看不下去了,尤其是当时三大社团组织之一的哥老会。

为了让杜月笙收敛点,哥老会先是派人欺侮了戏班里的头牌,可谁知杜月笙并没当回事。这可真的惹怒了哥老会,气急之下枪杀了戏班里的一个成员。闹出了人命,杜月笙这才醒悟,自己坏了江湖规矩。想报仇也不可能,重庆离上海太远,一时之间也无法集结势力,只能作罢,匆匆回了上海。

哥老会这次的哑巴亏可以说让杜月笙颜面扫地,是他一生的污点。


老照片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 ,杜月笙避居香港。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11日,日军攻占香港。杜月笙无法,只好携家眷由香港辗转到重庆避难,开启了他新的一段流亡生活。

他在重庆整整待了3年半,在此期间,这位在上海滩呼风唤雨的大亨算是尝到了“虎落平阳被犬欺” 的苦头,寄人篱下的生活,让他尝尽了人世间酸、甜、苦、辣的万般滋味,他虽竭力开发财源,仍得以大发横财,又有当地袍哥、徒子徒孙、亲朋故旧捧场,此谓甜;但又受到蒋介石的掣肘打压,此谓苦;蒋介石还曾经杀鸡儆猴(枪决四川袍哥、兵役署长程润泽以吓阻在川渝积极扩充势力的杜月笙、杨虎等人),令杜吃了个哑巴亏,也让他颇感心酸。

这位混迹江湖几十年的上海大闻人,也经常感慨“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他对亲信发牢骚道:“一日无权,连狗都嫌” 。如此可见,他在渝期间的处境并不妙。

杜月笙在重庆期间和蒋介石巧妙周旋,但蒋对杜已失去了往日的礼遇,这不禁使杜产生了“居人之下”的凄凉心境,他渴望能重回上海滩,重振雄风。

此后,杜月笙不再极力维护蒋介石,还暗中发起了反蒋的秘密活动。1941年,杨杰、杜月笙、范绍增 、黄琪翔、杨虎、章伯钧等人密谋组织一个新党反对蒋介石。事后这个秘密组织因故没能成立,但蒋杜之间的裂隙却是越来越大了。

1945年3月,重庆曾经发生过一起泄露黄金牌价的经济大案,一时间,闹得鸟震鱼惊,满城风雨。蒋杜之间的矛盾由此愈演愈烈,蒋甚至要闹上法庭了,蒋对杜由杀鸡吓猴到直接动刀的态度,让杜月笙颇感心寒,甚至有颤栗之感。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黄金牌价照例由财政部在当天收市以后,第二天开盘前,通知中央银行。3月19日那天,财政部要将黄金牌价由每两20000元提高到35000元,在通知未发给中央银行前,即已走漏了消息。事后查明,杜月笙的门生王绍斋参与了财政部黄金涨价的决策过程,消息正是他泄露出去的。

王绍斋将黄金即将涨价的消息透漏给杜月笙后,杜立即行动,命令其麾下的中华信托公司、大业印钞公司和其他所能掌控的公司、企业,调集所有资金大量吃进黄金;而且杜府上上下下,包括司机、佣人、门房也倾其所有,买进十几两黄金。由于行为过于明显,购进的黄金数额过于巨大,此事终于败露了。

蒋获知此事后大为恼火,下令严查内幕。结果,王绍斋、李祖永等人相继被逮捕。而且此次法庭似乎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很快便锁定了杜月笙,不久他也收到了一张法院传票。此时的杜月笙已经山穷水尽,手中已经无牌,只能等着别人吃进,抑或是等待法律的审判了。

杜月笙是老江湖,岂会坐以待毙?他决定背水一战,通过孔祥熙、戴笠两位好友,频频向蒋传递消息,表示“日本投降在即,应设法阻止八路军、新四军进上海、南京,自己愿意出面帮助联络并招降伪军”,戴笠还乘机在蒋介石面前帮杜说尽了好话,蒋介石被打动,竟意外开恩放了杜一马,还表示愿意面见杜月笙细谈此事。不久,王绍斋等人被释放,得以重见天日。

戴笠,这位杜月笙的结义兄弟,关键时刻倒也不含糊,把杜月笙从虎口中给轻易地救了出来,并将他从“戴罪之身,转为席前之客”。在重庆流亡的杜大亨,遭蒋介石如此戾狠对待,连吃两次哑巴亏,还差一点身陷囹圄,不免心寒,也很意冷,著名的“夜壶论”即由此而来。不过,他心中还存有一丝希望,那就是盼望有朝一日能重返上海滩,重整旗鼓,再显威风,毕竟那里是自己的老巢,发迹之地,回到那儿就犹如龙入大海,即便蒋也奈何他不得......

