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有哪些特殊的生活習慣?

ASUKA_TSOU


這裡是說上海人有什麼特殊事情,作為新上海人不瞭解上海,是可悲的。一方面說我是新上海人,一方面又要說上海人哪能哪能,有必要不,不喜歡何必來呢……小時候的上海,家裡做什麼好吃,也會送送鄰居。鄰居也會送他們喜歡吃的東西。一到收稻的時候我和弟弟一人一隻小籃子去撿麥穗,生產隊也會給張收據,說誰誰麥穗撿到多少。因為當時我父母的工廠遷到安亭。家裡附近都是莊稼。空氣很好。樹也多。當時我們那的豆腐很好吃,大伯母每次來,我媽媽知道了就去買豆腐燒菜,冷拌。那時候確實有看不起外地的,但是改革開放後這習慣逐漸改變了。小時候別說看不起你們,上只角也看不起小隻角的,怎麼他們看不起,我們就可以去吵架,我們管好自己不是很好嗎!照現在的一些人來說,只能看見對方的不好,那好的地方呢,你們看見了嗎……每個地方都有好和不好的習慣,別老說別人。你們老是抓住別人一點點的問題擴大化合適嗎?那我問問你們,你們地方就沒有自大的人,不是打自己的臉嗎,照鏡子的時候,你們會發現,你們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櫻乃5


說說以前夏天上海人的“乘風涼”,也算是當年老上海人的一種特殊的生活習慣。

現在家家有空調,以前在上海夏天開電風扇,也是極少的人家有此條件的。因此一到熱天,上海出現一種特殊的生活習慣叫“乘風涼”。

每天一到黃昏,家裡實在是高溫難熬,一家大小都搬到外面乘涼。不但在弄堂內擠滿了人,想要更多一點點風、連馬路兩旁的行人道都坐滿了人,不但在一般的馬路,連上海最知名的南京路、淮海路、西藏路等馬路都是“乘風涼”的人山人海,可謂蔚然壯觀,形成當年上海人的習慣和風氣。

有坐在大小板凳搖著扇子聊天的,有躺在竹躺椅上閉目養神的,也有把草蓆鋪在馬路上睡覺的、不管男女老小都這樣睡。有在路燈下打撲克牌、鬥地主、打40分的,也有下象棋下軍棋的。更有住在街面房的人家,把小桌子搬到馬踣旁、全家人在馬路上吃晚飯。真是洋洋大觀,一片喧鬧聲不停。

隨著夜深氣溫稍有下降,人們才陸續搬回自已的家中開始睡覺。等到人影稀少、馬路上開始寂靜下來,已是深更半夜了。


MAN730


在共和國成立七十週年,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上海發生了翻天覆地以及日新月異的變化。但是,上海人仍魂牽夢繞保留著許多特殊的生活習慣,主要有:

1、農曆十二月初八為臘八節,有吃臘八粥的習慣

臘月八日,僧尼例以雜果雙弓米,遍響檀越,謂之臘八粥,亦曰佛粥。此風由來以久。顯然是上海特殊的風俗,與其他地區稍顯不同。農曆十二月初八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比如:上海的玉佛寺在農曆臘月初八一早就在門口布施臘八粥,不少民眾凌晨就古寺廟門口排隊,只為趕早喝到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以討個來年好運氣。

2、立夏要吃夏蛋

上海立夏日風俗習慣中,由於此時蛋類食品正是旺季,所以立夏日總要吃蛋,孩子們的脖子上總要掛上一個用紅色的網套套著的蛋。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柱心。因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立夏是個節氣,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立夏應該進補。

3、上海人喬遷搬家

上海人的喬遷之喜也是一種特殊的習慣,有時也很講究。比如:有些人搬家首先進入房間的是竹竿。竹竿一節比一節高,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的生活、從事的工作從今往後將節節高升的良好願望。這以後,就先搬大件,後搬小件,最後搬細軟,依次進入新房。