【写作不易 严禁剽窃】


铁马冰河wu


讲故事也要走心,很多答主道听途说,实在是有点过分了

关于这个事情很多答主都引用了这个故事的版本,那就是抗战期间蒋介石为了招兵买马,在江浙一带招兵需要的费用太高,因此蒋介石借助杜月笙恒社的势力到重庆去招兵,杜月笙带了一个戏班子到重庆大摇大摆的去征兵了,虽然征兵效果很好,但是杜月笙在重庆因为没有“拜码头”,所以遭到了哥老会的报复。因为杜月笙得罪不起哥老会的人,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所以就吃了哑巴亏。

实际上大部分都是以这个故事为故事,进行的加工创造,实际上并没有给出分析,请各位答主要秉承一个理念,即使讲故事也要多查点资料,跟别人讲得不太一样,并且给读者讲一个真实的道理,不是那种江湖洗脑故事!

老蒋要招兵,会需要杜月笙去帮忙?

这个故事连具体的时间都没有给出来,以抗战时期为背景,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1937年之后,实际上中国抗战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1937年是全面抗战,这是一个知识点,当时杜月笙还好使,上海没沦陷,恒社是1933年成立的,所以时间段那一定是在1933年到1937年。因为1937年之后老蒋已经将中央政府所在地设在了重庆,老蒋招兵自己就招了,根本用不到杜月笙。

好了,由此推测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是1933年到1937年之间,这段时间,正是老蒋在中原大战后确立了中央政府,这个时候的老蒋会缺军队?简直是笑话,当时老蒋并不差人,差的是武器装备,宋哲元的二十九军放在那放着老蒋都不想去收编,当时老蒋正处于巅峰时期,全国军阀都被老蒋收服的差不多了,也就剩下云南和四川再加上西北几个军阀,实际上老蒋上北方去招兵都不会有麻烦。

全国穷地方很多,会舍近求远的去重庆招兵?招个几万兵马大摇大摆的能从重庆带到南京,不要说哥老会这些小黑社会了,你拿四川刘湘那些军阀当吃干饭的?

老蒋当时有意迁都重庆,更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招惹刘湘

老蒋的权谋之术多厉害,还会干那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早在当时老蒋已经和刘湘谈妥了,就是把国民政府安置到重庆,然后川军出川抗日,当然这都不算啥,最诛心的就是让川军和滇军这些后方军阀上前线当炮灰的时候,老蒋率领他的中央军一个筋斗云撤退到大后方,从全面抗战开始,地方军阀就不剩啥了。

这种手段,这种权谋,简直就是诛心,招川人出川当兵还得发粮饷弹药,还得训练,新兵蛋子上了战场不是炮灰就是逃跑,哪能赶上四川多年内耗训练出来的川军强。

所谓的哥老会,影响力还是有的,尤其是在反清革命中,实际上我们看到的辛亥革命很大一定程度上跟青帮洪门有关系,实际上在西南地区就是哥老会,但是黑社会也就是地下组织,如果没有官方的支持也不好使,1936年1938年国民政府两次下令解散哥老会,对哥老会来说也是一种打击,后来哥老会也成为国民党在四川的政治工具,和老蒋在上海地区时利用杜月笙是一个道理。


史论纵横


“强龙压不了地头蛇”,杜月笙在上海有权有势,但在重庆啥也不是。

(杜月笙)

一、杜月笙是上海青帮老大,三大亨之一,在上海他和他的“恒社”帮会可以说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也使很多人遇到麻烦会找杜月笙帮忙。

蒋介石就是其中之一,蒋当时因抗击红军,需要大批兵源。他本想在上海招的,但上海毕竟发达,劳动力成本高。加上当时上海多数民众都是见过世面的,知道当兵差不多就是死,也不愿去当兵,所以在上海招募兵员是很不现实的。

(蒋介石和杜月笙)

二、于是杜月笙把目光转向了内陆贫困的西南,并最终选择了重庆。毕竟位于西南内陆的重庆穷,劳动力成本也低,你能让他们吃上饭,他们就能拼死为你做事。西南信息闭塞,当然他们可能也不知道当时当兵就得立马打仗,可能随时送命。