4、老人過66歲生日的時候,要女兒燒66塊肉給他們吃並且不得其他人吃。

俗話說:“六十六,娘吃閨女一塊肉”,父母六十六歲生日這天,已出嫁的女兒除一般禮品外,還須燒六十六塊肉以報答父母生養之恩。這是對長壽、健康、平安有一種美好期盼。

5、喪事要宴請“豆腐飯

吃豆腐羮飯,亦稱吃羹飯或吃豆腐飯,是一種流行於上海民間的喪葬習俗:葬禮結束後,喪家要舉辦酒席,酬謝前來參加葬禮以及以現金、實物等形式助喪賻奠的人,過去這種酒席一般為素席餅豆製品為主,其後逐漸變異,唯一碗豆腐羹必不可少。所以照舊稱為豆腐羹飯。由此,吃豆腐羹飯的習俗,流傳至今。

上海人的喪事給的禮金也有講究:[單數金額]外加[1塊],喪事1是順的意思,隱意:1個人走了。但不能有201、401,2、4是雙數。

6、一般上海人都有這個習慣,購買五塊錢以下的東西,幾乎不用紙幣,大都用一元的硬幣。

7、上海人在錢財方面有“親兄弟明算帳”的習慣。因為在上海海派文化中,注重AA制。所以同事一起吃飯,跟上海人就不要來這些,該多少就多少,做到誰也不欠誰的人情。因為人生最難還的是人情債!

上海雖然海納百川,但依然保持著獨有的特色。有些日常生活習慣只有在上海工作生活過的人才懂!我在上海工作生活了近六十幾年的經歷,依我接觸身邊新上海人的眼光,在上海工作生活已有二三十年的新上海人也漸漸成為懂得上海人特殊習慣的人了!讓我們共同攜手努力,建設上海、融入上海、擁抱上海、熱愛上海吧!


俊53116982413


上海人其實活得很累。

第一,愛乾淨,當早上把孩子送上幼兒園,小學,中學去讀書後,回家後,裡裡外外都得認認真真打掃一遍。整理大床,小床橫看豎看,看到滿意為止。門前的大大小小的拖鞋都要把鞋底攃乾淨並整整齊齊堆放好,到晚上誰•先回來,鞋的擺放地方顯眼的地方。桌子上而擺放的雜物都歸到各人的位置上。

第二,去菜市場買菜。己在胙天的飯桌上徵得大家同意,選購一一照清單購買。己儲存在家庭主婦的腦海裡。

第三,分門別類揀選摘掉菜上的壞葉子,然後進廚房間堆放在灶臺前,要到下午二點後浸泡菜,肉類魚類雞鴨類都必須洗淨後放入燒具後待到適當時候才開始燒煮。

完事後把事先準備的乾淨大桌將整潔的歺具擺放後`,該接小孩的去接回來,小點心已準備好,哄哄小祖宗,最後一大家子晚餐後再重複第二天安排的事宜。

凡是衛生工作是首當其衝,整理房間是第二位,吸塵拖地佈置茶几這些都必備的。倘若有客人拜訪還要看此人的地位再作另外準備,鮮花的品種,水果的分進囗還是國產都要認真揀選,還要注意品牌,生活在大品牌的氣氛中。