总之,杜月笙在重庆征兵是很顺利的。因为重庆民众因为穷,都很想当兵,然后升职,摆脱贫困,甚至光宗耀祖的。

(哥老会成员)

三、杜月笙和他的“恒社”帮会在重庆征兵可以说是如日中天,越做越红火。他爽了,但有人却不爽了。杜月笙征兵抢走了重庆本地大量人力,让当时重庆的地方最大组织“哥老会”很不爽。毕竟又抢风头,又抢人的。哥老会的大哥们可没听过杜月笙,他们气不过就想尽办法打算折腾折腾杜月笙和他的恒社。

刚好这个时候,杜月笙为鼓励青年参军,专门将自己在上海的戏班子带到了这里,戏班子的演出在当时没啥娱乐项目的重庆非常火爆,袍哥会的老大们决定从戏班子这里下手,给恒社一点打击,让他们知道谁是大哥,不能让恒社这么嚣张。

于是先暗地里派手下人把戏班子的当家花旦马媛媛迷奸了,之后又派人在唱戏之时当场枪杀名角常春恒。

这件事震惊了杜月笙本人,毕竟一生中还没吃过这么大的亏。但没办法,他只能忍气吞声。毕竟这里不是自己地盘,杜月笙在重庆没有任何势力基础,拼起来是肯定干不过“主场作战”的哥老会的。而秋后算账也没啥可能性,毕竟若从上海派人去重庆搞哥老会实在太远了,耗费人力、物力,得不偿失。天高皇帝远,你在上海牛逼,在重庆地盘上甚至没人认识你杜月笙。

杜月笙只能吃了这个亏,毕竟当时也差不多完成了征兵工作,公事才是重要事,这种小私仇在当时来说就不作过多计较了,大丈夫能屈能伸嘛!


夏目历史君


起因是杜月笙为蒋介石招募人才,不料招惹上哥老会,毕竟不是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吃了亏也没敢扩大事态。文末是让杜月笙吃亏的哥老会简介。


杜月笙在上海最出名的就是他成立的恒社,而恒社的人才招募是有较高要求,成分大多是政界、工商界等各个领域的精英人才,其中甚至还有军阀头目和一些江湖上的能人,一时之间,恒社做得风生水起。

恒社能够短时间壮大,和戴笠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这同时也为杜月笙带来了蒋介石的相应支持,当蒋介石也需要招兵买马的时候就通过戴笠这个渠道找到了杜月笙,希望在蒋介石困难之际,为其招兵买马,作为回报,杜月笙当然要投桃报李,尽心做事。

人才招募方面,沿海城市大概是不用想的,因为费用较高,所以杜月笙的目标便停留在重庆,这次的“任务”就让杜碰到了当地势力哥老会,并为后续产生的摩擦埋下伏笔。

在那个年代,要有推广效果,又要热热闹闹有排场,靠戏班子宣传是个不错的“行销”手段,不出所料,这种形式也确实收到当地人的喜爱,但这也同时招来了哥老会的不满,政府也好,民间各类组织也罢,都需要人才,你杜月笙来我重庆把人都招走,我们的人才来源不就成问题了么,所以哥老会就来个了下马威,把戏班里的一个女人玷污了,杜月笙原本打算追查,但要等的结果还没回来,却带回来另外一个坏消息,哥老会又枪杀戏班一人,至此,杜月笙基本算是明白了碰到了本地势力的阻挠,同时也心知肚明,毕竟是人家地盘,触动他人利益又怎么会不受到报复呢,所以最后只能铩羽而归。

下图:哥老会相关照片&资料

熊克武原系同盟会员,为了做袍哥(哥老会)的工作,从日本回川后,由余英介绍加入哥老会当大爷。熊克武在建国后在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中担任常委,身居高位。而他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人叫做贺龙,一人叫做刘伯承,更是成为新中国开国元帅。

石青阳电是原系同盟会员加入哥老会的,后成为

国民政府陆军上将

邓锡侯是四川最大的袍哥之一,是民国时期陆军上将、四川省长。在建国后担任水利部长。

传奇袍哥范绍增,绰号“范哈儿”“大老造”,生于1894年,四川省大竹县清河乡人。自幼不喜读书,常到茶馆“听书”,对江湖豪侠劫富济贫心向往之。13岁入袍哥。1949年12月l4日,任国民党重庆挺进军总司令的范绍增率所属官7兵二万余人在渠县的三汇镇通电反蒋起义。

此处省略一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