老馬48709


上海的文化是弄堂文化,以前因為居住環境狹小而且擁擠,很多人家的灶披間和廁所是合用,還有很多地方是公廁,早上要排隊倒馬桶的,也就有了弄堂裡生活所獨有的文化。首先是講秩序,如果上廁所、倒馬桶、買菜等沒有先來後到的排隊秩序,哪一定會亂套的,所以排隊講秩序是上海人比較認可的生活方式。其次,改革開放前上海的戶籍人口是以產業工人和職員為主,上海生產的輕工業產品聞名全國,造就了大批的工薪階層,過日子都得按收入多少算著用,喜歡講“實惠”,一般做事情前都會先算一下合算嗎?就是“咯算伐”。其三,大家都是工薪階層默認的行為準則是“自家管自家”,這點是很多外地人不太習慣的,感覺上海人不熱情,但這是上海人過日子養成的習慣,無所謂好壞!到上海後你習慣就好。其四在上海,人與人相處時面子很重要,就養成了既使家裡居住條件不怎麼樣,但出門衣服穿的總是山清水綠的“勿好坍糟事”的哪種生活方式,也有人稱其為“喜歡扎臺型”。其五,上海人喜歡和聰明人打交道,外地人只要聰明,上海人叫“頭子活絡”或者“思路清爽咯”就可以在上海“混了”,所以上海人是不排外的,但不管是上海人或者外地人只要是“做事體拎不清”哪上海人都看不起的,這和什麼地方人無關。其六,上海常住人口多且擁擠,來自全國各地,成份也比較複雜,平日裡嗑嗑碰碰的糾紛也較多,養成了喜歡“講道理”的習慣,用“講道理”來解決糾紛。對某人評價好或壞一般都是用“伊講道理咯”或者“伊勿講道理咯”,所以就有“上海人有糾紛先評道理,東北人有糾紛先找大哥”一說!上海人吵架的時候經常聽到的是“儂講道理伐?”。再有上海人確實見多識廣,中國最早的城市自來水、煤氣、電燈、電話、電報等當時先進的技術和生活方式首先落戶上海,上海也是個高度發達的商品社會,解放前的上海在中國的城市排行榜是第一,現在還是第一,有人不服嘴巴犟也是沒有用的!上海市民與身俱來的對事物或商品的理解就比較透徹叫“識貨”,如果你“不識貨”會被稱為“洋盤”。同時上海人也有許多的經驗和教訓,生性謹慎,不喜歡惹事生非的,因為怕“吃軋頭”自我保護意識較強,比如,上海人有急事過馬路闖紅燈的話,一定會看清馬路二邊沒有來車後才“安全”闖紅燈,這是從小爺孃教會的叫“當心”。當然上海人最喜歡的是親兄弟明算帳。總結一下:上海人喜歡“秩序、實惠、自家管自家、扎臺型、拎得清、講道理、識貨、謹慎、親兄弟明算賬(與自家管自家差不多的意思)


隼科


上海人的習慣也是不斷變化的。首先是“吃”,喜歡吃米飯泡飯湯糰生煎大排三黃雞陽春麵,但是現在變了,也喜歡吃火鍋,水煮魚,吃一點辣。“住“的方面,以前都是用馬桶,早上沿街都是刷馬桶的聲音,凍死也不取暖。現在都是衛生間空調甚至地暖。“行”的方面,以前的黃包車有軌電車,現在是小汽車地鐵遊輪。以前習慣說“上海話”,現在也是以普通話為主了。


興海亭


說一下原來的印象,可能有些偏面。早上小弄堂口,一邊是拎著小煤爐生煤火,搞得狼煙動地的。〈北方是晚上多下一塊煤,封好爐子,第二天打開後再下新煤使用〉,早上生爐子,可能是節省一塊煤球吧?另一邊是一手提水桶,另一隻手拎了馬桶來刷,整個弄堂口都是“嘩嘩啦啦”的竹刷子聲音。有上班的女士路過街口賣茶葉蛋的攤位,買了一隻茶葉蛋,剝開個口子,輕輕咬了一下,用湯匙勺一點料汁澆在蛋上,慢慢品味……早餐後,阿婆們喜歡把飯鍋放在桌子上,仔仔細細的把鍋子外面擦的乾乾淨淨,然後拿個小竹籮上糧店買上1~2斤大米,再到小菜場買些小菜來,開始燒一家人的午餐了……石庫門內,永遠都是透著一股清新、整潔、有序……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女兒要在母親66虛歲生日那天,給母親切66塊肉(隨便什麼肉),做成菜給媽媽吃,以保佑母親此後平安。

這個習俗比較特別。


彪哥55250


就是講規矩,守信用,早飯大餅油條甜漿鹹漿,中飯飯菜,夜飯飯菜,過年過節小菜場排隊買菜,來不及磚頭代人排隊,買東西必須有票劃卡,大家開開心心。


菸缸133


爰乾淨講衛生,爰生活講秩序,吸受外來知識能力強。做到動腦不動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